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名意:耶和华的节期
执事期:所罗巴伯的同工,主前 520年,建殿工作停止16年,哈该出来传讲五篇信息,激励百姓复工。
本卷与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是三卷恢复建城墙建殿的先知书,是被掳中的信息,要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同读。
按日期分为五篇信息:可用二个字来点题
一、省察 六月1日一1~11
二、激动 六月24日12~15
三、刚强 七月21日?二1~9
四、圣别 九月24日10~19
五、震动 九月24日20~23
第一篇信息:
先知呼吁百姓求神光照,察验自己的行为,为什么教会荒凉枯干?只顾自己安逸享受,建房,种收,却得不到神的祝福。先求神的国神的义吗?(太六33)竭力多做主工吗?(林前十五58)为主活或为己活?(林后五14)自私是撒但的罪根,必须舍己才能使神动工(参拉四24~五1)。
要上山取建殿木料,山上木材坚固,有上山的生命经历,经常与主面对面的生命是坚强丰盛的生命,是教会的柱石。
教会兴旺与否在于个人生命是否丰盛。
建造教会的材料是基督的生命。
基督占有一个人多少在于他是否有属天的经历?
是否舍己背S字J,在山上经过风吹雨打的试炼?
是否顺服神的管教与训练。
第二篇信息:
激动百姓的心,宣告神的应许:「我与你们同在」,「离了我,你们不能作什么」。(约十五5)
若不是神的引领,就不能进迦南。(出卅三13)
因为一切事的发动是神,事奉的一切过程依靠神,成功的荣耀是归于神。(罗十一36)
事奉是生命的发表,主差遣出去作工的门徒,必须是与神同在的人,与主同在才有生命的联合。
事奉的大小在于生命的长大,生命长进必须与主合一、与主同在。(可三14)
事奉是争战,必须一手拿兵器,一手拿工具(尼四16)。在基督的得胜里征服仇敌, 是我们的大元帅。有神的同在激励我们继续向前,你的生活事奉有否神的同在?失去神的同在原因何在?任意妄为代替神元首的地位,必失去神的同在。若事奉的生命是金银宝石,是神的同在,那个生命经得起火的试验。若是草木禾秸属地属人的东西,被火一烧即消失,算得数的是神的同在,震动存留的是那个基督的生命,不被震动的国。(林前三15;来十二28)
第三篇信息:
为圣殿的荣耀刚强作工,因为有神同在的应许,虽然圣殿毁灭,神的荣耀离开,如同乌云遮蔽太阳,太阳却依然存在。神荣耀的离开是暂时的,百姓若悔改认罪,起来刚强作工,在真道上站立得稳(林前十六13),神的荣耀就会回来(参以西结书)。因为神的灵(生命)住在我们里面,所以我们不惧怕。基督就是我们荣耀的盼望(西一29)。
神的自己就是荣耀,荣耀就是满足,当神对我们满足时,就向我们显现 的荣耀。
约十七章是主离世前的祷告,八次说到荣耀。
第四篇信息:
事奉神的圣别,我们是神从世界中召出来的人,事奉神必须圣洁,单单属于 、单单事奉 ,因为 买赎了我们,从撒但俘掳下得释放,所以当归向 ,分别为圣归给 ,不再有分于世界、撒但、自己(弗二1~3;赛四十四22;约十六19)。所以在摸圣工,事奉神的事情上,若有世界的方法,撒但假冒的工作,出自肉体的权势,主都算为不圣洁,即使化的功夫多,效果也少,无生命的果子,福音传不出去,因为没在神的旨意中。
第五篇信息:
神要震动天地,所罗巴伯所预表的耶稣基督将要来临, 要摇动阴府魔鬼的权势,在S字J上除灭魔鬼的作为。震动天地,悬挂在天地之间,从地上被举起来,吸引万人来归向 。一切经不起震动的属于魔鬼国度的人与事都要瓦解消灭尽之,唯有基督与属于基督的是不能震动的国。(来十二28) ――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哈该书
绪论
哈该书写作的时期,比前面西番雅书所反映的情况,至少又过了一个多世纪。先知西番雅活于主前五八六年的大灾难前约半个世纪,在灾难中,耶路撒冷和她的圣殿被毁坏;而哈该则活在此大灾难之后五十多年。西番雅在豫言中预计会有恶运,哈该则生活在这厄运的后期,那时摆在犹大民众之前的,完全是历史的新一页。
除了知道哈该一部分事工进行的准确日期之外,我们对他所知甚少。对于他的父亲,或者家庭背景,我们一无所知。他被称为先知,由他所说的内容,清楚表明他从事向选民公开宣告上帝话语的工作。在这本书中的五个日子,特指先知的事工时期:这些事情发生在主前五二○年八月和十二月之间。但是如果把哈该的整个先知事工,都限定在这四个月内,那样也可能是错误的。比较可能的,是有关先知在这个短暂时期的生活和事工获得保存,因为它从宏观而言较为重要。我们甚至不知道当时先知年龄多大,也不知他这段短暂工作时间处于他一生那个时期;认为他当时已届八十高龄的提议,(根据二3)是最站不住和没有可能的。但是尽管缺乏关于哈该的资料,仍然可以很详细地知道先知生活的时代和所处的环境。
