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讲章:母亲的典范 撒上1:1-28;2:1-21
作者: 阿摩司
2016-10-27  

母亲的典范

撒上1:1-28;2:1-21。

 

今天是母亲节!祝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们母亲节快乐!让我们为神赐给我们的母亲而感恩。

 

今天,我们看看圣经中的一位伟大母亲,即撒母耳的母亲哈拿。撒母耳记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排在士师记之后,书中的主要人物撒母耳结束了士师统治的黑暗时代,为以色列民族引入君主政体,并开创了以色列历史中的先知时代。因此,撒母耳本人成为耶和华神救赎计划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一生的事奉,成为以色列历史的重要转折。而撒母耳之所以成为神重用的仆人,与他虔诚的母亲---哈拿是分不开的。

 

哈拿是一位流泪的母亲,哈拿是一位虔诚的母亲,哈拿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哈拿是一位敬虔忠信的女性,但敬虔爱神的人未必凡事平顺。哈拿内心有一个深切的苦处:耶和华使她不生育。女人不能生育,在当时的文化中被视为神的咒诅,是令一个女人抬不起头来的羞辱。这也正是为什么他玛不惜冒着身败名裂和身家性命的危险,要为犹大生子立后。哈拿的丈夫以利加拿的另一个妻子毕尼拿,见哈拿不生育,就不断地激动她,使她常常哭泣。撒上1:10记载,“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可见,哈拿是一个爱哭泣,爱流泪的人。

 

圣经记载哈拿祷告时痛痛地哭泣流泪。但圣经没有记载,哈拿怀孕时是否流下激动的泪?撒母耳出生时是否流下喜悦的泪?给孩子喂奶时是否流下爱怜的泪?将孩子送往神的殿中时是否流下感恩的泪?每年去探望孩子时是否流下思念的泪?

 

世界上流泪最多的一类人,大概首先要属母亲了,因为母亲的眼泪格外地多,而大多数的时候眼泪是为她的孩子们而流的。母亲悲哀时流泪,喜悦时流泪;分别时流泪,相见时流泪;思念时流泪,挂虑时流泪;开心时流泪,伤心时流泪;盼望时流泪,失望时流泪;心酸时流泪,幸福时流泪……

 

九八年农历新年前夕,笔者一家要到远处的异乡,带妻儿回老家向父母亲告别。自听说我要出远门,母亲泪就不停地流。离开家的那个雪夜里,父亲和大哥送到车站,因火车晚点,而车站就在父母家门口,就又回来。见屋里烟雾缭绕,母亲正在烧香磕头,祈求上苍保佑她出远门的儿孙,虽然那时她并不知道向谁祈求。那情景至今仍在眼前。

 

安徒生的童话《母亲的故事》中,母亲的哭泣和眼泪贯穿始终。母亲的孩子被死神带走,母亲出去追赶。首先遇见名叫“黑夜”的老女人,母亲问死神朝哪个方向走,黑夜说,“你要先将你给你儿子唱过的歌都给我唱一遍”。母亲于是边唱边哭,边哭边唱,直到唱完所有的歌。然后,在一个岔路口,问一棵山楂树该怎么走,山楂树说,“我在这里快要冻死了,你要先把我放你怀里暖和暖和”。于是,母亲把山楂树枝揽在自己的怀里。山楂枝子的刺刺破了母亲的胸膛,眼泪和着母亲胸膛滴下的热血洒在山楂树上,树发出了嫩叶,开出了花。继续往前, 一个大湖挡住了母亲的道路,母亲决定将湖水喝干。但大湖说,“让我们做个交易吧。我收集世界上宝贵的珠子,但你的两个眼珠是最晶莹明亮的珠子,你如愿意给我,我就送你过去”。于是,母亲的眼泪将那两颗最明亮的珠子冲进了湖水。安徒生的读者伴随着故事中的母亲一同哭泣流泪。令人欣慰的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显然引用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借母亲之口祈求说:仁慈的上帝,如果你要带走我的孩子,要他向世上所有贫苦命运的孩子们播洒幸福之花,就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着你的旨意行吧!

 

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香港电影《可怜天下父母心》,大陆电影《漂亮妈妈》,都充满着母亲的眼泪。今天,科学家可以测定母亲眼泪中的各类化学成分,但有谁能测量出母亲眼泪中的悲伤,忧愁,辛酸,艰难,挂虑,操心,思念; 有谁能测量出母亲眼泪中的喜悦,幸福,兴奋,激动,自豪,希望,期盼?

