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3:1-10
我们已讨论过教会造成的最初印象,以及使徒在圣灵大能引导下所传讲的第一篇信息。现在要来看教会面临的第一个BP(3:1-4:31)。导致BP的原因是使徒行了一个神迹,又传讲复活的道,因而引起一向讲究理性的撒都该人心怀忿恨。BP造成的后果是,彼得再度出来作见证,祭司发动新的威胁,教会领受新的能力。
本讲将集中讨论那个神迹。这是使徒行传记载的第一个神迹。随着时日推移,物质上的神迹逐渐减少,属灵的奇事却与日俱增。我们的主从未强调他所行的物质上的神迹之伟大价值,或用它们来证实他的神性和使命。他清楚地对门徒说,「你们当信我……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作的事信我。」他最高的证据就是他自己。但在那个不信,迷信,着重物质的时代,必须要用物质来显明能力,以吸引人注意。教会逐渐迈入她属灵的荣耀之后,相对的,就较少看见耶稣在世上时所不得不行的那些属物质的神迹。从属灵的见证和能力这较广的角度看,神迹已非必要。这启示了耶稣对门徒所说下列话的真正含义:「你们……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他的意思不是说,他们要在物质领域里行更奇妙的神迹,因为他们并未如此。他的意思无疑是,物质的神迹远不如属灵的神迹奇妙。他到父那里之后,他们要作更大的事──这是指着属灵领域里的事。
然而这段记载仍然有趣生动。毫无疑问的,这里记下神迹,是为了阐明接下去发生的事。这神迹产生一个结果:有人反对使徒的讲道。他们的反对造成使徒更大胆的讲道。我们将从三个角度来看这段记载,首先注意简单的事实;其次注意超然的事实;最后提出这神迹所指明的事实。
我们可以将这个简单的事实很快地浏览一遍。这是一个瘸子的故事。路加说这人生来就是瘸腿的。注意故事里用来描述这人得痊愈的一段话:「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也许只有医护人员才能充分明白这段话的含义,因为里面用的多是医学名词。译成「脚」的那字,在圣经其它地方从未出现过,只有路加使用。这字是指出人脚一个特别的部位。它特别是指脚底或脚跟。另外「踝子骨」也是医学名词,在其它地方未见过。「跳起来」是描述一个错位的关节突然回到正常的位置上。因此,路加用一连串医学用语仔细描述发生在这人身上的事。
这实在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一个瘸腿的人,他不是意外受伤,或因他的罪而瘸腿,乃是生来如此。他一直不良于行,甚至无法站立。有一天他突然得到新的能力,可以在殿里又跳又走。
是如何发生的呢?乃是出于彼得和约翰的话。使徒行传第2章和第3章的记载相隔多少时日,我们无法知道。第2章结尾说到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那句话结束了充满热情,欢乐,火热的异象;诗歌,赞美,宣告的第2章。第3章一开始,则讲到两个人──彼得和约翰,正要上圣殿去。「申初祷告的时候……上圣殿去。」一天中有三个不同的时辰,人们可以聚集在圣殿。申时即在黄昏,是献祭的时辰。至于祷告的时刻是献祭之后半小时。人们在祭物的袅袅香烟中祈祷。彼得和约翰不是在献祭的时辰进殿,而是在随后的祷告时刻进去。我们看见这两个人往圣殿走去,不再有如舌头的火焰降在他们头上;他们没有任何引人注目之处,只是两个极平凡寻常的人。五旬节的狂热已烟消云散。这两个人,早年曾为朋友,彼此了解甚深,虽然也时有摩擦。彼得较讲究实际,约翰则是诗人。彼得是行动者,约翰则喜欢梦想。他们个性迥异,是极端的两种类型。但请注意一件圣洁而美丽的事实:在S字J与复活的大能之下,彼得和约翰这两个性情相反的人,于五旬节之后双双出现,彼此相伴前往圣殿敬拜。他们已经发现,他们不是针锋相对,而是相辅相成的伙伴。彼得用他的话语,使那生来瘸腿的起来行走,跳着赞美神。
