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得记1:6—22
九月初我们分享了静默的上帝与痛苦的人生这样一个主题,我想弟兄姐妹很关心,路得记下面的一些 故事和属灵的教训,让我们今天来看静默的上帝与积极面对苦难的路得。
一、经文解释
上面的故事我们了解到拿俄米痛苦的人生,她连续失去亲人直到孤苦伶仃,剩下拿俄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但还有两个儿媳,三个悲苦女人面对静默的上帝。首先拿俄米在一连窜的打击后意图返回家乡,在她的信仰中,她更加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再加上在摩押地有太多伤心的回忆,回去伯利恒是最好的选择,对于一个情感在空虚状态的人来说,美好的回忆是最大的安慰。我们看到“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起身是从躺卧的状态起来的动作,这表明拿俄米想速速的回去,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在中文中我们看到两个儿媳和她一起起身,但原文并不是这样,是拿俄米先起身,两个儿媳跟着起身,去追婆婆。拿俄米在自己的痛苦中,她只想速速的离去,没有想要带她的两个媳妇,她要斩断情丝。紧接着是她们婆媳三人的对话,在这整个的一段对话中我们看到拿俄米劝说媳妇回去,流露出对上帝的强烈怨恨,在这之前她一直默默承受降临在自己身上的苦难和不幸,她一直不说,但当她说的时候,就不能停下了。其实当一个人遭到极大伤害的时候,她或者不说话,或是一说话就不容易自制,她需要不停的夸张的说,我们注意她用“攻击”这个军事用语来说上帝对她的惩罚,言外之意,就是埋怨上帝对她这样一个弱女子的惩罚太严重了,就算犯罪,这样的惩罚太过了,我们这些旁观者都禁不住这样感叹,更何况是亲身经历的拿俄米哪?
经文1:16—17是路得对跟随决心的婆婆表白,是路得记中最亮点,也是信徒喜欢引用的金句,从传统上认为是路得弃假归真的信仰宣言。但从希伯来文来看这是一种平行诗句表达的说话:那里、住宿、国、上帝、死,都是相等的事物,这样的说法更重点是对人所说,对拿俄米所说。路得在拿俄米家里十年已经认识上帝,在生命的苦难中,她没有消极,而是积极的抓住上帝,把这种对上帝的信赖传递给感情已经麻木的婆婆。她用一个同理心来回应婆婆,针对婆婆所说什么也没有了,行同死人,路得把婆婆拉回现实,告诉她:您还有家乡,还有上帝,还有我!
路得和拿俄米回到家乡,居然引起妇女们的骚动,经过这么多年,大家没有忘记她。但对于拿俄米来说巴不得没有人知道她。她到底不是衣锦还乡,一个落魄伤感的人,总希望静静的不引起人家的注意。可是那些妇女对她问东问西,每一个发问都是一根刺在拿俄米的心上戳过。拿俄米极端的用一种自残的方式抗拒她们的关怀,在她们发问很多问题之前拿俄米用非常尖酸的言语评论自己的遭遇“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这样,你们为何还叫我拿俄米呢?”拿俄米在这里任性的抒发内心对移民摩押的懊悔和对苦难的怨恨。故事的后来让我们看到,她们回去的时候正是动手收割大麦的时候。到这里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神没有离开她们的印记,看神顾念的美意,看到希望。记得有一部很有名的书叫《飘》故事讲到在战争的时候,有一个女孩,她非常坚强,她吃了很多苦,当她一无所有的时候,她想起故乡的土地,有土地就可以活下去,活下去就还有希望。
二、积极面对苦难的路得
以上主要的镜头我们都在关注拿俄米,现在我们要来看看路得。路得失去了丈夫,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子来说是一件伤心的事情,失去丈夫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就意味着失去经济支持,失去丈夫最容易让一个女人没有安全感,雪上加霜的是路得没有孩子,当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孩子就没有希望。路得没有安全感、没有安慰、更没有希望。苦难中的路得没有放弃,也没有消沉,她善良的本性让她没有精力多去考虑自己的苦难,面对比她更加难过的婆婆,善良的人总是为别人着想,她只能把精力关注于婆婆,路得怜悯人的心是最宝贵的。从今天心里学的视角来看,一个人在苦难中能去关注比自己更加难过的人,坚持陪伴,坚持怜悯,是治疗自己伤痛的最好方式。美丽的路得不懂心理学,她只是不能放下苦难中的婆婆,她的心让她放下一切怨尤、悲愤、自怜等感受坚持陪伴,坚持怜悯,坚持不放弃。这就是路得积极面对苦难的方式:在痛苦中坚持怜悯。另外路得不像拿俄米那样夸大苦难,她认清真相,苦难只是剥夺了生命中的一些东西,但是生命依然拥有很多东西。苦难从来不是全能的,上帝从来没有把全能的权柄交给苦难,因此苦难不可能剥夺我们生命的一切。路得很清楚的认清自己的处境,虽有很多苦难但生命还在,上帝还在、婆婆还在。路得没有夸大自己的苦难,在伤痛中看自己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属灵观,它阻止我们在有的时候,信心膨胀到爆炸的地步;防止我们在没有的时候,任性的允许自己无限沦落。
