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占慧:教会的合一
作者:韩占慧
2016-10-27  

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地方当属北非的利比亚。这个国家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政府军与反对派为各自的利益争战。目前近百万人流离失所,近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样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人们彼此相争所带来的惨痛结局。

读过哥林多书信的弟兄姊妹都很清楚,当时哥林多教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结党纷争、乱用恩赐、圣餐混乱、复活的信仰不清楚、有淫乱的事、婚姻问题等等。面对哥林多教会的诸多问题,保罗首先解决的是结党纷争。他非常清楚,结党纷争对教会造成的伤害最大。教会只有合一,才能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保罗从革来氏家里的人那里得知,哥林多教会出现了结党纷争的事情。

有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林前1:12),因为保罗建立了哥林多教会,也为一些人施了洗。保罗还在哥林多教会牧养了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所以会有弟兄姊妹追随保罗。

有的人自称属亚波罗。亚波罗也曾经牧养过这个教会,他非常有口才,有恩赐,所以有的弟兄姊妹就追随亚波罗,说“我是属亚波罗的”(林前1:12)。

还有的弟兄姊妹自称“是属矶法的”(林前1:12)。“矶法”是亚兰文的音译,意思就是“彼得”。圣经没有记载彼得到过哥林多教会,但是彼得作为耶稣的大使徒,初期各个地方的教会对他都非常敬仰。所以在哥林多教会也会有人追随彼得。

还有的人自称“是属基督的”(林前1:12)。说属基督难道不对吗?保罗在这里不是责备属基督不对,乃是责备那种夸耀自己、贬低别人的做法。他们自己以为是属基督的,就成了基督派,因此就轻看那说“属保罗的”、“属亚波罗的”和“属矶法的”。他们把别人当作不属基督的,认为自己非常正统,这就是在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其实他们的本质与说属保罗的、属亚波罗的和属矶法的没有任何区别,也是结党纷争。

哥林多教会出现结党纷争的根本原因是高举人。教会的牧者,或者有恩赐的人,都非常容易成为被高举的对象。在任何一个教会、一个团契中,当人被高举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结党纷争的现象。

在圣经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约翰与雅各的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儿子来到耶稣面前求一件事。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太20:21)耶稣基督责备了他们,也没有答应他们这样的祈求。另外十个门徒听见,就恼怒他们弟兄二人,于是就有了纷争。

当约翰与雅各高举自己、觉得自己比别人了不起的时候,使徒的团契就出现了纷争。弟兄姊妹,如果我们是因为某位牧者而参加敬拜,或因为某个人而参加服侍,那么我们就是在高举这个人,这就会使我们的教会失去合一的见证。

可见,同工间的关系不是相争的关系,而是彼此配搭的关系。保罗也特别告诉我们:“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林前3:5-6)保罗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与亚波罗是彼此配搭的关系,都在服侍主,服侍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和姊妹。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彼此为兄弟的五个指头争吵,身材粗壮的大拇指说:“我们中间应该选一个大王。这个大王应当由我来当,因为我身体最强壮,最肯吃苦,所以我当大王是理所应当的。”食指这时不乐意了:“大王应该由我来当,每一次有危险的事情,要去试探的时候,都是我来担当的,所以大王非我莫属。”中指更不乐意了:“论身材、长相,你们二人都比不过我,我身材最高,长相也最俊美,所以,大王应该是我来作!”这时候无名指和小拇指也不干了:“如果没有我们两个人,演员要作兰花指是不可能的,多么优美的动作!我们两个人一起来作大王是应该的。”手掌听到了它们彼此争吵的声音,就说:“你们中哪一个能把地上的球给我拿起来,就可以作大王。”兄弟五个各自使出了吃奶的劲,谁也没有把球拿起来。手掌对它们说:“你们一起来试一试。”它们同心合意地彼此配搭,轻而易举就把球拿起来了。这时它们明白了手掌的心意,所以都不做声,低下了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工彼此配搭,一同服侍,才能够完成神对我们的托付。

面对哥林多教会这种不合一、彼此相争的情形,使徒保罗对他们说:“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S字J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S字J落了空。”(林前1:13-17)保罗还说:“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林前1:10)

