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休闲”?《现代汉语词典》如此解释:“休息;过清闲生活。”一般来说,休闲可以泛指人类在生理时间(如吃饭、睡觉)和工作时间(如开会、出差)之外的时间里从事的所有活动。《圣经》中没有出现“休闲”一词,但这并不表示基督徒就不应该有休闲时间。《圣经》命令我们热情工作,但并没有要求我们永无止息的工作。相反,《圣经》也教导我们学会休息,上帝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参诗46∶10)“十诫”中的第四诫明确地指出:“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8-11)斯图亚特·布里斯柯(StuartBriscoe)称第四诫为“工作、休息的律法”,他在阐释“十诫”的专着《十诫人生》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作和休息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这激发我们去思考,上帝在这件事上是有特别诫命的。我们如何工作、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就是在实证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它反映了我们对上帝的感受。”由此可见,基督徒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和休息生活。
一、休闲的作用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保证全家老小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很多人不得不疲于奔命。对于这个群体,休闲成为一个极其奢侈的行为,因为他们不得不将大量本来应当用于休闲的时间用于工作。其实,越是忙碌,越是需要休闲,因为休闲对于忙碌之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促进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适度的劳动有益健康,过度的劳动损害身体,但为了生计,很多人又不得不超负荷劳动,加班、熬夜几乎成为生活的常态。长此以往,必定威胁、损害身体的健康。对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有人有过一个十分风趣的调侃:40岁前拼着命赚钱,40岁后拼着钱保命。风趣之中,透露着一丝悲凉,一丝无奈。不过,从《圣经》的教导来看,过度劳动并不符合上帝的旨意,耶稣曾对这类人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警告:“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因此,无论工作多么忙碌,我们都应腾出一段用于休闲的时间,因为休闲生活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并促进身体的健康。《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中国古人将保证身体的健康视为孝敬父母的具体体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观念,《圣经》比《孝经》更胜一筹,它把保证身体的健康上升到敬畏上帝的高度。《哥林多前书》指出:“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毁坏那人,因为上帝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3∶16-17)这是多么重要的理念!保证身体健康需要很多努力,休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将身体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不仅可以让身体得到休整,而且可以让身体积蓄重新投入工作的能量,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缓解工作压力
休闲生活不仅促进身体健康,而且缓解工作压力。为了生活,现代人大多都在面对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工作,以致随时都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长久下去,会影响到心理的健康。这种情况下,休闲显得无比重要。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天,年老的使徒约翰悠闲地逗鹧鸪玩,过路的猎人十分惊讶,不由在心里嘀咕:生活如此严谨的老人,竟也如此浪费光阴!这不就是玩物丧志吗?约翰从猎人的表情中看出了他的心思,所以问他:“你为什么不把背上的弓拉开呢?”猎人回答:“弓若总是拉开,就会失掉射箭的力量。”约翰微笑着说:“我和鸟儿玩耍,理由也是一样。”《马可福音》6章记载,十二使徒奉耶稣差遣,“出去传道,叫人悔改,又赶出许多的鬼,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圆满完成任务之后,“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作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他”。听过“部下”的“述职报告”,耶稣送给门徒这样一句话:“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为何如此?细心的马可解释道:“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于是,“他们就坐船,暗暗地往旷野地方去”。(参可6:7-44)坎伯·摩根(CampbellMorgan)对耶稣给予门徒的这种体贴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他一边听着他们的报告,一边看着这些人。他注意到他们肉体的疲倦,于是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我们不到哪里去了!我们不要再走路!我们坐船吧!我们渡海过去吧!就这样他们走了。他们的歇息是心理上的,他们暂时不用教训人,不必思想。这是属灵的歇息,暂时不必再与那恶者的世界冲突,暂时不必祷告。”从耶稣对门徒的体贴可知,他也赞同为了缓解工作压力的休闲。
