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基督)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 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罗6:4-5)这是每个基督 徒都耳熟能详的经训。信仰,并不是加入某一种组织,也不是履行某一种礼仪,更为重要的是,让信仰成为一种生活,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真正的信 仰,会深入人的内心,并且由里至外地改变这个人。
然而,真正能改变人,并使人过圣洁生活的,必须是纯正的信 仰,倘若我们的信仰出现了偏差,或是走向了极端,就无法过上实际的基督徒生活。“思想决定行为”,这是大家公认的定理,倘若基督徒的思想走入了误区,那么 他的生活肯定会出现问题。在多年的侍奉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令人痛心的信仰误区,这些误区催促我去反思,也催促我去纠正。
最近的读经中,我留意到主耶稣在四福音中一些特别的教训,这些教 训以“不是……,乃是……”的句式来表达,借以引出他对人们的希望。主耶稣强调“不是……”,是要纠正人们在思想上的误区;强调“乃是”,是要指明正确的 信仰。可惜耶稣讲过这些话已有1000多年,但这样的误区依然继续存在,很多声称基督徒的人,思想和行为却依然停留在耶稣所批评的那些“不是”中,并没有 按着耶稣所倡导的“乃是”去理解,去遵行。多么令人遗憾呀!就在我为此伤感之时,我又忽然意识到,这些句子其实也在提醒我们,今日教会中的许多信仰误区, 主耶稣早已料到,他当年所说的那些“不是……,乃是……”的句子,其实也正是要纠正今日教会的信仰误区。今天的我们,倘若能仔细阅读并深入思考耶稣的这些 教训时,就一定能帮助我们认识信仰上的某些误区,从而走出误区,过正常的属灵生活。
当我留意到这些“不是……,乃是……”的句子对我们的重要启 发时,正好有一次讲道的机会,于是选出了其中的五句,与弟兄姊妹分享。上帝很祝福这次分享,我能感觉到圣灵对我的引导。当我分享过这篇信息后,心中尚有意 犹未尽的感觉,于是又找出讲道中没有提到另外几句,进行反复思考。于是,就有了这篇较长的文章。由于篇幅较长,可能会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疲劳,所以此文不 会一次发表,计划分多次分享,每次分享一句“不是……,乃是”的句子。本次分享只是引言,不再有正文内容了。后面的分享中,将涉及以下几个部分:
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
二、“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
三、“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约12:47)
四、“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2)
五、“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10:34)
六、“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16:17)
七、“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2)
八、“不是入他的心,乃是入他的肚腹”(可7:19)
九、“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可10:45)
欢迎关注,欢迎指正!
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经文:太4:1-4
耶稣受洗后不久,“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经历了40昼夜的禁食,“后来就饿了”。40天没有进餐,饥饿的程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就在这个时 候,撒但“及时”地送上一条“妙计”——“可以吩咐这块石头变成食物”。此刻的耶稣,当然需要食物,他也当然有能力将石头变成食物,但耶稣却毫不犹豫地拒 绝了撒但的“建议”。为什么呢?因为耶稣清楚地知道,食物对他来讲,并不是最重要的,遵行上帝的旨意比食物重要得多!于是,他义正言辞地对撒但说:“人活 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道成肉身的耶稣,具有完全的人性,所以他也有人的一切基本需要,衣食住行,一样都不可缺少。然而,物质的东西却从来都没有成为他的拖累,以致影响他对上帝 的忠心及对工作的负责。他始终知道,“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才是他生命的支柱,也是他生活的目标。因此,为了上帝的工作,他常常会完全忘却物质的需 要。《约翰福音》4章记载,耶稣在往加利利去的路上感到饿了,于是“门徒进城买食物去”。在此期间,耶稣和一位撒玛利亚妇人有一席长谈,并引导他认识了基 督。当谈话结束时,门徒买回了食物,耶稣却说“我有食物吃”。门徒面面相觑,彼此对问:“莫非有人拿什么给他吃吗?”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 的旨意,作成他工。”当耶稣按着上帝的旨意拯救了一个罪人的时候,就忘却了身体本来的饥饿,这便是耶稣对物质和上帝话语之关系的理解。
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用尘土创造的部分,是人的身体;而吹在鼻孔里的部分,是人的灵魂。身体 和灵魂是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两部分都有最基本的需求。身体有最基本的需求,所以每个人都需要食物;灵魂有最基本的需求,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上帝口里所 出的一切话”。然而,为身体需求而昼夜奔波的人很多,而为灵魂需求而努力追寻的人并不多见。
有血有肉的人,谁都离不开食物,离不开物质,“民以食为天”,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否定物质的价值。不过,物质并不是人类唯一的需求,所 以人决不能只为物质而活。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 哲学家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仔细观察这个世界,“活着是为了吃饭”的人确实不少。为了物质的利益,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等 各样罪恶不断滋生,令人扼腕叹息。可是,人类的另一种基本需求,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上帝所创造的规律并不会因为人的悖逆而发生改变。那些拒 绝上帝话语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物质,也无法使自己的心灵得着真正的满足,他们充其量是透过感观上的刺激来寻求心灵中片刻的宁静。那些不认识上帝的人,他 们内心中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浮躁和煎熬,这正是上帝在提醒他们:“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圣奥古斯丁说:“主啊,你为你自己 造出我们。我们只有在你里面才能找到平静。”这句话被无数基督徒的经历验证过了!