那番话语是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之名说的,是藉着一位拥有这名所暗示的一切属性的使徒说出来。「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彼得毫无道歉之意。他只是夸主的名。确实,他无金无银,但他有远比金银更美好的东西;他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说出他的命令和带权柄的话。
因此,这简单的事实就是,一个生来瘸腿的人──如果在现代,他就可能沦为职业乞丐──他的生命因着路过的两个人所说的话,而有了改变;突然之间,他能站起来行走,热忱赞美神。
接着来看这段记载所启示的超然事实。首先,也是从刚才提到的简单事实出发。一个超然的事实是,基督的作为仍继续着。他还在作工,就如他在世的日子一样。我们读到这生来瘸腿的人蒙医治的故事,就不禁想起我们主的生平故事。有一次他路过毕士大的廊子,看见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就医治了他。从人的眼光看,这次医病几乎使耶稣为之丧命。他医治那人之后,嘱咐他拿起褥子走罢,于是官长就批评他在安息日拿褥子行走。他们后来指责耶稣犯了安息日。耶稣如此回答,「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他事实上是说,面对着人所受的苦,我就没有安息日,因为神也没有安息日。我在安息日作工,是要使这人得到他从未享过的安息。「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神当作平等。」他们从此未曾停过他们的仇恨和阴谋,直到他们置他于死地为止。因此,从人说来,医治那人使他赔上了自己的命。从神说来,亦是如此。他藉着救赎的权柄医治那人,使他自己最终被带到S字J上,这是人的眼目难以察觉的事实,只有神看见。如今彼得说,「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起来行走。」奉那一位与神同工,藉着对付人的罪而卸除人所受诸多限制的主之名。我们看见那人有了反应,基督仍在继续他的工作。
在这神迹里,我们一方面看见基督继续他的作为,一方面看见他开始透过他的身体──教会──作工。彼得和约翰不再是个别的使徒,他们乃是「他身上的肢体,是他的骨,他的肉」。彼得和约翰是永活的基督之肢体,也是用来成就他旨意和运用他大能的器皿。基督透过这两人医治病人。彼得定睛望着那人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然后拉着那人的手。希腊原文有抓住手往上拉的含义。此处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那人有信心。几乎所有解经家都说,他一定是应用了他的信心才会得医治,但这段记载里未如此说。他的获医治是基督透过这些人所采取的直接行动。彼得定睛望他时,彼得的眼里闪耀出基督的大爱。然后他开口说话,那正是出于基督的话语。从世俗标准看,基督确是身无分文的穷人,但他能藉着他的两个肢体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透过手与手的触摸,透过那强有力的一拉,基督藉着他的肢体,与人类的需要接触了。
因此第三个超然的事实是生命的沟通,好叫残废的得痊愈。那人最关心的是甚么?跳跃取代跛脚,赞美取代乞怜。生命的沟通,完成了这两项奇迹。这是活着的基督透过他的肢体所作的。
现在来思想最后一点。这神迹正如其它神迹一样,具有属灵的意义。基督在世时曾说,「我就是真理。」这宣告是指明在他里面一切的生命都是一致的。耶稣从未像我们那样,在圣洁的和属世的中间划分界限;他在身体领域里所使用的法则,就是他在属灵领域里所使用的法则。他所行的-一个神迹,一方面具有物质上的意义,一方面具有属灵的意义。此处的情形也一样。五旬节已经过去。如舌头的火焰消失了,如大风吹过的响声止息了。热烈欢喜的诗歌沉寂下来。这是初期教会的素描,是火焰,声响,欢喜之后的结果。五旬节的火焰并不打算成为基督教会一种持续而正常的光景。使徒行传的记录代表了五旬节之后的光景。神的教会之正常光景是平凡无奇的,是与跛腿之人同列的。当然,默示与异象仍有其地位,目的在使我们面对世人的需要时,能将默示与异象转换成美行与得胜。
那么所象徵的事实是甚么?