当路得陪同婆婆到达伯利恒后,婆婆并没有向任何人介绍路得,纵然没有办法介绍,纵是无法开口,怎么说这个摩押女子?!但从路得的角度来考虑,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不仅伤心的看到拿俄米自残一番,更是把她作为隐形人被漠视。一个伤心的人一般无意识中会伤害另一个伤心的人。在这样的时候,路得大可回自己的家乡,她已经陪拿俄米回来了,一路上照顾她,平安送她回家,现在回去也是没有什么的,自己也尽到责任了。但路得忍住自己的难过,坚持陪伴 ,面对她和拿俄米的命运。当拿俄米回来什么也不做的时候,路得开始为缸里没有米去劳苦奔忙。这就是 积极面对苦难的路得,用自己残缺的生命面对上帝赐予的一切,努力从苦境中站起来。
三、静默的上帝
这么多事情发生,我们看到上帝没有对她们讲话,也没有直接给她们粮食甚至让一些好心的人来给——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拿俄米连连抱怨的时候,上帝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什么人为上帝的全能说话,看起来是上帝完全失败,很多没有信仰的人读到这里就讥笑我们的上帝。但上帝允许生命有感受,允许人有不满和愤怒,神给人时间也给人空间去梳理自己。上帝对于陷落在心灵黑暗的人有一种宽容和忍耐。《诗篇》多次看到上帝被指责没有在需要的时刻及时出现,没有回应人的呼求,没有采取行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诗篇里当人向上帝坦率的陈述的时候,看到人开始释然,开始赞美。虽然他们仍然感觉到伤痛,问题不一定已经解决,但真诚的面对真实的困境和真实的上帝后,人却已经可以在苦难中归荣耀给上帝。这就是智慧书的奥秘,也是属灵的很大智慧。上帝很多的时候没有及时地出现在我们的难处里面,是因为他做事情我们不能测透。就像一个寓言故事所说:
北欧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S字J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 因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看S字J上的耶稣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要求,觉得于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愿。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S字J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
这位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很简单。于是耶稣下来,看门先生上去,像耶稣补钉在S字J般地伸张双臂,本来苦像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所以来膜拜的群众不疑有他,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友的心声。来往的人潮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说。 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它渡过生活的难关。当要离开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耶稣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S字J上伪装的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能说。
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是来祈求耶稣降福他平安。正当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年轻人不明就理,两人吵了起来。这个时候,S字J上伪装的耶稣终于忍不住,遂开口说话了,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稣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船。
化装成看门人的耶稣出现了,指着S字J上的人说:“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呆了。” 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 耶稣说:“你懂得什么?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用来嫖妓,可是对那穷人,却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这是一个听起来像笑话的寓言故事,却透露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但事与愿违,使我们意不能平。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面对上帝的默默无言,我们要的是坚持相信,像路得一样积极面对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