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经文:徒 13:13
[使徒行传 13:13] 保罗和他的同人、从帕弗开船、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约翰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
证道内容: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13章13节,“保罗和他的同人从帕弗开船,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约翰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
我们看这节经文描述的情境,保罗和他的同人从帕弗开船,要到旁非利亚的别加,在那里约翰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了。如果我们熟悉经文的上下文的话,就会发现这节经文其实描述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此刻,在这个宣教团体的内部,每一个人的身份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使徒行传13章13节开始,这个团体的人员名单中将保罗放在了前面,这就意味着做领袖的巴拿巴让位给了保罗,保罗成为了这个宣教团体的新领袖。我们也看到,这个团体当中的约翰离他们而去。从后面的经文我们知道,约翰离开的原因是消极的。所以,这短短的一节经文让我们看到,教会历史上的第一个宣教团体的内部,每一个人的身份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此,我们今天以“身份之变”为题目来思想这节经文。
一、从团长变成团员的巴拿巴
这个团体从安提阿出发一直都是由巴拿巴负责,但是当行到帕弗的时候,巴拿巴将自己的团长位置让给了保罗。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巴拿巴为什么要让位,也没有详细地记载他是如何让位的。但是当我们思想这处经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圣徒中间也常常会为了权力而争斗。
在旧约圣经里记载了摩西的哥哥和姐姐因摩西娶了古实的女子为妻而毁谤摩西,说:“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吗?”(民12:2)他们毁谤摩西之后,神的怒气向摩西的哥哥姐姐发作,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就得了麻风病(参民12:9-10)。这件事情表明,亲姐弟之间、亲兄弟之间也会有权力的争斗,就像我们今天常常看到的宫廷剧一样。
在新约圣经里记载了这样一幕情景:“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约翰和雅各)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太20:20-21)意思是说,将来你要给我的两个儿子很大的权力。众门徒因为他们的祈求就恼怒他们。耶稣告诉众门徒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6-28)耶稣给了他们这样的劝勉,耶稣不希望任何一个人为了权力而去争斗。
我们从今天的经文中所体会到的是,巴拿巴能够主动让贤给保罗,就表示在巴拿巴的心目当中没有在意任何的权力,他在意的是主的事工能够更好地发展。或许巴拿巴看到了自己的恩赐在于劝勉,而开拓教会,在外邦人中宣扬福音,这是保罗的恩赐,事实上这也是保罗特有的使命。巴拿巴明白了这一点,就主动地让位给保罗,请保罗来负责这个团体,好让宣教的事工能够更好地发展。我们看到,巴拿巴胸怀宽广,他不在意个人的得失,而是在意主的事工的发展,他能够真正做到以神为中心,
这让我想到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一段经历。牛顿19岁进入剑桥大学,他非常地蒙恩,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导师,这位导师的名字叫巴罗。巴罗不仅博学多才,更独具慧眼。他看到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所以他把自己全部的知识都教授给了牛顿,也在各个方面提携牛顿。在牛顿26岁的时候,巴罗教授就辞去了教授的职位,因为他要让位给牛顿,他觉得牛顿比他更适合那个位置,能够为科学作出更大的贡献。正是因为巴罗有这样的胸怀,才成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就像巴拿巴一样,有这样的胸怀,就能够使使徒保罗所做的事情更多,更伟大。
所以,在这短短的一节经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伟大的巴拿巴,胸怀宽广的巴拿巴。他不在意个人的得失,不在意个人权力的大小,而是以主的事工为中心,完全以主为他生命的中心,即使从团长变成一名普通的团员他也毫不在意。
二、从团员变成团长的保罗
从圣经里,我们既看到了很多人在为权力而争斗,同时也看到,有的圣徒在需要承担更重要的使命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退缩。这让我想到摩西。神告诉摩西,你要带领以色列民从埃及出来,进入到流奶与蜜的迦南美地。面对这个使命,摩西是如何回应的呢?摩西先后五次推却。他找了五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神说:“我必与你同在”(出3:11-12)。第二个理由:摩西说:“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出3:13)你的名字我都不知道,我还能够做这事吗?神告诉他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第三个理由:摩西又说:“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出4:1)于是神赐给了他行神迹的能力,使蛇能够变作杖,杖也能够变作蛇,摩西的手放入怀里就长了大麻风,从怀里抽出来,手就会复原(参出4:2-7)。到了如此地步,摩西依然刚硬,说出了第四个理由。摩西说:“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出4:10)。在使徒行传中司提反曾经说:“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但是这时摩西却说,“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从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笨舌的。”耶和华对他说:“谁造人的口呢?……岂不是我耶和华吗?……我必赐你口才”(出4:10-12)。最后摩西耍起了无赖,又找出了第五个理由。摩西说:“你愿意打发谁,就打发谁去吧!”(出4:13)意思是,反正我是不愿意。所以我们看到,摩西起初并没有我们想象得伟大,一再推却主给予他的使命。
