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开始讲关于「教会」的部份,或者传统神学叫「教会论」,一开始要讲到「圣礼」。所谓「圣礼」,就是每一个基督徒和成为基督徒以后必定要有的一个形式、一个仪式。可能各个宗教都有它的圣礼,都有它的规矩。
那我们最看重的是,任何一个教会都要有的这两个,就是有洗礼和圣餐。在以往像贵格会和一些比较特别强调圣灵的教会,他们在历史上说:「我们不需要任何形式化的礼仪。」不过在台湾的贵格会,他们也有洗礼和圣餐,这两个圣礼。
在日本,也有提出非教会主义——不要教会,不要有这些形式,也不必圣餐,也不必有洗礼;我们需要的是心灵被圣灵来引导。这个观点虽然可以尊重,不过比较稳健的作法,还是照着圣经说:我们需要有一些外在的物质、形式的东西,来约束、来提醒、来帮助我们。上帝救我们完全可以靠祂的道,完全可以靠祂圣灵,但是耶稣是成了肉身,上帝所造的物质,并不是一个绝对一定会错误的。
天主教在天特会议中认定圣礼为七样, 在洗礼与圣餐之外,天特会议还承认以下的圣礼:坚振礼、补赎礼、抹油礼、封立礼与婚礼。现在简单的分述如下:(1)坚振礼由主教按手、抹油祷告,使得那些已经受洗的人,领受圣灵七样的恩典,因此他们能够有能力承认他们的信仰,并且能很忠实地将他们信仰活出来。(2)补赎礼,藉此能使受洗后所犯的大罪得到赦免。(3)抹油礼,就是为那些将近死期的信徒,藉着膏抹圣油、藉着神甫的祈祷来领受特别的恩典,并靠赖神的怜恤,以抵挡魔鬼最后的攻击与试探。(4)封立礼就是把神甫职份的全权传递给受礼者,同时使受礼者也领受执行职务的特殊恩典。(5)婚礼,即男女双方在婚约中的结合,并且领受必须的恩典,信实地来实行婚约中的义务,一直到死为止。
罗马天主教把圣礼扩增到七种,那是不合圣经的。根据圣经,主耶稣仅制定两种圣礼。
圣礼是很普通的一些物质的东西;但是当人遵守上帝的话,在圣灵的带领之下,顺服教会的权柄,圣礼可以产生很蒙恩的功效。上帝所造的物质,可以因为人的误用而有错,但是也可以因为人遵行上帝的话,用得非常的好。我们谢谢主,每次聚会的时候,让我们能够有这种奇妙的经验。这个圣礼呢?第一个,当然就是洗礼。每一个人如果要成为基督徒,就要受洗。我们先会讲「洗礼」,或者是浸信会说的「浸礼」;然后,才会讲到「圣餐」,或者有一些比较本土化的教会说是「擘饼」。这个都没有太多的差别。这样的礼仪是我们作基督徒的一个关键。
一、洗礼、浸礼
什么是洗礼?「洗礼」或「浸礼」,有些教会是拿点水洒在头上,有些教会是要浸在水里面。有的教会这种仪式很隆重、很庄严;有的则很简单。有时跟那些要受洗的弟兄姊妹朋友讲,洗礼其实有点像是婚礼。婚礼再盛大,也不能够让人的婚姻更幸福。你看,像黛安娜王妃的婚礼,多么的盛大;像很多明星的婚礼,多么的隆重,但是后来还不是离婚了。婚礼不能保证这个婚姻一定会幸福。
洗礼成为立约记号的发展过程。
我们要从圣经神学的角度简单思考一下洗礼是如何成为立约的记号.
