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105:1-6,37-45;出16:2-15;腓1:21-30;太20:1-16
谢丽调牧师
一、百姓所关心的——地上的食物(出16:2-15)
当百姓向因食物而向摩西、亚伦发怨言时,他们实在是夸大了当时的苦况。他们的“忆甜思苦”显出他们的忘恩负义。且不追究当时他们在汛的旷野是否已经到了“饿死”的地步,单看他们描述在埃及是“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就足以显明人心的顽梗!他们将眼前的难处通通归咎于上帝,全然忘记了他们曾经在埃及所经受的重压、苦不堪言向上帝哀求,才得以出了埃及!全然忘记了上帝一次次用大能的手拯救他们脱离仇敌,得胜前行!求主怜悯,赐给我们属灵的好记性。
百姓所关心的就是“吃”的问题,注目的是地上的食物。民以食为天,关心食物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当他们将食物置于“天”——上帝之上,问题就来了。上帝是创造天地的主,祂又是满有恩慈怜悯的,岂会不顾念祂所领出来、且一路保护看顾的百姓的需要吗?本段经文让我们看见,百姓虽然嚣张狂妄,上帝依然满怀慈爱,要为百姓从天降下食粮!同时为他们定下界限:每天收每天的份。这岂不正应了主祷文中那句“我们日用的饮食,求父今日赐给我们”的祈求吗?让我们也常常用主耶稣的话来提醒自己:“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
当时以色列人的眼睛只留意地上所有的,上帝把以色列人的眼睛从地带到天,让他们明白:纵使地上有缺乏的时候,天还是丰富的。他们既然是上帝的子民,祂就负他们的责任,向他们显出供应。这供应是从天上来的,不仅是对付他们当时的心思,也同时是预表以后我们的主来作生命的粮的事实。
二 、使徒所注目的——天上的基督(腓1:21-30)
与这些百姓截然不同的,是使徒保罗“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处”的态度。伯纳德(Bonnard)将这话解释为:“我活着是要荣耀基督;因此,倘若我死了也能荣耀祂,对我就有益处,我乐见这事,因为它能使我服事祂的一生告一终了。”如此,这里的益处不单是使徒在他的主面前领受天上的奖赏(23节),也是他为基督无畏殉道的见证,能促进福音宣扬的结果。谁会像保罗那样以“死”为益处呢?。悲哀的是,今天人的展望似是:“活着就得着世上的益处,死了就不再有益处。”
保罗相信基督徒死后会与基督同在,享受与主同在的喜乐。新约用“睡了”来形容信徒死时身体的状态(帖前四14),而不是形容他的灵魂。灵魂是不死的!所以特土良说,基督把人召离世界时,我们如果不能平静地接受,反而把那人当作可怜人对待,我们就伤害了基督。安波罗修也告诉我们:我们从他而来,藉着祂的能力受造,也会回到他那边。所以,与基督同在,这是好得无比的!因此,在他还得以存留世间的时候,他热切传扬福音,并且劝勉信徒 “行事为人要与基督的福音相称”:按照基督的福音行事为人,恒常向自己和别人宣告祂的恩典,盼望祂,实行祂的命令。
三、上帝所赐下的——无尽的恩典(太20:1-16)
这个比喻中的故事是在葡萄收成的时候,为了要在雨季以前赶收成的工作,在犹太任何一个村庄或市镇的街头都可能发生这场景。这比喻包含了与基督教信仰密切相关的真理。
这是对犹太人的警告。犹太人知道他们是蒙拣选的族类,这种族类的优越感引发了他们内心的骄傲,使得他们轻视、甚至憎恨外邦人,巴不得他们毁灭。假若外邦人要加入教会,他们一定要以低级的身份进来。不管我们多么愿意接受第13-15节的严酷道理,在感情上仍自然而然地同情第12节人们的抱怨,这就证明我们的心思与上帝是多么不同!这暴露了我们缺乏爱心及怜悯——在我们的思想意识深处,我们是“守法”有余、靠恩不足!
这是对门徒的一个警告。耶稣似乎在对他们说,你们已经得到了最早加入基督教会与团契的权利。将来还有其它的人要进来,你们千万不可以因为你们比他们先成为基督徒,而要求特殊的荣耀和特殊的地位。所有的人,不论在何时加入,在上帝看来都是同样地有价值。在基督的教会中,资历并不等同荣誉。
这显明上帝恩慈的忍耐。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进入天国,或早或晚,都同样地为上帝所宝贝。
当我们在世上经历困苦艰难,是否渴望基督快点再来,更新这个世界?然而,基督再来的那一刻也是恩门关闭的那一刻,家主不停地将那些在外面闲站的人召进葡萄园作工,显然是给他们都有得恩典的机会。恳求圣灵动工,感动更多的人愿意进入教会这“葡萄园”,享受天父的大爱!
这显出上帝的慷慨。按公义来说,人做的工少,应得的工资也少。但主人超越了公正,给了他们多于应得之份的工资。这位慷慨的主人,分明指向那“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上帝”(提前6:17)我们无法赚到上帝的给予,本是不配得的,祂所赐给我们的完全是出于祂心中的良善和恩典;故此,正确的回应就是存着感恩的心勤做主工,不因先来而骄傲自大,不眼红上帝对别人的恩赐。神对不配得的人所施的宽厚和仁慈带给人的应是喜悦和快乐,而不是忌妒。
四、主民当寻求的——见主的荣面(诗105:1-5,37-45)
本诗以积极的语气结束,从始至终都是如此,所有事件完全倚赖神的恩典;本诗一点没有提到赎民的罪,其实在每一个关口,他们都成为拦阻。但这是下一篇的主题。此刻最后一节指出上帝大赐恩典的原因:不是让罪得以滋长,乃是要“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身上,就是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罗8:4)所以,上帝的子民应当常常寻求得见主的荣面,从上头支取能力,让世界看见一个顺服上帝律法而生活的民族,看见、并且记念上帝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