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并臻 《太》5:1-12
作者:洪光良
2016-10-27  

《太》5:1-12  八福并臻 洪光良牧师(2010/7/11)
 
《太》 5:1-12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 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为义受BP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BP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 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BP他们。”
一、福音的起头
耶稣接受施洗约翰的洗 礼和天上声音的见证完毕,就独自进入旷野,进行长达四十昼夜的神修。其间不但一再战胜魔鬼的诸般试探、也经历了野兽的环视和天使的伺候。然后才毅然出师, 进入群众、选召门徒、传扬福音、医病赶鬼、教训时人。于是就引起热烈的反应。不少追随者从四面八方闻风而至。时机既已成熟,耶稣才真正登上新时代舞台,着 手开始在地上建造天国,不断用神迹奇事、权威真理来栽培众人。
路加见证祂在平原上揭开天国的大宪章(路6:17-49),马太的记载则说祂带领众 人登山宣示大君王登基的誓辞(太5:1-7:29)。前者习惯上称为“平原宝训”,后者便是震古铄今的“登山宝训”;两者互相印证君王耶稣就职演讲的一些 内容。其中的“八福并臻”部分,讲的乃是普世同盼的真福,所以成为万民传诵的篇章。
世人都喜欢“福”,任何文化和宗教,都不缺乏“祈福”、“祝 福”、“赐福”的诉求。在中国甲骨文里,“福”是人对神表示敬畏的一种美善行为, 因此就用双手捧着大酒罈给神献祭来表达。即如《祭统》所称,是一种“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 谓备。”《尚书·洪范》并且把“福”分为五类,此即寿、富、康宁、攸好德和考终命。
希伯来民族也是十分重视“福”的民族。在他们的语境中,上帝是 “福”(barrak) 的源头。所以,奉耶和华之名赐福乃表示由衪的恩宠所获得的健康、力量、智慧、兴盛、成功、和“Shalom”这个字所包含的一切恩典。旧约中这种福分通常 是可以计量的事物;例如五谷丰登、子孙绵延、美意延年等等(创1:22;申33:11;撒下6:11等等)。所以,一个得到上帝赐福的人,必定是幸运快乐 的人。
上帝又常常藉着祭司向人转达衪的赐福,这就是祝福(利9:22的亚伦;民23章的巴兰)。由于世人希望对方得到上帝的赐福,因此就对其表示 善意的祝愿。这也是“祝福”。当“祝福”用来表达对上帝的感谢时则是称颂。新约中着名的《撒迦利亚颂》就是明显的例子(路1:68);又如在“愿颂赞归与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林后1:3;启7:12)这种陈述中,我们既有机会颂赞上帝,这己经是莫大的“福”了。
二、登山的人生
今天 我们所领受的主题经文,是耶稣从群众中把一些愿意继续听真理之言的门徒带到一个属灵的新高度之后,便坐下面向大家开训宝贵的信息;等同是给成熟基督徒加能 赐力的进修课程。此刻我们坐着的虽然是现代教堂里舒适的椅子,思想上却联想并羡慕着昔日摸着石头跟随耶稣一同登山、又有福气围伴在耶稣身边听道的门徒。我 们若不珍惜,也就得不到耶稣所说的各种福气了。耶稣提及的福一共八项,传统上称为“八福”。乃是“天国大宪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逐项来思考。
第 一福:“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虚心是因,天国是果。虚心原来的意思是指心灵贫乏、破产的人。这种人还有甚么可以骄傲自满的呢?他必须谦卑 下来承认自己属灵生命的贫穷。因为上帝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赛 57:15)又说:“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痛侮,因我的话而战兢的人(虚心原文就是贫穷)”(赛66:2)。耶稣向听众所强调的虚心,就是那些自觉并且诚 实承认无力自救的、愿意彻底悔改的人。
第二福:“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世界是不欢迎哀恸的,它使人扫兴。相反地世人多数喜欢各种 快乐,喜欢高潮。然而耶稣却坚称哀恸的人是有福和能得到安慰的。当然哀恸并非无病呻吟,更不是一门替人哭丧的行业。真正的哀恸是一种思及自已的罪污和死行 而又无力对付的悲情,是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的真诚态度,或是为世界和平、公义制度而悲天悯人的人。教会历史上不少伟人,如加尔文、卫斯理等人就 是这样。这等人,上帝必用赞美衣换掉他的麻衣,用喜乐油代替他头上悲哀的灰尘 。能享受上帝亲自安慰的人,当然是上上福了。
第三福:“温柔的人有 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温柔不是优柔寡断或临阵退缩,更不是明哲保身,见义不为。而是一种高度负责任的人格。一种愿意先顾别人利益不顾自己得失的情 操。自古以来,亚伯拉罕对罗得、摩西对以色列民,都堪称温柔的典范。然而,都不如耶稣所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都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 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8-29)唉!温柔的功课,被基督徒荒废太久了,何时才能重新掌 握呢?