当我们想要对新朋友多一点认识,我们通常会问一些有关他们生平的问题。你哪里出生?在哪里受教育?有过什么经历?提这一类问题的原因是因为知道我们的背景可以从各方面塑造影响我们。同样的道理,要对洗礼有所了解,我们也必须知道在新约的时期,洗礼如何发展成为神立约之民的记号。
我们要从洗礼历史的三个阶段来探讨它的发展过程。
第一,旧约圣殿的洁净礼;
第二,施洗约翰的洗礼;
第三,使徒所施行的洗礼。
让我们首先来看旧约圣殿的洁净礼。
在旧约圣殿的时期,神吩咐以色列民在敬拜之前必须先自洁。从出埃及记和利未记,我们看到以色列民因日常生活各样的败坏污染,或因个人的罪使他们不配到圣殿中接近神。所以神吩咐百姓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怎样借着礼仪上的洗涤来洁净自己。神的百姓借着这样的洗濯来除掉世上的污秽,可以被接纳进入圣殿,来到神的面前。
这个旧约的背景帮助我们了解为何保罗把新约的洗礼作为洁净的象征。他写给以弗所的书信5章25~26节说到:“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新约的洗礼具有来自旧约洁净礼的根源。它象征借着洁净使神的约民能坦然来到神面前,而不必惧怕祂的审判。
根据这个旧约的背景,让我们来看看新约中第一个为人施洗的人:施洗约翰。
施洗约翰在约旦河边呼召以色列民要悔改,前来受洗。你想过他为何这么做吗?其实约翰所做的不完全是件新事。因为在新旧约中间的间约时期,犹太人至少在两种情况下施行洗礼或洁净礼。
第一,当一个外邦人决定归信犹太教时,不但男子要受割礼,无论男女都必须接受洗礼,洗除他们的一切异教习俗。这是犹太人在施洗约翰的时期施行洗礼最主要的情况之一。 当然,施洗约翰不是为外邦人施洗。它是为犹太人施洗,约翰的洗礼是根据以色列中许多宗教团体所行的第二种情况。
第二, 在约翰的日子,犹太人中有许多小的宗教党派都自称是神真正(保留)的余民,这些激进的小团体看一般的犹太人都是被玷污的、败坏的。所以要求每一个要加入他们团体的犹太人都必须受洗。借着洗礼使这些败坏的犹太人洗除一切与过去的关连,加入他们的团体,成为新的、忠信余民的一份子。 我们不难理解这是约翰洗礼的来源。他是一个忠心的犹太人,他呼召败坏的以色列百姓要离弃罪恶,为基督预备道路。 马太福音3章5~6节说:“那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约翰站在约旦河岸邀请他的犹太同胞悔改,藉洗礼表明他们的信。约翰确信在他的日子,绝大多数的犹太人虽然都受了割礼,他们却还必须借着洗礼的洁净才能加入成为以色列中少数公义的余民。 旧约圣殿的洁净礼和约翰为犹太人的洗礼为基督徒的洗礼提供了一个背景。但却没有解释它成为神的圣约记号发展过程。为了进一步了解,我们需要来思想耶稣和使徒们的传道事工。 耶稣来到施洗约翰那里,和以色列公义的余民认同。因着这样的认同,耶稣也授命他的门徒为跟随他的人施洗。基督给门徒的最后一个命令就是最为人熟知的马太福音28章19节:“…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耶稣期望他的门徒为那些他所召来归他自己的新约百姓施洗。洗礼就成为洗除他们世上败坏的象征。
不过,我们必须记得,在基督国度的初期,福音主要是传给犹太人的。这些犹太人都已经接受了作为旧约记号的割礼。但耶稣要求他们在割礼之外还必须加上洗礼的记号。在开始的时候,割礼和洗礼同时成为这些跟随真弥赛亚的犹太余民的印记。
早期的基督教会,当犹太人还占绝大多数的时候,洗礼只是一个附加在割礼之上的仪式。但是到了外邦各族开始大批跟随基督的时候,洗礼角色就更加突显出来了。可惜,它该怎么样施行在外邦信徒身上,耶稣没有给我们清楚的指示。所以,我们从使徒行传15章读到使徒们在耶路撒冷开了一个会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大会中,彼得、保罗和巴拿巴坚决主张不应该要求归正的外邦信徒受割礼。大会最后根据他们的主张定了决议。雅各在使徒行传15章19节说:“我们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从此以后,神的百姓不再需要受割礼,而洗礼就成了唯一的立约记号。
由此看来,在施洗约翰和耶稣的时代,割礼和洗礼同时并行成为印证神约民的双重记号。但是到了使徒行传15章,使徒们废除了割礼,只留下洗礼作为印证约民的独一记号。
新约中至少有一处的经文把这个从割礼演变成为洗礼的过程描述得很清楚。听听保罗在歌罗西书2章11~12节的话说:“你们在基督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注意这里提到的“基督”所行的割礼,是借着洗礼做成的。保罗教导我们,在新约里洗礼已经取代了割礼。
自有教会历史以来,洗礼一直被看为是割礼的替代。每当我们讨论洗礼的意义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回溯到它与割礼的关连上。总括一句话,割礼曾经被用来印证神的百姓,把他们从世界上分别出来。如今在新约的时代,却是借着洗礼,而不是割礼来印证神的立约群体。
洗礼作为立约记号的意义。
你注意过一个象征或记号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吗?军人看到自己的国旗,爱国之心便油然而生,但是当敌军看到同一面国旗,心里一定充满憎恶。新娘看着她的婚戒,喜乐就充满她的心。但如果她的丈夫不幸去世,这只婚戒却教她睹物伤情。象征的记号有一种可变性的因素,它所代表的意义因人而异,也因情况而异。
立约的记号也有类似的情形。从一方面说,洗礼有如先前的割礼,都用来表明同一件事:就是表明一个人加入这个约民的群体。这个关系把他带进约的祝福和咒诅之中。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洗礼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
为了要正确掌握洗礼是立约的记号这个意义,我们要来看个问题:立约记号对于那些信而受洗的人(信徒)是什么意义?