{\Section:TopicID=235}哈该书的背景
先知生活和工作的时期,是希伯来人在整个圣经时代中最困难的时刻之一。六十六年以前,也就是在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城被巴比伦军队所攻破,圣殿也被亵渎。大部分耶路撒冷居民被掳到巴比伦,生活在劳动营中;其他逃脱入侵者之手的,寄居到外邦各国之中,远离他们的家园。只有小部分仍留在应许之地;没有任何领导人,他们虽生存下去,但他们既没有异象,也没有意志力保持耶路撒冷原有的信仰。
国际形势在主前五三九年开始起变化。新兴的强大帝国波斯帝国,在古列的领导下,打败了巴比伦,这样就变成被掳的犹太人命运的新主人,他们生活在现今为波斯人所控制的领土上。古列也许早在主前五三八年,就使生活在他新近获得领土上的犹太人,可以回归他们的家园。这样犹太人经过半世纪居住在巴比伦之后,开始迁移回到他们自己的祖国,回到他们中间许多人从未见过的土地上(指那些出生在被掳之地的人)。
在主前五三八年和以后的年间回归家园的犹太人中,看来曾有小部分曾 意重建主前五八六年被毁的圣殿。然而他们的努力仅属徒然。他们当中大多数曾经受到重大压力,千辛万苦才能在新环境中活下去,而且虽然重建圣殿的基址已被清理和作好准备,但是看来很难进行如他们所盼望的重建工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得以简单地一瞥先知哈该的事工。被掳以前的先知们服事的是一个强暴和邪恶的民族,而面对 哈该的是这种令人失望和不景气的局势。他有些同胞仅仅希望生存;而另一些希望生存在合情合理的舒适生活中,但是对于整个的
日期在哈该书中非常重要,因此这卷书一开始就说明日期:它描述发生在大利乌王第二年(公元前五二○年),在第六个月的第一天。我们结合对古代历法的知识和有关月球位置的天文学资料,可以把古代这种资料转变为现代的历法,准确度达到接近正氪负二十四小时之内。所以,此事件的时间被确定为主前五二○年的八月末。
耶路撒冷在这个时间尚一直处于波斯人统治之下的土地上,但是在这个帝国本身内部,最近已经起了变化。古列的儿子,刚比西斯皇帝(Emperor Combyses)在主前五二二年自杀,而由大利乌一世继承王位;而他则花费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去对付他那版图庞大的帝国内各地的叛乱。改变在当时发生,而在耶路撒冷的一些事件,可能部分与这种改变的潮流有关。当时耶路撒冷的执政者是所罗巴伯,他是犹大王族的一个成员;他的权限及其北部撒玛利亚政权的关系,都在未确定的状况中。所罗巴伯的掌握政府领导权,而约书亚则握有宗教权力;约书亚是古代耶路撒冷祭司世家的后裔。哈该正是对这两个人宣告从上帝来的信息;因为如果他们对先知的话作出回应,他们是有足够权柄去采取行动的。但是在这里所指的『六月初一日』(1节)是值得留意的,那是许多百姓将聚集在城里的一个假日。虽然哈该必定要对掌权者宣讲,但他选择了一个听众极多的日子。
先知的讲话多次带 一句前缀语,它表示这些讲话的来源和权柄是由上帝来的(2,3,5,7,9节)。这篇讲话开始引用了『这百姓说』的话(2节),这句话无疑是表明耶路撒冷城的居民,和哈该当时周围各方面百姓的典型态度。他们的态度是直接了当的:圣殿是要在某个时间重建,但是不需要这么快去开始这项工作。要完成重建家园,还有许多工作仍需要去做;要重建农业,使经济有一个稳固的基础,这些都使转移金钱和能力去重建圣殿的行动显得愚昧。总之,这样做好象既无法救助无家可归的人,也不能贡献分文于经济。
耶和华藉 先知作出回答,提出国家的优先次序是错误的,当上帝的居所处于荒废破落的情况下,百姓却集中所有注意力去建筑和完成他们的家园,这样是适当的吗?然后先知更进一步指出,百姓这样尽最大努力,在当时并不能改善经济或者使社会好起来。他们在春天撒很多种,但是却没有丰盛的收获。生活的必需品也经常供不应求。
这篇信息是清楚的:百姓已经尝试实行一种政策,这种政策是首先保护自己,这是行不通的。他们需要改变政策:他们应该把注意力从自己的需要转移到上帝的家,并且立即开始重建工作。然后先知更进一步解释他们失败的原因。因为在他们行动的优先次序中,把自己放在首位,所以他们没有经历到上帝的祝福,反而是咒诅。他们为尝试建立新生活所犯的全部错误,可以直接追溯到古时与上帝立约的咒诅。收成不好,干旱、出产不丰和其他的灾害,这些都是对背约百姓的咒诅,早已在申命记廿八章说明。换言之,百姓自招的失败,是由于他们采取的做法,违背了古时的立约信念。
