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传2:18-23
证道人:张忠云 牧师
整理:朝阳堂编辑组 2016年4月2日晚间讲稿
引言:
之前我们分享过传道者的经验之三——衡量智慧和愚昧的价值,得到的结论是虚空、是捕风。传道者继续以所罗门王的身份试验劳碌的功效。18-20节,他用的第一人称“我”,是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来说明;21-23节是以第三人称“他”或“有人”,是观察他人而有的感想。今天我们继续分享传道者的经验(之四)——劳碌堆积的虚空。
一、所罗门自身经历的反思
1、日光之下劳碌所得留给后人
“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传2:18)所罗门从恨恶生命转到恨恶劳碌,之前,他探索求知、追求享乐、建造宫殿、修造园囿、挖造水池,积蓄财宝,本想藉劳碌的成果得到内心的满足,但却发现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因此对劳碌感到厌烦。然而,他在这里说,恨恶一切的劳碌却是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意指劳碌所得对自己没有益处。令他感到极不公平的就是——自己不能享用聚积得来的财富,因为死亡不仅消除了智慧与愚昧的界线,还使劳碌的工作失去了价值,因为人不能永远拥有劳碌得来的财富。特别是,当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物质的财富不能带走,不能继续享用,也不能再回来享用。就好象约伯所说的那样:“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我的眼睛必不再见福乐。观看我的人,他的眼必不再见我;你的眼目要看我,我却不在了。云彩消散而过;照样,人下阴间也不再上来。他不再回自己的家,故土也不再认识他。”(伯7:7-10)
上帝赐给所罗门的大智慧,是过去任何人都不曾有过的。如果,所罗门能够善用上帝所赐给他的大智慧,让全国境内都充满上帝的话语,大家都按照上帝话语的教导来生活,以色列的未来也许会完全不同。但所罗门并没有这样做,反而用他的大智慧来增加自己和以色列国的物质财富。他在晚年时离弃上帝,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结果就是:他劳碌得来的这些耀眼的财富,不仅自己在世上享用的有限,更为甚者,就是在不久以后留给了后来的埃及王和巴比伦王。
世人勤奋做工的动力就是指望从其中得到好处,人之所以劳碌是因为他们有所指望;如果没有了指望,做工的热情自然就会减少。因此所罗门恨恶一切的劳碌,因为这些东西不能带给他持久的好处。如果我们的劳碌,能够帮助他人得着并享受上帝的救恩,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如果我们帮助他人堕落在虚空的享受里,使人有了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那就反而害了这人。我们千万不要作表面看似帮助人,实则有害于他人的事。财物的奉献与施舍,必须慎重其事,因为有的人会滥用轻易得来的钱财,会助长自己的懒惰。
2、日光之下智慧所得也是虚空
“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这也是虚空。”(传2:19)传道者恨恶工作,因为劳碌的成果必要遗留给后人,留给将要兴起也将要过去的一代。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守着祖宗留下来的房产、财物等享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也在为后代子孙留下财富。财富如果能留给孝子贤孙是好的,但若留给败家的子孙便是不值得了。
所有的人,都不能完全知道自己劳碌的果实会留给谁,至少不知道得到这些资产财富的人是智慧还是愚昧;是能够加增资产财富的智慧人,还是会把这些资产财富败光的愚昧人。这是所罗门王的感受。他实在担心,后来者能否守住先祖留下的基业。或许所罗门有预感这事会发生在他自己的家中,预感到自己的儿子罗波安会因愚昧,把自己劳碌得来的全部挥霍净尽。历史告诉我们:所罗门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接续他作王。这罗波安的确行事愚昧,苦待百姓。他拒绝垂听年长顾问大臣的忠言,而是听取了少年人的谗言。中国有句俗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久之后,以色列国家便出现分裂。南国犹大由罗波安作王,由犹大和便雅悯二支派组成,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北国以色列由耶罗波安作王,由其余以色列十支派组成,以撒玛利亚为首都。再以后,北国以色列先于主前722年被亚述所灭,接下来南国犹大于主前586年被巴比伦所灭,耶路撒冷和圣殿的财富都被掳掠一空,成了巴比伦王的财富。
关于身后之事——财物的继承,对我们这些蒙恩得救之人来说内心还是会有平安的,即使自己劳碌所得让他人享受,也不会有任何的抱怨,因为只有上帝才能选定继承人,我们都清楚,自己只是这个世界的寄居者,是上帝所托付物质财富的管家,当我们离世之前,如果看见在我们之后的人,比我们更有智慧或更加勤劳,我们会为他们而高兴。但是对于一个属世的、在世上一味追求自己乐趣的人来说,一想到离世之后要放弃这些心爱的财物,心里则会焦躁不安。
3、日光之下劳碌工作心便绝望
“故此,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传2:20)
“故此,我转想”,这是所罗门要转换思想的角度,来看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他从劳碌的成果转到劳碌的工作本身。之前是为工作而工作,但到头来,一切工作都令他感到绝望。人在工作劳碌堆积时都会喜乐,例如:权益、地位、房屋、财物等越多越好,越多越有成就感,可是一想到这些所堆积的,却不能长久为自己享用,最后必须要移交给他人,就是留给自己以后的人,则心中的快乐之感就会顿失,接着就是愁烦,甚至会痛苦。因着他的财产很多,相对于那些物质少的人的痛苦还会大些。人们会说:既然如此,那就留住财产,不移交给后人,可是,这又不是人的意志可以转移的,因为人生在世上的年数有限,离开世界时,物质的财产带不走的,不得不留下他生前所积蓄的一切。大卫曾作诗说:“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诗39:5-6)