让我们来思想立约的记号对信徒的意义。既然洗礼取代了割礼,了解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探讨割礼对亚伯拉罕的意义。因为亚伯拉罕是第一个以割礼的记号表明他与神有立约关系的人。创世记17章10节:“神对亚伯拉罕说:你们所有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所当遵守的。”亚伯拉罕以一个成年人,先信后受割礼。所以他可以代表那些先相信再接受立约记号的人。那么这记号对他有什么意义呢?简单的说,亚伯拉罕的割礼是他内在具有得救的信心,这个事实的外在表达。以及他因着信而与神有了一个新的关系。罗马书4章11节,保罗这样描述亚伯拉罕的割礼:“亚伯拉罕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因信称义的印证…”注意,对成年的亚伯拉罕来说,这“割礼的记号”是“因信称义的印证”。换句话说,这里说明了亚伯拉罕已经信神,已经从罪中被拯救出来了。
既然洗礼取代了割礼成为与神立约的记号,那么洗礼对新约信徒的意义就等同旧约的割礼。如果有成年的男女宣称他们相信基督,就应当为他们施洗,使他们可以藉这外在的仪式表达他们内心发生的事,并印证他们与神的新关系。彼得前书3章21节,彼得论到这事说:“…这洗礼本不再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在那些信而受洗的人,这立约的记号是用来表明他们对基督的信心。
在这方面,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同意的。我们知道割礼已经为洗礼所取代。同样的道理,这些男、女信徒在接受基督作他们的救主之后,接受洗礼,正如亚伯拉罕受成人的割礼一样,为的是表明神在他们内心所做的改变。由此可见,今天信徒受洗就等同先信后受割礼所表明的意义。
A.受了洗(浸)才是基督徒,因为这是主的吩咐
为什么需要一个洗礼?因为,如果你没有任何形式,就不能作基督徒。就好像有人说:「婚礼很虚伪,我不要。我们二人相爱,住在一起就好了。」这个叫做同居,那个不是婚姻。我们需要经过一个婚礼,才是合法的夫妻。同样,洗礼不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基督徒,洗礼甚至不能让你成为一个更有信心的基督徒,但是我们需要有洗礼,因为这是耶稣规定的。如果没有洗礼,这样的一个仪式,我们就不是基督徒。
有人说我信耶稣,但我不想受洗,这种人就没有信耶稣,因为这是耶稣的吩咐。耶稣的吩咐,你不想听,那就不是真的基督徒。所以,如果你信了耶稣,却不去受洗,这是不应该的。我们应当要「受洗」或者「受浸」。「洗」和「浸」都可以用,照原文应该是比较是「浸」的意思,但是我们也相信,主要是上帝的恩典和我们对上帝的信靠,而不是那个水的多少。
B.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
那洗礼所代表的呢?就跟婚礼一样,我们洗礼的时候,是在众人面前作见证。在法律上只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就是一个合法的婚礼了。那洗礼也是一样,只要两个人以上,就可以了。
C.见证:跟随耶稣、弃绝过去(认罪悔改)
见证什么呢?在婚礼就是我跟众亲朋好友讲:「从今以后,这位异性就是我婚姻的伴侣了。我们希望靠主的恩典,永远不分开。在这个世上,我只爱这个异性。他也只爱我。我们不会再跟其它的异性,有这种婚姻的关系。」这是一种见证,表示一个心意。
洗礼比这个稍微再多一点。也是这心意,就是我们在众人面前,最少是有两个人,见证说:「我是要跟随耶稣,我信靠祂了。我不再跟随信靠其它的。」不过,还要多一点点,这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我们在《马太福音》三章看到施洗约翰出来传道,传道的时候很多人都来他这里受洗,那个洗就叫做「悔改的洗」,众人都到他那里承认他的罪。当我们在众人面前受洗的时候,意思就是在众人面前告诉大家,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我们在讲《罗马书》六章的时候讲过,「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S字J,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他同活: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着;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罗六3-13)我们是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我们进到主的身体里面去,我们跟主联合。过去不管我的生活是多好或多坏,不管我是教授、医生,或者是黑道、流氓,总之是在一个不认识上帝,不归荣耀给上帝,不依靠上帝,领受了上帝的恩典却不感恩、不认识上帝那种情形下,如今我要彻底悔改、彻底弃绝。
