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启示录》2-3章记载耶稣基督对小亚细亚的七个教会的启示,以弗所教会排在第一位。耶稣对以弗所教会所说的话中,有称赞:
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2:2-3);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2:6)
也有批评与警告: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2:4-5)
以弗所书
要明白这些话的意义,我们要回顾保罗书信中的《以弗所书》。保罗在罗马被监禁时所写的《以弗所书》被称为是“保罗神学之精华”(the quintessence of Paulinism)和 “保罗书信的解释”(a commentary of the Pauline letters)。神学家们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这封信(1)总结了保罗书信的重要主题;(2)体现了保罗作为对外族人传福音的使徒的使命。着名新约神学家多德(C. H. Dodd)更称它为“保罗神学之顶点” (the crown of Paulinism),因为这封信将保罗的写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1]
保罗晚年在罗马被监禁时期,写了几封书信。他针对当时歌罗西教会和腓立比教会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异端与分争,各写了一封信。但是,他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没有针对性,而是诚恳的教诲。所以,神学家们认为,这是当时在教会之间传阅的一封教导家书。
以弗所教会得益保罗的教导可谓得天独厚。保罗宣教加起来七年多,在第二次宣教之旅回程的路上,经过以弗所,可是没有时间久留(使徒行传18:19)。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的重要,他在第三次宣教旅程中,在以弗所住了三年多。(参考《使徒行传》20:25:“我素常在你们中间来往,传讲神国的道……20:31:所以你们应当警醒,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劝诫你们各人。”)
以弗所的历史地理背景
《以弗所书》之所以被重视,首先是这个城市的重要性。以弗所是新约时代罗马帝国的第三大城,位于耶路撒冷与罗马的半途,从地中海向东半球入腹的关口。以弗所不但是政治、经济枢纽,而且是精神文化重镇,是百姓朝拜偶像假神的名城。
自古以来,希腊是拜假神的重要基地。“保罗在雅典等候他们的时候,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使徒行传17:16) “雅典”城的名字 Αθεναι (Athenai,英文Athens)就来自女神Αθενα(Athena,雅典娜)。雅典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西方哲学的摇篮;就如保罗看到的,更是历史上最显赫的拜假神的城市之一。雅典娜是希腊“万神之王”“宙斯”Ζευς (Zeus)的女儿。膜拜这位女神的“雅典娜神庙”又名“帕德嫩神庙”(Παρθενων,Parthenon),是最重要的古典希腊时代建筑物。
宙斯的另一个女儿 Αρτεμις (亚底米,Artemis)就是以弗所人所拜的女神(使徒行传19章)。与亚底米相比,雅典娜相形见拙。以弗所的“大女神亚底米的庙”(Artemisium,使徒行传19:27) 的大小是雅典娜神庙的四倍。
考古学家发现多具亚底米神像(这种神像也给保罗惹了不少麻烦,参考使徒行传19章)。看到这个神像,我们就明白,亚底米为什么被称为“自然神”,或“繁殖力神”(godess of nature and fertility)。
以弗所有许多考古精华值得专题讨论。因为亚底米神庙历经种种灾难,已不复存在,只剩残片,我们再介绍以弗所人敬拜亚底米的大剧场。这个剧场可以容纳24000人,我们可以想象古人长途跋涉来此朝拜亚底米的辉煌场面。现代土耳其政府将它修复,吸引很多游客。[2]
离弃了起初的爱
了解以弗所的历史地理背景后,我们更容易体会《启示录》有关以弗所教会的教训。
耶稣说:“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启2:4) 说起“起初的爱”,我们就连想到“起初”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教导。保罗的《以弗所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前三章是赞美篇:赞美耶稣基督的大爱;后三章是教诲篇:教导信徒要效仿基督,相互关爱。“爱”是贯穿《以弗所书》全书的主题思想(文中引用经文,以中文新译本为主):
1:4 就如创立世界以前,祂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因着爱,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没有瑕疵。
1:15-16 因此,我听到你们在主耶稣里的信心,和对众圣徒的爱心, 就不住地为你们献上感谢。
2:4-5 然而上帝满有怜悯,因着祂爱我们的大爱, 就在我们因过犯死了的时候,使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和合本)
3:17-19 使基督借着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使你们既然在爱中扎根建基,就能和众圣徒一同领悟基督的爱是多么的长阔高深,并且知道祂的爱是超过人所能理解的,使你们被充满,得着上帝的一切丰盛。
