“奉 献”这个词汇,在当今的时代里恐怕是使用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吧。有关“奉献”的话题也无处不在。这不仅仅是在社会讲求索取的同时,也必须讲求付出。在早些年 里,有这样一个口号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他概括了生活在世界上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人不能一味地只讲索取,他必须得付出,必须奉献。 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这个社会就很难成立。
教会中讲奉献更是有它特殊的含义,历代志的作者将它表述得简洁明快:“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竟能如此乐意奉献?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代上29:14)。
这道出了作为神的儿女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动力的源头,我们作为神的儿女,将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能够来到这个世界,存活至今,都是因着神的缘故:神的创造、救赎、恩典和赐予等等,并且正因为这样的缘故,包括了我们的一切行为举止:如“我们爱,是因为神先爱我们”(约一4:19),“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5)---- 正是因着这样的思想根基,才使得我们在神的面前的奉献是富有激情的,是满有动力的。
在出埃及记25章一下,几乎就是围绕着要如何建造这个“神人同在”的场所,耶和华神作出了精细的吩咐和安排、以及犹太人为回应神的吩咐所作出的诸多努力。
在旷野建造圣所,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我们很难现象。建造会幕是需要资金、材料的。材料从哪里来?这是一群刚从埃及地走出来的人,是他们前往应许之地的途中,换句话说,他们是处于漂流的状态。到哪里去获取建造会幕的材料呢?但不管是多么困难,这是耶和华的吩咐。
这时的摩西想到的是发动群众,群策群力,让全体以色列民拿办法,出主意。在《出埃及记》35:10,、26、35;36:1、2、8中,这样的经文常出现:“凡心里有智慧的”,出财物(就是经文中所说的“礼物”,出人力、出技术等。
我 们基层不少教会在建造的时候,就是靠的教会广大弟兄姊妹的群策群力,靠的是他们无私的奉献。我到过一些教会,就目睹或亲眼看到教会的弟兄姊妹为建堂所付出 的:除了捐钱,捐物,还有出力出工。弟兄姊妹在山上取石头,然后将石头背下山,路险,很难走,他们当中有木工、泥瓦工,真是有力出力、不计较报酬,这些举 动甚至感动了周围的群众。
摩西要求以色列全会众所献的“金、银、铜、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细麻,山羊毛,染红的公羊皮……”。哪里来那么多财物?按照出埃及记12:35-36小 节的记载:“以色列人照摩西的话行,向埃及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耶和华叫百姓在埃及人面前蒙恩,以致埃及人给他们所要的,他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换句话说,这是犹太人离开埃及时,耶和华吩咐他们从埃及人那里获取的。这些财物对他们进入到迦南地定居是必需的,可以用来重建家园。虽然这些财物对他们很 重要,但他们却甘心乐意地将它们拿出来为建造圣殿作奉献,没有感到任何的勉强。
《出埃及记》35:1-19节是摩西的吩咐。从20小节起,我们看到在摩西的吩咐以后,人们就行动起来(“以色列全会众从摩西面前退去。”)他们去收集自己各家各人所有的“礼物”。“用以作会幕和其中一切使用。”这段经文一连用了六个“凡”,即“凡是”。22小节中说:“凡心里乐意献礼物的,连男带女,各将金器,就是胸前针、耳环、大印的戒指和手钏,带来献给耶和华。” 25小节:“凡心中有智慧的妇女亲手纺线,把所纺的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细麻都拿了来。”
我们该怎样来体会这里经文所作出的描述呢?场面热烈,全家老小出动、人人争先恐后。总之,为建造圣殿,他们热情高涨;以至于在36章那里经文说:“百姓为耶和华吩咐使用之工所拿来的,富富有余”,以至于摩西不得不以传令的方式在他们中间宣告:“‘无论男女,不必再为圣所拿什么礼物来’。这样在拦住百姓不再拿礼物来。”(出36:6)。
奉 献必须是甘心乐意的,上帝并没有勉强以色列民这样做。上帝是要以色列民知道:奉献是一种特权,因为你是神的儿女,这时神的儿女的特权,并且指示摩西只接受 那些甘心乐意拿来奉献的礼物,即那些意识到我奉献,是因为我是神的儿女的缘故,我是向我的神奉献。奉献是一种义务,不是任务,更不是摊派。
其实以色列人只不过是一群从埃及逃出来的奴隶,但是上帝却选择了要住在他们中间,这当是何等荣耀的事啊!今天,教会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而我们则是上帝拣选出来的。我们的被拣选,并不是我们配得的,乃是因为上帝爱我们,是上帝的恩典。
当 年会幕的建造,就如同今天教堂的修建。教堂的建造,是属于教会建设的组成部分。教会、就概念来讲,既是一个抽象的,又是一个具体的。教会的建立,离不开硬 件和软件的建设。所谓软件,我常把它归咎于“思想建设”,即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初期教会的建立,是以宣扬耶稣基督,宣扬那位从死里复活的基督并叫人相信 而建立起来的,离开了这一点,就不叫“基督教”。就此,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教会始终没有偏离这个方向。
另一个就是硬件建设,即是我们看到的教堂以及教堂内的设施等等。这些都离不开金钱。这些金钱从哪里来?就是信徒的奉献。
初 期教会的建立,似乎就确定了这样的模式。在保罗的书信中,我们虽然看到的比较多的内容是讲保罗如何在各地传福音,宣讲基督耶稣,建立教会;同时也看到这位 游走奔波于小亚细亚和欧洲各国的宣教士是如何冒死传扬基督福音时,也不遗余力地为解决教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费而操劳。
当时各兄弟教会之间相互以各自的捐款来相助,似乎成为一个家常便饭。在保罗的布道生涯中,曾经向外邦教会发起为耶路撒冷贫穷的圣徒募捐,得到响应,以后加拉太和马其顿各地的教会也有份参与(参林前16:1林后8:1;9:1-4)。《使徒行传》11:29:当教会中那些有“先知”恩赐的人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时,一位叫亚迦布站立起来,借着圣灵指出将有大饥荒的降临,“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
《哥林多后书》9章中,热心办教会的保罗,阐述了教会的建立与弟兄姊妹奉献的关系。一开头我们就看见使徒保罗对教会中“乐意奉献”中的相互激励。他用哥林多教会人的热心去激励了许多马其顿人,然后反过来又用马其顿人在捐款上的见证来激励哥林多教会的人(1-5)。
接下来保罗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这句话可能是当时的一句谚语,但保罗却用来说明在捐款上的属灵的道理。
这里恩典“少”和“多”,都不是指绝对的数量,而是一个施舍的态度。如同箴言书中所说:“有施舍的,却更增添;有吝啬过度的,反致贫乏。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11:24-25)。这与耶稣称赞的那个穷寡妇是一个道理。神所悦纳的,不在乎数量的多少,而是你一颗真心奉献的心志。所以在这里保罗劝勉哥林多人,“各人要随本心所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9:7)。
每 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我们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弟兄姊妹奉献的数额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提到耶稣称赞那仅仅奉献了两个小钱的寡妇。耶稣为什么称赞那寡妇 呢?比起财大气粗的财主,两个小钱算不了什么?但耶稣却称赞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寡妇所投的必众人都多”。耶稣的讲话中,充满了辩证的哲理,用耶稣自 己的解释:“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的不足,把她养生的都投上了。”
今天上帝呼召我们全心全意地用我们的财物和恩赐去服侍他,也要我们要按照上帝的计划去建造他的教会。每一个肢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愿当年旷野中神的子民为建造神的殿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成为激励我们今天教会的每一个神的子民的奉献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