即使是最好的人,你以前不信靠耶稣,没有把荣耀归给祂,不知道祂这么爱你,领受祂的爱而不归荣耀给祂的时候,那就是需要悔改。
所以,每一个受洗的人,他是在众人面前悔改,就是我要彻底的弃绝过去,从今靠着上帝的爱和恩典生活,不要再过以前那种自我中心的生活、忘记上帝的生活、抵挡上帝的生活。这是一种悔改。这种悔改也代表一种谦卑:我会顺服上帝,我不再自大,我不再自义。这都建立在「因信称义」,建立在「神的主权」上。一个受洗的人,要成为耶稣的人,就是我要顺服上帝,我不要再以为自己多了不起、多棒了。所以,洗礼是一个在众人面前的见证,见证我对我过去的弃绝;不一定是你做错事情,而是你的心没有信靠上帝、没有归荣耀给上帝。我从今要改变过来,一百八十度的改变。我要很谦卑、很顺从的来跟随这位上帝,你的心是依靠上帝的。
D.立志,从今靠着主生活
「我有当受的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洗礼跟婚礼非常相像的一点就是,婚礼是在众人面前作个见证,重要的不是那一两个钟头或一、二十分钟的礼仪,重要的是这个礼仪所代表的决心,以后我要过一个不同的生活:以前我是单身汉,我只爱我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不是了,我要专心爱我这个配偶。那么以后的生活更重要,看重的是以后的每天的生活,不是一次的婚礼就代表了一切,而是以后几百天、几千天的…生活。
也有人很看重洗礼,这个不是坏事。拍照、录像,然后庆贺,很多人……。可是,很遗憾的是,很多人一洗完礼,就不见了。事实上,洗礼固然是重要,洗礼以后每天的生活更重要。当受的洗,要受的洗,就是表示我以后的生活,那不是一秒钟或者一个钟头的事,是我这一生的事情。所以,我们在《罗马书》六章1-5节就讲到,洗礼是一种跟基督的联合。就像婚姻,跟基督的联合。
我立志以后是,绝对不要靠自己来生活。你再大的立志,即使是靠着主的立志,你也知道我们常常会失败,就跟我们在婚礼的时候说:「我一定会爱他,任何时候都爱他。」可是我们真是大说谎家,那里有这个样子呢?对方做了一点我们不愉快的事,我们就很生气了。那我们对主也常常这样,哎呀我们立定心志:「主耶稣我以后跟随你了,完全信靠祢,依靠祢,完全把荣耀归给祢。」可能一秒钟以后,刚刚出了浸池,我们就开始自高、自大、骄傲、烦躁等等。
但我们信靠主的宝血洗净,主的圣灵继续引导我们. 洗礼也是我们在众人面前作一个悔改,作一个谦卑、顺服,作一个与主联合的见证和立志,这个叫做洗礼。
E.因信称义:要知道最基本的真理,且信主耶稣
在这个洗礼里面,知识重不重要呢?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又不是不重要。绝大多数教会,你要受洗的话,可能要上很多慕道班的课、基要真理的课,有些教会像聚会所的或召会弟兄姊妹,是你一信了、决志了,马上就为你受洗。
我们不是靠知识得救的,我们不是要一定要懂得圣经的每一卷书的道理,甚至我们不是要懂得我们在这一堂课上这么多的道理。有人说,你要上完这么多课,你要看完圣经才能受洗,也有人说:「我现在还在抽烟,不能受洗。」「我还喜欢打麻将,不能受洗。」「我要把自己改得好一点,再受洗。」那都是看错了。不是我们把自己改好了,或者念了很多圣经,念了很多基要真理才能受洗。受洗纯纯粹粹是因为上帝的爱感动了我们,我们要跟随、信靠祂,我们就受洗。所以,这里有知识的成份,但是不是我们想到的那么多。
在《使徒行传》十六章说,保罗因为把一个使女身上的鬼赶出来了,被她的主人抓去见官,下到监里。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忽然,地大震动,甚至监牢的地基都摇动了,监门立刻全开,众囚犯的锁炼也都松开了。监狱里发生的这些事情,那个狱卒很害怕,他以为囚犯都跑走了;其实没有跑走。16-34节,「那个狱卒就很害怕的跑到保罗、西拉面前……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这个是老话,大家都以为我要做什么、积什么功德,才可以得救。他们就说:『不是的!』『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得救。』……」