我们也想到了旧约当中有一个士师基甸,神差遣使者去见基甸,对他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士6:14)基甸立时回应说:“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士6:15)
弟兄姊妹,你们发现了没有,摩西和基甸的生命有一个共同点,面对神的使命时,他们的目光总是转向自己,转向自己的家、自己的能力。当一个人只是定睛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承担任何使命的。因为眼目只是专注自己,那得出来的结论一定是认为自己无法承担这个使命。而神的使命需要我们的眼目转向神。因为我们基督徒无论做任何的服侍,都是靠着神的恩典来服侍,而不是靠着自己。当我们依靠自己的时候,就会要么做不好,要么不愿意做,总是做不好神的工作。摩西和基甸最初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使徒行传13章13节一开始,路加就轻描淡写地说,“保罗和他的同人”,保罗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领袖。经文没有描述保罗的犹豫,没有告诉我们保罗的推辞,只是让我们看到,保罗愿意主动地担当这个宣教团体的领袖。我们在其中所感受到的是,保罗像巴拿巴一样,都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都是看重主的使命,看重主的事工。所以,保罗没有任何的推托,没有违背从天上来的异象,他愿意担当这样的使命,他愿意对这个宣教团体负起责任来。所以,对比保罗,我们应当思想,当神的更大的呼召临到我们生命当中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求神赐给我们一颗智慧的心,让我们学会合乎中道地看待自己(参罗12:3)。
巴拿巴从团长的位置下来成为团员,而保罗从团员的位置上去成为团长,这两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都是能够合乎中道地看待自己。不要看自己超过所当看的,也不要把自己看得过于低下,求神来帮助我们。
三、从团员变成“逃员”的约翰
经文告诉我们:约翰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了。这个约翰是何许人也?我们在新约圣经里会发现有很多的约翰,有施洗的约翰,使徒约翰……而这段经文当中的约翰,既不是施洗约翰,更不是使徒约翰,这个约翰是“称呼马可的约翰”(徒12:12、25,15:37),他的另一个名字叫马可。就像彼得一样,还有一个名字叫西门。
马可我们就非常熟悉了。马可一家人非常敬虔。在初期耶路撒冷教会,他的母亲愿意常常让圣徒到她的家里面祷告(参徒12:12),而马可后来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福音书——马可福音。但是在今天的经文里,我们却看到约翰离开保罗他们回耶路撒冷去了。从使徒行传15章36-41节的记载看,保罗和巴拿巴起了争论,导致他们分道扬镳,这一次约翰的离开,原因应当是消极的,他成了“逃兵”约翰。但是我们刚才也提到,后来马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马可福音。在歌罗西书当中,身在狱中的保罗写信给歌罗西教会时也说,“他(马可)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西4:10)。在临受难之前,保罗还给提摩太写信说,“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提后4:11)这应当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情。
当我们从圣经整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约翰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不要因一个人一时的表现就去给他定性。在这里我们看到约翰是做了逃兵,但是在其他的经文中,约翰——称呼马可的约翰——同样为主做了非常伟大的服侍。所以,我们不要因为一个人一时的软弱就否定他的全部。在圣经里面有很多伟大的人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亚伯拉罕、大卫、彼得,他们的软弱,也是我们熟知的。亚伯拉罕称妻为妹(参创12:12-13),大卫犯奸淫(参撒下11:2-5),彼得三次不认主(参太26:69-75)。但是圣经并没有因为他们的一时软弱就否定了他们在主里面所做的伟大的事工,伟大的奉献。所以约翰此刻的经历,也给我们每个人一个提醒:我们应当从主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不要因一个人一时的软弱而否定他的全部,否定他的一生。
我认识的一位姊妹,信主有八年的时间,只是来教会参加聚会,聚会回去之后,不读经不祷告,还常常打打麻将,小小地赌一赌,是一个很软弱的基督徒。但是八年之后,她开始参加服侍,开始参加小组。到今天,她真的非常热心地在服侍神,在我们的一个聚会点里面做很多的事工。每次想到她,我就想到了圣经里面的马可,想到了这个曾经很软弱的人。
从今天所分享的这短短的一节经文中我们看到,第一次旅行布道的团体,成员只有三位,保罗、巴拿巴和马可。这个小小的宣教团体里面,人事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动,每一个人的身份都在改变。巴拿巴从团长成为了团员,保罗从团员变成了团长,而马可却从一个团员成为了一名“逃员”。经文透过巴拿巴和保罗身份的转变提醒我们,我们应当以主的事工为中心,应当学会站在主的事工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约翰在这里的离去,同时也提醒我们,应当学会从主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不要因一个人一时的软弱就否定他的全部。
盼望我们从这节经文当中学会从主的眼光来看待人,看待事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主的事工当中,融入到主的救赎计划当中去,使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事情,都能够被主所记念。愿神特别地来怜悯和祝福我们。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