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的饼:逃避与追求
提后2:22-26;诗119:9-11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 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提后2:22-26)
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我一心寻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119:9-11)
在提后2:22的上文,我们在上个月已经分享了“贵重与合用”。在我们的观念中,在神的家里,有不同的器皿,我们都期待自己被称为重用的器皿。我们也会按着材质来衡量器皿是否贵重。但在保罗的教导里,是否贵重,不是按材质来衡量的,乃是按着器皿是否洁净来说的。因此,我认为,作为主的器皿,我们的材质可能不是贵重的,但我们的生命是贵重的,因为我们愿意自洁,成为合用的器皿。
接着,自洁成为合用器皿的话题,保罗提出:“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2:22)很明显,合用的器皿的自洁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逃避,二是追求。接续“翻过的饼”的大主题,神家里合用的器皿既要学会“逃避”,更要有所“追求”。
一、 合用器皿的“逃”与“追”
保罗说:“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这里有两个动词,是保罗对于合用的器皿的重要提醒。特别,保罗写信给年轻的提摩太,就着重于针对年轻人的问题,即“少年的私欲”。这两个动词分别是“逃避”与“追求”。
若多加留意,查考圣经原文,就会发现:“逃避”原文为现在式主动语态命令语气,表达是持续不断的、习惯的动作,且是要求不要耽搁、不要迟延,乃是现在就要养成的习惯。而“追求”也是现在式主动语态命令语气,其意思仿佛在狩猎时对猎物紧追不舍似的。在这里,保罗提醒提摩太要避免与恶人作伴,却必须与真诚敬拜神的人建立和睦的友谊关系,且与他们一同追求美好的德行。
这里的“逃避”与“追求”,对于我们现代的基督徒来说,其实是难以理解的。保罗要求我们不要耽搁、不要迟延,且要将养成逃避的习惯。这实在是与我们平常所鼓励、所期待的基督徒品质相去甚远。我们总是期待且鼓励弟兄姊妹要勇敢、要面对,但保罗居然要我们赶快学会逃避。这是什么意思?
在此,我们必须提出一个概念:不要以为不逃就一定是勇敢,也不要以为逃了就一定不勇敢。我们看到彼得没有逃,但他却当众不认耶稣。耶稣面对百姓的击打逃开了,不代表祂就是不勇敢。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求一味地面对,绝对不能逃避,反而有许多事情是必须学会逃避的。
保罗要求我们仿佛在狩猎时对猎物紧追不舍似的去追求生命的美德。但我们却发现今日基督徒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美德的追求,都是很被动的,更不用说紧追猎物一般了。我们发现,许多基督徒对于金钱的追求倒像是有这般追求,用“拼命”来形容也不为过。对于真理的追求,我们看到:许多人提醒,凡事不要太认真;许多人埋怨,圣经的要求太高;许多人质疑,教会在死守圣经的那一套。
我们虽然成为基督徒,但因为没有逃避:许多该放下的事情,我们放不下;许多不应该背负的,成为我们的重担;许多不该承受的罪,成为生命的咒诅。我们经常出席教会活动,但因为在追求上的缺失:被基督拯救的生命,半死不活;属灵的生命,终年病态,没有长进;经常听圣经,却不明白真道;经常有祷告,却离不开自私的祈求;热衷于教会的服侍,却得不着心灵的安歇。
基督徒生命要学会逃避,使我们放下该放下的,卸下该卸下的,除去不该承受的。基督徒生命要学习追求,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健康,使我们的成长更加茁壮,使我们在真道上扎根,使我们在祷告中蒙赐福,使我们在服侍中得平安。
二、 基督徒需要学会“逃避”
基督徒的人生要成为合神心意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能蒙神的赐福。那真正蒙神赐福的人生就必须明白:基督徒在生活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而这“有所不为”,则可能就是保罗所说的“逃避”。由于保罗在此是对提摩太的提醒,那么这里所指的“逃避少年的私欲”,就与少年有关。吕振中将这句话译为:“所以青春性的私欲、你总要逃避”。
关于私欲,雅各曾经做过一个基本的定义:“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1:14-15)可以肯定,“私欲”是人类犯罪的一个“病根”,这也同样成为基督徒灵性的致命伤。
有些基督徒会有错误的理解,认为成为基督徒之后,神自然就会将我们心里的私欲除去,当有一些私欲出现时,总会埋怨神为什么还将这些留我们的生命里,从而一直活在软弱的境地中。但是,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话似乎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他说:“你如若是一个基督徒,你必须明白你一定要在肉体中遇着各式各样的敌对和邪恶的思念。因为你一有了信仰,心里就要发生许许多多的恶念,比你没有信心以前更加挣扎得利害。但你要小心刚强莫让你自己成为恶念的俘虏,乃要继续抵挡,并向恶念说,我一定不听从你们,我一定不听从你们。我们必须承认,有了信心的人如同一对不和睦的夫妻,常常彼此争吵,互相埋怨,这人愿意做的,那人却不愿意。”[1]因此,他告诉我们一个基督徒生命的真实情况:“永远得不着完全平安,达不到感觉无罪的地步,虽觉得有罪,但不喜欢罪,这可称为真基督徒的生活。因此我们须要禁食、祷告、努力、克制情欲……我们一日未脱离血肉之体,一日仍在罪中;所以当继续不断挣扎。凡自己没有这样经验的人就不可夸他是一个基督徒。” [2]
