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耶稣撒种的比喻看教会的牧养
作者:陈俊迈
2018-05-18  

经文:“当许多人聚集,又有人从各城里出来见耶稣的时候,耶稣就用比喻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又来吃尽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得不着滋润。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一同生长,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生长起来,结实百倍。耶稣说了这些话,就大声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门徒问耶稣说,这比喻是什么意思呢?他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至于别人,就用比喻,叫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这比喻乃是这样。种子就是神的道。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听道,欢喜领受,但心中没有根,不过暂时相信,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那落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走开以后,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便结不出成熟的子粒来。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路8:4-15)
 
耶稣关于撒种的比喻也出现在马太福音13:1-23,和马可福音4:1-20,只是路加记载得比较简单。撒种比喻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的种子有不同的结果?经文告诉我们:撒种的人是一个,象征耶稣;撒的种子是一样的,代表福音;所以种子收成的好坏与撒种人和种子无关。撒种人把种子撒在不同的土地上,有路旁的,石头上,荆棘里和好土里。土地犹如人的心田,不同的土地代表人对待福音的不同心态。所以,这比喻从神学上看,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神并不因为土地不好就不撒种子,福音的对象是普遍的。二是种子能否发芽生长结实,完全看土壤的质量,人要负完全责任。耶稣关于撒种的比喻,既是警告,也是邀请。
 
第一种情况是种子撒在路旁,路旁的土很硬,代表一些人对福音没有兴趣。“飞鸟”就是“恶者”,即撒但魔鬼,他们就会把这样人心中仅有的一点福音种子都夺了去。路加比马太和马可所记载的同样几节经文中,还加了“被人践踏”(路8:5),说明撒在路旁的福音种子,不仅是被个别人拒绝,也甚至被世人所践踏毁谤。耶稣这句话想告诉世人一个事实,就是人的心不是归向神,就是归向魔鬼,没有不属神又不属魔鬼的中间状态。马太福音在耶稣解释什么是路旁的土壤时说:“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太13:19),这里对福音“不明白”的有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不愿意“明白”的人,在耶稣时代,就是那些反对耶稣的祭司和法利赛人,以及当时许多犹太人,如耶稣在格拉森地方治好了一个被鬼附的人,结果非但没有人因此信耶稣,反而如经文记载那样:“格拉森四围的人,因为害怕得很,都求耶稣离开他们”(路8:37),他们是害怕耶稣来改变他们固有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今天这样的人仍然很多。另一种人是刚听到福音,根本听不明白,不知道耶稣是谁,与他有什么关系;这种人我们还是应该不断地邀请他们,为他们祷告,求圣灵在他们心中做工,使他们明白福音。但不管是这两种人中的哪一种人,若持续保持对福音的“不明白”状态,那么耶稣说:“随后魔鬼来,从他们心里把道夺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路8:12),最终失去得救的机会。
 
第二种情况是种子撒在磐石上。在磐石上的土壤很浅,“一出来就枯干了,因为得不着滋润”(路8:6)。意思是:这些人听了福音,“欢喜领受”(路8:11),可能决志,甚至受洗了,也参加教会活动。但耶稣说:“但心中没有根,不过暂时相信,以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路8:13)。在教会里也有这样名义上的基督徒,他们实际上还没有重生得救,他们对基督教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知识层面上,或者对基督徒有某种好感。所以我们不仅要向教会外传福音,也要向教会内传福音,无论是主日证道,还是其他学习圣经的场合,不仅有培灵的内容,也有一定比例的福音内容。要增加土壤滋润他们,可以藉着圣经的教导,教会兄弟姐妹的生命见证,使他们更多认识主耶稣,这样才能更深刻认识自己的罪和败坏,激起他们对主有个真正的认罪悔改,信靠主爱主。

教会里出现这样的基督徒有许多因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所听到的不是一个健全的福音,他们的信仰常建立在神的祝福上,神迹奇事上或教会的环境上,这样的土壤太浅,很容易枯干。
 