这是哈该事工的简短记载的第一天,但已带出许多有用的卓见:
(一)自私的政策。哈该向一个采取首先利己政策的社会宣讲。从实际的观点来看,这政策是非常合情合理的。那些被掳归来的人,发现他们生活在一块荒芜的土地上;他们确定一些使经济复苏的措施,也非不合理的。但是,事情有点本末倒置的情况。当百姓被掳离开他们的家园时,正如以西结和其他先知清楚指出的,他们渴望回归他们的国土,最主要的是那里能够在圣殿中敬拜。然而一旦他们归来了,便很快把圣殿忘记,而贡献他们所有的力量在他们的国土上!对于一个社会,这样忘本的做法是自私和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它的生存和它能复兴归回应许之地,原是要靠赖上帝的。
务实的政策并不总是最好的政策,这是一个不容易学的教训。但是哈该批评这政策的真正错误,是在于它所定的优先次序;它之所以是错误的,不是因为它是务实的,而是因为它是自私的。只求满足自己的需要,结果多是永不能满足;但当焦点转向外在的需要时,结果反而常会带来满足和成功。
(二)切实省察。哈该对百姓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7节)在他提出他的神学之前,他先向他们讲一般的情况。对于任何回头观望和冷静地观察形势的听众,这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现行的政策是行不通的。他们倾尽全力于农业,但是收成并没有好一些。工资增加了,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他们的购买力没有提高。先知只是指出,由于政策无效,最好是放弃它。
哈该倡议的另类政策是决心去重建圣殿,这政策亦有务实的一面,与任何宗教上的考虑无关。那些献上他们的生命去建立他们自己的家园和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将不会有时间留下给圣殿。但是,假如生活没有太大变动的话,如果他们贡献他们的时间和力量给圣殿,他们将可腾出时间和精力去
哈该书第二章 主前五二○年十月十七日(二1-9)自从重建的工作开始,现在几乎过了一个月,而指出时间是重要的。这里的七月二十一日(根据我们现代的日历,相当于十月十七日)正是住棚节的最后一天。这是一个公众假期,百姓从乡村将要 集到城里,参加庆祝这个节日。而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个机会,许多人必然要到圣殿的区域,去看看重建恢复工作已经进行到甚么阶段。这次重修既然经过多番扰攘后才进行,实际可见的进度必然是很慢。自从这工程开始,至今只过了一个月,不但经过了住棚节,也经过了节期之前的赎罪日(Yom Kippur),从工作的观点来看,这一个月的工作是中断了的。
面对 较少的进展,人的消极本性会暴露出来。瞧他们在这里做甚么!与所罗门所建造的旧圣殿相比,这简直是不象样的建筑物!也许那里有少数几个八十多岁的人在场,这些人实际上曾经熟悉未毁坏以前的圣殿。追想旧有圣殿的华丽,自然令 众中的年轻一代产生挫败感。而这种情形对那些反对把重建摆在第一位的人,将会是很得意的日子:不开始这项工程不是比制造这种偷工减料的建筑结构要好些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哈该再一次向政府的官员、大祭司、和聚集的 众讲话。他注意到那种嘟嘟喃喃和不满情绪,但他要把这些变成为他讲说中支持他的积极语句。纵有百般批评,他们必须鼓起勇气,并继续这项工作,因为上帝与他们同在(4节)。但是先知信息的后一部分语调不同,而且不容易解释(6-9节)。第六节的『过不多时我必再一次』所表达的,明显是一个习语,表示将来。在将来某个时候,上帝要使地震发生(到底是真会发生或只是比喻则不能确定),而其结果是万国的财富将流入耶路撒冷。地震为甚么会造成财富这样转移呢?这点也不清楚的。然而这个神谕的一般用意是清楚的:现在建造中的圣殿,有一天必将比以前的更加荣华。也许先知暗示,将来有一天,希伯来人将要再有一个富强的帝国,正像在大 和所罗门的时代那样,从其他国家的财富将源源流入他们的国家。在这一部分信息中,我们开始看见先知的讲话如何把现在和将来交织在一起。