4:2-3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以和睦联系,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
4:15 … 却要在爱中过诚实的生活,在各方面长进,达到基督的身量。
5:1-2 因此,你们既然是蒙爱的儿女,就应当效法上帝。要凭着爱心行事,好像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己,当作馨香的供品和祭物献给上帝。
6:23-24 愿平安、慈爱、信心,从父和主耶稣基督临到众弟兄。愿一切以不朽的爱爱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人,都蒙恩惠。
“爱”的名词(αγαπη,agape)、动词(αγαπαω,agapao)和形容词(αγαπετος,agapetos)在《以弗所书》中加起来出现过20多次。 我们注意,在5章1-2节里,“爱”字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用上了。在《以弗所书》中,“基督”与“耶稣”加起来出现过66次;“基督的爱”(3:18),就是 “祂爱 (agapao) 我们的大爱 (agape)”(2:4)。“爱”也是我们永远的功课,正如保罗所说,“基督的爱是多么的长阔高深”;“祂的爱是超过人所能理解的”(3:18-19)。
保罗写《以弗所书》和约翰写《启示录》之间大约隔30年。一代之隔,以弗所教会就“离弃了起初的爱”,包括对耶稣的爱,和信徒相互的爱,难怪耶稣要把他们的“灯台从原处移去”(启示录2:5)。
爱与真理
保罗这样描述我们成长的过程: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做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唯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以弗所书4:13-15)
“要在爱中过诚实的生活”(4:15) (新译本)这句话,和合本译为“用爱心说诚实话”,吕振中版译为“要以爱心持守真理” ,原文的意思是“在爱中说真理”。
“真理”αλεθεια(aletheia)这个关键词在以弗所书中用过六次。保罗总结说:你们既然听了真理的道,就是使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就在祂里面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作为印记。(1:13) 他解释说:
如果你们听过祂的道(耶稣),领了祂的教,学了祂的真理,(因为真理是在耶稣里的,)就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 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所以你们要弃绝谎言,各人与邻舍说实话,因为我们是互相为肢体。(4:21-25)
中文译本有时为了修饰,将原文名词“真理”一字译作“真诚”、“真实”、“诚实话”、“真话”等,有时变成了形容词。保罗说,“真理是在耶稣里的” (4:21),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标准,和“诚实话”是有区别的。当然,爱也是在耶稣里的。 我们既要“爱邻如己”(马太福音19:19),也要“与邻舍说真理” (弗4:25),不能打折扣的。
以弗所教会后来有没有听耶稣的话?
耶稣说:“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示录2:5) 我们想知道的是,后来以弗所教会有没有听耶稣的话?有没有回想他们是从哪里坠落的?有没有悔改?有没有去作起初所作的事?
以“以弗所教会没有悔改”为前提,我们常在教会讲台上听到批评以弗所教会没落的信息。有人甚至说,“你看,今天的土耳其,百分之99的人都信伊斯兰教”,好像是说,这都是2000年前以弗所教会未曾悔改的过错。
可惜的是,因为缺乏历史资料,没有人能回答(以弗所教会有没有悔改)这个问题。 着名基督教历史学家拉托勒特(Kenneth Latourette)用一句话来形容:初期教会的历史文献是“特别令人惊讶的残缺不全”(especially … provokingly fragmentary)。 [3]
唯有可查的,似乎是当时一位名叫依纳爵(Ignatius of Antioch)的安提阿教会主教,据说是使徒约翰的弟子,给以弗所教会写过的一封称赞与鼓励的书信。可惜他没有来得及记载当时教会的状况,就为教会殉难,死于罗马政权的狮子笼中。(参考大英百科全书britannica.com。)
初期教会受迫害
当时教会历史文献荡然无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教会遭受严重的迫害。《使徒行传》记载了教会所受的迫害,包括使徒保罗,信主之前就迫害过教会。
公元54年,罗马皇帝尼禄(Nero)登基。64年,罗马城发生大火,当时许多人认为,是尼禄故意放的火,可以烧出一片平地来建造皇宫。为了掩盖事实,尼禄就嫁祸于基督徒,趁机迫害基督徒。
多米提安(Domitian)是第一个自称为上帝的罗马暴君(81-96在位),从杀死他的兄长开始,他扬言要杀所有大卫王的后裔,宣布:“除非基督徒在法庭前放弃他的信仰,没有一人得避免刑罚。” 当时的以弗所的主教,保罗的弟子提摩太被活活打死。(参考:福克斯之殉道者书,Foxe's Book of Martyrs)[4]
多米提安在各处建立庙宇,强迫百姓都要唯独敬拜他为神。违背他命令的人,包括基督徒,都遭到镇压,并且被禁止参加商业买卖活动,切断经济收入。[5]
