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9:57—62
路加福音9:57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那里去,我要跟从你。” 9:58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9: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9: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 9: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9:6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路加福音》9:51—62开头指出主耶稣定意要往耶路撒冷去,安排人在前面预备,在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遭到撒玛利亚人的拒绝,主耶稣责备两个门徒雅各和约翰想要用火来惩罚那些拒绝主耶稣的人,指出人子来是要救人的性命而非要毁灭人的性命。
在此境况下,路加描写三个人和主耶稣的交谈,主耶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回应他们。通过主耶稣的回应我们来思考如何作基督的门徒。我以“作基督门徒的三点思考”为题和大家一同学习这段经文。
一、作基督门徒要直面主耶稣,警戒信仰的盲从
根据经文记载,第一个想要作门徒的人向主耶稣发出自己无条件跟从主的渴望。“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这是一个主动提出要跟随主耶稣的人。这听起来实在是太让人热血沸腾了,也非常让人佩服甚至不可理解,怎么会有这种主动提出跟随主耶稣的人呢?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吸引他加入跟从主耶稣的队伍中呢?
略微联系上文,或许他听到雅各和约翰提出要用从天上降下的火来毁灭那些拒绝接待他们的人,这样的门徒拥有多么不可思议的能力和权柄,如同旧约列王记下一章中以利亚用火烧灭亚哈谢所派来的人一样。那么,他们所跟随的这位主更是拥有不可测定的能力和权柄。
这只是我们的推测,经文并没有给出明显的答案。放在我们现在的处境中,有些教会对这些主动提出无条件跟从主耶稣的人,是非常佩服的,往往给予肯定和鼓励。
但是主耶稣对他的回答是非常意外的:“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主耶稣的回答指出了一个真实的处境,大自然给狐狸和飞鸟提供可以安息的地方,人子却连一个把头放下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如果我们细读福音书,完全按照字面来理解这句话时,不难发现有时主耶稣也有可以休息的地方。
在彼得岳母的家中,在伯大尼马大的家中,在主耶稣宣道的旅途中,还是有一些乐意接待主耶稣的人。
那么,主耶稣所说的是什么呢?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主耶稣的一生,那就是“受难”。在主耶稣的传道生涯中,我们往往看到许多犹太人拒绝他、亲人不理解他,从他踏上宣讲“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那天开始,他就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他日常生活所需完全仰赖别人对他的接待。这个世界不接纳也不欢迎主耶稣。
主耶稣定意往耶路撒冷去,在这个旅途的前方有一群充满敌意和抵挡他的人在等待着主耶稣的到来,他将要面对被卖被弃被钉S字J的命运。主耶稣的受难乃是为了拯救世人脱离罪恶的捆绑,将上帝的爱和公义显明出来,使得人因着他的受难和复活得着生命的盼望。
主耶稣以这样的方式回应,告诉想要作基督门徒的人,要直面主耶稣的受难,要直面主耶稣在世的生活。没有人会主动选择这样的生活,没有人会自愿选择这样的命运。
任何一个想要作基督门徒的人要面对这样的挑战:他要从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安全的生活进入到一种不可观察的不安全的生活中去。
这个世界告诉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要有一个可以栖身的住所,如此才是安全的。但是主耶稣向这个世界发出挑战,这个世界看似安全的生活其实并不是安全的,跟从主耶稣看似不安全的生活其实是最安全的。
对门徒而言,他要离开相对安全的生活,实际上是不安全的生活,进入到一种绝对不安全的生活,实际上,是进入绝对安全的主耶稣的生命中。
主耶稣的话挑战今天想要跟随他的人,要直面主耶稣的生活,直面主耶稣的生命,作出生命的改变。
在旧约中上帝赐给人管理万物的权柄。如今道成肉身的上帝,耶稣基督来到世上,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没有。如此强烈的对比,也暗示这个想要跟从主耶稣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说的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他的跟从完全来自个人的主观愿望,这是一种信仰盲从的表现。他并不明白主耶稣定意往耶路撒冷去的目的是什么,虽然他和主一同行走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前方等候主耶稣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离弃和受难。如果他知道主耶稣将要面对被卖和被弃绝,他还会这样讲吗?如果他知道主耶稣是一个流浪者,是一个大地上的异乡客,没有安定的居所,没有稳定的生活,他还要跟从吗?