要信!我们也记得《罗马书》讲的,信是从听来的,「信道从听道来的」。你要有信心,你要听上帝的话,所以有一些很基本的真理是需要知道的,包括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是我们唯一的救主。我也不知道S字J旁边的强盗他知道多少关于耶稣的事情,但是你相信耶稣是你的救主,这样就可以得救了。「『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得救。』那一天,保罗就跟他和他全家的人讲了一些道理。这些道理我想不是太长,因为是那天晚上讲的。圣经说,讲完了,他全家就信主了,他和属乎他的人立时都受了洗。」
我们也记得《使徒行传》二章37-41节讲到,「众人听见,就觉得扎心,心里受责备,然后就问:『我们当怎样行?』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彼得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
好,他们悔改了,也没有上很多基要的课,只听了一些见证,就受了洗。说这些都不是反对上基要的课、反对读书,但我们可能要注意中国文化传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好像我们书读多了,上课上够了,我们就懂了。你愿意信靠上帝、有爱心、有头脑的话,一句话就够了;你没有头脑,又不信靠上帝的话,跟你谈一千个小时,也没有用。我们最重要是把上帝爱人的道理跟人讲了,我想不需要太多,但是也不能没有。
你在拜什么呢?不知道。父母亲、祖先就这样拜了,也怕得罪神明。那我们绝对是要知道「你在拜谁?你信的是谁?」但是,这个并不是说,你要信了多少、知道了多少,才能够受洗。我们不要把知识,包括圣经的知识,当作得救的条件;但是,也不能没有。有一些最基本的真理一定要知道,就是「耶稣是独一的救主,祂是上帝的独生子,祂就是上帝」。我们在受洗的时候,需要有这样的知识。
二、洗礼的争执
我们也讨论一下关于「婴儿洗」的事情,上面提到过可以浸,可以洗,可以点水。照圣经来看的话,可能应该是浸礼比较恰当。也不一定要牧师来主持,圣经里面没有这规定。保罗自己说:「我蒙召不是要施洗,我蒙召是要传福音。」很遗憾,今天教会很多时候,牧师的时间、力气都用在婚丧喜庆上了。牧者蒙召是传讲上帝的话,让上帝的话临到人,我们蒙召是用上帝的爱,用祷告来服事这些弟兄姊妹;不要在婚丧喜庆上花很多时间;要在准备讲道、为弟兄姊妹祷告、在爱他们的事上,多花一点时间。我们如果愈懂得神的话的时候,我想我们也不是那么看重这仪式的铺张了。
这关于婴儿洗,关于成人洗,关于洗礼的仪式,都是有人很多争执的。但是愈争执,愈表示我们对上帝的话、上帝的爱不了解。我们并不是靠水的多少,并不是靠仪式的洗或浸得救的。不过,既然这是一个问题,。就是说,最少需要信靠耶稣。是最少,也是最多,也是我们唯一的标准。也就是,你能不能受洗,在于你有没有信耶稣。要口里承认,心里相信:「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十10)
你真正有没有相信,这个不是我们可以判断的,只有上帝能判断,但是神既把这个替人受洗的责任给了我们,我们也只能观察一下,所以有些教会有这个基要信仰班,像王明道的教会还要观察你,甚至有的时候一两年都不准你受洗,因为你行为还不够好。不过,是觉得这个情有可原,但是于理是说不通的,因为我们不是因行为称义的。你不是说戒了麻将,才来受洗的;而是先领受了神的恩典,才能让你远离那些恶事。受洗是你领受恩典的一个见证,也是你领受恩典以后的一个立志。因此,信了才能受洗。
婴孩能不能受洗?小孩能不能受洗?不一定就不可以。事实上在圣经里常常讲:神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得到了荣耀:「神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诗八2)「神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太二十一16)耶稣不也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倒不觉得小孩子不能信耶稣,事实上从圣经来讲,常常我们信心要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因此,三、四岁的小孩子不是不能够受洗的,如果他真的信了。不是靠他头脑的知识,不是靠他懂了多少圣经,来决定他受洗不受洗;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他信。信了就可以受洗。
但是婴孩,我不敢讲。你说,婴孩起码不行吧。这个也很难讲,因为我们也记得,施洗约翰他在母腹中听到马利亚问安的时候,他就会跳动。所以,连胎儿都可以对上帝的恩典有很积极的反应,我们能说婴孩不可受洗吗?
