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雅1:26-27
“虔诚”,是教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一般来说,该词主要用来描述基督徒属灵追求的目标,或属灵生命的状态。无论教内还是教外,人们都喜欢用“虔诚的基督徒”这一说法来肯定基督徒的信仰见证。然而,人们对于“虔诚”的理解,却常常会出现偏差,甚至会走入误区。毫无疑问,虔诚的标准,必须符合上帝的心意,必须符合《圣经》的教导。可是,教会中总是流传着不同版本的虔诚的标准,这些标准往往会给人极大的误导。有人认为,多读经、多祷告就是虔诚,所以就有人把读经和祷告当作全部的生活;有人认为,会医病、能赶鬼就是虔诚,所以就有人将医病和赶鬼视为毕生的追求。我们承认,这些都可以是虔诚的具体体现,但却不是虔诚的全部,甚至也不是虔诚的主要部分。以上所读的经文当中,基督的仆人雅各在上帝的感动下,用了短短两节经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虔诚作了简明而透彻的解读。首先,他批判了一种虚假的虔诚——“不勒住他的舌头”,这种虔诚是“自以为虔诚”。其次,他指出了一种真正的虔诚——“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这种虔诚是“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的“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综合这两个方面,这段经文其实提出了虔诚的三个要素,即“勒住他的舌头”、“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当然,这些要素并非虔诚的全部内容,但这几样却是虔诚应有的重要要素,是真正的虔诚必不可少的具体体现,正如加尔文(John Calvin)所言:“他并不是在为信仰下一广泛的定义,只是提醒我们,若缺了他所提的事,则信仰便毫无意义……”
一、“勒住他的舌头”
雅各首先指出了什么是虚假的虔诚:“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一个人可能按着他人的教导或者自己的理解,做过许多与虔诚有关的事情,以致让他早已“自以为虔诚”,但若不懂得“勒住他的舌头”,那么,他所追求的虔诚就都成了“虚的”,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将失去意义。因此,追求真正的虔诚,必须“勒住他的舌头”。
雅各所处的时代,一定有不少不懂得勒住舌头的弟兄姊妹,所以促使他将勒住舌头当作书信的重要内容。《雅各书》第3章里,雅各用了很长的篇幅,将勒住舌头这个话题引申开来。教会中,有人“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上帝形像被造的人”(9节),这显然有失基督徒的体统。所以,雅各提醒弟兄姊妹,一定要勒住自己的舌头。他指出:“舌头正像火一样,在我们的肢体中是邪恶的世界,会污染全身;它藉着地狱的火烧毁我们整个人生的路程。人能够制伏野兽、飞禽、爬虫,和水族;其实,他已经制伏了各类动物。但是,人从来不能制伏舌头;它是控制不了的邪恶,充满着致命的毒气。”(6-8节,《现代中文译本》)舌头是如此难以制伏,但,只要能制伏它,就可以制伏整个身体,就好比藉着嚼环调动马匹(3节),又好比藉着船舵转动船只(4节)。因此,雅各指出:“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2节)由此可见,勒住舌头有多重要!
我们的三寸不烂之舌,真的是一个“罪恶的世界”,人间的很多罪恶,均由舌头引起。捕风捉影的是舌头,造谣生事的是舌头,搬弄是非的是舌头,煽风点火的是舌头,挑拨离间的是舌头,恶语中伤的是舌头,拍马溜须的是舌头,阿谀奉承的是舌头……倘若任由舌头生事,这个世界不知会是什么样子。幸好,多数人还是有勒住舌头的意识,尽管没有做到。
今日教会的混乱和矛盾,大多是由舌头引来的。神学中的轮番攻击,事工中的互相拆台,生活中的彼此论断,肇事者往往都是舌头。正因如此,耶稣也提醒我们,应当谨慎自己的语言:“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12:36-37)大卫曾有这样一个祷告:“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要用嚼环勒住我的口。”(诗39:1)我们也应当有这样的祷告!
