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基督教会 陈玉梅姊妹
2012.12.2
今天我们进入“我与小组的团契”,其生命特质最主要的是:分享。
使徒行传2:41~47,于是领受他们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使徒行传4:32~35,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一、引言:耶路撒冷教会的团契生活典范
1. 从使徒行传2章看见,在主耶稣升天以后,五旬节圣灵降临,天上有大的响声,好像刮大风,圣灵降临在 使徒身上。使徒们的异动,吸引了四方到耶路撒冷过节的群众(从东方的玛代、以拦、美索不达米亚,西方的罗马,南方的埃及,北方的加帕多家,本都,亚细亚, 还有北非的古利奈等地而来),过来观看。使徒宣讲了福音,用这些人当地的方言传讲神的大作为。这些人非常稀奇和震惊。
他们听了彼得的宣讲后,那天有近3000人受洗,教会诞生了。这个教会不仅仅是耶路撒冷的教会,可以说是万国万民的教会,信徒有3120人,他们彼此交接,开始过教会的团契生活。那他们是如何过教会的团契生活的呢?
2. 信的人常在一处,同心合意在殿里敬拜,并且以小组的方式在“家中擘饼”团契。这里看到,他们一个是在殿里,一个是在小组里,这两种团契方式是彼此互补的。好比我们郫县教会的主日崇拜,相当于“在殿里”,我在台上讲,你们在下面听,是单向的交流。但是在小组里,一般不超过12人,这一小群人在一起,可以彼此双向地交流。
主日只是我把真理传讲出去,在小组里是实践真理。不仅仅是进一步分享、加强,而且也要让你们明白:真理跟你们每个人都是有关系的,并且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出来。所以,小组和主日崇拜是互补。
今天在座的没有哪个人敢说,我跟这里的每个人都有深层的了解、密切的关系,我都知道他们灵命需求的是什么、物质需求的是什么?因为毕竟有200多人,你不可能人人都了解得清楚。但是在小组里,就能彼此了解、交流、分享,有更深入、更亲密的关系,知道每个人的需求,甚至包括他的人际关系。彼此代祷、彼此付出、彼此扶持,互相成全。小组是非常重要的!
寇绍恩牧师见证,他父亲寇世远是“基督之家”的长老,他接班牧养教会的时候是1300多人,91年~2001年,每年递减,从700到500,后来只有200人。每次主日聚会完了,他都会在门口跟弟兄姊妹握手,欢迎他们下次再来!但是,人依然越来越少,他感到压力很大。他只要听到哪里有关于教会增长的培训,他就去参加。培训完了,就到教会实行。但是,人数不见长,还是越来越少。
有一天他又准备去培训,那些同工一听到他去接受培训,头都大了。有一位老同工就问他:你能不能安静下来,我们一起仰望神,祷告神,神的心意是什么?寇绍恩是一个能够听取同工意见的人,所以就没去。他就跟这位同工祷告了一个星期,原来,是他们的架构错了。
他爸爸在美国牧会,一回来,这1300人又回来了;听完就走了。等他来的时候,就只剩几百人。他明 白了,原来这么多人仅仅是来听他父亲讲道,当他父亲走了,这些人就不来了。没有任何的互动关系,听完道就各自回自己的家。一有变化,就散了。所以,他明白 了,要建立小组。他父亲在的时候,就像小孩子堆了很高的积木,但是轻轻一推就倒了。骨头需要筋的连接,小组就像筋,把这些人连接在一起。
小组需要表达爱,这个“爱”是神的爱。神的爱,是神心意的表达。神心意的表达是通过神的话语。所以,小组里要强调真理。主日信息需要在小组里通过分享强 化,使真理实践化,这样就能长出肉。有骨头,还有筋,也有肉,是不是就行了?如果人光有骨头、肉、筋,没有皮的话,很多病菌就会侵扰我们。
所以,主日信息还需要生活化。小组里要分享自己在生活里是怎样活出来的。彼此之间互相激励、彼此扶持,共同来成全。这样就有“皮”了。无论怎样的异端邪说,就侵扰不进来,因为弟兄姊妹有分辨的能力。
寇绍恩说,当时虽然他学了那么多,回来又来实行,为什么没有增长?就像煮了一大锅菜,不停地往里加佐料,到底成了什么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要煮出什么味道。他明白了以后,建立小组,并且在小组里使真理实践化,让真理和生活实际连接以后,教会渐渐增长,现在有2500多人。小组非常重要!希望在座的,还没进入小组的,能够进到小组中来,在小组里过团契生活。