今天吸引人加入到跟随主耶稣队伍中的是什么?如果不是主耶稣自己,那么其他一切都只是一种自我理想,自我选择,自我感觉,这可能是一条理想的道路,也会面对艰难甚至是牺牲生命,但它缺少应许。
没有基督的呼召,人所面对的只是自己而非基督。离开耶稣基督而作门徒,那只是人的自我选择,自我成全,这样的信仰要遭到主耶稣的拒绝。因为这样的门徒失去了信仰的对象。
在我们的宗教信仰体验中,我们要避免信仰的盲从和盲从的信仰,前者使人在信仰中丧失自我,后者使人在自我中丢弃真信仰。
今天,有人只信上帝,但不跟随基督;只跟随基督,但不效法基督,不做出生命的改变。
爱默生说,有两件事情最为憎恶: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
跟从主耶稣不是在公园里散散步,在旅途上看看景,聊聊彼此喜欢的话题,跟从主耶稣是要进入到他的生活中,进入到他的生命中,直面主耶稣的受难。
任何一个想要成为基督的门徒都不能够离开基督而作门徒。信仰的盲从,人云亦云,只会使人在信仰中失掉真信心,失掉真信仰。在真正作门徒和跟随主耶稣之间会有一段旅程,那想要作基督门徒的人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基督在做什么。
如果我们未曾认识他,我们怎么跟随他?如果我们未曾和他在一起,我们又怎能真正作他的门徒呢?
二、作基督门徒因着呼召,看似反对律法却遵守律法
紧接着,另一个人得到一个邀请:跟从我来。这个人是被呼召来跟从主耶稣,但是他恳求延迟作门徒。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这个恳求并不平常,因为这个人是在遵守摩西律法,更为准确地讲是十诫中的第五诫。在犹太人的传统中,作为一个儿子,他要考虑履行最基本的义务就是埋葬父亲。这个义务是如此神圣以至于超过其他旧约的义务。从人思想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个遵行律法的人,他这样做无可厚非,乃是律法之中的事情。换句话讲,他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
但是主耶稣以一种颇为激进甚至震撼的方式回应他:任凭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上帝国的道。
如果我们了解主后一世纪犹太人的丧葬习俗,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主耶稣所说的话。犹太人对去世之人的安葬有两次,在丧葬期间,也就是丧事一周之内,家人不能在外面与拉比谈话。一个人过世后,很快就会举行初步的葬礼,将人的尸体放在一个石棺上,这是第一次的安葬。可能这个人和主耶稣说话的时候,丧事已经举行过了。在初步埋葬一年之后,肌肉已经腐朽,只剩下骨头,儿子就要回去,把骨头收在特别的盒子里,这个盒子里已经有先祖的骨骸,然后把这个盒子放在坟墓墙壁的空隙中或者特定的石棺中,这是第二次的安葬。
有可能这个人向主请求延长一年之久,好使他可以回去第二次埋葬父亲。经文虽然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这位父亲是已经死了还是将要死去,但他的儿子都必须履行律法的要求。
如果我们只是盯着前半句从字面来理解“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将会比较困难。主似乎要求这个人不要埋葬父亲,让那些“死人”来埋葬死人,第一个“死人”可能指那些不关心上帝国的人。实际上,我们要与后半句“你只管去传扬上帝国的道”放在一起理解。
按照人的思路,埋葬一个亲属的义务优先于律法之下的一般义务,同样,跟随主耶稣来宣扬上帝国的职责优先于其他一切律法职责。主耶稣以如此激进的方式来回应是强调宣讲上帝国的道是这个人更为紧迫的职责。
当呼召和律法发生冲突时,律法或律法之中的伦理就必须让位,信仰高于律法,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高于人在律法之中的人伦关系。
在旧约的十诫中,前四诫是关于如何敬拜神,后六诫是关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对上帝的尊崇放在首位,没有对上帝正确的认识和敬拜,谈不上正确的孝敬父母和遵行律法。
