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之前,人类一直以心脏为人体的思维器官,存在巨大差异的东西方文化,在这一认识上竟是完全相同的。东方的孟子认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西方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心脏是人体的智慧器官,而大脑只是冷却器官。所以,古人将人类的所有心理活动都与心脏联系在一起,单从汉语中用以描述感情与意志的形声字,就能看出他们对思维与心脏之关系的理解,比如:急、愁、想、感、思、怒、忍、恕、悦、忧、怕、愧……故此,中国古人将“正心、诚意”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随着医学的进步,西方科学家发现了大脑才是思维器官的这一事实,但人类依然习惯于将心理活动视为心脏的作用。
由于成书年代较早,《圣经》的作者也是以心脏为思维器官的,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所罗门的箴言:“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作者教导人“保守”的“心”,当然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心脏所代表的“心灵”、“心思”、“心意”等等,因为这些心理活动才是“一生的果效”的决定因素。因此,《圣经》中充满了对“心”之约束和管理的教导。人间的法律和道德只规范人的行为,《圣经》的教导却要规范人的心思,体现了基督教伦理的超越性。让我们来看耶稣的教导:“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27-28)从这个意义上讲,谁还敢说自己不是罪人呢?就算行为上白璧无瑕,心思上也未必一尘不染!
一、心思的影响
《圣经》之所以教导人“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是“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所罗门的这一论断将心思对人生的影响描述得入木三分。事实的确如此!我们生命中的成败得失、吉凶祸福、善恶贤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思上的“一念之间”。
1.心思决定信仰
保罗论到人类对上帝的认识时如此说:“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1:19-23)经文告诉我们,“藉着所造之物”,“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早已清晰地“显明在人心里”,“叫人无可推诿”。因此,人的心思成为决定是否接受信仰的关键因素,谦卑者积极回应,刚硬者消极对抗。
2.心思决定敬拜
与撒玛利亚妇人论道时,耶稣指出了这个观点,原话是:“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4:23)这一次交谈中,妇人提到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对于敬拜的地点,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一直争论不休,面对这个困扰人心的问题,妇人希望耶稣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为此,耶稣直截了当地向她指出,“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因为上帝所喜悦的敬拜,不在乎敬拜的地点和场所,只在乎信者的“心灵和诚实”,这才是上帝悦纳我们的决定性因素。“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参赛29:13),最为上帝厌恶。
3.心思决定行为
《箴言》说:“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参箴23:7)表面看来,人类的行为是由身体决定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心思的作用,亦是心思的体现。好的心思决定好的行为,坏的心思决定坏的行为:心慈者,手必软;心狠者,手必辣。一个人的心思坏透之后,行为就不可能不坏,哪怕他再会伪装自己。耶稣在批评法利赛人时,指出了心思对行为的这种决定性影响:“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这都是污秽人的。”(太15:19-20)因此,想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从约束心思做起。倘若我们的心思能够服从上帝的管理,行为上便会自然而然地洋溢出基督的圣洁和荣耀。
4.心思决定言语
法利赛人向耶稣提出“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的质疑时,耶稣作出了如下回应:“你们或以为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毒蛇的种类!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太12:33-35)耶稣在这里指出,法利赛人对他所说的那些话,不是信口开河的随意评价,而是处心积虑的恶意论断,他们“发出恶来”,是出于“心里所存的恶”。由此可见,当我们在言语上犯罪之时,其实早已在心思上犯罪,因为那些不该说的话是在心思的驱使下说出来的。因此,避免以口犯罪,就要约束心思。
5.心思决定品格
谈到心思对行为的影响时,侧重点是心思对某一个别行为或某一短期行为的影响;提到心思对品格的影响时,侧重点则是心思对某一习惯行为或某一长期行为的影响。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指出,“思念变为虚妄”之人,上帝会“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上帝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对于这些行为,“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罗1:28-32)。上述这些罪恶,不是偶然的行为,而时长期的恶习。由此可见,心思对品格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心思的要求
上帝为人类所造的心灵,本是毫无瑕疵的,其中包含着上帝的“形像和样式”(参创1:26)。然而,由于始祖的犯罪,天然的纯洁受到了严重的破损,正如所罗门所言:“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7:29)因此,人类的心思便存在种种严重的问题,正如《耶利米书》所言:“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参耶17:10)然而,上帝并不因此放弃对人类的关爱,也不因此降低对人类的要求。面对“比万物都诡诈”的“人心”,上帝有他拯救的计划,亦有拯救的方案,他希望在基督的救赎之中,人类的心思能够恢复被造之初的样子,具体地说,就是要每一个人都能“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就是上帝对人类之心思的要求!
1.心思要圣洁
大卫在《诗篇》中说:“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他必蒙耶和华赐福,又蒙救他的上帝使他成义。”(诗24:3-5)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太5:8)一个满心污秽之人,无法得着上帝的喜悦,更无法得着上帝的帮助。因此,我们要追求心思的圣洁。
2.心思要正直
《诗篇》说:“上帝是我的盾牌,他拯救心里正直的人。上帝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上帝。”(诗7:10-11)《箴言》说:“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对比两段经文,我们不难看出,上帝喜悦“心里正直的人”,“憎恶”“图谋恶计的心”。知道这个事实,我们就应当坚持正义、远离邪恶。
3.心思要诚实
《列王纪上》说:“亚撒一生却向耶和华存诚实的心。”(参王上15:14)我们也当向上帝“存诚实的心”,处世为人中处处保持诚实的心思,坚持表里如一,避免口是心非,使徒彼得说:“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彼前1:22)愿我们都能得着耶稣这样的称赞:“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参约1:47)
4.心思要谦卑
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但他“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S字J上”(参腓2:6-8)。耶稣在世的33年中,无论言语,还是心思,始终都保持着极度的谦卑,从不居高临下,从不盛气凌人,从不目空一切,从不强词夺理。《以赛亚书》说:“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赛42:2)这种超越的境界,来自超越的心思,我们应当效法!