初代教会过着“凡物公用”的生活,有的人“变卖家业”,让大家“各分所需”。“凡物公用”是当时的“当然”,没有成为“必然”。但是,“凡物公用”的原则是成为必然的。他们“同心合意”地过着彼此相爱的教会团契生活。
3. 虽然在教会历史中,教会没有继续使用“共同生活”的方式,但耶路撒冷教会的团契生活,是历代教会的典范。
二、彼此交接(徒2:42)
1. 彼此相交
耶路撒冷教会诞生了,信徒有3120人,过着“彼此交接”的教会团契生活。“交接”这个字,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团契”这个字,而在和合本圣经中更常翻成“相交”。彼此交接、团契的意思是:因着生命相连结,而能彼此认同、彼此接纳、相互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亲密相交的关系。
使徒约翰得着对“团契”特别深刻的启示,团契是生命连接的状况。约翰一书1:3,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指的是使徒,“你们”指的是我们这些后来接受耶稣作救主的人。这些使徒是与父、与主耶稣团契的。
约翰一书1:6~7,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所 以,我们之所以能团契。是因为我们都接受了耶稣的救赎,得着了生命。这生命是基督的生命,所以我们就能够与父、与子、与圣灵建立团契的关系。这个关系是真 实的,不仅是名份、地位上的,而且是藉着圣灵住在我们里面,引导、教导、责备、担忧、代祷……使我们与圣灵、父上帝、耶稣基督团契。我们常说:“愿主耶稣 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这个“感动”实际上就是团契,圣灵与我们团契,我们彼此之间在灵里团契。
2. 一同领受
我们之所以能够“彼此交接”、“相交”、彼此团契,是因为我们都得着基督的救赎,同领耶稣基督的生命。因此,团契(koinonia)在和合本圣经中也翻译成“一同得分”、“同领”、“同心合意”、“同有”。今天有擘饼聚会,林前10:16,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也就是说,我们与基督的血、基督的身体一同有份。所以,我们是一群领受基督救恩的人,而且是蒙召与主耶稣基督团契的一群人。
林前1:9,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这“一同得份”就是团契。因为我们与主耶稣团契,是蒙召与主耶稣团契的一群人,所以我们能显出同心合意的关系,就是团契。
不但如此,我们也应该在共同的异象、使命中团契。腓利比书1:5,因为从头一天直到如今、你们是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我们要兴旺福音,这是我们的异象、使命。不仅仅要口里传福音,还要用我们的生命传讲福音。也就是说,我们要活出这个生命来,我们每个人就是福音单张,在生活中要见证神的荣耀,吸引更多人来到主的面前。
3. 相互供给
团契在和合本圣经中也翻译成“捐输”、“捐项”、“供给”、“捐钱”。团契是在亲密的关系中,采取实质的行动,以供给、帮补有需要的肢体。保罗对罗马教会见证说:因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罗马书15:26)马其顿、亚该亚的信徒,愿意捐出捐项,与耶路撒冷信徒有实质性的团契。
我们的捐项必须是甘心乐意的,保罗对哥林多的信徒称赞马其顿的信徒说: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的捐助。再三的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哥林多后书8:3~4)我 们参与的小组团契不一定需要物质的捐输,但是可能需要别的。比如,你的陪同、捐出时间来陪伴他,捐出爱心来关怀他。或者是捐出你的善意鼓励他,因为他非常 软弱。或者是捐出慈爱来安慰他。或者他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需要把他的苦水倒出来,你愿不愿意捐出爱心来聆听他?这也是“团契”。
