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事”在希腊原文的表达是:aschēmoneo,意为“行动不合宜的”,“行为不光彩的”。也就是说行为不合宜,便是害羞之事;在上帝或人前不得为之的事,便是害羞之事。
行为不合宜,可以说是无礼,即无礼貌。爱绝不是粗鲁、粗俗或是无理的;爱从来不会以这样的方式或行动而冒犯他人的情感和生活。基督在世上时,也是留意人类的感受,他对所有人都谦恭得体,温柔忍耐。因此,每一个真正跟随上帝的人都将是谦恭守礼,绝不会以无礼的粗鲁和尖酸刻薄地对待他人。爱总是搜寻生活中那所有正确合宜的、适当的关系,因为爱努力促进他人的幸福,其结果必然会避免每一件可能导致冒犯或干扰真正快乐的事。
真正的礼貌并非仅由于实行礼仪的规例而学得。合礼的举止是随时均须遵行的;无论在何处,只要无损于正义,不妨因顾虑他人而随风从俗;但真正的礼貌决不是要人因屈循习俗而牺牲原则的。真正的礼貌是不分阶级的。真正的礼貌是教人自尊,教人敬重人的尊严,并于四海之内皆视同兄弟的。
真礼貌的要素乃是顾及他人。那最基本最持久的教育,乃是扩大同情与激发博爱之心的教育。那所谓教化者,若不能使一个青年孝敬他的父母,重视他们的美德,容忍他们的过错,济助他们的需要;若不能使他成为一个体贴柔和的人,对于或老或少不幸之人显出慷慨乐助的心,并以礼貌对待众人,那么这种教化便算是失败了。
真正优良的思想和举止,最好从那神圣教师的门下学习,胜似遵守任何固定的规律。他的爱贯彻人心,就能予人品格以优良的特质,使之成为与他自己的品格相似。这样的教育能予人以一种天生的庄严和遵守礼仪之心;也能使人有文雅的举止和温柔的态度,是时髦社会的表面客套所万难比拟的。
《圣经》吩咐人要有礼貌,并且列举许多的例证,显明不自私的精神,温柔的美德,和悦的性情,乃是真礼貌的特征。这些无非是基督品德的反映而已。世上一切的真仁慈与礼貌,连那些不承认主名之人所表现的,也都是从他而来的。他渴望这些特征,要在他的儿女们身上完完全全地反映出来。他的旨意乃是要世人能从我们身上看出他的荣美。
一时性急的举动,一句简单粗率的答话,在某件小事上缺乏基督化的礼貌与仪态,结果可能丧失朋友,丧失感化力。上帝甚愿你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有最优良的表现━━无论是在一班不及你的人中间,以及在同等和较高的人中间,都当如此。我们要随时作基督的门徒,力求在各方面正确地代表他。
我们以为在无人之时便可肆意妄为,或者以为所行之事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无人知晓,但你竟忘记了,有一位坐在高天之上的主吗?他的眼目看顾一切,连你内心的动机他也监察。当然,上帝并不是等待着我们犯错,而得以处罚之,上帝并不希望人犯罪作恶,他巴不得我们完全圣洁,因此,赐下他的爱子为我们赎罪,赐下圣灵帮助我们得胜罪恶。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在隐密中见不得光的行为,其实也折磨着我们的内心,害怕有一天会被公诸于众。爱是不做害羞的事,就是一切在人面前和上帝面前无法站立的事都不可做。
旧约《圣经》有约瑟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讲过很多遍,但在这里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效学的含义。被卖往埃及的约瑟由于出色的办事能力被埃及的护卫长波提乏看重,而提升为护卫长的管家。约瑟敬畏上帝,聪明能干,波提乏的妻子便对这个年轻有为的管家生出爱慕之心,趁着波提乏不在家时便引诱约瑟。身为管家的约瑟在护卫长家中除了波提乏和他的妻子便是他说了算了,就是在这个时候约瑟也没有屈身就范,他说:“我怎能做这大恶得恶上帝呢?”这话显明了约瑟的真敬虔。即使在无人的时候,他也不做害羞的事,让上帝的圣名受辱。他行事为人就如同活在上帝面前一样,他正直的言行只为得着上帝的认证。他也许早就看到了不服从的后果,就是牢狱之灾,更有甚者,有可能被愤怒的护卫长当场斩首。但他还是坚持了他的正义,他决不在上帝面前行任何害羞的事。
这也当成为一切跟从基督之人的行为原则。我们不单单是在公众面前要谦恭有礼,就算是在无人的时候,也当正直无愧,就如同活在上帝眼前一样。我们要知道,一切的言行终必有审判的一天,善恶终必有报,这是任何人都逃脱不了的命运。所以,我们要格外谨守自己的言行。
爱是不做害羞的事,这是具有多么深刻的含义啊!有爱的人就不会做任何对不起自己和对不起他人的事情。他所有的事情都光明磊落,毫无隐藏,也就是说他对得起任何人,没有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