3.提高生活品质
工作固然重要,但我们的生活不能只有工作时间,没有休闲时间,只有工作时间的生活不是完美的生活,甚至也不是完整的生活。当代哲学家约瑟夫·皮珀(JosefPieper)写过一本专着,名为《闲暇∶文化的基础》,作者对休闲时间与生活品质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这本书中,作者对流行于当今世界的“工作至上”的态度予以无情的批判,他质问道:“人的世界可否一直被工作的世界所压榨?人类可能单单只是为了工作义务而存在,只是扮演工作者角色就觉得满足吗?人的存在纯粹只是为了工作日子而设定的吗?”作者认为,休闲生活就是要人超越工作的世界。他说:“在工作世界中,一切任何超越的形式和方法必定徒然无用(人的本性若是被破坏无遗,此乃必然之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将无从发展,艺术也找不到立身之处,爱和死的骚动自然也就失去其深度而变得无足为奇——此时哲学和哲学思索也就不可能存在了。”作者认为,休闲“是一种精神的现象”,“是一种灵魂的状态”,“是一种投入于真实世界中,听闻、观看及沉思默想等能力的表现”。故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一旦丧失了创造闲暇的精神力量,必会沦于烦闷无聊,然后‘绝望’这个“不眠不休”的姊妹,也将一并乘虚而入。”腾出休闲时间,就能感受生活之美。
二、休闲的方式
休闲,是一个含义非常宽泛的概念,正如上文所言,它是是指生理时间和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里所从事的所有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休闲的方式就多得无法计数。不过,为了方便理解休闲,我们可以将人类的休闲活动进行分类。现代人的生活中,休闲至少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
1.运动休闲
运动休闲,是指以体育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休闲方式。透过适度的体育运动(笔者之所以强调“适度”,是因为只有适度,才是休闲,职业运动员那种高强度的运动属于工作,已经不属休闲的范畴),人们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体验身体和心灵的自由,这种休闲方式不仅可以带来身体上的舒适,而且可以带来心灵上的愉悦,能使参与者同时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
在教会里提起运动,任何时候都可能遭到理直气壮的反对,因为他们手中握有一节经文:“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4∶8-9)其实,这节经文的目的并非反对“操练身体”,保罗的意思是既要“操练身体”,又要操练“敬虔”,不是只能操练“敬虔”,不能“操练身体”,他要处理的是厚此薄彼的问题,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敬虔”,当然是我们首要的追求,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操练身体”。从繁忙的工作中腾出一段自由的时间,跑跑步,爬爬山,踢踢球,游游泳,跳跳绳,无论对于身体,还是对于心灵,都有益处。
2.旅游休闲
旅游休闲,是指以观光旅游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休闲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心目中最为高雅的人生追求,但因受交通工具所限,没有多少古人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越来越便利,“行万里路”相应也越来越容易。于是,旅游成了现代人常用的休闲方式。过久了不断重复的单位与家庭两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的生活,谁都渴望来一次逍遥自在的旅行。登名山大川,望蓝天白云,观银沙碧海,领略自然之美,每每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赏亭台楼阁,品人文历史,尝南北小吃,体会文化之美,常常有喜出望外、流连忘返之感。
不过,对于旅游,教会里也常有反对的声音,他们亦有经文依据:“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2∶15)以这节经文反对旅游,纯属牵强附会、断章取义。经文所说的“世界”,并非肉眼所见的大千世界,下一节经文就对此作了解释:“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参约壹2∶16)其实,对于基督徒而言,旅游除了愉悦身心、增长见识之外,还有另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能让我们感受上帝的创造之美。一位朋友写过一篇关于旅游的散文,起了一个很好的题目——《旅游,拉近了我们和上帝的距离》,文章写道:“旅游,拉近了我们和上帝的距离。出于这种原因,外出旅游,我刻意登上高山、渡过大河、进入幽谷、跨越草原、钻入森林、畅游湖泊、乐听清泉、遥望瀑布……因为这一切是上帝的原手杰作,原汁原味。”《诗篇》说:“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你不置身自然,如何感受上帝之创造的奇妙?