对于那些只重物质享受而不重心灵安息的人,耶稣提醒他们:“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不过,这句话并不只对那些尚未认识上帝 之人的提醒,其实也是对很多基督徒的提醒。一个信仰上帝的人,并不能因为他的信仰就可以不食人间烟火,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各种基本需求同样缺一不可。然 而,当一个基督徒被物质的需要所困之时,他的属灵生命就没无法长进。因此,所有基督徒也当深思耶稣的提醒。今日教会中,有许多基督徒陷入一种非常危险的误 区,他们并不注重真理的追求,也不注重对圣经的认知,只是注重对所谓“信心”的追求,他们抓住了圣经里的“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 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作为他们信仰的主要追求(他们的圣经,似乎就只有这一节经文)。按着他们所理解的“信心”,所以他们的信仰只 有祈求,长年累月地求,贪得无厌地求。如果主给了他,他就喜上眉梢,到处“作见证”,说他的信心如何之大;如果主不给他,他就板着脸,抱怨上帝已经不爱他 了。这样的人,虽然口称为基督徒,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因为他还是没有超越物质,还是没有真正懂得“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 话”,他竟然没有弄懂“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和“食物”之间孰轻孰重。耶稣说:“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太5:25)“五饼二鱼”神 迹之后的次日,又有数以千计的人来到耶稣的面前,耶稣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动机,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他们的荒谬:“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 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上帝所印证的。”(约 6:26-27)这些掷地有声的金玉良言,是对所有基督徒永远的警钟!经上说:“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边。 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西3:1-3)这才是真正超越物质,靠“上帝口里所出 的一切话”而活的人生。耶稣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3)上帝的话语与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息 息相关。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诗人对上帝话语之功效的领悟,再思“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对我们的重要意义:“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 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都比金 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况且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守着这些便有大赏。” (诗19:7-11)事实上,当一个人的眼睛真正离开“食物”,并注视“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时,上帝并不会使他缺少食物,因为耶稣应许我们说:“你们 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
二、“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
经文:太5:17-20
耶稣开始工作后,犹太人发现他的教训与众不同,“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可1:22)。特别是在面对“律法和先知”的问题上,耶稣 的做法好像与普通犹太人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他在安息日医治病人(可3:1-6),又允许门徒在安息日掐麦穗吃(可2:23-28)。在犹太人(尤其是法 利赛人)看来,这些事都是违背律法的,所以他们向耶稣提出疑问:“你们为什么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呢?”(路6:2)耶稣工作中类似的事情可能还不止这些,所以犹太人得出一个结论,这人来了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耶稣知道众人对他的质疑以及误会,所以选择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向众人声明他的立场:“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律法和先知”代指整本旧约圣经,是犹太人信仰、生活、习俗、礼仪的依据。律法在犹太人心中的地位耶稣是不是不知道,所以他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宣布废除律 法。犹太人对耶稣的看法,完全是误解!事实上,耶稣是非常遵守律法的,比如,他每年都会上耶路撒冷守逾越节。那么,耶稣和众犹太人(特别是法利赛人)对律 法之态度的主要分歧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耶稣对法利赛人的一段话中看见:“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 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在犹太人看来,“律法和先知”就是众多的繁文缛节,就是一些僵 死的文字;但在耶稣看来,“律法和先知”是一种精神,即教导人爱上帝,并爱人。犹太人认为律法是“字句”,所以他们为了遵守而遵守,注重律法的每一个细 节;耶稣认为律法是“精义”,所以他并不注重律法的细节,只注重律法的基本精神,只注重律法所指向的爱上帝与爱人。犹太人恪守律法的条文,但他们并不能活 出律法的精神,而耶稣通过他神性的完全将律法的精髓体现于他的生活和行动中,这样,律法在耶稣的身上显出了他本应有的功用。通过耶稣的见证,我们看到他已 经活出了律法的真义;通过耶稣的救赎,我们相信每经历过重生的人,都能在圣灵的带领下活出律法的精神——爱。通过的见证及耶稣的拯救,使律法不再是可望而 不可及的,想守却守不住的,而是人人都可以遵守的,都可以经历的。这便是耶稣对“律法和先知”的“成全”。
