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提前1:15-16;多3:8
在《提前》、《提后》与《多》三封教牧书信中,五次说到“这话是可信的(提前1:15;3:1;4:9;提后2:11;多3:8),”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五句可信的话》。
一、“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
1.罪魁保罗蒙了神的怜悯:(提摩太前书1:13-14)我从前是亵渎 神的,BP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做的。并且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
保罗在悔改归主前犯了十诫,在13节里充分地证实了。他说自己从前是亵渎神的,BP人的,侮慢人的。他是一个亵渎神的人,是说他说基督徒和他们的主耶稣的坏话;他是一个BP人的人,他要置基督徒于死地,因为他觉得这个新教派威胁、危害犹太教;在执行他的恶谋时,他喜爱以侮慢人的、暴力的和无耻的行为对付信徒。虽然不明显,但其实这些字句:亵渎神的、BP人的和侮慢人的,都以加剧变坏的方式排列。首先的罪只是言语而已,进一步是为别人的信仰加手毒害,最后更包括残酷的意念和虐待。按照保罗所行的,他本应该沉沦灭亡,受永火的刑罚。
然而保罗蒙了怜悯,他不须接受所应得的惩罚,因他是在不信不明白的时候作这些事的。在BP基督徒时,他以为他是作神的事工,因他宗祖的宗教要他崇拜真神,他只能认定基督徒的信仰是与旧约的耶和华相违背的。他用尽热诚和精力,以为杀害基督徒就是捍卫神的尊严。
保罗不仅逃过他应得的惩罚(怜悯),也接受本来没他份儿、格外丰盛的慈爱(恩典),只是罪在那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5:20)。
主赐给保罗的恩典是不会白费的,因为“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临到保罗的恩典是与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一同来到的。当然意思是像恩典从主那里来临,信心和爱心也是从主那里发出的。然而,我们若明白保罗没有拒绝神的恩典,却信靠主耶稣,并爱这位从前恨恶但可称颂的主,这意思就更清楚了。
2.“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提摩太前书1:15-16)“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基督耶稣”一词强调主的神性。主是那位从天上降临到世上,他首先是神(基督),然后是道成肉身的人(耶稣)的神。救主具有的先存性,道与神同在(约1:1),在衪降世中已有了答案,伯利恒不是衪存在的起点,衪是与父神同在、永活永存的,但衪为了一个拯救罪人才来到世上成为人。衪为什么来呢?为要拯救罪人。首先,人人都有罪:(罗马书3: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 神的荣耀。死就成了众人的结局,“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a)。”
耶稣降生的使命是将自已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21)“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路加福音19:10)“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这话是可信的”这是教牧书信里五句“可信的话”的第一句。因为这话出于神,神既不说谎,也不出错,人可以不置疑地信赖这句话。“是十分可佩服的,”因为主的话放诸四海皆准,述说神已为众人作成的事,将救恩当作礼物送给所有人。
保罗越是蒙恩,他越认识到自己是个罪魁,或者像一些人这样翻译:“罪人中最突出的一位。”就算他不是个罪魁,但肯定他是罪人前列的几位。请注意“罪魁”的名衔不是给一个拜偶像或不道德的人,而是给一个有深入的宗教信仰,在正统犹太教家庭长大的人!他的罪是道理教义上的罪,他不接受神论到主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的话,拒绝神的儿子是最大的罪。请注意,他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是”字不是过去时态的,而是现在时态的。最虔敬的圣徒经常最注意到的是他自己的罪。
在(哥林多前书15:9)(约在主后57年写的),保罗称自己为“使徒中最小的”,然后在(以弗所书3:8)(约在主后60年写的),他称自己为“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数年之后,他在这里称自己是个罪魁。这里我们看出保罗在基督里谦卑的过程。
达秘翻译这句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为“在罪人中我是第一名”。意思不是指他是旷古历今最差的罪人,而是指就以色列而言,他是第一的。换句话说,他的悔改归主是第一个预示将来以色列国的悔改。他是“未到产期而生的人”(林前15:8),暗示他的重生,在以色列人的重生之前,就像他的得救是直接从天得启示,不经人的协助。大概将来大灾难时期,犹太的遗民也是同样地得救的。这样的解释似乎证实第16节的“魁”和“榜样”等用词。
16节这里解释了保罗得蒙怜悯,是因为在他身上展示了耶稣基督的忍耐。就像他是个罪魁一样,现在他又成为主无穷恩典的重点展示,他是“头一个展览品”,一个生动的例子。保罗的例子是个榜样。在印刷行业里,样本是第一校稿,代表一个样品或标本。保罗的悔改归主,是救主从锡安领出来(罗11:26)时,神怎样对待以色列国的榜样。
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看,本节的意思是叫所有人都不要失望,无论他们怎样败坏,还可以安慰自己,因为主已经拯救了罪魁,他们也可以以悔改者的身分,来到地面前得着恩典和怜悯。藉着信靠衪,他们也能得着永生。
保罗在13节刚刚说过“然而我还蒙了怜悯,”16节这里再次说到“然而我蒙了怜悯。”13节说到保罗的罪行,16节说到保罗因此成为“罪魁”。还有什么比一个罪魁竟然蒙了神的怜悯而更让人感动的呢?
