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多的儿子只要在商店看到喜欢的玩具,就会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妈妈下次我过生日的时候你给我买这个生日礼物,还有那个,还有另外一个……我听了忍俊不禁:爸爸妈妈只能给你买两个作为生日礼物,其它的你要自己存钱去买。
小家伙听后,就有了概念:有些玩具是爸爸妈妈免费送的,那叫做礼物;有些得需要自己努力存钱去买,那就不叫礼物了。
其实圣经中对“礼物”一词的定义,跟三岁HT所理解的并无差异。保罗在以弗所书2:8-9节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这其中“所赐”一词的希腊原文 δ?ρον就是“礼物”的意思,是神白白赐给我们的礼物。
其实这句话有另外的玄机:到底神赐的礼物,是得救,还是恩典,又或者是信心呢?
根据上下文的理解,这个神所赐的礼物,应该理解为上述所提到的所有内容,包括得救、恩典以及信心;神救人脱离死亡和神的愤怒——这关乎救恩的恩典是神白白给予人的礼物。
不仅如此,连我们接受恩典所借着的信心,都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这样看来,在救恩的工作面前,我们是完全被动、且无任何可夸之处;既没有考虑人优点的余地,也没有计算人功劳的前提条件。
很难想像,身为一个曾视律法为终极准则的保罗,为什么会突然颠覆律法的地位,完全否定律法和人在救恩中的功劳呢?
使徒行传第九章记载,扫罗(当时还未改名成保罗)本想要大展身手去BP主的门徒,怎料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突然见到异象,耶稣向他显现,之后就瞎眼了三天,这期间也不吃也不喝。不久,主差遣亚拿尼亚去见他,按手在他身上,扫罗就恢复了视力,与大马士革的门徒同住了一些日子,就去各会堂宣讲耶稣了。
没人知道扫罗瞎眼的三天在想些什么,圣经在此并无着墨。但我相信,这失明的三天绝不是他生命中的空白,而是一个神奇的转折点——让他开始思考:原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人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而是神的义,白白赐下并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无分别。
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马丁·路德身上。他曾是个想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的修士,不仅严格遵守修道院里的规定,还对自己有很多额外苛刻的要求:他时常通宵祷告、整日禁食、长时间地做吿解,最长的一次长达六个小时,听他吿解的神父实在忍受不了这冗长的内容:“孩子,不是上帝不放过你,是你不放过上帝啊!”连马丁·路德自己也说:“假如有人可以凭着自己的修行上天堂,那我敢说那个人就是我了。”可见他的修行无懈可击,就如同保罗行律法一样无可指责。
可马丁·路德毫无安息,好像不刻苦修行,他就会随时被上帝的震怒所吞灭。直至他不断研究罗马书后,才因保罗这句“义人必因信得生”直击心灵。原来天堂大门早已为他打开,他却还靠着自己有限的功德到处叩门。
此时的马丁路德醒悟过来,发觉罗马教廷关于赎罪卷的兜售和功德主义的神学(注:中世纪的信徒犯罪后,要想免去刑罚,必须通过教会颁布大赦,给犯罪的信徒分施基督及历代圣徒的功德,这便是功德主义;而到中世纪后期,教会开始向信徒大量兜售赎罪券作为获取功德的主要方式)是毫无圣经根据的,若救恩是神所赐的白白礼物,何须信徒花钱求赦,行善得赏?岂不是教皇为了填满自己的口袋和虚荣?
1517年,马丁·路德在威登堡城门前贴出 “九十五条论纲”,以此来对抗罗马教廷有关赎罪券的教导,接着他提出“唯独圣经、唯独救恩、唯独信心”的三个重要神学依据,准确无误地敲碎了天主教用错误教义筑成的营垒。
我们无法靠自己或别人的功德来减轻神的审判,也不能凭着自己的善举和良知为自己增添些许荣耀,因为靠恩典得救的启示摧毁了所有人的自夸。不仅如此,耶稣基督更是将自己作为贵重无比的礼物赐给我们。在救恩里,我们无条件地分享祂的荣耀、承受祂的基业、领受祂丰富的恩典,还有很多数算不完。但遗憾的事,中世纪的教会得了世界,却失去了基督。
中世纪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神父有幸去罗马拜见教皇大人,正巧教皇正在与人核实金库的数目,见到神父,教皇不免得意地说,“教会再也不必说金和银我都没有这样的话了!”(见使徒行传3:1-10,彼得在此对一个生来瘸腿的人说:“金和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
神父回应:“的确,教皇大人,不过教会也不能说‘我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这样的话了。”
当时的教会处在安稳充盈的年代,教皇雍容华贵、教士吃穿不愁,加上赎罪券的兜售,教会更是财源滚滚。可教会却逐渐偏离了起初使徒所传的道理,把人的错误理解加在信仰之上,于是就有了功德之说——人的好行为可以换取上帝的恩典;又有了赎罪券的贩卖——需要信徒用钱从教会购买神的赦免,妙言:铜钱一掷,审判立减,等等这些错误的教义无疑让当时的信徒苦不堪言。在人的功德和神的审判之中夹缝求生,也使教会逐渐丢弃了耶稣自己,用人手包装的礼物盒,代替了上帝原本所赐的珍贵礼物。
神借着马丁·路德和很多伟大的改教家改变了这种局面。他们不惧强权,舍身取义,号召教会重新回到圣经,按着圣经的教导去理解何谓救恩,拆掉了罗马教廷包装起来的礼物盒,恢复到起初最原始最纯粹的状态,就是神起初送给世人的礼物——不靠自己赚取,全凭上帝赏赐的礼物。
而今天的教会,虽没有功德论和赎罪券的误导,却仍有包装礼物的嫌疑,把人的能力夸大,把人的道德美化,把人的犯罪合理化,把人的感觉中心化。很多讲台的信息,赞美诗歌的歌词,甚至一些圣经的解释,都变成自我中心式的无病呻吟,或是自我满足式的自说自话。人不再是毫无可夸之处、完全被动地领受恩典的人,而被美化成在救恩面前有毫不掩饰的美德和超乎他人悟性的人上人。救恩不再是不配的罪人白白从神领受的礼物,而在某种程度,甚至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人自鸣得意的自信来。
最后,为了避免落入另外一种极端,我不得不提醒读者善行的重要性。虽然领受救恩的信心是神所赐给我们的礼物,也不能说既然救恩是赐给我们的礼物,就表示我们只需要双手奉上领受礼物,却不需要任何行为上的约束。 重新回到以弗所书2:8-10节: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善行不是救恩的基础,而是救恩的成果,一切凭信心领受救恩的人,势必都能结出善行的果子来,因为真正活泼的信心是要在爱里活出来的。神在救恩中新造了我们,纠正我们的行为不再随从今世的风俗和肉体所喜好的,使我们脱离卑贱的事,成为贵重的器皿,成就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那立志行善的决心,就是神在我们心中所做的工作,是救恩的产物,是礼物中的礼物,所以,我们若行善,并无可夸之处;若行不出善,是我们还没有活出美善生命的本质,就当好好省察、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