当人回想:自己为了这些自己所喜爱的,付出那样的拼搏和勤劳之后,便产生了恼恨不满和绝望。心便绝望的结果是发现所有的工作都没有令人满意的回报,因此有些伤感。传道者想到自己终生的工作和财富,将来要留给一个不配得的继承人时,就感到灰心绝望,使他感到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的。所罗门王的烦恼不是没有原因的,事实证明,他的儿子罗波安就几乎完全毁坏了先祖的功业。
我们要注意到:在18-20这三节经文中出现了三次“日光之下”,可见,日光之下,任何一切系于今世的事,若是在上帝以外所劳碌的一切工作,以及只是由人的力量和努力来建造的工作,不论是多么宏伟的事,最终,必然会引人走向绝望。传道者描述他对劳碌的工作,本来寄予厚望,但后来,因认识清楚而希望幻灭,继而导致绝望。有人说他心中的这个绝望是好的,如果他真正知道爱世界和拼命抓世界上的物质是错的,便由此转变方向,重新设立目标,努力追求属天的、永存的,那自然是好事。
二、所罗门观察他人而有的感想(传2:21-23)
传道者对劳碌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劳碌使人绝望。21-23节,原文皆以“因为”开始,说明传道者对工作感到虚空的三个重要原因:工作成果留给未曾劳碌的人;劳碌累心而一无所得;劳碌令人日间忧虑烦恼,夜间辗转反侧,终夜不能入睡。
1、财富留给未曾劳碌的是虚空
“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份。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传2:21)社会上最大的邪恶和不公正现象,就是智力和体力的劳动者,他们辛劳所得的收获,竟让一些懒惰者坐享其成。“因为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智慧偏重于指对工作的全盘掌握;知识则偏重于指工作中的细节执行;灵巧又偏重于指工作上的手工技巧,这三样合起来就是应用在工作上所得到的成果。“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份”:意指成果却归给不曾工作的享受。
所罗门自己用大智慧劳碌所得的,留给了愚昧的儿子罗波安,后者未经劳碌就继承了父亲的财富。所罗门观察其他人,也看到了类似的现象:创立家业的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但是,享用花费的人也许却未曾劳碌,更有甚者,他以后也不会再劳碌。那继承财产者,因为,是不用劳碌或付出就得到这些财产,所以,不懂得珍惜,更因为手中有钱,可能会涉猎一些险恶的事情,甚至会涉猎毒品。成功者的继承人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仍会继续成功,有的资财落到善用之人的手里,也可能会发挥作用。但有的子孙有可能会毁坏先祖的功业,甚至会因此毁坏了他的一生,父辈爱他们反而害了他们,这正是可悲之处。这些都不能预料,因此他感叹:“这也是虚空,也是大患”:大患指很大的邪恶。
禁烟英雄林则徐曾给子孙写过这样一段话:“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非常透彻超脱。确实,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他自己就可以有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则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不如我,那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因为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则会增加他的过失。透过媒体,我们观察到:通常祖辈留下来的钱财会引致家庭出现严重的嫉妒和不团结,而不是快乐与和谐。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今天我们作父母该给子女留下些什么,才能使他们过得更好,这是所有身为父母者值得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有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间的父母用一辈子中最宝贵的光阴来积聚财富,然后留给他们的儿女,他们无私地认为这是他们的道德责任。然而,给子孙多留精神财富,少留物质财富,给他们营造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并教导HT从小走正直的道路,就是到老他也不会偏离;教导子孙敬畏上帝,远离恶事;在社会生活中有明辨是非的智慧,能够自食其力,并在思想上积极进取,这才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2、劳碌累心而一无所得是虚空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劳碌上得着什么呢?”(传2:22)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累心。劳碌指身体的劳累,累心指精神的劳累。世人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对所行之事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对人来说这简直是负担,令人疲劳不堪,在年迈的时候尤其是这样。查考历史,追根溯源,查考《圣经》,当拉麦生了挪亚之后就说:“这个儿子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因为耶和华咒诅地。”(创5:29)我们就知道我们所行的事原是在咒诅之下,被称之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这操作劳苦是因为耶和华咒诅地。人的工作能力日益减弱,也因为上帝对人的宣判:“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参创3:19)因此,人一生在日光之下就要劳碌累心。
所罗门下结论,认为人在日光之下一切的劳碌累心都是没有价值的。他努力奋斗、埋头苦干,终日忧心如焚,到底为了什么?既然一切劳碌的事情都是虚空,那么,劳碌者将得到什么益处呢?整个想法使他感到痛苦:一个人藉着明智的投资、精明的生意决策和有技巧的行动积聚了一笔财富,却因死亡被迫把这些留给一个为此从没干过一点工作或付出一点忧虑的人。除了讽刺和大患之外,还有什么呢?我们也要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在一切的劳碌上得到了什么?