 

所有作母亲的人,都知道抚养儿女的艰辛,每一位母亲都为儿女流泪操心,这也正是为什么女人成为母亲时就变得伟大和可敬!无私和牺牲是所有母亲的共性。然而,在哈那身上,还有其他许多母亲所没有的可贵品质:哈拿不仅是一位流泪的母亲,她也是一位敬虔的母亲。

 

哈拿是圣经记录的一长串敬虔爱神却饱受不育之苦女性的其中之一:撒拉,利百加,拉结,路得,哈拿,以利沙伯。她们的共同特征是:敬虔,信神,不生育,恒心祈求,最后神答应她们的恳求,赐给她们一个儿子。而且,非常相似的是,他们从神求来的儿子最终都不平凡,成为神重用的仆人。请看---

 

撒拉生以撒,应许之子,亚伯拉罕之约的承继人, 亚伯拉罕因此成为信心之父;

利百加生雅各,彰显神拣选的主权,雅各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先祖;

拉结生约瑟,日后为埃及的宰相,雅各家的拯救者,耶稣基督的预表;

路得生俄备得,其曾孙大卫,是以色列历史上合神心意的标准王;

哈拿生撒母耳,结束士师的黑暗,为以色列引入君主政体,开创先知时代;

以利沙伯生施洗约翰,终结先知时代,为耶稣基督的开路先锋!

 

长达三百年的士师统治,是以色列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士师记结束时的最后一句话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神的百姓长期活在艰难,困苦,悲哀,哭号,灾荒,战乱,奴役,死亡的阴影下,这让神的心伤痛,神要兴起忠信的仆人施展拯救。以色列的灾难难道是缺乏婴孩吗? 如果民族处于危难, 哈拿即便生下许多的儿女,充其量也不过是再增加一些灾难的牺牲品而已。神需要的是忠于神,信靠神的仆人,作他施展拯救的器皿。于是神开始预备哈拿。然而神的预备却是加给哈拿苦难。“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撒上1:5)。不能生育使哈拿倍感羞辱,再加上毕尼拿的挖苦,讥讽,哈拿的心在破碎,在流血。

 

耶和华神常用艰难困苦将人带到他自己的面前。

 

哈拿来到神面前哭求,“祈求”这个词在撒上第一章多次重复。

 

“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撒上1:10);

“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撒上1:12);

“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撒上1:15);

“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撒上1:16)。

 

哈拿向神切切地祈求,并且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撒上1:11)。这在“各人任意而行”的黑暗时代,是何等难能可贵。这正是神所要的, 这正是神所喜悦的。

 

有多少母亲饱尝辛酸,背负重担,却不知道来到神面前祈求。

 

(历史上,奥古斯丁的母亲二十年用祷告托住他放荡的儿子,造就儿子成为一代杰出的神学家;卫斯理的母亲每日拉手为她十七个孩子祷告,为世界贡献了杰出布道家约翰卫斯理和优秀圣诗作家查尔斯卫斯理。)

 

哈拿恳切的祈求是基于她对那位无所不能的神的信靠,她是有信心地祈求。

 

“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撒上1:18)。面上再不带愁容,显示哈拿无伪的信心。

 

哈拿将她的重担卸给了神,她从神那里得到了那“出人意外的平安”(腓4:7)。

 

哈拿的虔诚不仅表现在她的祷告和信心,还表现在她的诚信和感恩。

 

神永远是信实的,“耶和华顾念哈拿,哈拿就怀孕。日期满足,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撒上1:19-20)。

 

哈拿知道神应允了她的祷告,孩子是神赐的,于是给孩子起名叫撒母耳,意思是“神听见”。

 

哈拿生了孩子,没有象惯常一样,随丈夫和全家上示罗去向耶和华献年祭,而是“在家乳养孩子,直到断了奶”(撒上1:23),然后把孩子带到耶和华的殿中,“终身归于耶和华”(撒上1:28)。

 

哈拿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向神许下的诺言,神也以实际行动用更进一步的信实和眷爱回报她:“耶和华眷顾哈拿,她就怀孕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那孩子撒母耳在耶和华面前渐渐长大”(撒上2:21)。

 

哈拿将神赐的儿子撒母耳终身归于耶和华,并向耶和华身唱出一首感恩的颂歌(撒上2:1-10)。这首感恩的颂歌带有明显的弥赛亚诗篇的特征,以至被马利亚引用,唱出她豪迈得胜的尊主颂(路1:46-55),以感谢神拣选她一个卑微的女子成为基督弥赛亚的母亲。象路得记1:16-17一样,哈拿在这首颂歌中也为后人留下脍炙人口的优美诗句:“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往上升。他使人贫穷,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贵。他从灰尘里抬举贫寒人,从粪堆中提拔穷乏人,使他们与王子同坐,得着荣耀的座位”(撒上2:6-8)。

 

哈拿是一个敬虔,祷告,信心,感恩,交托的属灵母亲,并没有妨碍她同时是一个关切儿女身体冷暖的慈爱的母亲。

 

撒上1:23, “于是妇人在家里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

 

撒上2:18-19,“那时,撒母耳还是孩子,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侍立在耶和华面前。他母亲每年为他作一件小外袍,同着丈夫上来献年祭的时候带来给他”。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亲给孩子喂奶及母亲为孩子缝做衣服更让人感到温馨可敬的画面呢?