许多笃信的基督徒在婴孩洗礼这件事上有不同的看法。基督教历史极力主张我们不该期望所有的信徒都采取同一个立场。一定会有人主张婴孩洗,也有人不主张婴孩洗。然而,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数世纪以来许多基督徒为婴孩施洗的原因。
在福音派基督徒当中,婴孩洗的做法是建立在三个主要的基础上:
1)神的约是包含约民婴孩、ET在内的,神看他们为预期中要承受圣约的人。
创世记6章18节神怎么对挪亚说:“我却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妇都要进入方舟。”挪亚的儿女在神与他所立的约中有特别的地位。
创世记17章7节这样说:“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做你和你后裔的神.”
出埃及记20章5~6节说:“…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像他发慈爱直到千代。” 再一次我们看见人的儿女被带进与神立约的关系中。
在诗篇132篇11~12节,神对大卫说:“耶和华向大卫起了誓,必不反复,说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宝座上,你的众子若守我的约,和我所教训他们的法度,他们的子孙必永远坐在你的宝座上。” 大卫君王的约从大卫一直延续到他的儿女和将来的后代。
从旧约圣约的这个简略的综缆,我们看见有一个模式一再的重复。神与成人和他们的儿女立约。这些儿女不一定得救,他们还必须个别以信心接受神,使他们从罪中被救赎出来。然而这些立约的儿女在神的眼中是特别的,他们拥有圣约以外的人没有的特权和责任。神应许他们若是用信心寻求与神的关系,他们必要承受约的祝福,否则必要落在咒诅之下。
使徒行传2章38~39节记载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他这样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
哥林多前书7章14节:“因为不信的丈夫就因着妻子成了圣洁,并且不信的妻子就因着丈夫成了圣洁,不然你们的儿女就不洁净,但如今他们是圣洁的了。”
注意保罗说这些信徒的儿女是“圣洁”的。从上下文看,这里“圣洁”的意思是“从世界上被分别出来,在神眼中是特别的”。从这断经文很清楚的显明保罗相信信徒的儿女和非信徒的儿女是受到不同待遇的。但是他们都包含在神与基督所立的新约中。
2)洗礼取代了割礼,成为立约的记号。
3)立约记号的意义对于受婴孩洗的ET在于呼召他们做出信心的回应。
无论我们赞成或反对这个论点,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认识婴孩洗的做法有许多的好处。即使我们不同意这个教导,在了解许多人为婴孩施洗的原因以后,我们可以避免许多误解,增多彼此的尊重。
不仅在婴儿洗方面看法会有不同;在洗礼的仪式应该是浸,还是点,又产生争执。
受洗是归入基督,就是归入基督的身体,无形教会的众肢体。我们不要用洗礼的仪式和水的多少来分裂教会,让我们都能够彼此接纳。
这个「洗礼」,有人说一定要翻成「浸礼」,倒也未必。虽然觉得「浸」可能比较恰当一点,但也不一定没有「洗」的意思。在《使徒行传》二十二章16节就有讲到:「神叫保罗受洗,洗去你的罪。」我们当然不相信那个水能洗罪,能洗罪的只有耶稣的宝血,但是圣经有这样的话,我们就也接受。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是怎么样的意思,但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受洗的时候,不管怎么样都包括一个意义,就是表明他的罪得到赦免、得到洁净了。
《哥林多前书》六章11节也讲,我们的罪「……如今……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甚至《提多书》三章5节讲到,「主便救了我们……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彼得前书》三章21节,「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就那个「洗礼」,我们不能说我们没有。那个洗礼是我们走入重生的一个阶段,不管是在洗礼之前或之后。
三、洗礼是「与主联合」、「与肢体联合」
洗礼是在众人面前的一个见证。那个见证就是,我从今以后跟耶稣结婚了;从今以后完全信靠祂,完全爱祂了。我以前不管怎么好,我没有完全的来信靠爱祂、归荣耀给祂,就是不对的。
