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不是一种主观的心态,与自信和乐观不同;信心也不是毋须委身,只要默认命运的摆弄。圣经要求的信心是真实的,得救的信心,是与信心的对象有直接关系的。这样的信心必须包括三方面因素:
1,知识,即人的理智方面。基督教的信仰的力量就在于这信仰代表真理,“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1:7),一切知识的源头来自于这位创造万物的神。神子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这话意思是,一切关于人生得救的真理与途径就是耶稣基督,不经过祂,没有人能真正归正于神。所以,我们的信心必须建立在这些真理上,严格讲,必须建立在圣经基础上,如保罗说:“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耶稣的话就是圣经。
有两种倾向我们要反对的:一种是认为,只要爱主就可以了,对圣经的认识不是最重要的。许多人是被教会的爱所吸引而成为基督徒,这本来无可厚非,要紧的是信主后,应当在圣经上下功夫,尽量明白自己信的是谁,如耶稣教导的那样:“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太28:20)但因为有的教会不重视圣经教导,使得许多基督徒是被教会的生活方式而凝聚在一起,一旦因为环境的变化,教会生活停止了,信仰也随之消失。他们不是为这信仰的真理而战,为这位又真又活的神而活;而是为某种生活方式而信而活。耶稣是道路,生命,真理;三者不可分割,不应该有这种“生命很好,就是真理差点的基督徒”,当然也不应当有所谓“真理很强,但生命不够好”的基督徒。
另一种倾向也必须反对,就是为神学而学习神学,为了一些信仰上的支节问题争论不休,甚至为此而闹分裂。他们是为了人的荣耀。
我们应当承认,神的知识是不可能被有限的人完全理解。但圣经把人得救方面的知识还是说得足够清楚,即使教育文化水准不高的人也可明白我们信的是谁,人必须信耶稣基督等基本信仰的道理,使我们的信心有根有基;而且信心的强弱与我们对神认识的深浅有直接关系。所以,圣经鼓励我们不要停留在吃奶的水准上,要学习吃干粮,“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来5:11-6:1上)
2,认同,即人的感情方面。单是理智上对神有知识,并不一定产生信心。不少人欣赏基督教信仰的优越性,但并没有让他们成为真正基督徒,我们称他们为“文化基督徒”,就是在文化层次上,他们接受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如爱,宽恕等,但他们不认同耶稣是他们生命的主。“认同”至少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对圣经的理解不是停留在文化层次上,不是把自己放在比圣经更高的位置上,来欣赏或评论基督教信仰;而是认同基督教信仰是一种人生观的选择,是愿意选择像耶稣那样过自己一生,给别人带来祝福,这样的人生可能短而苦,但是一个见证神荣耀的永恒的生命;还是愿意选择相反的人生道路,为自己的利益奋斗,虽然生活可能过得不坏,但最后是永远的灭亡。所以,最起码的认同是:这信仰是关乎生死抉择的。
(2)在感情层面上,要认同圣经所讲的是好得无比,耶稣的一生是美得无比的;换句话说,你要爱上这个信仰,爱上耶稣;没有感情上的认同,我们信仰是没有活力的,若这信仰连自己都感动不起来,还能感动别人吗?
(3)每个人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不一样的,但个人的信仰过程中,你一定要有,也是必须要有一些经历,就是圣灵在你生命中如何工作的证据;你说出来,别人不一定相信,但对你来说,是再真实不过了。这就是在心灵层次上的认同,很像保罗说的:“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8:16)
3,信靠,即人的意志方面。在整个救赎的过程中,大约这一步是最个人化的,就是个人必须自己下决心,接受耶稣基督作为自己的救主,让祂赦免你的一切罪与过犯,得到永生;而且愿意自己一生信靠祂,跟随祂。这个决定只有你自己才能做的,任何人不能帮助你的。从神学角度看,你能下这个决心,是神拣选、呼召和重生你的结果;但从现实看得见的角度来说,走出这一步完全是你个人的决定。换句话说,信主的过程百分之百是神的工作,也百分之百是人的责任。当然,神是主动者,人是被动者,有人把信主的行为称之为“被动中的主动”。有许多人,只停留在上面两步中,认为基督教信仰很好,感情上也认同,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投靠”耶稣基督这一步。原因可能很多,常见有:他对基督教的知识和认同,存在着许多偏差和不完全;或者被过去或现在的罪捆绑得太牢,认为自己陷得太深,没有得救希望;碰到这种情况,常常需要迫切持久的祷告。
既然有得救的信心,那么有没有不得救的信心?
有的,许多种的信心是不能使人得救,大约有:
1,信错对象的信心。信心最重要的是信的对象是谁,基督教的信心对象是耶稣基督,以及祂所启示出来的三位一体真神。我们且不说许多人信的是多神,如佛教,印度教,中国的民间宗教等;也不说那些信独一神,但不信三位一体真神的宗教,如犹太教,伊斯兰教;我们就谈在基督教里,也有信错对象的,如信所谓“圣母玛利亚”,或其他“圣人”;也有把“教会”当作信仰的对象,都是错误的,都有偶像崇拜之嫌。
可能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说他们信耶稣基督,只是在耶稣之外,加上信圣母玛利亚,或教会。他们不知道,错误就在把这些受造物当作信仰对象,这是“偶像”的定义。
在现代,另一种普遍信错对象的信心,就是把神的祝福作为信仰的对象,不少教会信耶稣基督不谈悔改,不谈要把自己生命交托在耶稣手里;他们推销的是信主后如何带来人生的好处,包括心想事成,病得医治,平安喜乐;强调的是:谁期盼神的帮助,谁就可受洗成为基督徒。他们推销的“福音”不是神的福音,是为了讨人喜欢的福音,如保罗说的:“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加1:10-11)
2,短暂的信心。有些人来教会是希望教会或基督教的信仰能帮助他,在刚开始一段时间里,他们与重生的基督徒表现没有多大区别。后来,或者因为基督信仰或教会没有给他带来他所期盼的帮助;或者因为需要帮助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为这信仰所付出的已成为他的负担;或者因为看到教会里面不是他想像的那么好;或者外来的迫害来临时,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他们离开教会,抛弃了信仰。正如耶稣的撒种比喻里描述的,撒在路旁,撒在石头地上和撒在荆棘里面的三种情况:
“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BP,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太13:19-22)
3,所谓天生的信心。这种人常是在基督徒家庭中长大,从小参加教会的聚会和圣经的学习,他们自称自己是当然的基督徒。但实际上,他们的信心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没有真正从内心接受耶稣基督成为他们生命的主,所以他们行事为人与非基督徒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情况在长期是基督教的西方国家里相当普遍,也出现在第三、四代的中国或新兴国家的基督徒家庭里。这很像以色列人自称自己是当然的亚伯拉罕的子孙一样,如耶稣说的:“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约8:39)
4,虚假的信心。这是指教会里的投机分子,他们来参加教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好处,或是增加名誉,或是便利自己的事业,或是为了婚姻等。他们口头上也会承认耶稣是他们的主,受洗成为基督徒,但内心没有被重生,没有真正得救,我们称之为:“名义上的基督徒”。这种情况特别在基督教比较盛行时,特别容易发生。另一种虚假的信心,就是没有真实悔改的信心,也就是说,没有真实的悔改意味着我这人不需要拯救,而信耶稣仅仅是个人一种信仰爱好而已。这些虚假的信心不可能有得救的结果,若教会中有这样人,必须向他们重新传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