二、“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
熟悉《旧约圣经》的人,都很清楚上帝对孤儿寡妇的关切。诗人说:“上帝在他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诗68:5)这位上帝,将关爱孤儿寡妇作为律法条文,写入了被犹太人无比看重的“摩西五经”:“你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这样,耶和华你上帝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你打橄榄树,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你摘葡萄园的葡萄,所剩下的不可再摘,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申24:19-21)这是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雅各时代的犹太人却早已将之丢弃。为此,雅各提醒弟兄姊妹,应当重拾这个传统,因为这属于“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
雅各所处的时代,教会中有一股歪风邪气,就是有人竟然以貌取人,他们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不能一视同仁。对富有的人,他们点头哈腰;对贫穷的人,他们白眼相待:“若有一个人带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你们就重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雅2:2-3)这种风气之下,孤儿寡妇自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对此,雅各予以严厉的谴责,他要藉着自己的书信,唤醒人们的良知,以期使那些以孤儿寡妇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得着应有的关爱。
今日教会,也有很多自以为虔诚之人,却并不关爱生活缺乏的孤儿寡妇。面对有需要的弟兄姊妹,他们会很“属灵”地说,好好祷告,主必预备,可是却连一块面包都不舍得给人,这样的虔诚,有何价值呢?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冒为善!雅各也在书信中谴责过这种行径:“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雅2:15-16)
我们必须清楚,顾念孤儿寡妇,这不是上帝给我们的重担,也不是良心对我们的催逼,而是信仰给我们的动力。山羊绵羊的比喻中,耶稣说过:“这些事(吃、喝、住、穿等,笔者注)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可见,顾念孤儿寡妇,是爱主的具体体现。乔治•慕勒(George Muller,1805-1898)是世界知名的牧师,同时也是声名远扬的慈善家。1936年起,身无分文的他开始照顾孤儿的工作,他从不为孤儿院募捐,仅仅靠着祷告,就先后建起五所孤儿院,累计收纳孤儿10万名之多。他所体现的,便是“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这种充满爱心与信心的虔诚,值得我们效法!
三、“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雅各所说的“世俗”,《和合本》有时也译作“世界”,该词所指的不是看得见的物质世界,而是充斥于世界的一切邪恶势力及不良风气,就是约翰所说的“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约壹2:16)。蒙主拯救的基督徒,已经走出了世俗的泥潭,并且也早已不受世界的奴役,如保罗所言:“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S字J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S字J上。”(加6:14)然而,这个世界却不肯放弃我们,它依然采取不同的手段,妄图诱惑我们“沾染世俗”。因此,雅各将“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视为“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
从本书的内容来看,雅各所处的时代,一定有不少“沾染世俗”的弟兄姊妹,所以他在书中大声疾呼:“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上帝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上帝为敌了。”(雅4:4)上帝与世俗,是势不两立的,爱上帝与爱世俗,是不能共存的,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太6:24)一个“与世俗为友”的基督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因为他的行为已经使他“与上帝为敌”了。因此,我们务须“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那些口里赞美上帝,心却恋慕世俗的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淫乱”,就是“投敌”。
我们的确要“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清楚什么是“世俗”。教会中,常有人把“世俗”的概念扩大化,以致成为草木皆兵的惊弓之鸟。为了“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他们在竭力远离某些事物。然而,他们所远离的有些东西,其实根本算不上“世俗”。这样,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所达到的不是真正的虔诚,充其量只是“自以为虔诚”。
在教会中,常有人将一切与信仰没有直接关联的活动都视为“贪爱世界”,都视为“沾染世俗”,比如投身商场、操持家务、竞争职位、晋升职称、收看电视、观看球赛、旅游观光等等。反过来,又会把一切与信仰有着直接关联的活动都称之为“虔诚”,比如读经、祷告、奉献、讲道等等。然而,事实却未必如此!其实,“圣”与“俗”的分野,不在事物的本身,而在各人的态度。倘若我们以敬畏上帝的心面对职场和娱乐,这些东西就不会影响我们的虔诚,反倒会成为上帝祝福我们的管道。这样,上述那些行为就不能算“沾染世俗”。相反,倘若我们不能以敬畏之心面对读经、祷告、讲道,这些事情就会成为换取别人追捧、满足自己虚荣的手段,这反倒是“与世俗为友”的体现。雅各谴责的“世俗”,就在教会之内,而非社会之中。当时的教会,竟然有人通过争战、斗殴、贪恋、杀害、嫉妒甚至祈求等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表面上,他们可能有很多个属灵的理由,但雅各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们的本质——“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4:1-3),这不正是“沾染世俗”的体现吗?
雅各提出的虔诚的这三个要素,看似非常平淡,我们似乎很难将这些熟悉无比的句子与虔诚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雅各写书时的心情,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这三个要素。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三个简单的句子,承载着上帝的心声,渗透着雅各的血泪,这是作者对早期教会的呐喊,亦是对今日信徒的劝勉,他要每一个基督徒都成为虔诚的圣徒,以此荣耀上帝的尊名。愿真正的虔诚实现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