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128:3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不少作父母的都会开始忙碌筹备做腊肉、香肠、年糕等年货,他们大都亲手制作,牵挂朌望在外工作、打工、求学的儿女归来,那份无法言喻的温情、合家团圆的喜悦与幸福溢满脸上。
我想起上行之诗128篇:“你妻子在你的内室,好像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好像橄榄栽子。愿你看见你儿女的儿女……”仿佛是给一个完美人生、完美的家庭画上句号。妻子在内室,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儿女膝下承欢,使父母在家安享晚年,并且得见儿女的儿女。这幅“全家福”的图画何等美好。
可是,现今的社会有多少的家庭,多少做父母的,却无法享受这种“全家福”几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不少做父母的,当孩子过了30岁,父母的心里就像压着一块石头,睡也睡不着,愁白了头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了结婚年龄不结婚,似乎犯下“恐婚症”,有的人结了婚不要孩子。说,生不起,养不起等等许多理由,将孩子看成是负担,而非上帝的祝福,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
“生儿养女”是创世时上天美好的旨意。旧约创世记五章里头记载人类始祖一生非常简洁没有别的,就是“生儿养女”。可见,生儿养女,繁衍后代,这在是何等宝贵!人到了结婚年龄结婚,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去参加婚礼,都会听到祝福的话:“新婚幸福,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这些吉祥语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的祝愿。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独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挡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不结婚不生孩子,将来老了怎么办?作为你的父母岂会安心呢?他们会担心你未来的生活都要一个人扛,没有人陪伴,有事难找到人商量。经上说:“独居不好”、“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夫妻有真爱,有理解,有包容,可以彼此分享劳碌的成果,也可以彼此扶持共渡难关。结了婚有了家,就会有归宿感。你有了孩子,有孩子喊你爸爸,妈妈,这种幸福感,亲情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的,是你有再多的钱也是买不回来的。无论你多辛苦,多劳累,一想到你可爱的孩子,劳苦就自然消除了,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责任感,你会感到再累也值。当大家一起聊天,聊起家庭,聊起儿女,你也可以有十分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当你生病时要看医生,会有人陪你,到医院有儿女亲人跑前跑后办手续,做各种检查,拿药,你有人依靠,有亲人照顾你,你就会感到幸福。即使老了,因孩子工作忙,把你送到老人院,你的身后有人,养老院的人也不敢对你怎么样,总比没有孩子好得多了。
人不可能永远年轻,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人不可能永远就那么强大,都可以能承受不结婚不生儿女的后果。你现在感觉不到孤单,是因为你父母还在,当父母老了,相继离开了,你没有了精神寄托,没有人对你嘘寒问暖,你会越来越寂寞、凄惨。看到别人一家子欢欢喜喜过节,其乐融融。特别是受委屈时没人安慰,遇到困难时没有人真心帮你,生病了没人照顾你,这个时候后悔就晚了。在人情越越淡漠的时代,亲情显得更加珍贵。所以,人在中年,成家立业,努力生儿养女,也是富养自己。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晚年如何不易,只要心中有爱,有牵挂,那么所有的苦难都将变得不再那么沉重。
有一些人认为生儿养女也靠不住,养儿防老是行不通了,儿女多了还会拖累自己。因儿女们工作没时间陪在自己的身边,开始认同儿女的“不婚不育”观点,开始时还会“摧婚”,后来也就由着儿女了,他们能过好自己的一辈子就行了。
但稍一思考,就会发现,所谓“生儿养女毫无意义”的想法,是很消极的,也是不符合经上的教导。做父母的要教导孩子,更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危机的家庭,要建立好家庭祭坛,用真道装备自己,不被世俗影响,过得胜的生活。
什么年纪就干什么年纪的事,趁着年轻找对象,好处绝对大于坏处。时间过得很快,春节临近,趁着节期全家人团圆的日子,多为儿女的婚姻祈求,愿更多的大龄男生女生早日进入婚姻,早早建立美好的家庭,生养敬虔的后代。人生苦短,岁月悠悠,有儿女子孙的牵挂,是晚年岁月中一抹永恒的温馨慰藉。无论相距是近是远,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总能穿越千山万水,温暖彼此的心房。而老人们,也在这份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与幸福。
你妻子在你的内室,好像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好像橄榄栽子。看哪,敬畏他的人,必要这样蒙福。
愿你看见你儿女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