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经文:约12∶44-50
《约翰福音》12章,记载了耶稣在上S字J之前最后一次面向大众的公开的讲道:“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约12∶44-50)
这次讲道中,耶稣向听众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立场——“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这句话中的“世界”,《和合本修订版》、《现代中文译本》、《吕振中译本》、《当代圣经》、《新译本》均译为“世人”。可见,耶稣的意思就是:“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人,乃是要拯救世人。”
耶稣的讲道中,常常会提到“审判”,着名的“登山宝训”中,就不时出现“审判”这个字眼:“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太5∶21-22)一次公开的宣讲中,他甚至坦言:“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参约9∶39)因此,民间有一种看法,认为耶稣就是为“审判世界”而来。为了纠正这种错误,耶稣才选择在公共场合里,“大声”地宣告:“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其实,很多犹太人以为,道成肉身的耶稣会是一位审判者,他们认为,他要将那些敌对他的人灭绝净尽。因此,他们很难接受耶稣“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的立场。税吏撒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时,“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耶稣对他们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参路19∶1-10)一般犹太人认为,像撒该这样的税吏,就该受到“审判”;但在耶稣看来,他真正需要的是“拯救”。十二门徒与耶稣朝夕相处,应该最了解耶稣,但事实告诉我们,他们也不能完全理解耶稣“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的心意。耶稣和门徒途径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时,需要在村里寄宿,可是,“那里的人不接待他”。这种尴尬的处境下,一向脾气火爆的雅各和约翰忍不住了,气愤地对耶稣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作的?”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因素,“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来往”(参约4:9),对于途径撒玛利亚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撒玛利亚人人会尽一切可能地去阻止他们的脚步。当耶稣的请求被拒绝后,门徒们的民族感情和信仰感情被同时激起,他们立即将这帮阻止他们朝圣脚步的撒玛利亚人视作自己的敌人,也视作上帝的敌人,所以提议耶稣用火烧灭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有理,还引经据典地找出了以利亚烧死假先知的例子。他们以为,自己的提议一定会得到耶稣的赞赏。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耶稣不但没有批准他们的提议,而且“转身责备两个门徒”。在门徒的潜意识中,那些不与他们一同信仰上帝的民族和群众,就没有存在于世界的理由,他们理应被上帝全然毁灭。因此,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不信者的毁灭,一方面可以见证上帝的大能,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信心。表面看来,这种观念似乎很属灵,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维护上帝,然而,实际上却与耶稣的心意相去甚远。因此,“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面对拒绝接待耶稣的撒玛利亚人,雅各和约翰希望耶稣给他俩“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的权柄,这是因为他俩以为耶稣来到世界,就是要“灭人的性命”;耶稣拒绝门徒的请求,是因为他清楚自己“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他的这一宣示,是对“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的极好的注释。
理解耶稣“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的立场之后,我们就要解决另一个问题:耶稣难道就只“拯救世界”,而不“审判世界”吗?对于世人的罪孽,他要不闻不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耶稣在这次公开的讲道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耶稣的工作,是竭力地“拯救世界”,不论是谁,只要接受耶稣,就能获得“拯救”,但对于那些恶意拒绝耶稣的人,他们却要受到公义的“审判”,但这样的“审判”不是耶稣做出的,而是当事人自己选择的,所以耶稣才说:“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对于耶稣的这一句话,巴克莱(William Barclay)有一段十分精彩、十分到位的解释:“上帝差遣耶稣到人间来,不是为了生气,乃是为了爱;不过耶稣既然来了,就牵涉到审判。这话怎么说呢?一个人对耶稣的态度,显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就因此审判了自己。假使他觉得耶稣对他很有吸引力,即使在生活上不懂得照所当行的去做,但他已感觉到上帝对他的心产生拉力,因此就很平安。自另一方面说,假使他觉得耶稣一点也不可爱,看见他,心里也毫不受感动或改变,那就是说他不为上帝所动,因此就审判了自己。这是约翰福音经常强调的道理:由于爱,耶稣到世上来,但他来却牵涉到审判。……我们若以完全的、无私的爱,对待一个人,而他却不领情,那么我们的爱,对他来说就成为了审判。耶稣是上帝的试金石,一个人对耶稣抱什么样的态度,就怎样审判了自己。”
今天的教会里,也有人未能真正理解耶稣“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的心意,一些基督徒的意识里,希望耶稣“审判世界”多于“拯救世界”。不是常有人责怪耶稣对世上的不公置若罔闻吗?不是常有人抱怨上帝对未信之人太好吗?不是常有人抱怨基督再来的日子迟迟不到吗?这些人恨不得耶稣随时消灭每一个被他们定义为罪人的世人。似乎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对上帝产生信心。可是,事实却总让他们失望,这是因为耶稣“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不能真正理解“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的内涵,就不能很好地传扬福音,因为有些人在传扬福音时,总是急于“审判世界”,而不是耐心地“拯救世界”。比如,一些基督徒在传福音时,讲不信耶稣将要遭受的惩罚多于相信耶稣将要获取的恩典,这种讲法看似只是道出一个事情的两个侧面的一个侧面,但折射出的却是一个人对“审判世界”与“拯救世界”的不平衡的理解。再比如,每每发生天灾人祸,都会有基督徒跳出来喧嚷,这是上帝对不信之人和犯罪之人的惩罚。的确,《圣经》中有不少有关惩罚和毁灭的警告,但这些警告的最终目的都是“拯救世界”,而非“审判世界”,因为上帝“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因此,面对不信上帝的人,我们不是期盼他们尽快被上帝“审判”,而是祈愿他们及早蒙耶稣“拯救”。
综上所述,“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对我们有两个重要的启示:(1)在对耶稣的认识上,不要把他当作一心只想“审判世界”的法官,而要把他当作随时都在“拯救世界”的救主。(2)在传福音的过程中,要多多想着靠着耶稣的帮助“拯救世界”,而不是常常想着打着耶稣的旗号“审判世界”。只要我们本着《圣经》忠诚地传讲福音,福音本身就会“审判世界”,因为耶稣说过:“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