二、“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
(提摩太前书3:1)“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这话是可信的。
“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这是教牧书信里五句“可信的话”的第二句,是关乎当地教会监督(主教)的工作。
监督是一个有成熟经验和理解力的男性基督徒,他执行在地方教会相交里属灵生命上的敬虔关顾工作。他不似主人般身份统治神的子民,却以他的属灵榜样作引导。
今天,“监督”意味着一个教会的职衔,有权管理多个地方教会。但新约圣经要求一家教会里有几个监督(徒14:23;20:17;腓1:1;雅5:14)。
监督指监察人(英文分别是 bishop 和 overseer),监督(bishop)这个翻译跟(使徒行传20:28)的“监督”(overseer)一样。监督与长老是同一个人。在(使徒行传20:17)叫做长老,与(使徒行传20:28)里的监督是同一批人(同时比较多1:5和1:7)。长老等同于教会监督人(presbyters)。所以监督(biship,overseer)和长老(elder,presbyter)都是指同一个人。
事实上,“长老”一词有时用来形容上了年纪的人,不一定是指教会里的领袖(提前5:1,希腊文),但很多时“长老”是用来形容地方教会所承认的一个人,他要在神的子民中执行牧养照顾的工作。新约设想地方教会里有监督或长老(腓1:1)。
只有神的圣灵才能使一个人成为长老,这点在(使徒行传20:28)说得很清楚。圣灵使人心存负担作这重要的差事,然后也为这差事装备那人。地方教会会众的责任,是要承认那些在他们中间,得神的圣灵使他成为长老的人(帖前5:12,13)。我们虽然在《提多书》找到任命长老的事,但这只是提多指出那些已有资格当长老的人,他们不知道确实的长老资格是甚么,因此保罗差提多带着这些数据到他们那里去,并且指示他将那些已由神的圣灵兴起的人,分别出来作此工作。
地方教会确认长老,可能是非正式的,但事情很多时是这样的:基督徒本能地认定谁是长老,因为他们已熟识在提摩太前书第三章和提多书第一章里当长老的条件。在另一方面,长老的确立可能在一个正式的程序下进行。地方教会可能聚集起来,订定公认长老的目的。若是这样的话,程序通常包括阅读有关圣经经文,详细解说这些经文,然后由当地基督徒在聚会中设立那些得承认的人为长老,跟着他们的名字便在全体会众中被宣布。如果教会没有合资格的长老,那么唯一的途径是祈求主,将来在他们当中兴起这些人。圣经没有明确规定一家地方教会要有多少个长老,但是长老数目是众数的。简单来说,这是决定于多少人在这事上对圣灵的带领有反应。
“人若想要得监督的职分,就是羡慕善工。”可见,监督的工作是在神的子民中一项谦卑的服事,是一项善工。
三、“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
1.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提摩太前书4:7)只是要弃绝那世俗的言语和老妇荒渺的话,在敬虔上操练自己。
使徒保罗设想基督徒的事奉,就好像运动比赛。在第6节,他谈到服侍基督的人所需的饮食──他应在真理的话语和善道上吸取养料;在本节,他说到操练是以敬虔为目标的。
保罗劝导年轻的同工提摩太,要弃绝那世俗的言语和老妇荒渺的话,他不须去辩论、去打击,或花时间来应付,而是轻蔑,以鄙视的眼光对待。不要花时间在世俗的话和无稽之谈上,他应操练自己达至敬虔。这样的操练包括阅读和研习圣经、祈祷、默想,及在别人面前作见证。成为敬虔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定要操练和努力的。
2.操练敬虔凡事都有益处:(提摩太前书4:8-9)“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为何保罗如何强调要“在敬虔上操练自己”,保罗接着给出了答案:“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是教牧书信里五句“可信的话”的第三句。
8节这里的两种操练用来互相对比。操练身体固然会对身子有一些价值,但这些价值总是短暂的、有限的;而敬虔在另一方面对人的灵、魂、体都有好处,并且不仅是暂时的,也是永恒的。对于今生来说,敬虔产生最大的喜乐;对于来生来说,就能掌握赏赐和身分的美好应许,并享受将来的荣耀。
9节的意思是说人们普遍都同意本节提到前文有关敬虔的论述。敬虔的事流传广远,且有永恒价值,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这是本书信第三句可信的话。
