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一位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肢体,问牧师:“你在这里探访吗?”牧师答道:“没有,是我自己在看病。”那位肢体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会生病?”
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却不在少数。虽然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牧者就不可能生病,但对很多人而言,却忽略了牧者也有软弱,也需要代祷的这个事实。在很多弟兄姊妹的印象中,教会的牧者好像总是无比刚强,而永远不可能软弱。讲台上的牧者,引经据典,纵论人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恩赐令人佩服,其口才令人羡慕;探访中的牧者,温文尔雅,善解人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宽厚令人景仰,其豁达令人欣羡。于是,一有问题就找牧者解答,一有难处就找牧师倾诉。可是,有否想过?讲台上及探访中的牧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生活于这个问题重重的世界,他们同样会遇到很多的难处,也同样会经历许多的软弱。
牧者也有软弱,这是不争的事实。上帝并没有赐予牧者“特权”,把他(她)的身体及家庭设为魔鬼不可越雷池一步的“禁区”。古往今来,哪个牧者能没有软弱?就连摩西、以利亚、彼得、保罗这样伟大的牧者,也都有过软弱的经历。事实上,牧者有时可能会经历比一般信徒更多的软弱,因为魔鬼对牧者有更多的试探,上帝也对牧者有更多的造就。只因弟兄姊妹平时很少接近牧者的内心世界,而牧者也很少有机会向大家倾诉自己的软弱,因此牧者的软弱,永远只能是藏在内心深处的“个人隐私”,而这种长期的压抑,有时可能会成为更大的软弱(人有时还是需要的倾诉的)。
牧者的软弱有来自事奉之压力:如事工拓展的拦阻,同工之间的摩擦,弟兄姊妹的误解等等。教会的工作是特殊的,又是复杂的,做起来很不容易,作为牧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是,时间长了,这些事情还是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牧者的软弱,以致灰心丧气,甚至心生退意。摩西带领百姓出埃及时,就遇到了很多难处,同工的嫉妒,百姓的误解,时时会临到他的身上。面对工作的压力时,摩西也曾向上帝递交过“辞职报告”,质问上帝:“你为何苦待仆人,我为何不在你眼前蒙恩,竟把这管理百姓的重任加在我身上呢?”甚而想到以死来解脱工作的压力。(参民11:10-15)据说美国有一位牧师,担任牧师多年之后,辞去教会工作,去火葬场当起了死者的化妆师,理由是那里的人比教会里的人更“听话”,比较容易“相处”。
牧者的软弱也有来自生活之苦恼:如家庭的纠纷(牧者两口子也有“锅碗瓢盆交响曲”呀)、经济的拮据、身体的疾病等等。中国教会的牧者,许多人都没有固定的收入,只能像以利亚一般,等候乌鸦叼饼,而今日社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常常会让牧者捉襟见肘,诸如赡养父母、子女上学、求医问药等等,都需要不菲的钞票。“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钱时的尴尬,足以让牧者软弱上好一阵子。我们当地称传道人为“穷三代”(自己穷一代,孩子跟着穷,父母被迫穷——传道人常讲孝敬父母,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当听到这个称呼我就想哭。由于教会工作忙,牧者的家人往往跟着受累,不但不能尽上作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的职责,还要让妻子(或丈夫)分担自己的忧虑,有的牧者竟然几年都不能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有人问一位女牧师的女儿,长大后会做牧师吗?只有几岁的小孩语出惊人:“我才不当牧师呢,因为我不愿意让我的女儿经常见不到妈妈。”童言无忌,道出了牧者对家人的亏欠。生活的压力及对家人的亏欠,怎能不使为牧师的软弱?
牧者的软弱更有来自魔鬼之攻击:如世人的讥笑、肢体的伤害、世俗的诱惑等等。魔鬼见不得信徒的刚强,更见不得牧者的刚强,所以时常兴风作浪,破坏牧者的信心。在中国,牧者总被世人视作“另类”,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自己亲属中尚未信主的人,也会冷嘲热讽,唇舌相讥,大说风凉话。面对这些情况,不免生出一些软弱。作为有血有肉、七情六欲俱在的牧者,魔鬼时常会抬出名、色、权、利等各式诱惑,拉其下水,胜过这样的试探需要莫大的动力,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软弱的过程。魔鬼对牧者最大的攻击,就是利用教会中的同工或肢体,谣言和诽谤常常是魔鬼惯用的伎俩,“人言可畏”,“唾沫星子淹死人”,面对这些问题,又怎能不软弱呢?几年前,笔者深受谣言之害,软弱了好一阵子。原来和睦相处的同工,不知为何与我反目成仇,对我大加诽谤,教会中一时谣言四起,乌烟瘴气。很多人信以为真,原来和我走得很近的肢体,突然躲避我如同逃避瘟疫,避之惟恐不及,有人大骂我为法利赛人,甚至是犹大,我似乎真的千刀成剐、死有余辜。起初,我对一切谣言都浑然不知,直到后来,才慢慢知道,那些日子,我真的想到了退却。
说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众肢体了解牧者的软弱及需要,多多为牧者代祷。写作中,我一直有两个顾虑:一个是担心此文“绊倒”弟兄姊妹,让大家对牧者“失望”;一个是担心此文“毁”了牧者的形象,让牧者讨厌我。但我又想到,这个问题总得要讲,不讲很多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想到,想不到也就不会为牧者代祷,而为牧者代祷的确又是迫切需要的。既然尚有积极的意义,就没有不写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