该如何面对“少年的私欲”?保罗的提醒就是“逃避”。而对于今日青年人来说,最为普遍的“私欲”就是“肉体的情欲”。在此,我们以旧约两位伟人的事迹来理解。首先是约瑟。他被十个哥哥卖到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拨提乏的家里。由于耶和华的同在,他被提升为管家。而主母的色诱成为他最大的试探。面对主母的轮番引诱,不管是“眉目传情”、“甜言蜜语”、“死缠滥打”,约瑟的反应是拒绝、逃避、逃跑。经文记载:“约瑟却不听从她,不与她同寝,也不和她在一处。”(创39:10)最后,为保守圣洁,而被主母污蔑下在监里。另一位则是大卫。他是一国之君,在国王稳固之后,却没有控制自己的情欲,陷在罪里,从而与乌利亚的妻子通奸,最终引来神的审判。(撒下11-12章)
“逃避”私欲就当把私欲的所有苗头“掐死”。主耶稣从动机方面指出“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5:28)保罗则提醒说:“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4:29)因此,面对肉体的情欲,我们需要从动机上去除淫念,在言语上开始谨守圣洁。
不过,对于那些在情欲上争战多年的弟兄姊妹,我们知道一个可悲的现状就是“屡战屡败”。面对现实,我觉得基督徒不能被失败所困,反而应当奋起而“屡败屡战”。我曾提醒青年弟兄姊妹说:“基督徒在面对试探时,虽然经过屡战屡败,但还是需要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是面对试探时的无奈现实,但‘屡败屡战’是面对试探时争战的决心。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宣告失败,因为一宣告失败就没有任何得胜的可能。但我们若能够屡败屡战,勇敢向试探宣战,就一定有得胜的可能。”
上文所指的情欲是年轻人最为普遍的“私欲”,但情欲却不是少年人的私欲的全部。巴克莱博士指出:“这情欲包括:急躁,这是指做事永远不会按部就班、慢慢小心去做,也不知道因为过于急躁而欲速不达;自持是既不接纳别人的意见,而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则又夸张狂傲,他不知别人高见中的优点;喜爱争论,就是多说话,少做事的人,他们可以朝夕不停的辩论,但结果还是有大堆没有解决的问题;爱好新奇,喜新厌旧,便低估经验的价值。我们必须注意一点,少年人的错误是理想主义的错误。这只因为异象的新鲜和加剧,使少年产生这些错误。像这类的错误,是我们不应过苛的责备;乃应出于同情而矫正他们,因为每人都有一种美德藏在它下面。”
三、 基督徒更当有所“追求”
保罗说:“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如前所述,保罗在要求我们逃避之外,要学习追求,这种追求的态度是“仿佛在狩猎时对猎物紧追不舍似的”。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可以想像不少的“追求”真有点像对猎物紧追不舍。我们津津乐道的,大概是对爱慕的人的追求。当爱慕之心在心中燃起之时,不管对方是否同样爱慕,也不管自己是否“癞蛤蟆”,反正认定对方是“天鹅肉”,就穷追不舍。
保罗指出我们的生命追求,首先要逃避私欲,转而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我们暂且不用着墨于四样属灵品质的个别意思,先从整体思考:保罗将我们从内在转到外,从个人转到他人,从私人空间转到公共空间,从自我得着转到集体利益,从个人追求转到团体追求。从下文的论述,就可以看到四样属灵的品质就是针对私欲而来,且是针对因私欲而来的混乱发出的。保罗说:“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的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提后2:23-26)
巴克莱解释这四种属灵的品质的意义:“追求公义,就是给人和上帝所应得的;追求信德,就是因信靠上帝而有的忠诚可靠;仁爱,就是无论别人怎样待他,但他都坚决地用至善去待别人,这样便能铲除一切苦毒和报复之念;追求和平,就是与上帝和人建立正确的爱心团契关系。这些都要和清心祷告主的人一同追求。基督徒绝不应该超然离群独处。他必须在与基督徒的相交之中找到力量和喜乐。正如约翰·卫斯理所说:‘人必须有朋友,并且要和别人交朋友;因为从来没有人会独自一人进天堂的。’”
最后,我觉得少年人追求的基础,且是最重要的,就是在真理上的扎根。诗人说:“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你的话。我一心寻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离你的命令。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1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