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见青天――展望课程宣教观正解
作者:展望中文
2020-10-11  

编注:

近日有牧者反应,以往谈到宣教,通常是包括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但教会中一些会友参加过着名的宣教课程Perspectives(《展望课程》或称《宣教心视野》)和Kairos(《把握时机》)后,回到教会,只认定跨文化宣教才是宣教,从事跨文化的宣教士才算宣教士。这种看法也影响到教会的宣教策略,只支持跨文化的事工和宣教士。那么,应如何看待此事?

感谢上帝使用中文Perspectives成为全球华人宣教动员和门徒培训的工具。本文想以有限篇幅来解释Perspectives常见的误区。

中文Perspectives于2005年正式落地,在过去几年间影响了大部分汉语国家。整个翻译项目及本土动员事工皆是应内地教会领袖的要求。自课程出版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台湾就完成超过100个班,且毕业的校友总数估计超过4000人。

现有的中文版《展望课程》是从第四版英语文献 (reader) 和研读手册 (study guide) 直接翻译并独立出版的。翻译工作可谓空前,翻译团队成员包括了两岸三地、领导宣教的专家学者和顶尖的翻译员。在不到4年内,完成的字数接近中文圣经文本。翻译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得益于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编辑人才,他们过去出版了大量的神学和宣教着作,所以经验丰富。

《展望课程》的内容不只是文献,“研读手册”更为举足轻重。课程不是一本收集了经典宣教论述的图书馆文献合集,宣教动员和门徒训练才是课程的最终目标。诸如学生通常不会浏览的讲师指南,讲义PowerPoint等,也是课程的隐藏宝藏,可谓同样重要。

1974年英语版Perspectives课程发布以来,圣经、历史、文化和策略观点的基础架构已经成为全球宣教文本的标杆。港台出版的宣教书籍,都以此为大纲。

圣经基础为整个课程奠定了重要的根基。在第4课介绍大使命的主题之前还有3课。第1课的重点是亚伯兰的呼召,强调赐福万民与福份的传承(参《创》12:1-3)。第2课继续探讨一个深层的神学问题――神的荣耀及其与宣教的关系。第3课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话题――上帝的国度,尤其是国度已然未临 (already-not yet)的本质。

这些基础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课程的圣经视野(第1至第5课)并没有定义宣教。如果有的话,宣教只能定义为上帝的使命 (missio Dei) 。万民都被邀请加入神的这一伟大计划,就是为万族带来祝福,好让每个民族都可以在永恒里敬拜上帝。

那么《展望课程》还是以1980和1990年代美国华人教会普遍理解的定义来谈论宣教吗?即按照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的分类来理解宣教。简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课程确实是用这三个词汇来描述宣教。文献第四册“策略视野”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文献84章《完成重任――未得之民的挑战》(温德&葛博西)为课程第 9 课提供了很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下图就摘录自《宣教心视野》文献第四册84章29页。)

一般宣教和拓荒宣教

请注意E-1,E-2和P-1,P-2在E-标尺和P-标尺上是如何定义的。他们就是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事工。

那编注中提到的这个对展望的误解是怎么来的呢?这和课程第九课以及文献第84章重点讨论的题目有关。关键在于《马太福音》24章14节的实现,即我们如何理解“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向万民作见证,然后结局才来到”(圣经新译本)?在这章中我们如何理解“结局”或“结束”一词呢?文献给了我们以下的答案:

简单来说,“结束”任务一词指的是工作“完毕”。在20世纪70年代,神开始让许多人看见,在每一个族群中都实现宣教的突破,是最起码且基本的任务,也是一项必定能够完成的任务。(见《宣教心视野》文献第四册84章28页)

因此,在这个讨论中,前线的差传事工以及向未及之民传福音,都是完成或结束使命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的跨文化宣教才能满足《马太福音》24:14的要求。这绝非削弱同文化和近文化事工的重要性,只是表示如果我们只做同文化和近文化事工,就不能完成《马太福音》24章14节的托付。

文献第四册84章31页的图表也解释了这问题。90%的宣教资源都集中在向已得之民的一般宣教和布道上,这对实现《马太福音》24:14毫无帮助。我们要认识到此处所引用的研究是在近年兴起的差遣国家出现之前进行的,这些国家(包括中国)对“从全地到万邦” (From Everywhere to Everywhere)的呼吁有极正面的响应。

虽然没有科学统计研究,但华人动员者一致认为10个中国宣教士中,可能只有一个是被差派做同文化宣教事工的。虽然也有一些传道者在他们原生的文化环境中建立教会,然而中国教会对此是冠以植堂布道之名,而非所谓宣教士的头衔。

其实在整本课程中并未特别着重同文化、近文化和跨文化的区分,而且在整个课程结束时,引用“使命人生”(《宣教心视野》文献第四册126章258-261页)指出胸怀普世的基督徒和教会可以有的4种生活方式:前往(Going),欢迎(Welcoming),差遣(Sending)和动员(Mobilizing)。问题的重点不在于一位胸怀普世的基督徒该去哪里,参与什么事工,而在于个人与神为友、委身于神的宣教使命。

胸怀普世宣教的基督徒每天都紧紧跟随主,以基督的普世大工为超越一切的首要任务。并以此作为生活的准则。(《宣教心视野》文献第四册124章250页)

这是展望课程的重点。宣教不在于参与同文化,近文化或跨文化的事工,而是众信徒委身于上帝的使命。我们渴望所有中国信徒活成胸怀普世的基督徒,加入那实现《启示录》7章9节的大队伍中去。

注:《把握时机》香港同工简单回复如下:

以下是Kairos引言其中三张powerpoint,在第6课将大使命简单区分为同文化和跨文化的,详分E1,E2,E3。

神救赎的心意

神通过所拣选的群体来实现祂的救赎计划

普世宣教的状况

不过整个课程明显点出跨文化宣教的资源人手不足等问题,须要大家合作努力才能完成大使命。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