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 道 人:张军喜 副牧
整 理:朝阳堂编辑室
引言:
基督之信仰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以宗教形态而存在。依照伯格对宗教是一种处在一个共同体中的人们理解他们生活其中的现实的方式之定义,那么,宗教信仰 则是社会构建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在维护团结、统一认识、规范道德、捍卫民主、认知世界、推动社会的功能间,信仰乃是一个重要力量。基督宗教之信仰在中 国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中,能否保持其社会功能健全、信仰信息纯正、持续发展思路(功能性、纯正性、持续性),则是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因此,“信仰安 全”将是中国基督教会牧养之再思的首要课题。
一、信仰安全所面对的挑战
1、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涌起,中国人民踏着前进的号角开始了人生价值的幸福追求。人们历经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日新月 异、蓬勃而迅速。全球商业贸易投资不断的增长,人均GDP数字的不断攀升都足以证明其社会“巨变”的成效。生活的节奏在物质获得的刺激下越来越快,利益的 追求使人的心理产生物化。人生的价值标准和判断逐步失衡,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严重失调。
社会的物质发展过快导致精神文明滞后,道德素质的缺失使人在生活中失去了“安全感”。如:社会安全、经济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 全……。生活失去安全感则使人会产人迷茫和绝望,此时,宗教和信仰会成为人寻求出路的平台。安全感的生活追求展现出了多元化的社会形态,文化、信息、商 业、交通、知识多元的获得方式会使人融入其接受的信仰。如此,信仰将面临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革所带来的信仰安全之挑战。
2、教会的急速转型
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宗教政策氛围越来越宽松,中国基督教会在坚持“三自”原则、求同存异、联合礼拜的新思路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 督教会已有55000多个堂点,其中70%是新建;信徒从新中国成立初的70万到目前的2305万(不完全统计),增加了近30倍,占全国人口1.8%; 《圣经》的发行达5000万册,并全国设立70个发行点;神学院从80年代初的1所,到现在的19所,专职教师260多名。通过以下数字统计可知中国基督 教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期。
在这些数字变化的背后,基督徒这一信仰群体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信徒的组织结构也在增长中创新格局之变。从信徒结构上看,“三多”或“五多”现 象依然存在,但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城市教会中,中青年信徒、男性信徒、高学历信徒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其地位上的结构变化现还不明显,但在个别地 方也出现官、商、教三者结合成特殊利益集团的可能性。管理方面日益完善,趋于细化,各种活动走向多元。这些变化证明基督教会正处于急速转型,由此带来的问 题是传道人严重缺乏,使异端邪说有机可乘;教会人员整体素质急需提高。信仰在急速转型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文化的深层融入
基督教的信仰作为对外文化在中国是否能持续发展,这取决于他是否能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相融合。1922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基督教全国大会,正式提 出“教会本色化”的口号,是为要建立一个中国化的基督教会,主要是从思想上、人事上、管理上逐步实现中国化。福音本色化首先要摘掉“洋教”的帽子,50年 代初期,“三自”爱国运动的兴起和深入开展是福音本色化真正意义上的体现。自治、自养、自传使福音在中国得到文化、政治、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中国基督教坚持“三自”原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60年的风雨兼程,自强不息的努力奋斗,在“三自”的基础上做到“三好”。基督信仰在一个多民 族的国家生根发展之过程中,文化与教义间的碰撞和对话是不可避免的,极力寻找两者的融合点则是其信仰者共同努力的方向。1998年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 在“济南会议”通过“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目的是为要探索和推动基督教信仰与当前的社会相适应,并与主流文化进行对话。神学处境化的思考将为福音深 层融合中国文化找到切入口,并为信仰本色化的进程保驾护航。神学思想建设的构筑直接深入于中国道德伦理、婚姻家庭、社会法律、商业经济、宗教共存……等多 重领域。基督之信仰在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二、信仰安全的具体体现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无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表达了两种社会的理想:一种“平等价值”的追求;一种是“安全价值”的追求。中国基督教在蓬勃发展的当下,再思“信仰安全”之具体之处有三。信仰的环境安 全、信息安全、渠道安全。
1、信仰的环境安全
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可谓前景一片良好。教会在以数以倍增的速度成长,量化的增长却使教会在质化的过程中担忧。基督的信仰在现实的处境之安全需要深切关注。论到信仰安全可分两部分内容:一是信仰所处的时代背景;二是信仰自身的建设。
其一,从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思路而言:社会发展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文化多元的共存与融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等大的信仰环境为基 督教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信仰的环境就是安全的。宗教法律、法规的有待完善及与社会相适应的全面接轨依然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其二,从基督教自身建设发展而言,坚持“三自”原则治理教会,在硬件环境建设(教堂、办公设施)令人惊叹,但在软件环境建设(人员建设、制度建 设、组织建设)却不容乐观;信仰传播防护机制突显薄弱,极端信仰者群体增多、异端四起频繁、邪教组织偶有突显。教会在面对异端骚扰处于被动(教堂拉羊现象 频发),常有借基督宗教信仰之名而招摇撞骗。信徒在所处信仰环境成长过程中多数不能自辩对错是当今信仰环境安全的最大问题,积极营造安全的信仰环境则是福 音本色化进程的首要任务。
