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1:15-26 巴撒巴与马提亚
那时,有许多人聚会,约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间站起来,说:“弟兄们,圣灵藉大卫的口,在圣经上预言领人捉拿耶稣的犹大,这话是必须应验的。他本来列在我们数中,并且在使徒的职任上得了一分。这人用他作恶的工价买了一块田,以后身子仆倒,肚腹崩裂,肠子都流出来。住在耶路撒冷的众人都知道这事,所以按着他们那里的话给那块田起名叫亚革大马,就是血田的意思。
因为诗篇上写着说:“愿他的住处变为荒场,无人在内居住。”又说:“愿别人得他的职分。”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
于是选举两个人,就是那叫做巴撒巴,又称呼犹斯都的约瑟和马提亚。众人就祷告说:“主啊,你知道万人的心。求你从这两个人中,指明你所拣选的是谁,叫他得这使徒的位分。这位分犹大已经丢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于是众人为他们摇签,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
巴撒巴与马提亚
一、犹大丢弃使徒名份
《使徒行传》是一本由外邦人医生路加继《路加福音》之后所写的书,也是基督教会的第一本宣教史。由于许多人注意到《马太福音》的结尾提到主耶稣复活;《马可福音》的末了提到主耶稣升天;《路加福音》的末了提到等候圣灵;《约翰福音》的末了提到主耶稣要复临;而《使徒行传》则记述使徒队伍的重整和使徒们如何把福音由耶路撒冷逐步传向外邦。所以,就有人主张,称《使徒行传》为《第五福音》也无不妥。
我们从《使徒行传》开头的交代得悉,十一个门徒在橄榄山上目送复活的主升天以后,就赶回耶路撒冷自己的住处去祷告,而那里早已聚集了不少人。趁此机会,他们就为完善使徒的队伍作了关键性的重整。其原因彼得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是原本列在十二使徒之内的加略人犹大,其使徒位分已因其背叛而被他自己丢弃了。所以就必须通过公开选举,另外选出合适的人来填补他的位分。今天我们从所读的经文中已经知道这次选举的过程和结果,但这件事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除了自我警惕,别做一个有始无终、为善不卒的信徒之外,应该仍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使徒队伍重整
古代东方哲学对方位和数字都很重视,一般人也相信“地有四方、天有三层”,“三”层乘“四”方当然就是“十二”了。所以,天体有“十二宫”,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时辰”。以色列有“十二支派”,天上的天使有“十二营”等等。也许是为了配合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传统,耶稣就从众多跟随者中亲自挑选并设立了“十二个门徒”。并称这些特选出来的有职责、有使命的人为使徒,然后差他们出去医病、赶鬼、传扬天国的福音、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等等。
然而,由于加略人犹大的背叛和死亡,“十二使徒”的完整性便出现了缺憾,所以必须设法令其重归完整。作为基督的首徒和教会的领头者,彼得当然要为此事操心。因此,当他们目送耶稣上升之后,从橄榄山回到所住楼房的时候,发觉除了加略人犹大之外十一个使徒都在场,连同耶稣的母亲和一些妇女在内,人数已经超出传统和法定一百二十人的数目。这是相传在以斯拉重整律法的时候,曾规定此后凡在圣殿中议决重大事情必须要有一百二十位长老在场方为有效。还有数据显示,希腊议会的议事,其法定人数也是一百二十人。其实,见过耶稣复活升天的人并不止此数,保罗就说过主曾一次显现给五百多弟兄看(林前15:6);所以,这里的一百二十人,可能是加利利的门徒没有在场罢了。但无论如何,从路加的角度来看,教会已经合法地从耶路撒冷开始了。“一百二十”是“十二”的十倍,等到圣灵降临之后,福音就是从这个数字开始,以耶路撒冷为基地,一路朝罗马传去;终于传遍万邦。
三、跌倒与仆倒
