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圣诞节要不要过,怎么过”在网络媒体上的讨论从未终止,社会上有人提出了“中国人不用过圣诞节”的命题继而引发网络争论。作为基督徒,我们不可能置身事外。正好,在基督教会的圣诞庆祝也越来越世俗化的今天,就教会来说确实也应当反思一下。究竟圣诞节当怎么过才好?为此,我们约请了一些在神学院、基层教会和基督教两会侍奉的同工,就相关问题进行“笔会”。现将主要交流信息摘录分享。
圣诞节要不要过?
2014年圣诞节,湖南一高校的学生在24日当天,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别过“洋节”,而要回归中国传统节日。全国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抵制活动。面对各种“抵制”呼声,几位中青年的神学院老师和教会牧者给出了以下回应:
恩惠:
如今,圣诞节已经成为一个大众化的节日,进入许多人的生活安排。像“情人节”、“五一节”、“三八节”、“六一节”等,本质上都不是中国原来有的节日,但当人们赋予它们积极向上的意义,并当它们能给人带来正能量时,节日起源来自哪里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了解内情,圣诞节最大的主题是“上帝爱世人”。颂扬爱、传递爱,放诸四海而“皆真”、“皆需”!
圣诞节,再度成为一个文化争论的现象。与往次一样,抵制者总是打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口号,似乎一过“洋节”,传统文化就沦丧了。
其实,这多少与文化上“此消彼长”的狭隘思维有关,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误导。事实上,不少过“情人节”的人从来也不会反对过“七夕节”!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融对话不可避免,而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容乃大”。
表面上看,12月25日前后,大家都在过圣诞节,但由于我国的基督徒相对是少数,因此大多数人过圣诞节,只是在紧张生活之余找一个过节的理由而已。就算有人在圣诞节狂欢不已,但说不定他们还都以为圣诞节是圣诞老公公的生日呢!
故此,社会上的商家借圣诞“生蛋”(促销)、青年借圣诞“快乐”,其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在一个开放文明的时代,我认为过不过圣诞节应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自由选择。
张远来:
圣诞节是基督徒以处境化的文化符号或形式来表达对基督道成肉身的崇敬和记念,表达信仰里的欢乐、传递爱的精神,这是无可厚非的。教会通过圣诞活动,很好地发挥信徒的各种恩赐,建立他们更强的委身意识、团队精神及合作态度。
同时,圣诞活动也是一个良好的文化适应和中国教会本色化建设的契机,它通过各类活动促进基督教精神与中国文化的交融。无论是对中国文化之弘扬,还是对基督精神之见证,对人性深处需要的洞悉,都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林超群:
圣诞节的意义除了记念神的爱,也要人们效法耶稣基督爱人的精神,向世人分享爱,让世界看见生命真光。圣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毫不冲突,国人当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与中华传统文化迥异的文化,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一样,“盲目地排斥外来文化或者人为地夸大自身文化都是有违文化发展规律、有碍文化发展进步的”;“一种悠久、深厚、自信的文化,从来都不怕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元朝和清朝,掌握政权的并非汉族,但汉文化不但没有被消解,它反而改变了外族文化”。
杨联涛: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就是在五十多个民族间,以及不断地与其他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形成自己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有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辉煌时刻,也有海纳百川、推陈出新的繁荣盛景,这体现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文化所具有的宽广与包容。而将过圣诞节视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优秀文化的挑战,为此深深忧虑,显然是文化上的不自信。与其盲目抵制、夸大外来文化的“冲突”甚至“威胁”,不如认真反思,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并不断调整,吸取外来文化之优点,补民族文化之不足,从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道”披上“肉身”,“道”不是被“肉身”掩藏,而是借“肉身”将真理和恩典丰丰满满地彰显出来,上帝将中华文化赐予中国人,启示中华民族先贤们穷毕生精力去思想人生、寻求真理,留下了智慧之光,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可以成为基督真理的“肉身”,借此将永恒真理丰丰满满地彰显、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厚土中。
圣诞节当怎么过?
圣诞节要过,但应当怎么过?如今,圣诞节越来越商业化,社会上不少人借圣诞节的名义,鼓吹狂欢、消费、吃喝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在教会里,圣诞节也有世俗化的倾向。例如借圣诞节的名义大吃大喝,也有教会在圣诞庆祝节目安排上过于媚俗,缺乏神圣的气氛。对此,让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工怎么说:
杨联涛:
社会应当抵制的不是“节日”而是日益盛行于世的圣诞节背后的消费主义、纵欲主义。基督徒更当持守真理,并愿意用生活、生命践行真理,将圣诞真实的意义显扬出来,是基督徒责无旁贷的任务。持守真理,乃能宽容接纳,对人如此,对文化也是如此。基督徒自身不应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对立,敬畏上帝的儿女,更当持守对上帝的崇敬,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其他文化,并欣赏它们。
陈丰盛:
过圣诞节,我们要警惕圣诞节中“非基督”的元素,将我们的视线从耶稣基督身上转移。比如圣诞老人是基督教的一个美好传统故事。但他若成为圣诞节的主角,替代了耶稣基督,这带来的必然是信仰的危机。近年在圣诞节目中出现许多来自异教的表演兴式,也均“穿上”基督教的“羊皮”,进入教会,令人担心。有些堂点只重“布道”,片面强调决志人数,忽略了圣诞纪念的真正意义。有的圣诞节目令人眼花缭乱,但崇拜精神却荡然无存。有的教会以“名人”来吸人眼球,却忘了圣诞节最大的“名人”应当是基督!
张远来:
圣诞该如何庆祝?
第一,要量力而行。要办与自己的教会实力、个性特点符合的庆典,而不是一味模仿别人的做法。比大、比豪华、比阵容、比明星,这恰恰是上帝最不喜欢的世俗化表现。
第二,要因地制宜。教会的处境和地理位置不同,可以发挥教会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庆祝都需要体现信仰的内涵和文化特色。
第三,要尊主为大。圣诞活动不能忘记其以基督为中心的本质,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纪念。不是为了忙碌人,而是为了造就人。圣诞的活动最终是为了神的名得荣、参与的人得益。
第四,要注重文化。圣诞活动时教会应以大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信仰的内涵,尽可能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安排庆典,办一个有文化内涵、有积极意义、有信仰见证的圣诞庆典。
恩惠:
把圣诞节“妖魔化”实在是言过其实,但把圣诞节“媚俗化”实在也不可取。我想如果我们基督徒把圣诞中爱的精神发扬光大,相信一定有助于整个社会更加理性地对待圣诞这个基督教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