福音书中主耶稣常常以激进的方式宣讲上帝的国,似乎挑战律法权威,却迫使人们思考他的身份,思考他要成就的事情。耶稣是基督,是犹太人盼望的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是道成肉身的上帝来到人群之中,将上帝的国带进人间。如果我们没有认出他的身份,没有透过他所行所讲的一切认出他是设立律法的主,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地跟从他。因为律法的要求捆绑了我们。
今天,人们站在成全律法的主面前,因着律法而推延跟从主的呼召,因着遵行律法而离开设立律法的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违背了律法的精意。律法的总纲就是爱上帝爱人。面对主的呼召中,顺从呼召传扬上帝的国应当放在首位。屈梭多模说:埋葬死人固是善事,传扬上帝的国更是善事。
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体验中,往往出现对这段经文的错误使用。有人以跟从主的名义放弃甚至逃避本应履行的律法职责或者伦理要求,这是一种虚伪的敬虔;有人以履行律法要求或尽伦理要求为理由而推脱跟从主的呼召,这是一种藐视呼召的表现,这两者都是不对的。
主耶稣呼召人来跟从他,他也必帮助那入尽作人的责任。最要紧的是被呼召的人要顺从呼召,必须走出使信仰成为不可能的环境,进入使信仰成为可能的环境。环境不会告诉我们,它属于哪一类,唯有主耶稣的呼召创造出这样的环境,使信仰成为可能的环境必须通过信仰使之可能。
如果利仍旧坐在税关上,彼得仍旧坐在渔船上,人们按照律法的要求尽职尽责的工作,安静生活,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基督的呼召来临,信仰不再是静坐那里等候,而是必须顺从呼召,起来跟随主。
那个被呼召来跟从主耶稣的人,他要先来执行律法,然后再来跟从基督。在主耶稣和他所呼召的人之间有明确的律法障碍,但是,主耶稣的呼召胜过这障碍。世界上无论多么神圣的东西,甚至是律法本身,都不能把主耶稣和被呼召的人隔开。
在人看来,主耶稣的话似乎是在反对律法,但对于知道基督是谁的人来讲,跟随基督不是在离弃律法,乃是真正遵行律法。
主的回应,告诉想要作门徒的人,当主的呼召来临时,不要因为这个世界为人所设立的规条而拦阻人跟从他。如果我们不能够从这些束缚中走出来,我们将无法真正作基督的门徒,一切拦阻人顺从呼召的东西,都当被打破。
三、作基督门徒要洁净己心,切勿心怀二意
又有一个人对主说:主,我要跟从你。这个想要做门徒的人和第一个一样,主动提出要跟随主耶稣,但是和第二个人一样加上了一个条件,以为跟从主就意味着自己主动提出要求,“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这个要求会让我们想起旧约列王记上19:19—21记载以利亚呼召以利沙跟随的故事。在那个故事中,以利亚将自己的外衣搭在以利沙的身上,以利沙离开牛跑到以利亚那里,说:求你容我先与父母亲嘴,然后我便跟随你。以利亚接受了这个请求。
但是主耶稣的回应与以利亚不同,“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这是主耶稣用一个能够听明白的例子来回应这个人。
巴勒斯坦山地颇多,农夫犁地时,必须双手扶着犁具,眼睛注视着前方,才能犁出一条直的犁沟。那些手扶着犁向后看的农夫是不可能犁出一条直的犁沟,种子也无法种到地里去,所做的就是无用功。
从经文来看,这个人表达出愿意跟随主耶稣的意愿,同时提出自己的要求。他在自己和跟从主耶稣之间设立一道鸿沟:“容我先辞别我家里的人”。“辞别”这个词在希腊文中常用作“告辞”或“与人分手”。他讲这个话,意思是要回家去,把家里的事处理妥当后,时间许可才来跟随主耶稣。
对他而言,他必须坚持自己的条件,只有当他做了这个,做了那个,他才可以去作门徒。换句话讲,作基督门徒就是要按照适合自己的计划,自己的安排,根据人的伦理标准来判断如何做门徒,他将作门徒降低到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程度。
