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经文:路 18:18-30
[路加福音 18:18] 有一个官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作甚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路加福音 18:19] 耶稣对他说、你为甚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
[路加福音 18:20] 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
[路加福音 18:21] 那人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路加福音 18:22] 耶稣听见了、就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路加福音 18:23] 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
[路加福音 18:24] 耶稣看见他就说、有钱财的人进 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
[路加福音 18:25]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 神的国、还容易呢。
[路加福音 18:26] 听见的人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路加福音 18:27] 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 神却能。
[路加福音 18:28] 彼得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你了。
[路加福音 18:29]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 神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
[路加福音 18:30] 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
证道内容:
弟兄姊妹平安!非常荣幸能够到海淀堂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主的话语。刚才我们读了路加福音18章18-30节,里面描述的是一个富足的官来寻求永生之道。我们今天以“永生的困惑”为题来分享这一段经文。
一、求问永生之道的官
这个官不是普通人,他的起点非常高。他问耶稣:“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路18:18)这里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关于善良,涉及到人的道德问题;一个是如何能够承受永生。这个提问的人的起点非常高,他能够考虑到永生问题,同时还是在善良的基础上考虑的,像这种人是非常难得的。这个人拥有一定的权势和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也相当富足。这个人从小忠实地遵守犹太律法。能够如此受最好的律法体系教育并且严谨成长的人在耶稣时代也属于高层阶级。这个人的道德水准不低。耶稣告诉他:“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路18:20)这个人非常理直气壮地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路18:21)
二、主耶稣对问题三个层次的答案
1、关于良善。官员提出的问题是:“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他是怎么能够想到去求教耶稣永生之道,而且是从良善开始谈起?这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思路。他认为良善是一个人得永生的起点,所以他称耶稣基督为“良善的先生”。这个人是在自己具备这个条件下提出来的问题。耶稣基督首先给他泼了一瓢冷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耶稣基督给他的第一个层次的答案里,就把永生这个话题重新抛给这个人,你自己必须面临永生的问题。为什么这个人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在耶稣面前说良善的话题。按照这个来求教耶稣的人所有的起点看,人类关于良善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律法,一个是人的道德。他说:我已经从小遵守了这些律法,我的道德水平已经摆在这儿,我能做许多,没有杀人,也不奸淫,也不偷盗,不做假见证,还非常孝敬我的父母。他是在摩西律法严谨要求底下成长的,非常有权贵地位而且经济富足的社会精英。关于良善的道理他显然已经有了一个固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律法主义加上道德。这两样东西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里,即使社会文明到我们今天这个地步,律法和道德依然是人类衡量一个人善与不善的最好标准。
2、关于财富。这个人已经守了律法,而且拥有极高的美德,有非常良好的教育作为生命基础,但是,耶稣告诉他:“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路18:22)耶稣看见了这个人内心世界里最纠结的地方。在这一段经文里,耶稣并没有反驳这个人关于良善问题的理解,在耶稣时代,许多人都以为律法跟美德就是人良善的最高标准。还能用世界上的什么标准去衡量人的善良呢?除了律法,还有美德,这两样东西已经齐美了,在我们所有人性的语言里,这已经达到极致,耶稣没有反驳他关于良善的理解,但是告诉他说,“你还缺少一件事情,要变卖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然后你来跟随我。”这就是永生的困惑。耶稣已经看明白,这个人在一切都拥有的状况下,他依然缺少某一样极其特殊的东西,因为他放不下或者说是隐藏着的东西。耶稣了解这个人的心结,所以告诉他去变卖一切所有的来跟随耶稣。结果,经上说:“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路18:23)
