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可4:35-41
耶稣所到之处,总会引来众人的关注,他们蜂拥而至,为要聆听他那与众不同的教诲。这一天的加利利海滨,又“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参可4:1-2)。结束之后,耶稣连稍事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当天晚上”,又要与门徒渡到海的对岸,计划拯救一个被鬼附着的可怜人。然而,他们所乘坐的小船却在行驶中遇到了极大的风浪,门徒胆战心惊,不知所措。就在危急关头,耶稣用他的权能平息了这一次风浪,门徒转危为安,并因此惊叹不已。
被马可写入《圣经》的这个发生在1900多年前的神迹,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更为重要的是藉此向我们昭示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方法。人生就像航海,难免遇到风浪,我们可以从门徒的经历中,看到一些面对风浪的态度和方法。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这个神迹,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亮光,从而造就我们的信心,鼓舞我们的追求。以下,就让我们从门徒的经历,学习如何看待和面对人生的风浪。
一、风浪在所难免
加利利海又名提比哩亚海、革尼撒勒湖,是巴勒斯坦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长约21千米,宽约13千米。由于附近多山,海面时常会受到突如其来的暴风的影响,以致它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变化无常,这一刻还是风平浪静,下一刻就变得波涛汹涌。门徒行驶中,“忽然起了暴风”,这就是加利利海的特征。因此,行走在加利利海的船只,都可能遭遇风浪的袭击,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门徒行船时,“也有别的船和他同行”,这些船悉数遇到了风浪,无一可以幸免,门徒当然不能例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路上,总会有很多风浪,总会有很多“忽然”:身体一直很好,忽然生病了;工作一直很好,忽然失业了;家庭一直很好,忽然婚变了……类似的横祸飞灾,让人应接不暇,但这就是人生,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于人生的这些风浪。
面对风浪,人们常常会有三个疑问:第一,基督徒会遭遇风浪吗?第二,经历风浪,是犯罪的结果吗?第三,经历风浪,是因为上帝离弃我们吗?这段经文分别回答了这些问题:第一,这些门徒当然是基督徒了,但他们还是遇到了风浪。可见,基督徒也会遇到人生中的种种风浪,不会因为你是基督徒,你和你的家就成为苦难的“禁区”。第二,从这段经文的叙述来看,门徒并未犯罪。耶稣提出“我们渡到那边去”时,门徒立即响应,没有懈怠,更没有推辞,足以证明门徒的顺服。他们在顺服耶稣的情况下遭遇风浪,说明这风浪不是由罪引来的惩罚。可见,基督徒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也会经历风浪。第三,门徒遇到风浪时,耶稣就在船上,并未离开他们。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即便有上帝的同在,即便与上帝有再好的关系,也不能保证不遇到风浪。
其实,面对风浪,我们不必问太多的为什么(当然,省察是必要的),因为很多苦难,其实并没有原因。苦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任何人都在所难免,只要身在这个世界,只要活着,就有可能遇到苦难。卡森(D. A. Carson)在《认识苦难的奥秘》中写道:“尽管有人大力鼓吹福音会带来健康富裕,事实上基督徒也都会变老变丑,或得癌症心脏病,或聋或瞎,最后都会死亡。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基督徒必须面临饥荒的枯竭,战争的鞭笞、贪污的压迫。这并非说,上帝不以奇妙的方法适时帮助他的子民,而是说我们基督徒也活在一个堕落的世界,无法逃避介入世界中的恶事与苦难。”
二、风浪有主看顾
风浪来得过于突然,也过于猛烈,“波浪打入船内,甚至船要满了水”。面对此情此景,门徒被吓得魂飞魄散。他们中间不乏深习水性的渔夫,所以本能地以自己平时所掌握的技巧来应对风浪,但结果却并不理想,风浪依旧,惧怕依旧。一番折腾之后,他们终于想到了与他们同行的耶稣。这时的耶稣在干什么呢?《圣经》这样说:“耶稣在船尾上,枕着枕头睡觉。”门徒十万火急地跑了过去,把他摇醒,没好气地说:“夫子,我们丧命,你不顾吗?”耶稣站了起来,“斥责风,向海说”:“住了吧!静了吧!”此话一出,“风就止住,大大的平静了”。海面就这么恢复了平静,门徒继续他们的航行。风浪看似凶猛,但并未对门徒构成太大危险,可谓有惊无险。其中的奥秘,就是他们有耶稣的看顾,耶稣不保证门徒不遇风浪,但保证他们战胜风浪。
当我们遇到人生的风浪时,常常会像门徒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化解风浪。自己处理不了,便有第二反应——向上帝发怨言:“上帝啊,我都成了这个样子,你不顾吗?”当我们遭遇风浪之时,常常会觉得上帝离我们好远好远,但事实上,耶稣就在我们的身边,他要在风浪中看顾并帮助我们。上帝从来没有应许我们不经历苦难,但他应许我们,要在苦难中看顾、拯救我们,经上说:“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上帝)也同受苦难,并且他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他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在古时的日子常保抱他们、怀揣他们。”(赛63:9)这是何等宝贵的应许!