在最后晚餐上,耶稣曾经告诉大家:“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太26:31)也预言彼得要三次不认主。然后应许要为他们祷告,使他们能够坚定信仰,在回转过来之后可以坚固自己的弟兄(路22:32)。当时彼得虽然自信即使别人都跌倒了,他还是不会跌倒的(太26:33);结果却一败涂地,在鸡叫以先三次不承认耶稣。当然,当他被耶稣回头一望之后,他还是能够知耻并且立刻出去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悔恨,但这并不能抹煞他曾一再“跌倒”的不争事实。
彼得之外还有一个加略人犹大,耶稣一再指出他就是要出卖主的人,犹大也从不反驳和否认。所以,他就不是简单的“跌倒”问题、而是极之严重的背叛之罪了。其结果就落得了个“仆倒”的肚腹崩裂、肠子外流的下场。由此可知,犹大的仆倒和彼得的跌倒是有差别的。一个人跌倒之后只要能真心悔改,还有重新站起来的希望;但犹大仆倒后连肚腹都崩裂了,这还能重新“站”立起来吗?犹大既自绝于上帝的恩典,就只好直接走到他自己的地方去了。
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彼得在宣布犹大的行为时,直言这人就是”领人捉拿耶稣的犹大”。这是何等揪心的话啊!作为耶稣的门徒,本来应该保护自己的夫子,想方设法引领别人相信耶稣才合道理,没料到他竟敢不顾千古的大不讳,反而主动地去领人来捉拿耶稣。假若在今天,我们的表现又会怎样呢?一个不会领人归主的基督徒,是何等令人担忧呢。
四、选举新使徒
彼得终于可以“在弟兄中间站起来”说话了。这反映出悔改后的他已经开始履行教会盘石的职分。他在阐明候选人的三项条件之后,便立刻开始主持补选使徒的事工。这三项条件就是:第一、必须是从约翰施洗起到耶稣被接上升的时候为止,一直都与主亲近的人;第二、必须是亲眼看见耶稣复活和升天的人;第三、必须是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个群体生活的人;第四、必须是愿意和其他十一个使徒一同为耶稣的复活作见证的人。
大家终于从这一百二十人中推选出巴撒巴和马提亚两个候选人来,又藉着恳切的同心祷告,最后用掣签的方式选出马提亚来取代加略人犹大的使徒位分。
我们注意到,表面上这似乎是由彼得主持、由十一个使徒参与、由一百二十个人同作见证的结果。其实最重要的因素乃是主的灵在作决定。因为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同心同意祷告来完成的。因此,巴撒巴没有被选上并未表示不舒服;马提亚被选上了也没有多言,因为他们都相信也服从圣灵的旨意。从这件事中,无异为教会后世的圣工分配留下了美好的原则。
五、巴撒巴和马提亚
最令我们不解的是,路加对马提亚的交代为何如此惜墨如金?以致我们对这位解作“上帝礼物”的马提亚因无更进一步的数据,只能从经外野史中去寻找他的一鳞半爪。据优西比乌《教会历史》第一卷(2:1)所说,这位马提亚原来就是《路加福音》(10:1)所记,耶稣亲自设立并差派的那七十个人之一。后来又传说他去了非洲的埃提阿伯宣教并在那里殉道。
反而是落选了的巴撒巴,还留给我们一些约略的痕迹。巴撒巴的意思就是”安息日之子”,他又叫“犹士都”(就是公义的意思)和“约瑟”(就是增添的意思);把这三个名号放在一起,就不难想见其为人的亲和品性了。他虽然未被选上,但全无不满之情,仍然留在耶路撒冷和大家一起事奉。直到日后和西拉一道被教会差派随保罗同往安提阿,我们才了解到他在弟兄中已经是首领了,而且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是不顾性命的(徒15:22-26)。有人引用腓利女儿的话说,巴撒巴在宣教时曾被仇敌强迫饮下毒蛇的毒液,却没有任何反应。还有一说他随多马到印度传福音,最后在那里被人用棍打死。
传说如果属实,那么,无论是马提亚还是巴撒巴,他们便都是为主忠心至死的使徒。教父特土良曾说:“殉道士的血是教会的种籽。”这其中,必也包括马提亚和巴撒巴的血在内。今天,我们必须承认,巴撒巴和马提亚的名字虽然比不上彼得、约翰、雅各那么家喻户晓,甚至还比不上叛徒犹大的知名度;然而,他们却都是我们应该效法的好弟兄。
六、留芳百世和遗臭万年
从犹大之死引出了这段历史插曲。犹大如果不背叛,就不会有马提亚和巴撒巴的篇章。当然,这两个不起眼的使徒最后也都为主而死了,但他们的死绝对不同于犹大的死。我们常听人说的留芳百世和遗臭万年之别就在这里。如何选择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最后,想起一首诗歌中的两段,引用于此,算是对自己和大家的殷切提醒。诗歌说:
主啊!我要做个信徒,在我心,在我心,
主啊,我要做个信徒,在我心,在我心,
在我心,在我心;
我不愿意像个犹大,在我心,在我心,
我不愿意像个犹大,在我心,在我心,
在我心,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