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 道 人:张军喜 牧师
整 理:朝阳堂编辑室 2016年4月10日晚堂讲章
在生态系统的维持与保护中除了强调神之重点外,另一个重点则是人之本身。麦葛福在他的《基督教神学手册》论到创造论的含义中曾说:“造物主的权柄 在受造物之上。人类是受造物的一部分,在其中担负特殊的功能。创造的教义推演出人类为万物的管家的观念,而世俗则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人。受造物不是我们的, 我们只是替神看管而已。我们的地位只是神被造物的管家,并要为此职责向神交帐。这个看法对于生态和环境非常重要,它提供了理论基础,让人类对地球负起责 任”。
责任感是人类独有财富,只有责任才会使人有所进取。麦奎利就此曾指出:“人所独具的特征,正是一种未完成的,却是站在存在的各种可能方式面前的实存的自由与责任。40
一、顺从呼召、参与创造
作为基督徒应清楚的知道,上帝在创造的过程中并不是独自工作,而是与世界中各种实际存在物共同完成的。在此我们所谈的创造中的同工不是上帝那从无 到有之时的创造,而是指在现存的世界中如何参与上帝之工作。我们也不应将创造仅理解为一个瞬间的事件,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一点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事 件里并不难理解。“怀特海否认我们同上帝的关系是由上帝单方面决定的。一种积极的关系反倒是我们和上帝合作,是我们与上帝一道工作。” 从《圣经》之中可以看到上帝无时不在召唤人类和世界的万物一同参与神的奥妙之工,因为上帝、人类、世界处于相互的关系中,上帝喜爱人类和世界,人类与世界 更是离不开上帝。
上帝关爱世界与人类,人也愿意爱上帝。从某种角度而言顺从神的召唤,参与神的工作就是对上帝的爱,就是对神感召回应。其表现形式为听从神的话语, 并为其努力实行。怀特海曾指出,“人由于参与创造过程,就有份于上帝的事业,这一有份就是他的不灭。在宇宙中作与神同工的创造者,这是人的尊严和华美”。 人要有灵性,在上帝的召唤下,积极参与上帝的创造之举,参与受造物的和谐共存,即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如此,人就要在上帝的创造中尽职尽责。
二、尽职尽责、修理看守
在创造之初,人就被视为上帝的管家,要人类修理和看守神的园子,“要繁殖增多,充满这地……所有生物”。(创1:28)。以“管 家”(Steward)模型来表述上帝、人和自然三者的关系,即认为被造物是属于上帝,又表明人是上帝所委任的管家,更强调人对被造物的职责——看守和 管理。
管理所表明的是人类有统治世界的权力,这权力带有征服的特性。“征服”的意思是“踩踏”或“束缚”。这暗示了人类在大自然中有一定控制权和管理的 能力。而“管理”之意既是(即是?)“践踏”和“压制”。43虽然这是对人类在自然中有一定的权力肯定,但这不表明人就可以主宰这个世界,也不表明人有权 力去管理就可以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毁灭地球与生态。因为人还有另外一个职责——看守,这里所表明的是人有维护自然界的责任。人要去修理、耕种,换句话说 人要去为自然而服务,服务之中是包含有“为奴”之意。所以“看守”有着“管理、看守、维护”之意。44今天人们称这种对自然的态度为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打 破了统治模式中的以人为中心的观念。统治模式认为,人才是按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人超越于其它万物之上,人有绝对占有自然的权力,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地 球,地球或自然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为人所用;坚持这种对自然实行统治思想的人还认为,基督的救赎只是为人类而献上的,不包括对自然的牺牲。这种思想支 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些政府的强权政治,并不符合基督教《圣经》的教训和思想。《圣经》中所讲到的是人对自然应是保护、修理和看守,因为这是神给人的使 命。对这种管理的模式也有人提出不足,他们认为管理模式很容易滑向统治模式,并且他们要在《圣经》中找出对保护生态的新的诠释,发掘基督教对人与自然的平 等态度。他们认为人应该为造物服务,并与之团结,以努力荣耀神,我们把其称之为伙伴模式。虽然,它强调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一起分享神性,相互依存和谐相 处,使生态保护与社会正义不分开,批评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调了人们应有环境危机意识。但不能因此就否定了管理模式,因为,在伙伴模式中,依然是 以人的利益为前提下对生态进行保护,并没有摆脱对生态保护的被动性,更没有管理模式中人的那种使命感与责任感。伙伴模式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使人对人与 自然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却缺少管理模式中的对生态保护的主动性。我们应该结合起伙伴模式中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也要加强管理模式中的责任与使命 感,用无私的爱和顺服的心去关爱生态、保护自然。所以人要像农夫和牧人一样对自然生态进行管理和看守。这就要求人必须对其工作尽忠职守。
三、爱护神的创造、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破坏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历史事实。随着人类历史不断步入文明,人类对生态与自然的意识是否也能达到文明的里程,这值得人去深思。什么是人类社会 的文明。人类的文明不是用科学发明一些核武器,不是用军事力量攻击他人,也不是用政治说出一个理由,更不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莫尔特曼认为文明不是“原始 社会”,更不是“欠发达社会”。它们是极其复杂的均衡系统——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均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均衡以及人与“神”之间关系的均衡。45人们在 这上帝的创造之工中已经迷失了自己和自己的使命,上帝将动物、植物和一切生物交给人,是让人合理的利用,善待这些资源。而人却因自己本性中的贪婪和自私不 断的借着残暴凶杀、无情的战争、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把地球管理成一个失衡的状态。人为了室内的舒适而忘记了室外的温度,人为了使生产加快却忘记了空气的重 要。整个生态在失衡中导致了“烤人的太阳”,臭氧层的破坏使人类病变无常,冰山融化海水臌涨,为了居住人类侵占了草地、霸占了树木、赶走了动物。人类的不 满足使人变得颠狂,竟敢违背上帝之命令,把自然归为已有,使自己充当上帝之名。人类已忘记自己的身份——仆人。在生态学中对于生态失衡之原因是人与自然的 关系被破坏,但在信仰中这种关系的破坏是根基与人与神之关系的破坏。人要想重建生态首先要与神建立正常的关系,如此人才能找到在自然界中的真正位置,人不 是自然界的主人而是万物的朋友。这样人就有责任与自然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平等的、共存的、是以爱为基础的。这爱就如同基督的爱一样是 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这种爱促使人去关爱生命、敬畏生命,不仅是人的生命而是所有生命。史怀哲在给伦理下定义时说到:“伦理,就是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 的生命意志”。因为史怀哲看到,所有伦理学有一大缺陷,就是它们认为只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然而,伦理学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却是人对世界、及他们遇到的 所有生命的态度问题”。
人类对生态的热爱和对其生命之敬畏的表现应是对于上帝的创造进行保护。正如丁光训主教所说:“我们的宗教信仰 各各相异,但是,谈到环境和发展的问题,我们都认为,那一个同人类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我们各宗教信徒要呼吁:救救自然,救救地球,救救 我们的空气和我们的流水。上帝的创造只许美化,不准糟蹋。”
注:
麦葛福 :《基督教神学手册》译者:刘良淑、王瑞琦,校园书房出版社,1999年,第281页。
大卫•雷•格里芬(David R . Griffin):《后现代宗教》,孙慕天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第216页。
怀特海语,转自丁光训:《丁光训文集》,北京:译林出版社,1998年,第212页。
史怀哲 《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转何怀宏主编:《生态伦理》,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1页。
丁光训:《丁光训文集》,北京:译林出版社, 1998年,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