多米提安的父亲维斯帕先(Vespasian,69-79在位)是拉维乌斯(Flavius)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是他起头在以弗所建立了“斯巴斯多斯”神庙(又称为“多米提安神庙”,sebastos的意思是敬拜),命令百姓在那里敬拜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提多斯(Titus,79-89)和多米提安(Domitian,81-96)。
我们可以客观地想像,面临这样的迫害,那时的基督徒至少有这几种选择:(1)基督徒坚守信仰而遭到伤害;(2)基督徒归顺皇帝而苟延存活;(3)基督徒被迫离开出去传福音。
(1)基督徒坚守信仰而遭到迫害的,包括主教提摩太,可能不少。主耶稣对以弗所教会有高的评价:“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启2:2) 后来他们有些人听从耶稣的教导,悔改回归初爱,维护真道,至死不变(“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2:10)。
(2)基督徒归顺皇帝而苟延存活的,可能也不少。要不然,他们也不至于“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从哪里坠落”(启2:4)。以弗所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城市,他们也有可能像老底嘉教会的人那样,为了做买卖,去拜多米提安皇帝,能够夸口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启3:17)。
(3)基督徒受迫害后,被迫离乡背井出去传福音的,可能也不少。圣经不止一次记载,例如:“从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BP。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使徒行传8:1) 后来,第七世纪将福音(“景教”)翻山越岭传到中国的“东方教会”就是从小亚细亚地带起始的。此外,第五世纪有深远影响的“以弗所大公会议”有各地200多名主教跋涉前来出席,说明以弗所教会在困难中成长,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现代教会的功课
初期的基督徒面临罗马专政的迫害,强迫他们离弃自己的基督教信仰。现代社会,除了有类似的政权以外,更普遍的是世俗的、后现代文化、思维的腐蚀。罗马皇帝将不屈服归化的基督徒放在狮子笼里,现代社会遍地是“吼叫的狮子”(彼得前书5:8),要吞吃人的灵魂。吃人肉的狮子非常可怕;吞吃灵魂的狮子非常可亲可爱。
欧美传统基督教国家的基督教会,不知不觉已被世俗化的狮子吞食,遍体鳞伤。作为欧美冠冕的壮丽大教堂无人问津,很多已变卖成为商城住宅,外表壮丽堂皇,内部灯火辉煌,“门庭若市”,令人感叹。
西方基督教信仰的倒退,因为篇幅限制,我们只需要一斑窥豹。德国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发源地。今天,2360万天主教徒,只有10%经常去教会敬拜;2190万福音派基督徒只有3.5%经常参与会敬拜。[6] 其实,路德宗教改革的先驱是捷克(当年的波西维亚)神学、哲学家扬 · 胡斯(Jan Hus,1371- 1415)。他比马丁路德早了一百多年,因为他责备罗马教会之腐败,呼吁宗教改革,被罗马教会绑在木柱上烧死。今非昔比,现在捷克是基督教会退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捷克官方统计局(Czech Statistical Office)资料,1950年基督徒占全国人口的93%,2011年,只有12.6%。
和2000年前以弗所教会不同,西方基督教会并没有遭受太多政治迫害。他们试图推卸教会退化的责任,把自己说成是社会世俗化的受害者。实际上,教会乃是社会世俗化的一部分:应该与世俗为敌的教会,却与世俗同波逐流,合而为一。
与教会同时退化的是传福音工作。英国有很久远的宣教历史,对华宣教士戴德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今天,经常去教会敬拜的英国人不足3%;有些老牌的宣教结构,忙于修复破损的教堂,没有能力对外宣教。今天,非洲有许多兴旺的基督教会;他们倒是“毋忘初衷”,感激英国宣教士向他们传福音,现在派宣教士到英国去传福音和值堂。[7]
华人教会的功课
现代的华人教会,特别是海外的华人教会有它的特殊背景。与初期以弗所教会相比,华人教会有一些相似之处。有些较早的华人教会与约翰时期的以弗所教会一样,已经到了“忘记初爱”的阶段。但是,更多新建的教会,与保罗时期的以弗所教会相似,还在“初爱”阶段。
第二点,华人教会因为分布于全世界,在某些地区,与初期以弗所教会的遭遇相似,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我们以《启示录》耶稣教导初期以弗所教会的话为背景,来讨论华人教会要学的功课。
(1) 信仰的基础。
耶稣对信徒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你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你也能忍耐,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启2:2-3)
当时以弗所教会所做到的,很多现代华人教会还差得远。“辨别真假”是今日华人教会当务之急。你不能识别真伪,结果那些假教师可以为所欲为,恶人变成了领袖,那么,你的“劳苦与忍耐”的功夫岂不是事与愿违了吗?