5.心思要坚强
保罗对提摩太说:“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参提前1:7)我们的心思,不能因为怯懦而向罪恶妥协。《以弗所书》中,使徒保罗有一段针对刚强的祈祷,我们也应当如此祈祷:“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叫你们的爱心有根有基,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上帝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上帝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16-20)
三、心思的追求
通过上一段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上帝对心思的要求。可是,面对这些要求时,我们可能会望洋兴叹,因为自己差得太远。不过,我们不必气馁,因为这些要求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上帝早已在《圣经》中向我们指明了通往这些要求的道路。按着路线追求,即可达到目标。
1.要更换心思
从亚当而来的生命,不可能拥有上帝所喜悦的心思。因此,想要达到上帝的要求,首先要更换我们的心思。上帝在《以西结书》中说:“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结36:27-28)由“石心”而来的心思,“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参创6:5),所以需要将之“除掉”,以“肉心”代替。《以西结书》中的预言,藉着耶稣的救赎得以实现,《希伯来书》说,“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上帝”,用他的血洗净我们的心,除去我们的罪行(参来9:14)。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藉着对基督的相信,经历心思的改变,《以弗所书》说:“你们学了基督,却不是这样。如果你们听过他的道,领了他的教,学了他的真理,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4:20-24)
2.要保守心思
“石心”换成“肉心”之后,我们的心思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我们的心思仍然可能在撒但的唆使下陷入罪恶。这种情况下,保守上帝所赐的清洁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当怎样保守自己的心思呢?本文开头引用过的《箴言》4章23节及其该节的上下文,告诉了我们答案:“我儿,要留心听我的言词,侧耳听我的话语。都不可离你的眼目,要存记在你心中。因为得着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医全体的良药。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你要除掉邪僻的口,弃绝乖谬的嘴。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当向前直观。要修平你脚下的路,坚定你一切的道。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脚离开邪恶。”(箴4:20-27)这段经文指出,“保守你心”,有两个要素:第一,看重上帝的话语:“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参诗19:7),专心聆听并遵行上帝的话语,是“保守你心”最为有效的方法。第二,规范自己的行为:上文说过,心思决定行为,但行为也会反过来刺激心思,继而将之陷入罪中,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守你心”,需要从严格管束自己的嘴、眼和脚做起。
3.要更新心思
上文所说的保守心思是一个被动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更新心思却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对于心思的追求,我们不能只有为了应对撒但的诱惑而有的被动防守,更要有为了战胜世界而有的主动出击,具体的方法,就是更新心思,这是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说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随时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思,基督徒当然也不例外。这种冲击的危害之处,是致使人陷入“效法这个世界”的泥潭。保罗告诉我们,应对这个冲击的最佳方式,就是“心意更新而变化”。因着对基督的信心,我们已将“心志改换一新”,但这种“新”并不是心思的“最佳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对心思进行不断地“更新”,使之越来越接近上帝的心意,也越来越具备得胜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永远不能对心思的状态有任何满足感。为了“心意更新”,我们要坚持除旧布新,避免抱残守缺;坚持勇往直前,避免固步自封。
4.要制伏心思
有了对心思的保守和更新,我们就拥有了必胜的把握,但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一个细节,就是我们对心思的自我控制。人类的心思比身体更容易犯罪,也比身体更难以制伏。因此,《箴言》如此说:“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箴16:32)又说:“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箴25:28)经历救恩的基督徒,都有一颗敏感的良心,它会将蒙主喜悦的心思放在人的里面,但罪恶的势力常常会弱化或削减良心的力量,致使我们的心思逐步走向邪恶,正如使徒保罗所言:“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上帝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7:23-24)因此,面对心思中的邪恶,我们必须制伏,不能纵容。然而,制伏心思不是凭着自己的意志可以完成的,我们必须寻求耶稣基督的帮助(参罗7:25)。
5.要省察心思
制伏心思当然重要,但制伏的前提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邪恶。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心思中是否已经存在邪恶。《箴言》说:“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箴16:2)因此,我们需要时常在上帝的光照下省察自己,以便即时发现心思中的罪恶。诗人大卫说:“耶和华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你在我前后环绕我,按手在我身上。”(诗139:1-5)上帝的眼目无处不在,我们无法向他隐瞒任何行为,包括内心深处的心思意念。因此,时常亲近上帝,是我们及时发现罪恶并及时认罪悔改的最佳方式。
经上说:“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参撒上16:7)对于善恶的判断,人的标准是“外貌”,即看他的言行举止,而上帝的标准却是“内心”,即看他的心思意念。言行举止可以作秀,但心思意念无法掩饰。因此,我们应当时常追求上帝所喜悦的心思,成为上帝所喜悦的儿女。让我们像大卫一样祈祷:“上帝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