信徒在小组中就是要实践“一同领受”、“彼此分享”、“一起团契”。我们之所以能够团契,是因为我们一同领受了耶稣的身体与血、一同领受了耶稣的救赎恩 典,并且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尊主为大,荣耀主,不高举自己。我们也有相同的新生命,有圣灵内住,蒙圣灵引导、帮助,还有共同目标:荣神益人。
在小组中唱诗、祷告、分享、爱宴……其实是分享对耶稣的记念。我们这群人能够团契是因为我们同在一个身体,是主祂为我们擘开了祂的身体,流出祂的宝血。我 们要分享这个救赎恩典,是主耶稣代替我们死在S字J上。我们也会分享主耶稣与我们同在。只要有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聚会,主就与我们同在,主就在我们中间。我 们之所以能够团契,是因为我们在基督里、基督在我们里。
我们分享资源,无论是属灵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或者是我们的关怀、安慰……我们是一群蒙恩的罪人,我们并不完全,还有“老我”。所以在小组里,可能有我自 己的意见,但是当我们愿意伏下来、仰望S字J上的主的时候,圣灵就会光照我们,彼此认罪。我们再一次分享赦罪的恩典,再一次经历神赦免我们的罪。主耶稣还 要再来,所以我们还要分享盼望。我们的盼望不是在什么人身上,而是在神身上。
三、家中擘饼(徒2:46)
1. 耶路撒冷教会成立时,当时加入教会的信徒,大多数都是各地上耶路撒冷来过节的人。他们受洗归信基督之后,还要暂时留在耶路撒冷。于是耶路撒冷信徒开放家 庭,让各地来的信徒分组住在各个开放家庭中。他们生活在一起,彼此分享一切。耶路撒冷的信徒把自己的田产卖了,凡物公用。他们白天同心合意地在殿中聚集敬 拜、学习真道,晚上就在家中“擘饼”。这就是初代教会的“小组”生活。
2. 初代教会的“擘饼”与今天的“圣餐”不太相同,当时的“擘饼”是正式的晚餐,不过当时的“擘饼”与今天的“圣餐”其意义还是相同的。
a. 每一天晚餐的擘饼,是一起分享对耶稣的纪念。记念主为他们把身体擘开,血为他们流出来。
b. 同时,他们也宣告我们是同领受耶稣的身体与血,是共同领受救赎恩典的一群。
c. 晚餐擘饼也是让大家再一次经历分享主耶稣的同在。因为擘饼圣餐是主的筵席,祂要邀请我们一同坐席。
d. 在擘饼中,一个饼,一个杯,显示我们在一个身体里,是合一的团契。
e. 在家中擘饼既是正式的晚餐,当然也就可以让有缺乏的人得着饮食的供应,也就是分享一切的资源。
f. 在擘饼中,都要再一次省察自己的罪,再一次一起经历基督的赦罪恩典。
g.“吃这饼,喝这杯,直等到他来。”因此每次擘饼晚餐也都是在盼望基督再来。
3. 教会中的小组团契也当过着这样的“擘饼”生活,每个基督徒都当在教会中过团契生活。
四、凡物公用(徒2:44)
1. 使徒行传2:44,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4:32,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
初代教会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信徒过着“凡物公用”的生活。这是当时环境的当然,但却没有成为教会历史中的必然。虽然“凡物公用”不是教会生活的必然模式,然而“凡物公用”的原则,却应该是教会团契生活的必然原则。
2. 什么是“凡物公用”的原则?包括这几方面:
a. “都在一处”。 耶稣被钉S字J,门徒因为惧怕犹太人,所以他们都在一处,就是最好的选择。五旬节圣灵降临,这些门徒被圣灵充满,敢于面对犹太公会的BP。犹太公会是由祭 司、长老组成的。使徒们勇敢地面对BP,传讲福音,所以很多人信了。但是,毕竟还是少数,所以都在一处是最自然的选择。
因为信徒都在一处,所以能过凡物公用的团契生活。我们与团契小组虽说不能天天在一处,每个星期至少有一、两次聚会。聚会中,主要是交流、了解彼此物质上、 灵性上的需求,分享如何经历神、真理如何在生活中活出来。聚会结束后,是否跟进,或者是打电话、代祷、或者是探访……散会后是否彼此关心、还能想起弟兄姊 妹的需求,是团契小组是否成功的要素。
b. “一心一意”,一心一意是凡物公用生活的基础。“同心合意”、“一心一意”在和合本新约圣经中出现了12次。关于“同心合意”,保罗对腓立比教会有很精辟的教导。腓立比书2:1,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