因为不少华人教会还在“初爱”阶段,所以问题不是“忘记”初爱,而是怎样“认识”爱。前文我们所解释的,“要在爱中说真理”(弗4:15新译本)这句话,说来容易,其实很难做到。
我们在教会常可看到不少擅长“说真理”的人,他们引经据典,夸夸其谈。但是他们不是在爱中讲真理,而是严厉的教训人,结果吹大了自己,贬低了别人,伤了感情,也达不到目的。
还有另一种人,非常有爱心、耐心、苦口婆心,但是,他们不明白真理。他们在爱中常常讲些“歪”理,“飘来飘去”,给骗子与恶人留了破口。
(2)信仰之真伪。
耶稣说:“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2:4-5)
首先,我们肯定,无论是平信徒,还是长执同工,华人教会也有不少从头悔改,为主奉献自己的人。但是,因为华人教会的历史背景,很多信徒的圣经知识浅薄,信仰的真理基础不稳,容易 “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弗4:14)。
当然,如果有教会的正确带领,平信徒信仰的真理基础不稳不应该是问题。所以,华人教会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教会长执同工的信仰真理基础也是不稳。
“基础不稳”其实也不应该是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长执同工的动机不纯。说穿了,为了个人名利,信仰动机不纯的人,就是“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使徒的,看出他们是假的来。” (启2:2)。 很遗憾,这些人很难“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因为他们“起初所作的事”都是堕落的。
(3)受迫害与传福音。
中国教会历史上有许多鞠躬尽瘁、默默无闻传福音的例子与榜样。既然是“默默无闻”的事,被很多教会看作是“不值一提”,与己无关的事。
基督徒受迫害,司空见惯。基督教的历史就是基督徒受迫害的历史。但是,现代华人教会,特别是教会里的长职,很难体会初期教会的遭遇。且不说受迫害了,即使是养尊处优,他们有些人还是不满足。他们何苦换一个艰难的环境去传福音?倒不如削尖脑袋,设法去换一个更舒适、体面、自由,有名有利的环境。
教会里没有“爱”和“真理”,传什么福音呢? 那些离弃了以往的呼召和教会岗位,出来寻求“西方梦”的人,能“醒过来”吃苦去传福音吗? 我们不知道,2000年前,以弗所教会有多少人受了迫害后,在生死“逃亡”的情况下出去传福音。今天的华人教会能做到多少?你说呢?
注:
[1] F. F. Bruce, The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To Philemon, and To the Ephesians (Eerdmans, 1984) 229.
[2] Steven Friesen Ephesus: Key to a Vision in Revelation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19:3, May/June 1993.
Peter Scherrer,“Ephesus Uncovered,”Archaeology Odyssey 4:2, March/April 2001.
James R. Edwards, “Archaeology Gives New Reality to Paul’s Ephesus Riot,”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42:4, July/August 2016.
[3] Kenneth Latourette,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Harper Brothers, 1953)65.
[4] kotisatama.net/files/kotisatama/Tekstit_ja_kirjat/foxe.pdf.
[5] 参考:吴家望,“老底嘉教会史话”,生命季刊微信链接:老底嘉教会史话:“温吞”到底是什么意思?吴家望,“启示录2-3章:不可忽略的信息!”,生命季刊微信链接:启示录2-3章:不可忽略的信息!,
[6] 参考Deutsche Welle (德国威勒新闻社),“6 facts about Catholic and Protestant influence in Germany,”
[7] 参考Lily Kuo,“Africa’s “reverse missionaries” are bringing Christianity back to the United Kingdom (Quartz Africa,2017-10-11)。ABWE (The Association of Baptists for World Evangelism),“The Spiritual Need in 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