摆在眼前的工作是重建圣殿;有人猜测哈该很清楚知道不可能步随所罗门所建圣殿的壮丽。时代已经改变,他们只能做他所能作的。但先知同时也看见更远将来的新世界;他看到的将来和以西结所看到的不无相似之处,同样是复辟的国土和华丽的圣殿(结四十至四十八章)。虽然将来如何总要视乎现在的情况而定;如果现在的圣殿继续搁置任其荒凉,将来的圣殿也不会有荣耀的。因为荒废的圣殿象征 荒废的人民。只有当人民信心恢复了,才能使大规模的、世界性的复原成为可能。纵令不太清晰,哈该看到在最终,在壮丽的圣殿中,外邦人将要扮演一个角色。
哈该所面对的和基督教会经常所面对 的,有相当程度的类似。在先知面前有一个建造圣殿的任务;而目下的教会也面对 一个建设天国的使命。现在就像当时一样,经常有人被那些消极思想的力量所胜过,他们只看到难题和认为甚么都不可能。瞧瞧基督教会曾经在天国的事业上奋 多么长久,而今天又是怎样呢?坦白地说,这个世界似乎不比二千年前好多少;在这个核子世纪,如果有任何不同的话,那就是它变得更坏。所以去为天国苦干和奋 ,岂不是浪费时间?
我们和哈该一样,感到消极思想的人所带来烦恼,就是他们至少有部分意见总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是诚实的话,我们会承认天国在超过二千年来,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就是读过诺曼 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着作的人也会承认,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并不太乐观(译注:诺曼 皮尔在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其他书籍中又译作皮文逊)。要反抗消极的思想,我们需要记得哈该的双重焦点。也许我们不能建设那样华丽的建筑,这可能是真的。但是除非我们确立了任务,不然,便一定会使我们反对者所预期的成真。只有当我们从事 建设天国的任务,我们才能为上帝更奇妙的工作敞开大门。事情所以会是这样,并不是本来就是这样,而是需要一种信心的实践。无论如何,我们能够察验到部分的真理。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寻求和平并避免战争。虽然他们也少许改善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毕竟未得成功。不过假若他们放弃寻求和平,也许很多世纪以前,甚至连和平的希望和思想,都要从文明世界中消失掉。同样,教会必须继续为整个的世界寻找上帝的和平,因为一旦它失落了,人类就再没有了希望。
主前五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二10-19)
十二月十八日(即九月二十四日)在早期圣殿的重建时期,必定是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但是令人失望的事情是,从现存证据,我们并不能绝对肯定是甚么令这日子具有这样的重要性。在这个十二月,哈该宣讲了三个神谕,每一个的注明日期:首两个是一起发出的,而第三个是另外宣讲的。(甲)一个警告的神谕(10-14节),日期是清楚注明的。(乙)一个祝福的神谕(15-19节),日期与(甲)同(18节)。(丙)一个给政府官员的神谕(20-23节),是在同一天发表的,虽然这种日期的公式(20节)显示它宣讲的背景是不同的。但促使先知宣讲这些神谕的日子有何重要性?就我们所能确知的,十二月十八日并非重要的节期或假日。有人曾建议说,在这一天为圣殿奠下基石(根据18节的记载),但这是不可能;在主前五三八年,一小部分恢复工作曾经开始过,如今在哈该的时代,这项工程继续进行。但在重建的计画中,并不需要再立基石(可以假定原来的还在那里),并且在希伯来文中,十八节的意义与重建的关系较大。
虽然这是推测,但很可能一个特别的农业纪念日使这个时间添了重要性,并且由此引起这些神谕。晚秋的雨季使硬土软化,接 农夫耕耘和撒种春季谷物。在十二月中至下旬,撒种将告完成,也许先知宣告举行一个临时的节日。无论如何,我们将看到第二个神谕,它强调『从今日起』(19节),是与那年的农业循环有密切关系的。
(一)警告的信息(10-14节)。在这第一个神谕中,先知蒙指示向祭司们提出两个问题。这些问题是为 教诲的理由而问及的;那就是说,祭司们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他们从答案中所学到的,要比他们所知道的更多。从他们的专业知识引申出来的问题答案,将为进一步启发他们奠定基础。