“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首先是在基督里。我们的生命都必须在基督里,使我们彼此劝勉、鼓励。“爱心有什么安慰”,这个“爱心”不是我们人的爱,而是神 的爱,是藉着基督对我们的爱,也就是神心意的表达,可以使我们彼此安慰。“在基督里”,就是在真理里。“圣灵有什么交通”,就是与圣灵团契,“交通”就是 团契。我们必须与圣灵团契,我们与圣灵团契之后,彼此可以团契相通。我们必须得着基督的慈悲怜悯,使我们彼此可以以慈悲怜悯相待。这四个支柱可以建造团契 的平台。当用这四个原则建立团契平台的时候,就能显出“同心合意”来。
那到底什么是“同心合意”呢?腓立比书2:2,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们的喜乐可以满足。我们要建立同心合意、意念相同的团契生命,这里的原则是,必须要“爱心相同”。这个“爱”是神的爱,是神心意的表达。不是人情欲上的爱,不是在我的“己”里面的爱。而且我们在这个“爱”里,彼此相爱。
我们必须心思相同、心志相同,还要异象、目标相同,共同思想一件事情:同心合意兴旺福音,来荣耀我们的上帝!我们应该是荣神益人,对人有帮助的一群人,吸引更多人愿意来到神的面前。
c.“舍己”,“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公用的原则,就必须去除私用的天性,这就是舍己、虚已。舍己要存心谦卑,要大家同心合意,就要对付我们的自私心。我们人的天性就是在“己”的里面,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要对付我们的自私心、虚荣心。我们荣耀的是神,不是自己。
初代教会,他们能以诚实的心、欢喜地一起用饭。卖了田产拿出来的人,也没有高高在上“是我拿出来的”,看不起那些没有的人。没有的人也没有自卑的心。所以他们才能欢喜地一起用饭。我们要对付自己的自私与虚荣。
使徒行传记载了亚拿尼亚这个人。彼得指责他说:田产没有卖,是你的;卖了价银,还是你的。亚拿尼亚卖了以后,留了一部分,但是他说,我卖了,价银就是这么 多。他看别人都这么做,他为了荣耀自己的名,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表现他多么属灵,贪图虚荣,所以他就撒谎说价银他都拿来了。他的下场很可悲。
我们在教会生活中、小组生活中,在各样事奉中,是否也有贪图虚浮的荣耀?我们自己要省察,是否存谦卑的心?腓立比书2:3,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我们看自己要合乎中道,这是罗马书12:3告诉我们的。
马太福音12:19,主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耶稣呼召我们学祂的样式,祂心里柔和谦卑。当我们存心谦卑的时候,就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了,我们就会顾念别人的事。甚至会把别人的事看得比我们自己的事更重要,更为关注。
腓立比书2:4,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不要单顾”就是不要单单只顾自己,也要顾别人的事。你要关注别人的需求,还要给予帮助。“同心合意”,同谁的心?合谁的意?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那耶稣基督的心又是怎样的心呢?就是舍己、虚己的心。
腓立比书2:6,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基督本有上帝的本质,祂与父上帝同尊、同荣、同权,但是基督耶稣却不以这些坚持不放,反倒为了爱我们罪人,放弃了做上帝的尊荣。这就是主耶稣的虚己。
腓立比书2:7~8,凡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S字J上。祂本有上帝的形象,但祂取了奴仆的形象,这样的降卑是我们很难体会的。我们真的无法体会,祂甚至顺服,以致于被钉死在S字J上。这是主耶稣给我们立的榜样。
我们无法做到与主耶稣一样的的虚己、顺服,但我们必须跟随祂的脚踪去行。我们要以基督的心为心,以虚己、顺服来与人团契。我们愿不愿意在小组里,将我们的 脾气、喜好、以及老我,我的主张、不合神心意的,全都钉在S字J上?我们看着主耶稣在S字J上,为我们把命都舍了,我们还要坚持我们的“己”吗?