3.文化休闲
文化休闲,是一种以文化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休闲方式。由于这种休闲方式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被人们视为高雅的休闲方式,比如:读书、赋诗、填词、作画、镌刻、抚琴、插花、品茶……这些休闲方式除了放松精神、愉悦心情之外,还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升参与者的人文素养。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对精神层面的东西就会有越来越强烈的渴望。拓展个人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成为很多当代年轻人的追求。于是,书吧、讲堂、文化空间这类新生事物便在城市里应运而生,专题讲座、系统培训等类品种繁多的文化产品,为有志于提升人文素养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们愿意为这一类文化产品付费,说明大家非常认可这种休闲方式。
这种大环境下,基督徒也应通过文化休闲的方式,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我们需要透过读经和祷告提升灵性修养,也需要透过文化和艺术提升人文素养。今天的中国教会整体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就是我们这些基督徒整体缺乏人文素养,以致让人不愿接近我们。因此,我们应当腾出一些用于文化休闲的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
4.娱乐休闲
娱乐休闲,是一种以娱乐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休闲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比如:联谊、派对、下棋、打牌、钓鱼、上网、K歌、跳舞、唱戏、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任何正当(至少合法)的娱乐,都可以成为休闲活动,只要运用得适当。适度的娱乐,不仅可以在感官上体验欢娱,而且还可以促进身心的健康,获取工作的动力。
今日教会受“圣俗二元论”影响,娱乐理所当然地被划到了世俗的范畴。在一些弟兄姊妹看来,任何形式的娱乐都不应该,因为这些活动与灵命的成长无益。读神学时,我在宿舍里放了一支竹笛,学习不忙的时候就拿起来吹奏几首曲子,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休闲方式。可是,这个简单的爱好却给我带来不少烦恼,因为一些同学只接受我吹奏赞美诗歌,不接受我吹奏中国民歌或流行歌曲,因为在他们看来,吹奏前者是赞美上帝,吹奏后者是贪恋世俗。娱乐既是一种休闲,就不能和属不属灵挂钩。严格地讲,吃饭和睡觉也很难说是属灵的举动,难道我们就不吃不睡了吗?
三、休闲的原则
与非基督徒一样,基督徒当然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但面对休闲,我们却应当与非基督徒有所区别,因为我们在休闲的问题上必须遵从《圣经》的原则。《圣经》中没有专门针对休闲的论述,所以我们无法从中直接找到关于休闲的原则。不过,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提到的几个基督徒的处事原则,也同样适应于休闲活动。把握好这几个原则,我们的休闲就更有意义。
1.要有益处
《哥林多前书》10章23节上半节说:“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这是我们在基督里享有的自由。然而,我们必须清楚,能不能“行”是一回事,要不要“行”是另一回事。有些事即便“可行”,我们也未必去“行”,决定不去“行”的一个理由,就是这件事是否“有益处”。对于休闲,这个原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上文强调,休闲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并不是每一种休闲“都有益处”。由于工作压力巨大,现代人大多非常看重休闲生活。可是,有些人的休闲生活却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比如,有些人以放松心情的名义,肆意地酗酒、赌博、吸毒,耗费了时间,损害了身体,已经不属真正的休闲。对于损害身心健康休闲活动,我们要坚决拒绝!
2.要造就人
《哥林多前书》10章23节下半节说:“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现代中文译本》将之译为:“‘我们有自由做任何事’。然而,并不是每一件事都会帮助人。”在休闲的问题上,就算“我们有自由做任何事”,但假如有些活动不能“造就人”、“帮助人”,反而可能误导人、绊倒人,我们就尽量不要参与。比如太极和瑜珈,这两样活动在教会里都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其源头均与异教有关,所以基督徒应当坚决拒绝,但也有人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太极和瑜珈早已远离原来的宗教色彩,参与也并无妨碍。就算我们在理论上支持后面的观点,为了不绊倒人,最好也不要参与。
3.要有节制
《哥林多前书》6章12节说:“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在休闲的问题上,我们也要把握“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的大原则,也就是说,对于休闲,我们必须要有节制。适度的休闲,有益身心健康,但若失去节制,以致对某些休闲活动“上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就太不应该了。施雄达牧师写过一首题为《仿诗篇二十三篇》的诗歌,尖锐地讽刺了在看电视的问题上不能节制的基督徒:“电视机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娱乐。它使我躺卧在安乐椅上,领我到忘记现实的世界,它使我爱世界的心苏醒,为了欣赏节目的缘故,它引导我走不聚会的道路;我虽然听见同道的勉励、圣灵的感召,也不怕遭害,因它的影、它的音都安慰我。在我聚会的时间里,它为我摆设最精彩丰富的节目,每晚它用连续的剧情膏抹我的心。长久下去,我一生一世将有失望、虚空随着我,我且要住在惶惑的殿中,直到永远。”我们可以参与任何休闲活动,但不能让任何活动成为我们的“牧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适度的休闲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基督徒可以也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休闲不是犯罪,但休闲的过程却可能导致犯罪。因此,面对休闲,我们需要把握尺度,坚守底线,让我们一起重温上帝的命令:“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1)“要约束你们的心,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参彼前1∶13-16)
本文转载自《陕西基督教》2017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