3、关于救赎。这个来求问耶稣的官来头不小,耶稣回答他的三个层面的问题涉及良善、涉及财富、涉及到救赎的话题,这就是永生的困惑。永生的困惑是所有人的困惑,无论富足还是贫穷。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永生的困惑是因为人太忙了,根本来不及去思考人生的事,没有去思想永生的问题,但并不等于这种问题和困惑不存在。
那么什么时候能够让你意识到永生的困惑呢?很简单,当人类经历无休止的重大事情时,人们就会开始重新想念永生的事。比如说,金融危机。一场金融危机、金融风暴下来,很多商人、生意人、企业家会重新开始琢磨,我为什么挣钱?昨天我还是一个富人,今天我什么都没有,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所以一场金融危机就足够让许多人从梦中醒过来,重新开始追寻人生的意义,重新开始回到永生的困惑里来,重新开始寻求真理。政治风波也是如此。任何形式的政治风波都会引发很多人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为什么要做一个政治家?我为什么有今天这种结果?我为什么求学数十年做上官了最后的结局是在监狱里?如果能想这些事了,那么这一场政治风波就会引发很多人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与永生的事情。再比如自然灾害。任何一场大型的自然灾害都会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当一场自然灾害过后,人们就会开始反思我为什么活着?生命如此脆弱,难道我就这样活着吗?还是还有别的意义可以更努力地去追求?所以这个也会引发人们对永生的困惑。最常见的是大病过后,如释重负,许多人就会感觉到人生的问题及其意义。这些习以为常的人间大事都会促使人们重新开始领悟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所以,永生的问题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大家讲到永生想到的都是遥不可及的天国,但基督告诉我们,永生离我们是非常近的事情,只有神是从永生到永生,其他人都是从生到死。在整个过程里,我们的人生如果与神没有发生任何关系,这是非常遗憾的事。这种永生的困惑当年的犹太官员有,现在无论是做官的、权贵的、有社会地位的、有钱人、没钱人、普罗大众一样的,只要你还有时间能够有安静的心灵去想一想我为什么活着,你就会知道永生的困惑依然存在。所以这个官员来求教耶稣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想要在永生的问题上能够有一个出路。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的词汇叫“承受永生”,这是犹太人日常里运用的话,尼哥底母夜间求问耶稣也是相同的问题(参约3:1-15)。那为什么讲“承受”呢?因为所有这些想要求永生之道的人,他们都经历了无数美德和律法主义的挣扎,在此基础上,他们想要继承一种传统以获得永生。
三、这段经文给我们的启示
1、关于自救。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能救赎自己,比如说当你有无比庞大的力量的时候,你觉得你不仅会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且能够帮助很多的人,在救赎问题上,人通常也会陷入这样一个陷阱,叫做自救。这个官员就是这样。因为他从小遵行律法,所以他觉得在救赎的问题上,他是没有太多问题的。为什么呢?人如果追求美德到极致,成为圣人,他就会觉得自己已经靠近神。这种状况下,他心里就会形成自救的观念。所以当耶稣要求他变卖一切去救济穷人然后来跟随他的时候,耶稣已经明白了这个人心里的困境与心结所在。在道德上自我标榜,律法上谨小慎微,社会上有权有势,但人终归还是人,是人总有他的缺陷。这个人的缺陷在哪儿?在财富。有人能放下财富,但是放不下美德;有人追求美德,要做到极致,总要求别人也屈服于自己的美德,这样的人也会遇到类似的困境。这个官难以割舍他的巨大财富,甚是忧愁,最终他选择拒绝耶稣的要求。所以耶稣感叹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路18:25)这说明了自救观念里存在着的一个核心问题:遵守律法、美德以及囤积财富不足以解决一个人的永生问题。
2、关于得救。这个官员来求教耶稣“我该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时,旁边还有许多围观的群众。这些群众都认真地听耶稣与这个官员之间的对话。对话的结果让他们非常失望。他们就说了一句:“这样,谁能得救呢?”(路18:26)他们认为,如果这样一个有地位、有财富,从小遵行律法,道德水平很高,又要想追求生命意义跟良善、美德的人,他都得不了永生,那我们这些普罗大众谁能得救啊?这些围观的人产生了对永生的无比忧虑和失望,他们也有永生的困惑。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这样,谁能得救呢?”这个好像是对我们所有人说的呀!“天哪!如果他这样还不行,那我呢?”这不是非常现实的永生问题吗?所以这些人的失望是可以想象的。
接下来,耶稣怎么回答?主耶稣回答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路18:27)非常简练。耶稣并没有说这个官员是否得救。进天国难不仅仅是财主的问题,也不仅是财富的问题,而是所有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这句话说明了两个要点。这两个要点对永生的话题,至关重要。第一,永生和得救的主权在神,不在人本身。千万别忘了,没有人有资格可以告诉你,“你已经得救”或“你不可以得救”,永生与救赎的主权在神的手里。你无法拿财富或地位与神换永生,律法与美德同样也不行。第二,我们必须确信一点,信仰、真理和永生,高过了人类财富、身份、地位、法律与美德。所以,我们今天来这里,听神的道,我们是基督徒,我们表达对信仰、真理与永生的追求。