2、信仰的信息安全
基督教在中国当代的福音事工则是忙碌而令人兴奋的,信仰的传承趋向多样化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的信仰需求,“快餐”式的信仰模式迅速发起,因此,信仰 信息的纯正性则是信仰安全的另一课题。在此,依然从两大方面进行信仰安全的再思。一是信仰信息的源头;二是信仰信息的诠释。
从信仰的源头来看,基督教的信仰是以《圣经》为依据,并作为基督徒信仰的凭证和生活地指导。近年来因着教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培训教材的繁杂、灵修书籍泛滥、个人见证的传奇逐渐成为信仰信息的源头。某人、某事、某书的言论成为了信仰接受者的源头。
其二,从信息的诠释而观,基督教的信仰诠释绝非单一的阐述,而是综合的解读。基督教的信仰信息是从解经而来,而解经则需要通过释经学、教义学、神学、文 学、哲学、法学、历史和地理等综合性知识为基础方可解析。因人对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人人偕祭司”字句的误读,导致今天很多基督徒随意解释《圣 经》,使得信仰信息谬之千里。基督徒可以拥有《圣经》、诵读《圣经》,但绝不可以随已意、为已用而解读《圣经》。基督教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确保信仰信息 安全需确立解经的权威性。
3、信仰的渠道安全
基督教信仰在当下的时代传播过程形式多样化、载体多样化、媒介多样化,在多样的载体之间怎么使纯正的信仰信息安全传达给信仰者则是信仰的渠道安全之思考。在信仰渠道众多的载体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信仰渠道;二是新兴的信仰渠道。
从传统的信仰渠道所做的统计数据来看,会使今日的教会有所深思:基督徒接触宗教信仰的主要渠道不是教职人员(其比例只占4.0%),而是家庭和亲 属(其比例占44.0%)以及其他信徒和朋友(其比例占46.5%)。由此数据也就不难看出,信仰在传播过程中的纯正性和安全性。
其二,是新兴的信仰渠道有书籍、电子产品、网络、影视、装饰品、福音机构。这些新兴的信仰渠道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但在未来的时日里一定是 不可估量的渠道重要力量。新兴的信仰渠道更为便捷,但其安全性却另人堪忧,就网络而言,其信仰信息繁多而杂乱,信仰在其渠道之间无法得到良好的过滤,而使 安全性受到严重地破坏。未来的教会牧养,则需要在这些新兴的信仰渠道安全上加强防护。
三、信仰安全的防护措施
基督之信仰在社会发展中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宗教,就当积极发挥其社会功能,以信仰的视角帮助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宗教信仰传递则需要安全的防护措施。
1、神学思想践行与普及
回顾基督教的信仰和发展,其宗教理念融入文化传统、社会构建、政治制度。再思今日教之急需,信仰安全的防护措施离不开神学思想的践行和普及。自 1998年神学思相建设提出到如今,始终都本着现实主义的践行模式,在神学研讨之间提倡及时将神学成果转化为讲台信息,引导信徒对爱国与爱教、信心与行 为、敬虔与服侍、信仰与理性、生命与生活等进行深入思考。虽然神学思想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胜利,但在现实的教会成长和需求之间不能完全给予满足。
神学思想需要更加实际的、系统的、着实与中国文化与生活的课题对信徒的信仰生活做出回答。再进一步而言,神学思想建设应需要对全国的基督教会普及 学习和深化。如此,将有效防范异端、邪教的侵蚀和利用宗教而实施的政治渗透,并能随时对信徒的生活给予正确地引导。中国的神学思想建设在学术性和理论化的 领域还未能树立自己的见解,而教会的发展安全需要却急于期待。
2、教会联防应急机制建设
对于社会发展中,宗教信仰在其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有组织的宗教在当代的处境是十分必要的,它将为信仰的纯正而不趋于世俗化起到保护, 也为信仰在安全之间作到防护。自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无所不能的神教”杀人案发生以来,全国宗教信仰群体都加大安全防护力度,并对其信仰进行了深思。
在基督教发展之中,面对极端主义信仰者、异端分子的骚扰、邪教组织破坏社会稳定,教会需要在信仰安全层面深思,并拿出方案要防范于未然。教会需接 合国家法律相关规定,联合基督教两会、宗教管理部、国家安保部门、公安执法部门建立联防机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成立综合办理试点,使非法宗教聚集、打着 宗教信仰的恶性伤人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争取能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给出准确的定性和评判,使事件的伤害降到最低,为纯正的宗教信仰作好安全防护措施。
信仰寻求法治这是宗教文明与进步的体现。信仰与法律并不冲突,并且是相辅相成。坚持依法办教独立自主,积极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普及宗教 法律法规;夯实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为防恐、防暴、防邪教、防渗透作好全保障工作。在信仰传播过程中扫除法盲、文盲、教盲;根除“古怪经典”言论;去除极 端思想影响,用正确的宗教信仰积极引导信徒走爱国、爱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在宗教发展、信仰传讲过程中,杜绝“教义升化”,除去一切宗教将信仰教 义临于法律之上的思相意识及行为,以免造成“只听神的不听人”的错误思想和言论,进而对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和破坏。
在坚持依法办教、独立自主的宗教信仰管理实施中,促进以人为本的宗教信仰发展管理的办法,加大以扶持、疏导、堵截三者相结合的管理力度。扶持维护党的宗教 政策的宗教信仰群体;扶持正面宣传中国宗教法律法规的福音机构,疏导迷失在信仰边缘(萌芽状态)的群体;疏导非“三自”体系内的信徒,堵截一切打着宗教外 衣的信仰渗透;堵截一切非法的信仰组织;堵截一切恐怖主义和邪教迷信,为信仰安全作好防护措施。
结语:
为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说的:“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 结的力量。”在宗教信仰发展和建设中要“继续发扬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的反对宗教极端思想”,以中国宪法和宗教法律法规及完善的教会管理机制和正 确的神学思想指导,为信徒创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健康的信仰环境,为基督教会的牧养之“信仰安全”作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