3.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提摩太前书4:10)我们劳苦努力,正是为此,因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 神;他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我们劳苦努力,正是为此。”这里提到的“为此”,是敬虔的生命。保罗说,这是最重大的目标,为此他用了他最大的努力。对于非信徒,这并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生目标,但对于基督徒,他看穿了这世界的事将要过去,并且将他的希望依赖在永生的神手里。这盼望是永不能失落的,真正的原因是:衪是永生的神;他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神“是万人的救主”是因衪在日常生活的供应上保存他们;衪是万人的救主也是因前文指出的──衪为万人的救恩作了充足的预备。衪“是信徒的救主,”特别是因为他们享用过衪的供应。我们也可以说,衪是所有人可能的救主,是信徒实在的救主。
4.如何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我们能否日渐敬虔全在乎神的话。因此,敬虔操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我们要把时间花在神的话语上。导航会(The Navigators)利用五根手指来帮助记忆五种吸收神话语的方法——聆听、阅读、研读、背诵及默想。
四、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
1.“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提摩太后书2:11)有可信的话说: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
这是教牧书信里五句“可信的话”的第四句。
11至13节被一些人认为是来自早期的基督徒诗歌。
主要的道理是这样的: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对每个信徒来说这都是真的。从属灵角度看,我们与基督同死的时刻,就是我们信靠衪作我们的救主的时候。我们与衪同埋葬,从死人中与祂同复活;基督死,代替了我们。我们应为自己的罪死,但基督代替我们死了,神就看我们已经与他同死;而我们也必与他同活在天上。
或者,本节也可以用在那些为基督殉道的人身上;那些至死跟随衪的人,同样在复活里也要跟随衪。
2.神的可信:(提摩太后书2:12-13)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
从某角度看,对所有基督徒这也是正确的。他们若能忍耐,就也必和基督一同作王。但我们若不认他,他也必不认我们。(马太福音10:32-33)“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但不是所有人都在同样程度上与基督一同作王。当衪来临统治世界,衪的圣徒会与衪一同回来,分享这管治权,但管治权的范围在乎他们今生生命里所表现的忠心。那些不认基督的人,基督也不认他们。这里的意思不是在压迫下暂时不认救主,像彼得的例子,意思却是永久的和习惯性的不认衪。这些字句是用来形容不信者──一些从来不以信心来接受主耶稣的人,将来有一日,主不认那些人,不管他们自称多么虔诚。13节也是用来形容不信者。如果人不信,神必仍对自己的本性信实,按所定规的待他们。
五、圣灵就是 神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
1.圣灵是……浇灌在我们身上的:(提多书3:6-7)圣灵就是神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的,好叫我们因他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
这是教牧书信里五句“可信的话”的第五句。
神将圣灵厚厚浇灌在我们身上。每个信徒自重生的一刻起就有圣灵内住在生命中。圣灵足以带来荣耀的更新,衪是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救主赐下的。神的祝福,包括圣灵说不尽的祝福,都藉主耶稣赐给我们了。
三一神的三个位格都在救恩里提到了:父神(4节);圣灵(5节)和子神(6节)。
我们重生的实时结果是:我们因他的恩得称为义,可以凭着永生的盼望成为后嗣。透过在基督耶稣里的救赎,神以奇异恩典的作为算我们为义,我们也成为神为爱衪的人所预备的一切东西的后嗣。一切永恒里的事能叫我们与基督同在和使我们更像衪的,都是我们的盼望。
2.这话是可信的:(提多书3:8)这话是可信的。我也愿你把这些事切切实实地讲明,使那些已信 神的人留心做正经事业。这都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
“这话是可信的”是指上面的6-7节。保罗的论点似乎是这样:既然藉着如此伟大的救恩得救,我们过的生活就应与我们蒙召的恩相称。
提多在革哩底的事奉要着重这些事情(1至7节已讨论过),好叫信徒能留心作正经事业。虽然正经事业可以指值得尊敬的职业,但较广泛的意思──一般的正经事业──很可能是正确的。一些教训能令一个人的行为,与他自称为基督徒的说话一致的,都是好的和有益的;所有教训该有个人的和实际的应用。
(参《活石新约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