1.教会的机会乃在于人性天生的不完全。我们不必浪费时间讨论,人性是如何变成不完全的;人性就是有缺欠的,这乃是问题所在。古代门徒曾来见耶稣,提出一个极抽象、具有试探性质的心理问题:「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他否定他们的问题,「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趁着白日,我们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人类的不完全,正是教会作工的良机。缺欠的人类站在美门的外面,却不得入内;这是何等可悲的画面!这正是人类的光景,置身于美物之中,却无法拥有;被各样美善的事物环绕,却被排拒在外。这是世界各处人类的光景。人们在美门外叹息,哀泣,无法进入。这也正是教会的机会。
那人在殿门口作甚么?他不是想得医治起来行走,而是渴望得周济。睭济乃是残废不能工作的人所赖以维生的。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到处都有人在美门旁等候周济。这是教会的机会。
2.这里启示了教会所能给的礼物。
「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彼得给了等在美门外那个瘸腿的乞丐甚么东西?他所给的,使那人残废消除,得到能力,最后产生敬拜之心。第一,残废消失。彼得对这人说,我没有甚么能维持你瘸腿生涯的东西;但我有一些东西能医治你的瘸腿,使你可以靠己力谋生。那就是基督。我们的信仰不是在面对世界的忧伤患难时,伸出救济之手,帮助他们忍受各种限制。基督的教会之信仰是给人生命,使人站起来,不必再倚靠周济。它给人的礼物是消除残废。它握住错位的踝子骨,将其恢复到正常的位置。那人可能是全耶路撒冷最懂得踝子骨的人,因为他整天躺在殿门口,看着人们的脚走来走去。一个人可能对踝子骨知之甚详,却不知道如何行走。基督教会不是教导人一套哲学,而是给人生命,给他消除残废,得到能力,产生敬拜的生命。
如果这就是教会所给人的礼物,那么教会当采用甚么方法?她必须奉耶稣基督复活的名说话,行事。我们如今站在S字J与复活的另一面。这话是奉他的名说出来的,但不是他说的,而是一个与他的性情有分的人所说。我们若奉自己的名,或其他人的名前往美门,我们可能对那些残疾的人施舍一些东西,使他们得以维持残生,却永远无法使他们自立更生。教会必须奉主的名前去。
彼得再度和约翰同工合作。他们定睛看着那人说,「你看我们。」更进一步,他们的身体有了接触。「于是拉他的右手,扶他起来。」那是教会的方法。我们必须去到那些躺在美门旁乞怜施舍的人那里,拉他们的手。我们必须有个人的,立即的,直接的接触。教会若站在遥远之处,口唱诗歌,盼望优美的歌声能传达谷底,那么教会就是忽视了那些谷底之人的需要。教会若从上头走下来,到痛苦,忧伤,烦恼的世界旁边,伸出右手拉起世人,那么基督就必藉着教会作他自己的工,并透过教会赢得他最终的胜利。
使徒行传3:11-26
本段经文记载了彼得如何向众人解释前面所发生那件事的意义。整个景观颇富希伯来色彩。地点是圣殿的所罗门廊下。那群人显然是长久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居民,和五旬节那天围在使徒周围的群众不一样。五旬节是犹太人的节期,人们从各地方前来耶路撒冷过节。如今五旬节已过,群众各返本乡;因此在所罗门廊下目睹这一瘸子得医治的人,毫无疑问的大半是希伯来人,也就是以色列人。
彼得的这番话尤其是希伯来式的。他提到神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他宣告,「神曾藉众先知的口」;并在结尾时说到「神与你们祖宗所立的约」。
这里提到与耶稣有关的事,几乎都是引自旧约的,「神的仆人」(不是钦定译本所译的「神的儿子」);「圣洁公义的」一词很自然使他们想到以赛亚的豫言,两者都是出自旧约,具有弥赛亚的价值;另外还有「基督」一词,是一个希腊文,其希伯来文就是弥赛亚,代表了百姓最大的盼望。
他提到耶稣所带来的盼望时,所用的话也同样具有特殊意义。「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是直接引自那篇伟大的忏悔诗篇;「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综合地表达了诗篇和古代先知豫言里那种永恒的期待;他说到教训时,提及摩西的应许──有一先知将兴起一一要在耶稣身上应验。
从这段话的开头与结尾所用的词可以看出,这篇信息是特别针对以色列国的。他说,「以色列人哪,为甚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使徒的意思是,外邦人才有更多的理由感到希奇。再留意结尾的话:「神既兴起他的仆人,就先差他到你们这里来。」显而易见的,他对这神迹的整个解释主要是针对以色列人说的。
我们必须强调这一点,才能明白这篇信息。不管它教导的属灵原则是甚么,最初都是针对以色列人的。因此我们要先从广义方面探讨它带给以色列人的信息,其次再讨论我们能从它学到甚么教训。
这篇信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1节开始,记载有一群人跑到所罗门廊下,以及那个得医治的人拉着彼得,约翰不放。这是一幅有趣的画面。似乎那得医治的人不愿意让使徒走开,因为他们是他得痊愈和祝福的媒介。他拉住使徒时,众人就围拢过来。彼得立刻抓住机会纠正那些人的态度:「以色列人哪,为甚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甚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他连续提出两个问题,几乎是在责备他们。然后他立刻提出解释。他的解说是从第13节起,到第16节止。「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根据他们熟知的事作开头,将他们带回到所信仰的中心事实上──然后道出与他们有关的两个历史事实,再归纳到那人得医治的事。