(甲)第一个问题是直接了当的。假如一个祭司 带已经分别为圣预备用作献祭的肉,而当他带 这圣肉之际,他的衣服接触到某些其他的食品(例如面包、酒、或者油),这些食品会因为它们间接与圣物接触而成圣吗?回答是否定的。按字面的意义,成圣是不能传递的,对此祭司们是不难作出正确的答案。
(乙)第二个问题好象第一个问题一样,但是倒转过来。如果有人按礼仪是不洁净的,例如,由于已经接触到死尸,而如果他又接触到上述的食品,这些食品会因此变成腐败吗?祭司们再一次不难回答这个问题。由于这样的接触,这些食物将变为不洁净,因为礼仪上不洁净是可以传染的。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祭司的律法中,是很清楚地指示过的(见利六27-30;十一24-28;廿二4-7)。
在一问一答的段落后,便是先知的教导,但十四节的意义不是一看即时就清楚的,而后人提出了几个假设来解释它。例如有些释经家认为,先知这里提及从撒玛利亚而来,在建殿工作中提供的帮助(拉四1-3);这里的教导暗示这种帮助必须予以拒绝,因为它将弄脏在重建中的圣地。但更可能的解释是:这些有关礼仪的问题是要藉祭司的答案引发道德的教导。百姓都在从事 圣工,即建造圣殿,但是圣洁并不自动地就成为他们的一部分。即使他们从事的圣工是尊荣的,他们还必须一直注意他们道德方面的正直。在另外一方面,如果他们变得堕落了,那么他们道德上的腐败,却必定要污秽他们正在建立中的圣殿的纯正和圣洁。
如果后一种注释是正确的话,那么哈该正以他特别的方式回应 传统上先知所注重的信仰要点,就是礼仪的正直必须与道德上正直并行。百姓在从事一项可贵的工作中,但是这并不会令他们获得一张道德上的执照去随心所欲,为他们不能因 为上帝工作可以放弃道德的正直;如果他们这样做,他们就确实要损害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以这样黑白分明的句子陈述,这里的教训看来是明显的。然而人性的某方面软弱使这种教训成为必要:当我们从事 任何善工时,很容易会以为工作的成绩将多少能够遮掩我们生活中的不完全。
(二)祝福的信息(15-19节)。先知再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一次是神学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推测是向全体人民提出的,而不像上一个神谕,只对祭司传讲。而且这位先知非常 急地等待 他的听众,对他向他们所提出问题作仔细的反省:他三次迫切地要他们『追想』(15,18节)。
哈该要百姓回想在圣殿的重建未开始以前的光景。他们当时的情况如何呢(16节)?他们的谷物和酒的供应,是远较他们需要的为少。尽管他们辛勤工作,他们的农业成果全被有病的农作物、霉菌、和冰雹所摧毁。而且尽管有灾害,百姓从来没有把它们与他们灵命上的健康联系起来;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要悔改转向上帝。然后,这位先知以一种极强的语气(18-19节),要他们去思想这个特别的日子。是不是谷种收在仓里呢?不是的,种子刚刚播在地里。是不是水果收成的时候到了呢?当然也不是,这才不过十二月中旬!然而,哈该代表上帝肯定说,『从今日起,我必赐福与你们。』
换句话说,当一个农学家还不能肯定时,先知预示将有一个谷物和果实的大丰年。一个理智的人还要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观察气候情况和进行空气中的水分测量。但是哈该的见解完全不同。谷种现在还在地里,而圣殿的重建工程还在积极进行中。但是,凭 绝对的信念和勇气,哈该豫言一次大丰收,不是因为他对未来气候有内行知识,或者懂得特别控制灾害的方法,而是因为他那个 体的情况,现在正适合经历上帝的祝福。
在这个先知的豫言中,我们开始看见先知性格的刚强和对使命的执 。总之,圣殿重建工作还只是进行了三个月的半途状况,而这整个任务要大约四年半才能完成(它在大利乌王第六年完成:拉六15)。如果哈该这种信念是错误的,他就很难期望他的百姓在来年继续自愿提供援助。但是藉 这样的行动,我们清楚看见哈该作先知的角色,是有别于政治活动家的。他从上帝接受一个应许,而且相信它,知道可能有冒险之虞,但是他在公众之中宣告这应许。他的前途和信誉,有可能毁于一旦!