d.“公用分享”,“都是大家公用”,能够舍己、虚己,就能够分享;能够分享,就能够凡物公用。人的分享必须有神的参与。小孩子把五饼二鱼献给主,主就让这五饼二鱼使五千人吃饱,还有余。当我们愿意把自己的拿出来给别人分享,神不会让你缺乏的,神会照样供应你。
我们的快乐与人分享,非但不会少,还会增加。把物质拿出来分享,我自己不就少了吗?但是,五饼二鱼的神迹告诉我们,当你分享的时候,你不会缺乏。在小组里要分享,不仅是物质,还有机会、资讯、关怀、喜乐、忧思、甚至痛苦。
e.“彼此扶助”,有能力的、与缺乏能力的凡物公用;富有的、与贫穷的凡物公用;在地有产业的、与外来不方便的客旅凡物公用。团契小组中,我们要留意有需要的人。无论他有物质需要、或者灵性需要,我们都要留意。因为我们是一群同走天路的人,是一个团队。
我们基督徒最大的难处是,我们不属这世界,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神把我们放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荣耀神、为神作见证。所以我们会遇到各种压力、挑战、试探。我们会有很多的争战,怎么把信仰生活化?把真理能活出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压力中,会软弱、会跌倒,我们需要弟兄姊妹在团契生活中共同的分担,彼此祷告来支持,彼此扶持来走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个人走,走得下去吗?我们要互相地成全,这是我们在小组团契中所要塑造的生命特质。
3. 基督徒也需要在教会团契小组中塑造这些特质,这样才能建造团契生命,与人过团契生活。
五、小组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以自己小组为中心
小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关系,很可能发展成以自我小组为中心,而漠视其他小组的得失,不关心,只关心自己小组。也不理会教会整体的宗旨和目标。
2、组长热心投入代替组员的参与
组长要格外注意,有些组长过分热心,结果,小组本来应该是彼此分享、双向交流,但组长还是单向交流,使小组成员没有办法投入到事奉中。
3、缺乏后继组长不易分植增长
有些小组成员很多,但是不容易分开。主要是缺乏组长。所以在小组中要培养组长和副组长。
4、封闭排外
小组里过于亲密、不愿分开、凝聚力太强,不愿意接纳新的成员,结成了“死党”,外人很难介入。所以,小组很难正常发展,而失去了应有的见证。
5、有失分寸
因为彼此太熟悉了,这个也在说,那个也在说,这是小组里常有的现象,不知道听谁的好?失去了圣徒的体统,举止轻浮、言语随便,就会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困扰。
6、失言失信
作见证的时候就会牵扯到很多人,有可能是藉着他的软弱、失败打磨造就你。如果小组中的分享,组员不能保守秘密,到处出去说,是不是要绊倒人?小组成了闲言 的制造中心,产生许多的是非。谁还敢分享?交通的渠道就堵塞了。所以,组员失言失信,会对小组造成很大的威胁,甚至小组很难生存。
困难也好、问题也好,本身并不可怕。如果哪个小组说,“我们小组没有问题,我们完全了”,那才是可怕的。如果我们能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谨慎自守,预防问 题的打击。一旦问题产生,能马上制止,不让其蔓延。如此就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再给魔鬼留地步,抵挡魔鬼的一切诡计。
六、结论:分享的团契生命
分享的团契生命,最容易在你与团契小组之间得着操练。以彼此交接来分享、实践我们是一同领受、彼此分享、以凡物公用的原则来分享、以同心合意来分享,我们就能逐渐培养分享的团契生命,也可以用分享的生命与上帝、与自己、与人建立亲密的团契关系,过团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