第四福:“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耶稣不是说饥渴的人有福,也不是说慕义者有福。饥渴是世上常有的事,但并非饥荒中的人就 是有福;偶然做一两件好事的人也是有的;但也不一定就是有福,否则巨贪巨黑者对乞丐施舍一点钱也算有福了。更何况,“义”在中文字典上的解释多达三十几 种,可以称得上有福的却寥寥无几。较可取者唯《礼记礼运篇》所说的“君死社稷谓之义”和《太玄经》提及的“施恩曰义”两则而已。前者认为君王不惜为百姓牺 牲而死可以称之为义;后者认为义就是毫不犹疑地把好处施给人。联想起耶稣的生命,耶稣正是这样的人。不过,耶稣不仅仅是一个肯为社稷付出生命的义人,祂更 是为拯救万民而死的救主。所以,饥渴慕义者所求的义就是上帝儿子的义,祂所应许的饱足就是祂自己的生命。因为祂就是从天而降的天粮,就是叫人永远不渴的生 命活水。
第五福:“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基督徒要有同情心、温和主动地对待可怜无助的人,否则也得不到上帝的恩典。须知恩典是 给不配的人的,怜恤却是针对可怜的人。我们中间可能有人拥有很多今生的东西,如果像财主一样骄傲自以为满足,我们就依然缺乏永生。所以,奥古斯丁说:“你 听到乞丐的声音,但是在上帝面前你自己也是一个乞丐。有人向你乞讨,而你也在乞讨。你怎样对待你面前的乞丐,上帝也会怎样对待祂面前的乞丐。上帝喂饱了你 这个饥饿的人,你己经饱足,那就去喂饱你面前其他饥饿困乏的人吧。”所以,耶稣吩咐我们“你们要怜悯人,像你们在天上的父怜悯人一样。”因此,这个福分迫 使我们反问一下自己,我的怜悯心肠还在吗?对待遭受践踏的人,我们是温和还是冷酷?对后退的人是加上一脚还是拖他一把?对堕落的人是设法营救还是落阱下 石?
第六福:“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我们的主在这里所应许的福气,不是给智慧的人,忠心的人,或者给勇敢的人;偏偏是赐给清心 的人。须知只有“心”里纯净无垢无障碍的人,才会认真思念上帝的事。因此诗人说:“谁能登上主的山?谁能站在祂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 诡诈的人”(诗24:3-4)。又说:“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51:10)。人看见上帝的场合有地上和天上两种。在 地上,看见上帝的独生子也就等于看见上帝。在天上,藉看上帝一切的创造物也可以推论到上帝,但必须是虔诚谦卑、心无杂念的人才能不偏不妄地体会到上帝的存 在。才能想到祂和感觉到祂。故宫博物院中有一只茶壶,围着壶腹有“可以清心也”五个字,有个“心水清”的人,居然能想出五种读法,而且意境一个比一个更有 新意。这就是他能专心致志观察的收获。
第七福:“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耶稣不是祝福那些渴望和平或享受着和平的人, 而是祝福那些缔结和平,使人得到和平的人。基督徒固然可以从耶稣得到平安,就有责任为别人营造和平、制止争端、消除误解。因为耶稣本身就是最大的和睦(弗 2:14-15),称为和平之君。耶稣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使我们与上帝和睦。所以,基督徒要使人和睦的动机和动力也是从耶稣而来;也有分于耶稣的属性、就是 上帝儿子的属性,而不单单是儿女的地位。所以,耶稣要求我们这些已经与上帝和睦的人,也要把和睦带给别人。可惜,并非所有基督徒都喜欢使人和睦,有的更是 在人与人之间制造事端,挑起误会,引发战争。早先有人诬称伊拉克有大型杀伤性武器而发动战争的人,近日更有人刻意炮制所谓“天安舰事件”,挑起包括黄海、 东海、西太平洋一带国家近20亿人口的战争危机,这些行为,当然就不配称为上帝的儿子。反而是中世纪的弗兰西斯(St.Francis 1182-1226),他的祈祷文更能帮助我们去回应主的吩咐。他祈祷说:
主啊,使我作你和平的使者,
在仇恨之处,播种爱心;
在伤痕之处,播种宽恕;
在疑惑之处,播种信心!