3、关于福分。当耶稣说完“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却能”这句话后,接下来更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门徒们着急了。门徒是直接跟在耶稣背后的,他们肯定亲眼目睹了这一段对话。所以门徒们的困惑就开始出现了。彼得站出来问了耶稣一个问题:“看哪,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你了。”(路18:28)彼得的问题就把永生的话题直接又推给了耶稣。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人为神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路18:29-30)这句话告诉我们:第一,跟随耶稣基督,牺牲一切为主的人,将承受更大的福分,无论在今生还是来世。第二,我们须要理解,永生高于今世。当你已经拥有永生或者是看明白永生之道高过今世,那么你已然高过并超越了今生的福气。耶稣这话是要告诉所有的门徒,真理比一切东西更加贵重,认识真理的人才愿意舍弃其他的一切。爱与奉献实际上是人最难达到的事情,但在我们基督教信仰里,爱与奉献高过了其他东西,我相信这就是耶稣鼓励后世的所有教会跟基督徒们去追求这个真理的原因。
有人会说“你去信耶稣,耶稣会报答你。”这就是人们经常想的,今世补偿论与来世补偿论。什么意思呢?有笑话说,经商的弟兄姊妹,星期一到星期六开门营业,到了星期天早晨得去做礼拜,所以他就跟神说:“主啊,你看我星期天早晨把门关了,不做生意,所以你在星期一到星期六把我星期天早晨做礼拜耽误的绩效给补回来呗!”这就叫做补偿论。这在信仰里是最危险的,人总是想用最小的成本去跟神做一个最大的贸易。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叫“神从来不玩骰子”,神不做交易。所以像这一类的语言就非常诚实地告诉我们,当我们理解永生真理的时候,你知道什么是你应该放弃的,而不能与上帝做交易。在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当中,今世补偿论是不成立的。还有一个跟今世补偿论相似的,是来世补偿论。说我现在奉献了,我现在做了很多事情,就像门徒所想的一样,是不是将来会有很多很多的报偿?我真不知道。因为圣经里没有明确说,但是有一点我相信,你不要拿着今世的标准去衡量未来的世界,不能用今世的东西跟未来做对比,也不能按照今世的状况去模拟未来的情景,这极其危险。所以耶稣在这一段话里要突出一个道理,把人引到永生的话题上,引到永生的面前。耶稣的回答让门徒茅塞顿开。这是这一段经文里最核心的内容。
四、总结
我提永生的困惑,是提给所有人的,也包括我自己。我们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情景。如果这个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故事,放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放在我们今天的处境里,你能够感受到这个故事的魅力和经典的道理,我觉得我们的信仰是非常成功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人有迷信,有狂言,但没有坚信。中国人敬神是走形式,想要控制神,利用神,这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这个话可能只说了一部分内容,但是说对了所有人性,说对了人性里的要害。
今天我们分享的这一段经文,有两点总结。第一点,我们应该追求真理,认识真理,热爱真理,信仰真理,笃行和效法真理。我个人以为这是信仰里最正的道理。我们当行在其中。真理从来不急功近利,这是我们知道的。耶稣基督当年就是这么做的,历代教会也努力这么做,但有的时候做得成功,有的时候做得不好。所以,在我们信仰真理这个话题上,急功近利是非常失败的一点,不要试图用财富、美德、金钱、律法或自己的理想等去换取永生。永生不是交易,因为永生的话题跟所有世俗的东西不在同一个市场里,没法进行交易。
第二点,如果有人来请我为他祷告,我通常会觉得特别为难。不是因为没有爱心,也不是因为不会祷告,而是因为我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如果你所想的跟我祷告的不相称,那我们不是撞上了吗?很多人要获得很高的地位,很多的财富,让所有的基督徒都成富翁。这是好的,但这可能吗?这现实吗?这样的祷告符合神的旨意吗?当我们认为这样好的时候,信仰与理智又告诉我,这种想法是多么地幼稚和荒唐。所以我们在理解永生的时候,我要这么祈祷:我希望基督徒如果富了,不要富而不仁。如果你很富裕有权贵,感谢神,用好它,做好你的工作,但是不要放弃真理,不要放弃信仰,不要放弃永生。这个至关重要。同样,我也会祷告说:如果你很穷,没有关系,你可以努力致富,但是不要因为贫穷而失去尊严和信心。不是只有富人能干坏事,穷人也一样能干坏事。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富贵与贫穷,权贵与低贱,都是现实的。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我们自己的人性和现实,才能去寻找我们的永生之道。
人类最大的有限性,来自于我们自己认知的缺陷。如果哪一天我们像这个官员一样,突然间顿悟到,我要去寻找更高的东西,永生的道理,那么,你的心灵会更加地平静、平和,你会宁静下来,或许你将会成就更大的事情。所以我们要追求“求真之信”,规避“功利之信”,免得我们落入更大的迷惑。我们把两千年前的故事,今天在这里进行解释,重新把这个故事放在我们的处境,放在我们的人性里去看待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觉得永生依然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真理。求主祝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