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哥林多前书》5:1—6节。在第一节讲到保罗“风闻”在哥林多教会有淫乱的事。“风闻”表示没有确切的证据,空传误传者以当前来看社会上很多。公元一世纪时也不是完全按真实行事。因此,根据“风闻”就下结论是否妥当?5—6节所说的,真的是那样吗?那岂不是只要信了耶稣,肉体就可以胡作非为,由撒但败坏,反正今后在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吗?这种说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似与耶稣对待撒玛利亚妇人和那个行淫被抓的妇人的做法不相符合。难道不应当通过调查,劝导和赦免的方法而行吗?到底应如何解释这里的经文?
作答
您对《哥林多前书》5:1节的疑问应是由于翻译的不准确所引起的误会。您说得不错,“风闻”往往会导致空传误传,会与事实不符。如果仅仅根据风闻就对所听到的急着下结论的确是不妥当的。但圣经中文和合本这里的“风闻”,在原文是“来自确实的报告”,“确实听说”等意思。我查了一些英文版本的翻译,都没有“风闻”的含义。“现代中文译本”将此处译为“我确实听说你们当中有淫乱的事;这种淫乱在异教徒中也是不能容忍的。”实际的情况是,哥林多教会有人将教会所发生的败坏的事情,报告给保罗。因此,保罗所听到的,是确实的,不是风闻的结果。
5—6节那里所说的,并不是说人只要信了耶稣就可以胡作非为,由撒但任意败坏他们的肉体,将来他们在主耶稣的日子仍要得救。人信耶稣以后,不是不要道德的约束。相反,从《圣经》我们可以看到,基督徒仍有道德的义务。不道德的行为是要受到谴责和刑罚的。尽管保罗在这里说,要把犯罪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但那不是说人可以在撒但的掌管下胡作非为。如何理解保罗在此的教导?这里确实是圣经中一处难解的经文。在解经家和圣经学者之间也没有一致的见解。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方面,有人将此举解释为将犯罪的信徒从教会中开除出去,不许他领受圣餐,也不再与他来往。所以《哥林多前书》5:13节那里明明地说:“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以后,教会将会友革除出教的做法,就是以此为根据。但这里的问题是,如果将犯罪的人赶出教会,使他们失去了信徒的团契,他们如何能在主耶稣的日子灵魂可以得救。有人解释说,把他们逐出信徒的圈子,他们若没有其他基督徒的属灵支持,他们就会变得孤单无助,也许这种无助绝望的景况会促使他们悔改。把人逐出教会是执行纪律处分的最后办法,并且一定不能含有报复心态,必须出于爱心,正如父母管教儿女一样,是为了纠正挽回犯罪的人。教会的责任是要帮助犯罪的人,而不是要伤害他们。要尽力帮助他们悔改转回,重投教会的怀抱。保罗在这里(6节)警告那些企图隐瞒遮盖罪恶的人,如果他们公然容忍罪恶,会影响整体信徒的灵性。保罗并不是要人完全不犯罪,那也是不可能的,除非到新天新地的时候。保罗只是指责那些故意犯罪,毫无罪咎感,也不愿意悔改的人。教会决不能容忍这些罪恶,因为它会影响全教会的信徒。作为基督徒,对其他信徒都负有责任,如果不去纠正明知故犯的罪,教会就会混乱,甚至引起分裂。因此,信徒绝不能容让罪恶侵蚀危害教会。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将犯罪的人赶出教会,并不能“败坏他的肉体,”更不能使他的灵魂得救。一个人被赶出教会,只能使他心情恶劣,可能会使他更去放纵犯罪,怎么能让他得救呢?“败坏他的肉体”可能是指该犯罪的人因犯淫乱的罪而慢慢伤害自己的身体来说的。但保罗说把该人“交给撒但去败坏他的肉体”,显然不是他自己的行为伤害自己的肉体,乃是撒但使他的肉体败坏。《使徒行传》5:1—11节记载,亚拿尼亚、撒非喇夫妇因共同犯罪,受到彼得严厉斥责,便气绝身亡,这是否就是交给撒但,败坏他们的肉体呢?保罗曾诅咒行邪术的以吕马(即巴耶稣,参徒13:6—7),使他眼瞎,可能也是交给撒但败坏肉体的表示。保罗也曾将他的仇敌许米乃和亚历山大交给撒但(参提前1:20),使他们受责罚。
无论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一般认为,保罗在这里所讲的这种惩戒犯罪信徒的方法是有效的,因为将他们交给撒但败坏他们的肉体后,他们会因此而悔改。让他们悔改是保罗真正的目的,以便那犯罪的人在耶稣基督的日子能够得救。在保罗写《哥林多后书》的时候,似乎这个犯淫乱罪的人已有悔改的意向,同时也表示保罗在处置属灵的事上也已比较温和。《哥林多后书》2:6—11节说:“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同时又表示不要给撒但机会去胜过他们,意思可能是不必再用“交给撒但”的方法。因此,当保罗在这里如此吩咐的时候,并不是保罗内心没有爱,而是因为他面对哥林多教会出现的问题,他特别担心教会受到罪的危害和影响。所以,教导信徒对罪要严厉。但对犯罪的人,只要有悔改的表示,就要安慰他们,用爱心挽回他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罗在这里的教导与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和那个行淫被抓的妇人的做法本质上是一致的:爱罪人,而同时又要彻底除去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