第三种情况是种子撒在荆棘里。荆棘长得比种子快,把刚发芽的种子挤住了,不能结实。耶稣在这里把“荆棘”比作“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这里描述的是现今教会中相当数量的基督徒。他们接受福音,但又致力于生命中许多其他事物,所以福音的种子生长得很慢,因为要与荆棘竞争土壤的营养(即人的心思意念和精力);他们信主多年了,生命改变不大,他们的灵命一直在挣扎中成长,所结的果子也瘦小软弱。这样基督徒的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让信仰完全掌管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婚姻,父母与儿女;自己的工作事业和钱财;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脾气,都交给主耶稣来管理;所以他们的灵命也从来没有达到成熟结果的地步。

对这样基督徒的牧养重点是要:挖掉荆棘野草,给土壤施肥。要帮助这些兄弟姐妹重新建立人生的优先次序,重新燃起已经失去的对主的爱心;同时,要以圣经的话语喂养他们,帮助他们听道也要行道。门徒训练对这样基督徒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许多这样的基督徒需要个别辅导,要了解各人不同的“荆棘”,和他们缺乏的是哪种“肥料”;这是牧养教会中最具挑战的一项工作,也是最吃力的工作,需要牧者花费很多精力与时间,尤其需要牧者的祷告。但这项工作也是最有成效的工作,这个成效不仅表现在你所带领的人,数年后生命起了变化;同时也改变带领者的生命,因为带领门徒训练的人首先自己要调整与主的关系,需要常被圣灵充满和被神的话语来喂养,也特别需要耐心和信心。
 
第四种情况是种子撒在耶稣比喻的“好土”里,就是“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路8:15),这句话也可翻译成:“用诚实良善的心来听,把道持守住,忍耐着结出果实”(新译本)。在这里,要成为“好土”的条件是:

第一,要用诚实善良的心来学习神的话语,这里“诚实”“善良”的希腊文含义很多,可以理解为:一种谦卑受教的心,一种渴慕真理的心,一种赞美感恩的心来学习圣经,而且还要有颗祷告的心,随时聆听圣灵藉着圣经话语向你说的话。

第二,要持守住神的道,不被歪风邪气所左右,这就要求我们在圣经上和基要教义上认真下功夫,才能做到圣经说的:“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犹3)。

第三,忍耐着结出果实。就是要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遵守神的道,我们会失败,会跌到,这里的“忍耐”是指百折不饶地努力按神的旨意行,久而久之,不仅我们自己的品格结出果子,越来越像我们的主耶稣;而且,接触到我们的人,因为我们生命的改变,愈来愈多的人把荣耀归给我们主耶稣基督。

耶稣的这个比喻至少告诉我们三件事情:
 
第一,告诉世人:在回应祂福音时,有四种态度,带来四种结局:那种对福音不在乎的最后归在撒但手下;那种对信仰不认真的肤浅的基督徒,最后信仰会消失;那种想在信耶稣和现实世界中都得到好处的基督徒,永远不成熟;只有把自己一切都奉献给主耶稣的人,才可能结实,使福音广传。所以每个听福音的人,必须要有个正确选择。

第二,耶稣这段议论也对教会里的牧养事工提出严肃挑战:从前面三种“土壤”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教训,就是撒在“好土”里的种子要能结实,必须按时施肥灌溉,捡去土里的石头,定期清除荆棘野草。就是要使基督徒能在好土里成长,除了藉着圣灵用神的话按时喂养外,也必须装备信徒抵御三种外来的干扰:撒但的破坏,外来的BP,世界的诱惑。如果我们牧养的工作做得好,可以把不好的土壤改造成适合耕种的土壤;若做得不好,好土也会荒废。
 
第三,耶稣也鼓励祂的门徒努力传扬福音,在听福音的群众里总会有“好土”的,撒出去的种子会得到收获的。神给各个门徒的恩赐是不一样的,结果子的成效也不一样,但欣慰的是神国既为杰出的门徒,也为平凡的门徒预备了地方;神要我们的是:不要浪费神给我们的恩赐,不要浪费人生有限的时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约9:4),做主的又忠心又良善的仆人。
 
愿神祝福祂自己的话语,也祝福遵守祂话语的人!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