 

哈拿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就把撒母耳送到神的殿中,终身归于神,但哈拿并没有从此不管儿子,而是每年为他作一件小外袍 , 同着丈夫上来献年祭的时候带 来给儿子穿上。一位慈爱,细腻,关切,爱怜的母亲形象呈现在眼前。

 

你能想象那位母亲哈拿,在无数个寒冷的冬夜,坐在油灯之下,用那双冻僵的手,为远方的儿子撒母耳缝制小棉袄的动人情景吗?

 

这情景使我想起孟郊的诗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线” 和 “衣”两个名词很传神,将 “母亲”与“游子”紧紧相连; “密密缝”和 “迟迟归”更道出母亲深切的爱。但对哈拿来说,岂知是“意恐迟迟归”,儿子撒母耳乃是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终身不归”啊。

 

这情景使我想起儿时自己的母亲昼夜为她六个孩子纺线,织布,缝衣的情形。

 

二十多年以前,每当我假期从外地回来时,总是先坐车到县城边我大哥家,然后骑自行车回山村看望父母亲。有一次,母亲让我带一些玉米给我大哥。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我要母亲回去,跨上车就走。在离村子一里多外,有一个小山坡,我骑不动,就下车推着走。推车到山坡的顶端,发现盛玉米的口袋被车子划破了,玉米洒出来。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头一看,母亲仍然站在村口。我便高喊母亲,说口袋破了。母亲回家拿了针线,来到我身边,一针针将口袋缝好,再把洒出来的玉米拣到口袋里。完了,我就让母亲回家,骑车继续往前走。走了不多远,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停下来,将自行车放在路边,转身看我的母亲。我看着母亲一步一步地往回走,微风把母亲的头发吹起来。四周的田野空旷宁静,母亲那瘦小的背影在乡村的小路上显得很孤单。我突然禁不住泪水涌出来。直到今天,母亲在那村口的小山坡上一针针缝线的情景,母亲孤单地在乡间小路上行走的情景,都象电影胶片一样,定格在我脑海中。

 

母亲的爱深写在她永远不停的操劳中。从怀孕,怀胎,出生,养育,读书,长大,成家,直到儿女生了他们的儿女, 直到母亲苍老发白,还依然脱不下那无尽的牵挂!

 

母亲的爱还表现在她那坚韧的刚强。 网上刊登一篇文章,记述一个母亲的故事。母亲在路边卖煎饼供儿子读书。儿子得了脑瘤,住在医院里。母亲每见到一个熟人,就拉住别叫人家给他儿子打个手机电话,有时要走很远的路找一个人给儿子打电话。之后就到医院与儿子一起听读她精心安排的电话留言,对儿子说,“儿子,你看有这么多人关心你,你一定要挺住”。母亲并没有留住儿子的生命,她把儿子的手机放在自己最贴近胸膛的口袋里。母亲依然在路边卖煎饼,只是身体比原来更瘦弱。很多人故意走很远的路来买她的煎饼。母亲节时,儿子生前的一大堆同学给她打来手机留言:妈妈,我们都是你的孩子。

 

母亲的爱不仅仅是她对儿女的养育,呵护和操劳,也存在于她的勇敢,坚定和牺牲。二战期间,一个四口人的犹太家庭,被送进纳粹的集中营,活命的条件很简单,只要能干活,就可存活;什么时候身体软弱不能干活,就要处死。父亲每天回来,就先找还是个孩子的小儿子,看小儿子还在,就把一家人紧紧搂在怀里。有一天,父亲回来找不到家人,后来看见大儿子在一个墙角处哭泣。父亲问,“你的弟弟呢”?“弟弟干不动活,被他们带走了”。“那你母亲呢”?“弟弟害怕得直哭,妈妈就拉住弟弟的手,随弟弟一块儿去了”。

 

笔者坦言,在写作这篇纪念母亲节的短文时,有好几次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我向普天下的母亲们致敬!

 

为神赐给我们母亲而感恩!

 

愿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们都满得耶和华神的恩惠!

 

 

阿摩司

 

主后二零零七年五月---母亲节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