这些都是保罗责问和劝勉哥林多教会弟兄姐妹的话。保罗的意思是,你们不应当高举人,而要高举那被钉S字J的基督,要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要让主的话语来引导你们的生命,你们中间就会实现合一,你们的教会就是合一的教会。所以,基督徒合一的本质是在真道上的合一。保罗在以弗所书4章13节也告诉我们:“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有的弟兄姐妹问:“为什么主基督耶稣的教会还要分海淀、崇文门、朝阳、缸瓦市、丰台等很多教会呢?为什么不是只有一个教会就可以了呢?”还有的弟兄姐妹说:“为什么别的教会礼拜天的仪式和我们的不一样呢?到底谁对谁错呢?”圣经并没有要求我们教会在体制上、组织上或者仪式上完全一致,合一的体现是在真道上的合一。

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姐妹没有以一个正确的定位来看待牧者与自己,不能够从神的角度来领受教导,所以发生了结党纷争的现象。

主耶稣基督离世之前,特别为教会的合一献上了代祷,主耶稣基督说:“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约17:20-23)

保罗书信中,特别是在哥林多书信和以弗所书中也多次提到合一的问题。我们感到教会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面对着不合一的挑战。作为神的儿女,教会的一份子,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为教会的合而为一尽上自己的力量呢?

保罗在以弗所书4章2-3节告诉我们:“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在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中,革来氏与保罗为我们作了非常美好的见证。革来氏是哥林多教会的一位姐妹,家里有奴隶和仆婢,非常富有。她家里的人就是指已经成为信徒的奴隶,他们可能受革来氏的差遣,向保罗汇报哥林多教会所发生的结党纷争情况。“提起”在原文中还有清楚说明的意思,革来氏不是搬弄是非,乃是因着对教会的爱,将教会的问题告诉保罗,向保罗求助,希望神藉着保罗来哥林多教会,使这种结党纷争的现象能够停止,使弟兄姐妹彼此合而为一。

保罗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在哥林多前书中用了最多的笔墨和心思(从1章10节到4章21节),都意在解决哥林多教会结党纷争的问题。保罗还说:“我写这话,不是叫你们羞愧,乃是警戒你们,好像我所亲爱的儿女一样。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林前4:14-15)保罗在这里提醒哥林多的弟兄姐妹,他不是像师傅一样教训他们,乃是用一种为父的心怀劝解他们,希望他们悔改,作神所喜悦的儿女,得到主所给予他们的赏赐。
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保罗和革来氏他们是存着主的温柔、忍耐与爱心,来劝勉、帮助哥林多教会结党纷争的肢体。从他们所行的来看,我们特别体会到:保守合一不等同于不说明问题,也不等同于不纠正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要合一,对于别人的问题既不说,也不做任何纠正,觉得这样才能够与人和睦,这完全是错误的观念。

保罗在服侍的早期曾经指责过彼得。当时彼得在安提阿的教会,从雅各那里来的人还没到之前,他和外邦弟兄坐在一起吃饭。但是从雅各那里来的弟兄们到了安提阿的教会,他就与外邦人分开了,其他的人也与彼得一同装假,甚至巴拿巴也是如此(参加2:11-14)。

保罗看到了彼得行得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当面指责彼得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加2:14)保罗是因着对神、对彼得的爱,指责了他。彼得并没有因此而记恨保罗,从此与保罗不相往来。在彼得后书中,他特别说到:“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彼后3:14-15)

彼得劝勉弟兄姐妹要听从保罗的劝勉,这里我们就看到彼得和保罗是完全合一的,他们虽然一个作犹太人的使徒,一个作外邦人的使徒,却不因曾有的指责而疏离,而能够完全地合一。彼得和保罗的合一,为初期教会的复兴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外邦教会与耶路撒冷教会相互支持、帮助,主的福音也因着他们彼此的合一而大大复兴。

中国有句古话:家和万事兴。使徒保罗也告诉我们教会就是神的家,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盼望我们完全接受保罗所给予我们的劝勉,效法保罗为我们作的榜样,在生命中完全高举那被钉S字J的耶稣基督,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使主的教会能够更加地合一、更加地复兴,每一天为天父作美好的见证。阿们!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