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保罗在特罗亚有个好朋友,名叫加布,他的家向保罗开放,接待保罗住宿。保罗第二次被捕解往罗马,走时来不及准备,将一些东西留在了加布家里。后来保罗写信给提摩太,特地嘱咐来看他的时候,将三样东西带来:一件外衣、那些书、那些皮卷。
原文是:“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4:13)外衣是身体的需要,书和皮卷则是灵魂的需要。
书是指写在蒲草纸上的各类参考书,皮卷是指写在羊皮上的经卷,是“更要紧的”东西,据推测应该是旧约经卷。保罗在相当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不忘灵魂的需要,不忘读书和皮卷。使徒保罗俨然成了我们“读书”的榜样。
每年4月23同是世界读书日,4月成了宣传读书享受读书的时节,积极推动人人读书,全民阅读。让阅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联合国曾经做过调查,全世界读书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中国平均每年每人不到一本。我国周边的韩国是11本,日本是8本。在经济大潮席卷下中国,全民阅读之路还很漫长,可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温家宝曾经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在每年的4月读书季过去之后,如何将阅读变为一种习惯,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则需要我们思考并实践。
教会有别于社会,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上的美事,教会也当不甘落后,勤勉做好。顺着温家宝的话,我也说一句:“一个不读书的教会也是没有前途的。”教会历史上不时出现的反智现象,今日必须杜绝。
为什么要读书?就是要反“反智”,要高举智慧,重视知识。“不可离弃智慧,智慧就护卫你,要爱她,她就保守你。智慧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内必得聪明。高举智慧,她就使你高升;怀抱智慧,她就使你尊荣。”(参箴4:6—8)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语出英国哲学家培根。中国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曾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在圣经记载中,有一位智慧的君王早在公元前十世纪就说过类似的话:“有知识的人力上加力。”(参箴24:5)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教会没有知识,就没有影响力、吸引力,会被人藐视,被社会淘汰。
使徒彼得说:“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参彼后1:5)
圣经教导我们,要做智慧人,不要做糊涂人。要做安静人,凡事规规矩矩行。要言语温和,言语清洁。这些经训,都需要我们积极遵守。如何遵守?我以为,读书是办法之一。书给人以做人的智慧,教人做事的技能。书能陶冶情操,让人谈吐优雅,让人气定神闲。
同时,作为传道人的我们还要有独到的眼光,看到图书文字的独特力量在于保存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是福音传播的重要领域,是教会在讲台之外的“第二讲台”,受众远比教堂围墙之内的多得多。
要读什么书?要多读书,读好书。书只有读多了,才能很好地识别出好书。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准,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人生有限,实在不能用太多时间读不好的书,没有益处的书。当你在读一本坏书时,就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要读各类参考书,更要紧的是要读圣经。有话说,读历史使人明智,读哲学使人深沉,读诗歌使人灵透,读数学使人精细,读伦理使人庄重,读逻辑使人善辩,读圣经使人重生。奥古斯丁正是拿起圣经来读,才生命悔改重生得救的。
这些年,中国基督教两会、上海三联书店、新世界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单位,出版了与圣经、神学、基督教文化有关的各类图书,涉及基督教神学、解经、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教会事工等多个领域。教会可以有所创新,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同工信徒将这些书也添加进阅读书目,一起拿起来读。
读书会就是话动之一。圣经中早有读书会的先例。以斯拉文士,在水门前的宽阔处,将神的律法书带来,在从巴比伦归回的以色列人面前诵读,这次读书会参加人数近五万人。还有分国时期,南国犹大王约西亚,举办全国读书会,将修缮圣殿时发现的圣经经卷带来,对着全国的官长、祭司、先知、百姓诵读。
今日,各地教会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教牧同工读书会、新书品读会,推荐好书,赏读好书;有能力的各地基督教两会还可以尝试建立图书馆,或帮助各个教堂建立书屋、阅览室,使同工信徒也能借阅、查阅。愿各地教会都能建立良好的属灵阅读氛围,好书读进去,生命活出来,使众圣徒素质得到提升,使教会成为书香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