3、劳苦愁烦而日夜不安是虚空
“因为他日日忧虑,他的劳苦成为愁烦,连夜间心也不安。这也是虚空。”(传2:23)因为日光之下的世界观所产生的不安,使人天天忧虑,并在夜间也流露出来。在此忧虑指与工作有关联的心灵和肉体的痛苦状态。白天有身体和精神双重的劳累,夜间躺卧下来,虽然身体的劳累得到了休息,但精神的劳累却得不着释放,所谓“睡卧不安”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都知道:经常失眠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晚上休息不好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紧张易怒,与周围人相处不融洽。长期失眠则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时间长了,人还会抑郁、烦闷,严重的还会导致悲观厌世。
人在某些看似不好的环境中都会忧虑、愁烦、不安吗?不全是这样。在《新约》中,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主耶稣能够在有暴风的海面的船上中安然睡觉(参可4:38);祂的门徒彼得在监狱中被两条铁链锁着,也能够安然入睡(参徒12:6)。《圣经》告诉我们:“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参帖后3:10)我们活着一天,就需要为自己的生活付出劳苦的代价。基督徒和世人同样要为生活而劳苦做工,但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乃在于基督徒在夜里能够安眠,因为我们在睡眠之前都会祷告,将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与慈爱的天父倾心吐意,也可以把心里的重担全然交托给主(参太11:28)。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加在一起却很不容易,但到主耶稣这里来的,生活就会很容易,并且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所罗门自己所思考以及他所观察到的他人之所以不止息的抓取世界的物质,是要藉这些东西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指数。因此,他们拼命地抓取,是愿意享受在其中,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行。他们既没有为他人服务的心,没有为他人谋取幸福的意念,只是为了自己,现今叫他把这些劳碌所得来的东西,留给后人,或者说是移交给他人,他当然就会产生愁烦、悲伤和痛苦了。这种人生观是自私狭隘的。
今天分享的劳碌堆积的虚空,那么我们是否就不要劳碌了呢?英国神学家约翰•韦斯利牧师的经典名言:只有那些尽最大可能去赚钱,尽最大可能节省金钱,最大限度将钱捐献出去的人,上帝才会允许他赚最多的钱!我们要尽量赚钱:《圣经》告诉我们:“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箴10:4)我们基督徒“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弗4:28)我们还要尽量省钱:俭以养德;更要尽量奉献:奉献给上帝、照顾亲属、赒济穷人。人在世上的日子劳碌,但若有为他人谋求幸福的心,就是现在把他劳碌所得来的留给后人或移交给有需要的人,他也会没有愁烦、悲伤和痛苦了。人若真正地脱离了世界事物的捆绑和缠绕,人在世上的日子劳碌,但若有为他人谋求幸福的心,就是现在把他劳碌所得来的留给后人或移交给有需要的人,他也会没有愁烦、悲伤和痛苦了。人若真正地脱离了世界事物的捆绑和缠绕,就能够像《圣经》上所讲到的才德的妇人:“她张手周济困苦人,伸手帮补穷乏人。”(箴31:20)也能像《新约圣经》记述的约帕女徒多加:“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徒9:36)更能够像那些知道自己拥有更美且长存家业的人的那样:“因为你们体恤了那些被捆锁的人,并且你们的家业被人抢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来10:34)
结语:
回顾我们之前的分享:劳碌堆积的虚空。首先,所罗门针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他看到:日光之下劳碌所得留给后人;日光之下智慧所得也是虚空,日光之下劳碌工作心便绝望,之后便是所罗门观察他人而有的感想:财富留给未曾劳碌的是虚空,劳碌累心而一无所得是虚空,劳苦愁烦而日夜不安是虚空。但我们基督徒要有日光之上的思想和看见: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那就是我们若在主里面劳苦,就不至于徒然,并且我们要立志为上帝而活,为永恒而活。愿上帝祝福祂自己的话语。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