《天父看顾歌》,是一首产生于大约100多年前的诗歌,诗歌出自一对牧师夫妇之手。一个主日,马丁牧师(W. Stillman Martin)应邀到一个教会讲道。可是,就在主日的早晨,师母突然病了,并且卧床不起。马丁牧师拿起电话,准备告诉教会。这时,九岁的儿子说话了:“爸爸,你尽管去,天父必会看顾妈妈。”牧师听后大受感动,于是就去讲道。那天的讲道,圣灵特别做工,听众很得造就。当牧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住处之时,发现师母的病情已经好转。更让他意外的是,师母因儿子早晨所说的那句话得着灵感,写下一首诗歌——“天父必看顾你”:“任遭何事不要惊怕,天父必看顾你。必将你藏他恩翅下,天父必看顾你……”马丁牧师看到诗歌后,深受感动,当即为它谱上曲子。很快,这首诗歌便风靡全球。是的,“时时看顾,处处看顾,他必要看顾你……”面对风浪,我们要学会倚靠上帝!
三、风浪考验信心
因着耶稣的话语,疯狂的风浪顿时恢复平静,门徒的胆怯也随之远去。然而,耶稣却不愿意让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他要利用这个机会,教训他的门徒:“为什么胆怯?你们还没有信心吗?”此话击中了门徒的要害,他们之所以胆怯,之所以向耶稣发怨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信心。面对同样的风浪,耶稣和门徒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耶稣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他竟然能够在风浪中“枕着枕头睡觉”;门徒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他们竟然将对风浪的恐惧迁怒于耶稣。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就是因为耶稣拥有信心,而门徒没有。
信心,是教会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这个神圣的词汇,被一些人扭曲得面目全非,以致很多人无法明白何为真正的信心。有人说,有病不看医生,就是信心;有人说,连续禁食三天,就是信心;有人说,每周奉献金钱,这是信心。我不能说,以上这些不是信心,但他一定不是真正的信心。真正的信心,不在于说得有多动听,也不在于奉献有多慷慨,而在于面对风浪时,拥有主耶稣那样的镇定和从容。人生的风浪,是基督徒信心的试金石,或许,上帝允许苦难存在,并允许我们经历苦难,就是要考验我们的信心。藉着苦难,我们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自己。常有人标榜自己的信心,但苦难一旦来了,他就彻底倒下,这说明他的信心是经不起考验的,是虚假的。
哈巴谷是一位拥有真信心的先知,他曾作诗说:“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上帝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3:17-19)犹太社会的经济主要是农牧经济,其主体便是无花果、葡萄、橄榄、粮食、羊和牛。然而,由于社会的动荡,这些生活资料都难以保证,这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即便如此,先知依然保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是多么令人敬佩!是的,一个拥有真信心的基督徒,不会在任何风浪中倒下。并且,一个拥有真信心的基督徒,一定会在经过考验之后,得着更多的祝福。
四、风浪促进成长
听过耶稣的批评之后,“他们(门徒)就大大地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马太福音》的记载是:“众人希奇,说:‘这是怎样的人?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太8:27)耶稣是谁?门徒早已知道,但他们对他的认识并不深刻,就在他们为风浪而发怨言时,依然是用“夫子”来称呼耶稣。“夫子”的意思就是“老师”,《圣经》多次将之意译为“拉比”。耶稣生活的时代,拉比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他们的工作是讲解《圣经》,教导民众。耶稣出现时,时常教导人许多真理,所以人们将他当成了一位普通的拉比,门徒也是如此认为。可是,这个神迹让门徒无法继续这么认为,因为从来没有拉比做过这样的事情,于是,他们无比惊讶:“这是怎样的人?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发现了这一次风浪的积极意义,它促进了门徒对耶稣的认识,也促进了他们对信仰的思考。假如没有这一场风浪,门徒的信仰可能会一直停留在肤浅的地步。
耶稣曾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每个基督徒都必须认真地回答这个问题。然而,回答这个问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问题不是用知识回答,而是用经历回答。保罗初遇耶稣时,问:“主啊!你是谁?”(参徒9:5)经过30多年的磨砺之后,他向众人宣告:“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1:12)保罗的这一认识,是从无数次的风浪中体验到来的。约伯“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参伯1:1),但他的信仰也有不成熟的地方,一场巨大的风浪之后,他的信仰才有了极大的进深,所以不禁感叹:“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参伯42:5)这也是一个成长和进深的过程。每一个基督徒,都会有一个从“风闻有你”到“亲眼看见”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常常少不了风浪。事实上,我们越多地经历风浪,就会越多地认识耶稣,就会越多地走向成熟,因为苦难会催促我们不断发出“这到底是谁”的质问,而这样的思考自然会转化为促进成长的力量。
昔日,耶稣为门徒平静了加利利海上的风浪;今日,他要为我们平静生活中的一切风浪。当我们真正学会倚靠上帝,并学会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风浪时,就一定能够从风浪中得着更多的造就,得着更多的信心。记住经上的教导:“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1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