这种跟耶稣结婚的,在《以弗所书》的说法,就是叫做「与主联合」。所以,洗礼是一个众人面前的见证;见证自己悔改的心,见证自己谦卑顺服的心志,见证自己要与主联合,而且与其它弟兄姊妹一起联合。因为,所有受洗的人都是进入耶稣的身体,我们也进入这个身体了。
在《以弗所书》五章26-32节,「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因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有古卷加:就是他的骨、他的肉)。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就讲到这种我们受洗归入基督的身体,不是跟耶稣联合而已,而且是跟其它与耶稣联合的肢体一起联合。我们求主帮助我们知道,洗礼就开始不是一个单兵作战,不只是跟耶稣,而且是跟其它的基督徒一起。
那么在《以弗所书》四章3-6节就讲到说,我们只有一个身体,当我们受洗就加入这个身体,我们就是身体的一部分:「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这里有好几个一:这个合而为一的心,一个身体、一个圣灵、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总共八个一。很多时候,我们受洗就是进入这个一里面。但是,这不是说我们就进入一个独裁世界,不可以有二,不可以有三了,我们就被限制了,好像是一举一动都只能有一个标准。是一个标准,我们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主,只有一个神,只有这一个对基督的信仰,再有其它的就不对了。我们洗礼也只需要一次,我们都有只有同样一个盼望。
可是,他又继续讲到多:6-7节,「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有四个众,还有两个各。这就是从希腊哲学开始,一与多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只讲一,那是很整齐,但是就不民主了,就不活了,就不自由了。如果我们讲多很自由,但是就乱了。
我们受洗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联于基督。但是,各人所表现的,神所使用的方式,绝对不是一样的,绝对是多方面的。我们也提过,我们受洗就是进入一个身体,或者成为一个身体不同的部分,有的是手,有的是脚。
保罗在圣灵感动中,用夫妻和身体来作基督徒生活的一个形容。实在是两个最棒的比方:一个是夫妻。夫妻婚姻上的结合,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是,我们在爱的结合是那么的甜蜜,而且可以产生后代的。另外,身体。手是手,脚是脚,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完全不一样,可是又配合得多好。
教会不是俱乐部,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然后党同伐异,不同的人你走开。教会是一个身体,即使有极大的差别,一个是眼睛,一个是脚,我们仍然有最好的配合。各位,这很奇妙,我们全身真是都不一样,不是全身都是眼睛,不是全身都是手,不是全身都是一样的东西。但是,在神经、血液的配合下,一个人不会自己打自己。在正常情形下,不会这样子的。是每一个部分,都爱惜另外一个部分。没有一个部分会嫉妒嘴巴:「你真是好福气,所有好的都给你吃了。」脚也不会抱怨:「全身的重量,天天就是我在那里承受。」
我们受洗进入教会,就进入了一个婚姻,跟基督密切的联合;就进入一个身体,跟其它弟兄姊妹密切的联合,而且彼此的相爱。注意,这个合是联合,是结合,不是混合。
我们也想到在《约翰福音》十五章1-8节讲到:「你们是枝子,我是葡萄树。」我们必须跟天父联合在一起,这个联合,树是树,枝子是枝子,但是非常紧密的。神始终给我们这种自由度,让我们有自己的生活的空间,但是我们自己就把主权完全交给上帝,而且体恤到其它的弟兄姊妹,过一个很好的基督徒的生活。
《罗马书》最后一章,保罗对那么多人问安问安,他都认识、都知道。我们感谢主,愿你在教会里也是跟其它的肢体有好的交通,相爱、关心;人家也知道你的需要,人家也知道你的要求、你的软弱。像肢体一样,你哪个地方痛了,小拇指痛了、一粒沙进到眼睛了,都能够体会得到;那一个地方舒服了,全身都快乐。你吃了冰淇淋,不是嘴快乐,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快乐。愿我们都在上帝的爱中,跟弟兄姊妹有美好的结合,过好的教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