主啊,使我作你和平的使者,
在绝望之处,播种盼望;
在黑暗之处,播种光明;
在忧伤之处,播种喜乐!
哦!主啊,使我少为自己求……
少求被安慰,但求安慰人;
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
少求爱,但求全心付出爱!
因为,
在施舍时,我们便有所得;
在饶恕时,我们便被饶恕;
在迎接死亡时,我们便进入永生!
第八福:“为义受BP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耶 稣先前提到饥渴慕义的人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教导我们要渴求公义,这样,我们才能够轻视尘世的各种伤害和BP。奥古斯丁用各各他山上三座S字J作为说明,同 样是钉S字J,只有中间那个人才能得到天国的赏赐。其余两人是强盗,他们受刑却不是为义受BP;因为他们罪有应得。然而,其中一个强盗却及时悔改接受耶稣 作他的救主。所以,他也得到了好处,就是与主同在乐园的赏赐。
我们细思主的教导必须清楚其中的两个要点:第一,BP是为基督而非自己而受的;第 二,别人的BP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是做了违法的事而受到法律制裁,那就称不上是为义受BP了。由于为义受BP的赏赐是“天国”,正如一个人必须灵里贫穷 才能进入天国。所以,这个福气对我们就是双倍的考验。试想一想,基督徒如果没有经历过灵里贫穷,也未曾为义受过BP,我们又是凭甚么进入天国的呢?
值 得留意的是,第八福和第一福所得的应许是相同的,都是获得天国的奖赏。这种“首尾呼应”(inclusion)的演绎, 说明所有的福气都是由天国而来的。无论是哀恸还是温柔,饥渴慕义还是使人和睦,也不管是清心还是怜恤,这一切原来都包括在美好的天国应许中。人只要获得天 国,其余这一切也都会赐给他们。
三、谁是你们?
耶稣和门徒讨论八福的时候,用的都是间接的陈述,好像是和大家讨论旁边的事一样。但是讲完 八福之后,话锋一转,耶稣立刻就直接指着门徒说话了。教训的话句句都是落在“你们”身上。这样一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读到这段圣经,受众就一定不会 是他们而是“你们”了。这是“你们”该听的讯息,也是“你们”该得的应许。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BP“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BP他们。
主耶稣在强调“你们”才是主要的受众之时,还特别就这段八福余音向我们强调五项信息。
第一、BP不仅是身体遭受伤害和折磨,它也可能是一切毁谤、侮辱、诬告或中伤的谣言。
第二、耶稣将第八福中的“为义受BP”直接连接到“因我”上面来。暗示我们受的BP只有为主而受才有赏赐。
第三、主耶稣似乎是向我们颁下了一道积极的命令,就是要我们以欢喜快乐的态度来面对BP(徒5:41)。
第四、我们为主的义所受的BP不会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我们必定会得到天国的大赏赐。因为天国是我们的。
第五、我们所受的BP,在救恩史和天国进程中并非孤例,而是和历史中许许多多先知同行同列的。这就像中国圣人所言的“德不孤,必有邻”一样。
 四、都来得福
我 们己经知道《登山宝训》不是对外人、乃是对门徒讲的,这就和任何时代的基督徒有关了。其中对门徒的训勉就是对我们的训勉,对门徒的应许就是对我们的应许。 特别是涉及“有福”的教导,更加值得我们追求。但是,我们所追求的福和世人所追求的福并不相同。我们的幸福是通过信心所得的赏赐,其过程并不排斥贫穷、饥 渴、BP和苦难;最后的赏赐是天国的喜乐。世人所提出的却是伦理学上的一项“幸福”德目,通称为“幸福论”(eudaemonism)。强调幸福就是享 乐,也是人的自我完善。基督徒也愿意常常喜乐,也不断追求完全。但世人以为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达到幸福,基督徒却执着主耶稣的应许。所以,一切幸福都必在 主里面。
诗人说:我的心哪!你曾对耶和华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16:2;)又说: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甚么好处都不缺。(诗34:10)
当然,基督徒的幸福观也不缺少现实生活的内涵。从耶稣所训诲的“八福并臻”中,我们依然可以归纳出天国应许的世界理念。这就是:
第一、个人的幸福和集体的幸福是一致的。
第二、精神的幸福和物质的幸福是一致的。
第三、劳动的幸福和安息的幸福是一致的。
第四、当下的幸福和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