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悔改,只能让你变得更加无药可救!
作者:沙玉
2017-11-29  

我们一般都有一种印象,就是:悔改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好的,悔改就意味着人离弃恶行而变得向善。事实上,情况不一定都是如此。悔改这种现象是普世性的,不是只存在于基督信仰内。因此悔改的表现是五花八门的,人们对悔改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我们要问的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悔改都是神所喜悦的?是不是所有为罪忏悔的人都与基督的福音相符?悔改的核心定义究竟是什么?非基督信仰的悔改与基督信仰的悔改有何本质性的不同?显然,当我们继续追问时,问题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了。说来读者可能会惊讶,有些所谓的悔改是会让人变得更加无药可救的,而这种悔改也许正是你最熟悉的。

在这里,我要提出两种非福音性质的悔改。这种悔改读者可能很熟悉,因为这种悔改的方式正是所有宗教和社会中经常发生的。我们也通常会认为那是好的。有时候,非基督信仰之外的宗教和世俗社会中的悔改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好的。说它是好的,不是因为神特别喜悦他们的悔改,而是说他们的悔改有时候比不悔改要强一些:为杀人而悔改总比不为杀人悔改要强、为强奸而悔改也总比不为强奸而悔改要强。但是,他们的悔改能够令神喜悦,这就是个问题了。因为,全然败坏的罪人本身是没有为罪悔改的能力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悔改是因为神赐予他们普遍恩典——道德性与良心,所以可以说,神喜悦的不是这些全然败坏的罪人,不如说是神喜悦祂自己的恩典和作为而已。

第一种非福音性的悔改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为中心的悔改有两个方向:改得更好或改得更坏。

主张悔改就是悔而改之、改得更好的那种悔改是法利赛式的,这种悔改的方式是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宗教信仰与所有人间社会所主张的。

主张悔改是改得更坏的是税吏式的悔改(感觉坑人还不够狠、讹诈得还不够多),这种悔改方式几乎是所有社会上罪大恶极的人共通的想法。

但这两者都与福音无关,都会带来自义:当一个人从恶人悔而改之、成为比众人更有道德的人时,他就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进而拥有特权去批判道德不如自己的人,于是就陶醉在自己的“义”中,自认为是好人、不需要福音的拯救(福音拯救的是那些承认自己是“罪人”的人),而这正是主耶稣在世时所强烈谴责的,这类人相当难以接受福音,于是这人的“义”就成为他得救的最大绊脚石;

而当另一个人悔而改之、改得更坏时(后悔说诚实话、帮助人、在大街上扶老人、比欺负自己的坏人更狠更坏等等),他也会认为他在某些“荣耀”的事情上(他以羞耻为自己的荣耀;腓3:19)比别人强,于是也会鄙视不如他那么坏的人,认为那些人不如自己聪明,他会与上一类人做出同样的反应——自义,自义也同样会成为他们接受福音的绊脚石。

结论是,道德圣贤们悔改后便陶醉在自己的好行为中、因着自己的“义行”自傲,而恶人悔改后则陶醉在自己诸般的罪恶中,藐视那些不如自己邪恶的人。非福音性悔改的这两个极端都将自己自绝于基督的福音。

请问读者,你的悔改是哪一种?如果你的悔改只是让你感到更加舒服,如果你只是透过悔改来凌驾于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如果你的悔改只是让你更加自义,那么你的悔改将是非常可怕的,它会让你越来越远离基督的福音!

其实,悔改意味着一种方向的转变,以上两种方向的悔改都没有本质性的转向,它只是从不够彻底的好走向更好,或从不够彻底的坏走向更坏,结果就是走向更加彻底的自义,方向其实都没有改变。

真正的悔改一定是方向上的转移:从自义转向神义、从自我中心转向以神为中心。纯粹道德性的转向更好与异教和面对牢狱之灾的那些人的悔改并无二致,悔改首先是与神有关的,更进一步,是与十架、福音有关的。人犯了罪,首要的冲突是在于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破裂了,这个冲突若得不到解决,人越是在行为上改好,就越是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悔改。

请思考以下问题:

1. 你对悔改最直观的印象是什么?

2. 你印象中的悔改是福音性的还是非福音性的?

3. 非福音性的悔改是怎样的?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