给所罗巴伯的信息(二20-23)
哈该书最后的豫言同样也是在主前五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宣讲的,它将先知当时世界和一个较远和期待中的将来联系起来。在表面上,先知信息是直接向所罗巴伯传讲的,他是当时犹大的政府首领,大 王朝的后裔。先知宣告上帝正要做些甚么。在将来,在先知预期中不久的将来,上帝要震动天和地,颠覆世界列国,并推翻他们庞大的军事力量。在那日,先知指出(23节)上帝将要树立所罗巴伯作为 的仆人和『印』(上帝权柄的记号);这些语言显然包含一种弥赛亚的寓意。来自大 家族的所罗巴伯,已被上帝所拣选。
这个豫言的确传达一种清晰的印象,就是哈该期望 在圣殿重建工作完成时,弥赛亚的年代会来临;他希望所罗巴伯就是弥赛亚王。但是正如此后历史清楚显示的,情况确实并非如此,因此有人曾经对哈该的豫言写道,说它『部分被历史否定』。但是,虽然这种见解对于哈该其人方面可能是正确的,这说法却误解了这卷书的重点。在哈该豫言被收集和编辑为现在这种形式的时候,弥赛亚的年代、上帝的新世界,并没有来到,这是很清楚的。对于那些在将来世代保存和珍藏哈该书的人,这个相同真理也必然是同等清楚。如果这个神谕这样严重的失误,为甚么它还这样被安插和保存在这卷书中呢?
我们需要从幕前退后几步,去观察这个信息更宽广的意义。在耶路撒冷遭毁灭(主前五八七或五八六年)和犹大失败之前,选民的前途曾经紧密地和大 王朝的后裔联结在一起。但被掳的事件改变了许多百姓的想法,而有限度的回归应许之地,作为一个生活在波斯帝国的领土内的居民,并没有怎样改变这种新想法:选民的前途怎么能和大 王朝联结呢?当没有独立的王和独立的国家存在时,怎么能有这种联结呢?换句话说,大 家族的整个重要性,在选民之中有丧失的危险。
哈该宣讲重建圣殿,虽然他的时代的环境显示,任何复原都是无用的。他为圣殿的重建而工作,虽然从人的意义上看,他知道它绝不能有所罗门时代的那种十足重要性。他同时也肯定大 王朝的恢复,尽管他生活在波斯大利乌的帝国统治下;他知道大 的王朝必定要继续下去,而很自然地把他的希望寄托在它的代表所罗巴伯身上。但是如果所罗巴伯真要承担一个真正的王朝的角色,世界的列国必将被克胜(22节)。哈该原则上是对的,只是用这样未来式的语言,他撇除了时间的因素,并且希望在他那个时代就看见这些事发生。但是那些保存他信息的人,却能以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这事。上帝的新世界的确必将藉 大 王朝的后裔来实现,纵令不是所罗巴伯。然而,弥赛亚的时代必将和大 家的血统有关连,正如所罗巴伯一样。
哈该的『那日』(23节),在时间的进程中有了一个新的意义。上帝的时间表比它在首次出现时更加不明朗,但肯定性却没有改变。而且,上帝的『日子』经常在某程度上因 上帝百姓对 说话的回应而决定:这就是为甚么哈该从事 先知的事工。但是我们在这个奇特的最后神谕中,领悟到一个关于解释先知着作的基本原理。契尔特斯(Brevard Childs)很正确地解释它:『因此先知的话变成一种标准,藉 它去判断历史,而不是反其道而行,后者曾一度支配了历史批判学界。』(摘自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as Scripture,页471)总而言之,哈该的异象和最后记录的信息,既没有失丧也不是令人失望的。――《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