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者多劳”说起
作者:
2016-10-27  

教会里有“能者”本是件好事,他们有才干有恩赐,能把很多事情办得又快又好,大家也一个劲地夸他们“能者多劳”。可是能者多劳,往往也就“能者多累”,继而可能变成“能者多怨”,开始别人怨,后来怨自己,再后来怨别人。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我们应当思考:“能者多累”、“能者多怨”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防范或解决这些问题?

能者多累、能者多怨

在教会里出现“能者多累”,可能有“能者”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有教会治理的原因。“能者”自觉地认为,上帝给我的恩赐多,我得努力去运用。“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参路12:48)此外,也有人为着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着大家的夸赞,也就多劳起来,忙得不亦乐乎。可经年累月,事无巨细,来者不拒,开始是觉得累,后来就有累倒的可能。

教会工作有“能者”在前,有“能者”代劳包揽大小事务,教会里似乎也就因此有了不少“剩余劳动力”,很多人就坐等着别人服侍,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成为教会的“消费者”。问起他们为何闲着,他们要么说自己不如那些“能者”那么有能力有恩赐,要么就说自己没发现教会还有什么其他事情需要做。长此以往,教会里有人忙得分身乏术,有人闲得无所事事——这就突显出教会治理存在问题。教会管理者们的能力与智慧也有待提高。

那么,“能者”为何会从“多劳”变成“多怨”呢?我想到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工作量大,内容杂,范围广,再能干的人,也会显出他的局限性来。对此有人理解还好,可有时有人因对“能者”干得好而嫉妒,在他干不好的时候,就竭尽指责之能事。“能者”常被人埋怨,也就可能埋怨起自己来。埋怨自己干吗逞能,干吗做这做那被人指责?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嘛。于是干脆明哲保身,不管不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有的“能者”辛劳多、酬劳少,只见加班不见加薪,甚至还被克扣薪水。这些“能者”没日没夜、没节假地做着各类事情,分内之事要做,分外之事也要做,甚至有的教会压根就没有分工、没有明确制度,说不清分内分外。做了也就做了,可做好了没人看见,一旦做不好,就有人心中窃喜,等着“看笑话”了。

这些年我到过不少教会,发现确实存在极少数教堂的负责人不把自己当仆人,工作别人代劳,好处自己全捞。别人吃苦在前,自己享受在前。信徒没法管,同工不敢管。这样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并着手解决。

多劳多能

其实,有怨气可以理解,但总爱抱怨,于己于人都没有什么好处。“能者”固然多劳多累,但若能多想想“多劳多能”的道理,或许心就宽慰很多。我们的灵命成熟度,的确与我们在各样的工作中肯舍己、肯付出、肯学习有关。在侍奉的辛劳中,恩赐得到操练,品性得到磨炼,上帝也好把更多的恩赐赐给我们,更大的工作托付我们。越多做,越会做,越能做。所以,心态要放平,态度要放正,多劳多学。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操练,不抱“怨”要抱“学”,抱着不断学习的态度,乐于多劳。健全的人格正是在于拥有一颗不断学习、追求长进的心。这样的人已经蒙上帝喜悦,迟早也会蒙上帝抬举。即或不然,我们也当殷勤,因为我们如此辛劳,说到底是为回应天召,是为永恒价值,不是为暂时价值。

多劳多得、能者为师

从教会治理者的角度来说,为了教会的良性发展,我们要充分尊重同工的劳动,给予其应有的尊重!我们的侍奉有别于职业,我们的工作动力是上帝的呼召和对上帝爱的回应,不是为名为利。但如果出现一些人“多劳少得”,另一些人却“少劳多得”,甚至“不劳而得”。这样会有利于教会健康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能者个人,当然要讲奉献,但作为教会管理者,必须体现公平。

《札(zhá)记》有句话:“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说的是“能者为师”的道理。对此,粗浅的理解就是:能干的人就当老师,能为的人就当被尊重。“学高为师”,“有为者有位”,说的也是这么个理。换句话说,就是要对“能者”的能力与劳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公平的安排。任何一个不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却反而去鼓励不劳而获、不为无过的群体或单位,都是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的。能者能多得,能者能为师,总要记得荣耀归于神,对神要有感恩,对人要有感谢。

多人多劳

“多人多劳”是指团队侍奉。不推崇个人英雄主义,不依靠个别领袖的魅力,避免个人崇拜,让教会全群起来侍奉,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教会需要“能者”,需要能干的领袖。可一个教会若仅此而已,没有一些灵命成熟、做事忠心的同工或信徒,这样的教会其光景就不能说是乐观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枝独秀,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一种落败。

要想“多人多劳”,首先做领袖的要有胸襟。领袖团队内部团结,又互相监督,拥有就像初期教会使徒们的那种好似“使徒团队”的侍奉与管理方式。

有些教会治理者,为了保住“位子”,总是带着不如自己的人或不能超越自己的人一起工作,而“能者”却靠边站,得不到机会,没法施展自己的才干。有时候,一些有限的精力就花在了如何争“位子”争机会上。这种让所有人伤筋动骨的能量内耗现象也该从教会中杜绝了。在下面的不要争权,在上面的不要不放权,当知道权柄都是从神来的,也不会带进永远,总要看到比权更重要的是神的同在和教会的和谐。

要想“多人多劳”,教会领袖们还要充分发挥信徒的积极性。教会要分工,要照着各人的恩赐,按着教会的需要,组建各类事工小组,最终让每个信徒都有侍奉岗位,信徒也只有在侍奉工作中灵命才能长大成熟。

为了避免“能者多累”、“能者多怨”的现象,教会到一定时期,最好能达到一人一个岗位。这样既能让信徒专一侍奉,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同时也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家庭,还能让别人也有侍奉机会。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侍奉岗位不应是永久固定不变的,适当的时候可以换岗,进入另一个侍奉小组,尝试做另一项侍奉工作,这也是为了避免霸占岗位的情况出现。

当教会领袖、同工、信徒这三个团队都起来侍奉,一起在教会禾场上劳动,教会光景将大有改观。同心合力比孤军作战更能成就大事。“能者”就算一人做十事,也还是比不上十人做十事的效率和质量。教会工作本不应该是“拉拉队式”的,多人在一旁摇旗呐喊,任凭场上的人挥汗如雨;教会工作应该是“赛船式”的,齐心合力,朝一个方向用力划桨,到达终点拿到冠冕。

圣经说:“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1--12)

教会的侍奉不是“个体”的侍奉,乃是“身体”的侍奉。“能者”固然能多做事,但再能的肢体也不能成为或代替别的肢体。手能做很多事,是“能者”,可有时候也需要脚的配合。不仅手与脚,身体上的各个肢体都是如此。若不这样,就会出现肢体偏瘫、中风、畸形。

所以,教会众人,多人多劳,也都需要在身体里配搭侍奉,每个肢体或个体,各尽其职,各尽所能,要分工也要合作,在彼此肯定、互相尊重的教会文化中做好教会各项事务。

今天的中国教会在经过30多年的人数较快增长之后,开始以建立和谐健康发展的教会为重点。从“教会增长”到“教会健康”,是“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质”提出的必然要求;反过来说,“质”提高到一定程度也会带来“量”的变化。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能者多劳”的教会管理模式与工作方式,对教会发展来说,于“质”于“量”都是不利的。教会工作必须分工、细化,也就必须鼓励“多人多劳”,运用圣灵赐予的各样恩赐。教会事工从“能者多劳”到“多人多劳”转变的时候到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各样工作。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