“律法和先知”代表着旧约圣经,并代表着旧约圣经所倡导的多种信仰精神。因此,今天的教会依然不能将此“废掉”。历代教会中,都有妄图“废掉”旧约圣经的 人,他们认为旧约已经过时,新约时代的信徒不必再去遵守,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律法经过了耶稣的重新理解,而我们经过了耶稣的重生,律法和我们都是全新的, 所以我们与律法的关系和犹太人与律法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我们非但不能废掉律法,反倒要更好地遵守旧约圣经对我们的各种要求。我们当然不必遵守那些文字性 的条款,但我们却不能忽略律法的精神,“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5:14)。
在耶稣说话的特殊语境中,“律法和先知”特指旧约。然而,旧约又并不仅仅涉及宗教,其中也涉及到有关伦理、文化、习俗、礼仪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当耶 稣讲到他不“废掉律法和先知”的时候,并不单指不废掉宗教方面的相关内容,其实也涉及到一些有关伦理、文化、习俗、礼仪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耶稣说他 不废掉律法和先知时,也是在众人宣告,他并不废掉犹太文化中的一些优秀传统。推而广之,这个意义上的文化传统又并不单指犹太文化,也可推广到任何一种文化 层面中。
当一个基督徒信仰上帝之后,如何面自己本有的伦理关系?如何面对自己民族中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习俗?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哥林多教会是一个问题多多的 教会,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混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很多信徒在信主之后,多有“废掉”之举,他们将原来的习俗、礼仪,甚至人际关系都全盘否定了,认为基督徒 都不必如此了。于是,引来了别人的非议,引来了教会的争论。新约时期,尚属奴隶社会,主仆关系本来是极为严肃的一层人际关系,但有许多作仆人的人在信主之 后,就不再像原来一样尊重主人,理由是信主的人是人人平等的。这样,主仆关系自然就会变得非常紧张,而社会中的人对这种变化也无法接受。因此,保罗写在 《哥林多前书》中对那些作仆人的人说:“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在上帝面前守住这身份。”(林前7:20)另外,当时的哥林多城中, 有妇女蒙头的习俗,但哥林多城中有些女性信主之后,却不再蒙头了,她们认为基督徒应该“废掉”这样的习俗。可是,她们的举动却引起了很大的波动。由于当时 的良家妇女都遵守蒙头的习俗,只有妓女才在社会上公开的抛头露面,所以当众人人看到不蒙头的基督徒妇女时,就把他们视为妓女一类的人。保罗得知此事时,忧 心忡忡,特别在信中提醒这些姊妹要蒙着头,免得羞辱主的名。哥林多教会的人在主仆关系和妇女蒙头的问题上,主张“废掉”,但保罗却表示反对,他在提醒大 家,不能“废掉”,而要“成全”。他在书信中所倡导的中心是“爱”(林前13:),就是在提醒当时的信徒:信主之后,以爱的原则面对主仆关系,不再是因为 惧怕;以爱的原则对待蒙头的问题,不再把它当作“束缚”。基督通过他的救赎改变人们对一切旧的关系及旧的习俗的看法,这便是基督对这些东西的“成全”。
今日教会中也有类似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有人说,基督徒已经自由了,所以不受原有文化的影响;已经属天了,所以不与地上的任何事情再有瓜葛。于是,他们的一 切行为,都与“废掉”有关,好像“文革”中的“破四旧、立四新”一样,把信主前的一切都全盘否定了,包括传统习俗,人际关系,甚至正常的日常生活,认为这 样才能算是新人。有人信主之后,就不再要以前的人际关系了,父子、夫妻、亲友都形同陌路,理由是信主之后要分别为圣,不和不信的人往来;有人信主之后,就 对家里原有的东西进行打砸,大加毁坏,理由是这些东西都是魔鬼;有人信主后,把自己过去的成绩和成就全盘否定了,认为学问、地位、财富等等,都是魔鬼。类 似这样的做法,都是一种“废掉”的行为。在信主之后,对一些带有偶像崇拜或者迷信色彩的东西,我们当然要坚决“废掉”,但对于一些既不涉及偶像崇拜又没有 迷信色彩的东西大加毁坏,实在是没有必要的。当他们以为自己突然的改变可以为基督作“成为新造的人”的见证时,其实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反倒授以别人口 实,让基督的名受到羞辱。其实,我们的很多传统以及我们所拥有的很多东西本来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即便是一些原来是为私欲和个人利益服务的东西,经过耶 稣的“成全”,使之变成为上帝服务的东西。马太是门徒中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信主之前,他用自己的笔鱼肉百姓。但在信主之后,耶稣并没有否定他的知识,也 没有“废掉”他的笔,经过耶稣的“成全”,他为主所用,写下了《马太福音》这本宝贵的福音书。因此,“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的教训,对于今日教会中也 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当我们真正经历了上帝的“成全”,也就不会刻意地去“废掉”一些本来不该废掉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