因此,他发现自己不仅和主耶稣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也和自己相互矛盾。因着要跟随基督,他将自己置于一个矛盾的处境中:要么辞别家人,要么跟随基督,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
我们是否可以说他面临的两难处境是因着主耶稣的缘故而产生的吗?不,主耶稣并没有主动呼召他。严格地讲,他之所以在两难处境中是由他自己的选择造成的。
在我们的信仰生命体验中,人常常会将一些事情推到主耶稣的身上,“若不是因为跟从主,我不会面对这样的难题”,不正是这个人所面对的问题吗?主耶稣回应说:“手扶犁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
“手扶着犁向后看”反映出这个人的心是何等的浮躁。吸引人向后看的东西,常常都会是令人觉得很迫切很重要的东西。这个人瞻前顾后,既想着家人又想着跟从主耶稣,他心怀二意,无法在主耶稣和家人之间做出合宜抉择,难道必须要将二者对立起来吗?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以为我们与众多人和事物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这些直接的联系包括父母、兄弟姊妹、亲人、朋友等。基督的到来,使得任何一个想要跟随他的人在最为亲密的家庭生活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都不再是直接的了,因为基督站立在我们和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兄弟姊妹、亲人、朋友之间。
如果我们没有通过基督来重新建构我们和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兄弟姊妹、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曾经以为的关系都不是真实的,都没有完全建立在存在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通过基督来重新建构我们和他人的关系,那么,不是基督成为横在我们和他人之间的障碍,就是他人成为横在我们和基督之间的障碍。
然而,如果人未曾作出甘心乐意跟从主的决定,这一切关系的重建都是不可能的。
主耶稣对这个人的回应,是要他做出抉择,要么回家,要么跟随主。
我们不能强迫任何人,甚至不能期望任何人必须来跟随主。一个人是否跟随主作基督的门徒,除了主的呼召,人自己也要做出抉择,心甘乐意的跟从。
《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一个跟从基督的人要洁净自己的心,好使得自己能够专心跟从基督。一个心怀二意的人是无法真正跟从主的,他就像那个手扶着犁向后看的农夫,种不出好庄稼,这样的人在上帝的国中是不合用的。
《雅各书》1:8:“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然而,一旦他做出跟从主的决定,就必须要一直朝前看,定睛在主耶稣身上,专心跟随主。不论前面的道路如何,或是花香常漫,或是荆棘丛生,那满有怜悯和慈爱的主必会亲自引导我们,陪伴我们走这一条通向永生的天国之路。
主耶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途中,以无限的忍耐教导想要跟随他的人,如何作基督的门徒。这三个人也代表着三种类型的人:信仰盲从的人、责任冲突的人、心怀二意的人。
主耶稣对这三个人的回答将要成为今天每一个想要跟随基督并要作基督门徒之人的警醒。圣经没有记载这三个人是如何回应主耶稣的话,这将成为今天我们每一个要作基督门徒之人的回应。
今天每一个想要跟随主并要作主门徒的人,需要直面主耶稣的受难,进入到主耶稣的生命中。主耶稣对人的呼召,跨越律法和世界对人的拦阻;同时,人自己要做出心甘乐意的跟从,保守自己的心,专心跟从主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