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15-19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 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约21:15-19)
引言:彼得是主耶稣十二门徒中的代表,在跟随主的任何时间都是很积极与主动的反应。当然,彼得在过程中也经常暴露自己的软弱,甚至跌倒。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他在主耶稣被捕后,曾三次不认主,成为他一生的污点。然而,也就是这么一位软弱的门徒,主耶稣却没有离弃他,反而在复活后特别向他显现,坚固他的信心。在本段经文里,他还三次询问“你爱我吗”,三次颁布使命,使他明确侍奉的方向。
一、重修关系:“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主耶稣与彼得之间的师徒关系,本身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更是在三年多日夜相伴的时间里所有人可以见证的。也就是为此,那在大祭司院子里的人们才会认出他是耶稣的门徒。然而,他在众人面前三次不认主,破坏了他与主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过,在这之前,他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为主舍命都愿意。三次不认主,所伤害的不仅是主,更是伤害了自己。他本来以为自己爱主致死都可以,如今却被他人的一句质疑打倒,他那坚不可摧的勇气是如此不堪一击,是他自己都无法接受的,因此当他听到鸡叫、看到主耶稣转身的时候,就羞愧难当,跑出去痛哭。
主耶稣此次三次问询的事件发生在加利利海边,面对的是刚刚打上来的153条鱼。我们相信,那153条鱼,按当时的时价,可能可以卖个好价钱,也可以供应门徒们一段时间。面对可观的收入,主耶稣对彼得说:“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显然是对他生命的挑战:首先,主耶稣似乎挑起了彼得心里的刺痛,因为他曾经丢下主耶稣、曾经三次不认主;其次,“这些”是指鱼,主耶稣似乎将他带回到初次呼召他时的话:“你们要得人了”。
主耶稣更是三次提出说“你爱我……吗?”所集中的就“你”与“我”之间的“爱”的关系。主耶稣所着重的,就是彼得与主之前的关系。
在每次听到主耶稣的询问之后,彼得都给予肯定地回应。在第三次询问之后,彼得心里忧愁,然后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相信主耶稣连续的询问,实在对彼得的生命带来极大的震撼,在这个时候他所发出来的“我爱你”,与之前在主面前信誓旦旦的表忠诚完全不同,是他经历过软弱之后的回应。这个时候的回应,是经历S字J之后,是需要用生命去经历的,其中带着对主的无比的感恩,因为他没有因为彼得的软弱而弃绝他,反而用爱去接纳,重建关系。
二、重颁使命:“你喂养我的小羊!”
在得到彼得正面的回应之后,主耶稣三次重新颁布使命,分别说:“你喂养我的小羊”、“你牧养我的羊”、“你喂养我的羊”。我们无需去猜测这里所用的喂养、牧养,或小羊、羊,分别代表什么,但这里所集中的就是主耶稣重新颁布使命。
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主耶稣将“羊”、“小羊”托付给彼得,就如同最初那“得人如得鱼”一样。但若仔细思考发现,主在“羊”与“小羊”都加上“我的”。很明显,主耶稣所托付给彼得的羊,不是别人的,而是他自己的,表示“羊”与自己的关系。这使我们看到,彼得服侍的“羊”就是主的“羊”,他的服侍与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肯定,我们在任何的服侍中,不能忘记主,不能忽略主,更是不能缺少主。
更进一层,我们发现,若将“羊”与“小羊”删除,就会发现更重要的信息。主耶稣说:“你喂养我……”、“你牧养我……”,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更加令人惊奇的事情,原来我们表面上是服侍“羊”,实际上是服侍主。更具体地,主要我们服侍的是他自己,他说:“你喂养我”、“你牧养我”。这一方面让我们想到主耶稣对保罗所说的话:“为什么BP我?”另一方面让我们想到主耶稣在“绵羊与山羊”的比喻中所说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
今天,我们服侍的前提,不是我们个人有多少的热心,不是有多少的恩赐,而是与主之间那密不可分的“我”与“你”的关系。
三、重发呼召:“你跟从我吧!”
在三次爱的询问与颁布使命之后,主耶稣对彼得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翰解释:“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 神。”最后,主耶稣对他发出呼召说:“你跟从我吧!”
主耶稣的这句“你跟从我吧”,将我们再次带到三年多以前,同样在加利利海边,主耶稣也同样行了一件神迹,在彼得向主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5:8)之后,主对他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4:19)但这次的呼召与前次不同,因为在呼召之前,有彼得三次不认主,有主耶稣被钉在S字J上,有主耶稣刚刚的预言:“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主耶稣要彼得来跟随他,彼得不再会期待主耶稣成为拯救以色列国的民族英雄,不再期待主耶稣成为在地上立王的弥赛亚,更不再期待自己能够在世上国度中任重要职位。
反而,在此次的呼召中,彼得更清楚自己将来要面临的苦难,将来要经历的逆境,将来要背负的“S字J”。这次回应主的呼召,就一定是立定心志走S字J的道路,去真正实践主耶稣当年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对跟从他的人提出的条件:“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S字J来跟从我。”(太16:24)
总结:本段经文所带给我们的信息有两个方面:第一,我们与主的关系比我们的侍奉更加重要,一切侍奉的前提是与主耶稣的关系,没有好的关系,就没有好的侍奉。第二,主耶稣重新的呼召,给予我们一个新的看见。在经历S字J之前的跟随所图的是世上的荣华与地位,在经历S字J之后的跟随所追求的是真正舍己、真正背起S字J的跟随。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未经历S字J的跟随所带出的神学叫“成功神学”,在经历S字J之后所带出的神学叫“十架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