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如何承受永生(10:25-37) 2011年8月30日
这段经文是主耶稣对问题的答复,内容是如何承受永生,有标题为“好撒玛利亚人”。
10:25 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
律法师:犹太社会中负责教导摩西律法和口传规条的文士。在福音书中多是主耶稣的反对者。
试探:这个律法师不是求教耶稣,也不是探讨问题,乃是要抓耶稣的把柄。试探是出于恶意、出于恶者,因为神从不试探人(雅1:13)。
作什么承受永生:从这个问题中可以看出这个律法师对得永生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永生是神赐给的,不是赚取的。我们总是用付出和收获的模式来衡量人生,却不想生命是神赐予的恩典。
永生:永远的生命。不是短暂的、不是虚空的、不是痛苦的,乃是与永生神连接的。神是永恒、全能、公义和慈悲,但我们最终的关怀常常是得永生。18章也有一个少年财主求问永生之道。
10:26 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律法:指着摩西的律法,就是“五经”,犹太人信仰的基石,也是旧约圣经的核心部分。
写的、念的:指着阅读和理解,或说解释和诠释。主耶稣面对恶意的问题并没有拒绝,乃是引导他回到正意。
思考:你的圣经中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10:27 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律法师引用《申命记》6:5和《利未记》19:18的经文概括律法。申6:4-5的经文正式犹太人经文盒中所存的。
这个律法师没有引用“十诫”,这说明他对律法确实很有研究,知道律法的精髓不在于约束性的条款,乃是对神和人的爱。
主耶稣也曾以此答复人的提问。可12:28-31;太22:34-40。
思考:你认为怎么才是爱神和爱人呢?
10:28 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从答案来说,律法师无疑是说对了,人也确实应该这样行。如果真能完全遵行神的律法,就可以承受永生。
只不过,这里存在一个大难题——从来没有人能做到这两样。在一条上违背了律法,就是违背了全律法。
雅2:8-10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
传7:20 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又见罗3:23)
思考:你能借着好行为得到永生吗?如果不能,好行为还有价值吗?
10:29 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这个律法师并不是真心寻求永生之道,若是,就会在自己的结论和耶稣的答复前谦卑下来。应该说:“我愿意这样行,但是做不到,该怎么办呢?”
显明自己有理:主耶稣并没有否定他的答案。他自以为聪明的追问,显出了自己的无知。
思考:谁是你的邻舍呢?
10:30 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10:31 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10:32 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10:33 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10:34 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10:35 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10:36 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着名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先听一种寓意解释……略)
1、比喻解析:
1)落在强盗手中的人最需要的是救助,而不是分析他遭灾的原因。
2)祭司和利未人虽然在圣殿中服侍神、服侍人,却没有慈悲的心,不能爱人如同自己。不能沾染污秽的要求,不应成为怜悯人的拦阻,况且这人并没有死。
3)撒玛利亚人被犹太人藐视,却能怜悯帮助受害人,并且是细心、有效、舍己、持续的帮助。
思考:你会以信仰、种族、性别等理由拒绝帮助人吗?
2、谁是邻舍:
律法师的提问是:谁是我的邻舍?主耶稣的反问是:谁是落难者的邻舍?主耶稣把空洞的问题转变为活生生的人际关系。
邻舍:需要你帮助的人就是你的邻舍。
圣经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
这是一个没有邻舍的年代,只有孤独的自己。
10:37 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律法师没有说是那个“撒玛利亚人”,只说是“怜悯他的”,也许是羞于称赞一个被自己藐视的人。
律法师的回答又是对的,主耶稣却要求他去照样行。有知识并不等于有真实的信仰、有丰富的生命,真知识乃是爱神又爱人,这也是信仰生活的核心。
你去照样行吧:主耶稣没有要求律法师悔改跟随自己,却要他爱邻舍如同自己。这关系着他关注的承受永生的问题,只有在遵行律法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何等的软弱,是何等的需要神的救赎和怜悯。
思考:我们有多少明白主的旨意却不去行的呢?也找借口显明自己有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