再注意第17节。「弟兄们,我晓得你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你们的官长也是如此。但神藉众先知的口,豫言基督将要受害,就这样应验了。」从那一节开始直到第3章结束,都是使徒的呼吁。他最先纠正以色列人面对神迹时的态度;其次教导他们神迹的意义,以及神迹与永恒事物的关系;最后根据前面的纠正和教导,呼吁以色列家悔改归向神。这是整篇信息的三个主要部分。
他的纠正包括两个问题。
1.「为甚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他们为甚么不当感到希奇呢?这里不是有一些令人希奇的原因吗?一个生来瘸腿,终日在美门外乞求周济的人,如今好端端地站起来,不但不再向人乞讨,反而走着跳着赞美神。这实在是巨大而奇妙的转变,为甚么他们不应该感到希奇呢?使徒说,「为甚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他是在为接下去要说的话铺路。他的遣词用字是相当谨慎的:「以色列人哪」,「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如果他说的是,「亚伯拉罕,以撒的神」,那么以东人也可以包括在内。使徒将说话的对象范围缩小,他说,「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雅各后来成了以色列,彼得就是针对这一群以色列人说话,他们与雅各有着肉身与约的关系,他们是神所管理的百姓。因此彼得提醒他们旧日的历史。他们是属于「约」,属于圣经和先知的子民。所以他说,「以色列人哪,为甚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你们拥有这样的历史,传统;历世历代以来你们有绵延不断的神迹记载;你们不久前还多次看到神彰显他的大能,医治病人,为甚么还把这事当作希奇呢?
2.「为甚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他们面对神迹感到希奇,是因为他们忘记过去的历史,与他们的历史脱节;他们盯着彼得约翰,是因为他们心中浮起一个错误的解释,那是完全与历史相背的。彼得先责备他们不忠于历史,对所见的神迹如此大惊小怪;接着又责备他们未能正确地解释他们所见的奥秘。他们对所夸耀的历史从未有过真正的认识,否则他们就能从这人得医治的事上,看见那是他们所信的一切所造成的最终、合理之结果。
他立刻开始解释。他先回到过去:「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们列祖的神。」接着他在众人面前作了一个惊人的宣告。有一位解经家说,彼得这一番话就是一个神迹,远比他对躺在美门外那人所行的神迹更奇妙。注意彼得的惊人胆量,并记住五旬节之前他的畏惧。看看如今他站在圣殿的所罗门廊下,周围是耶路撒冷的居民。他表现如何?他公然宣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们列祖的神,已经荣耀了他的仆人耶稣。」至于从「你们却把他交付」等字一直到第15节是加插进去的评论。第13节前半节和第16节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宣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就是我们列祖的神,已经荣耀了他的仆人耶稣……我们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你们所看见所认识的这人健壮了。」他实际上是说,亚伯拉罕的神,你们历史上的神,你们国家的神,「就是我们列祖的神,已经荣耀了他的仆人耶稣。」已经将他高举,升到权力大能中。这里没有提到复活,却暗指复活。
这些人都是以色列人,有着以色列人的偏见和优越感。他们面带惊讶地注视着这得医治的人,感觉他们所看见的是一种新的能力之一部分,是与神的旨意相背的。彼得宣告他们是又瞎又愚蠢的,他们没有看出这事是出于神,是那位建立他们国家,在他们历史上居中心地位的神所行的作为。
彼得在这里借用了以赛亚的伟大用语──「神的仆人」。可能「仆人」一词对我们所具的意义与希伯来人不同。以赛亚的伟大豫言就是神的豫言。我们现在不必讨论以赛亚所看见的神的仆人,是指一个理想国度,或指一个人。两者都对。以赛亚将一个国度看作一个仆人;但他又在模糊而遥远的未来,看见这真正的原则和目标在一个人身上实现了。我们若要明白彼得这个宣告是如何使人震惊,必须回到当时所罗门廊下的气氛,和围绕在他四周的人那里。那些人可能抓住豫言里的话,正打算问道,神的仆人是谁?彼得不待他们发问,就立刻回答,「耶稣。」他如此宣告,一切有关弥赛亚的盼望和豫告,都在基督里应验了,并且神已经荣耀了他。那些人很可能毫不考虑地说,荣耀了他?我们明明看见他被钉在S字J上死了。
现在回到那段插入句:「你们却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释放他。」那是历史事实。他们拒绝他,将他交出来;反而是一个外邦人想释放他。因此彼得将罪咎归在以色列人头上。仔细留意他的话,「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这里有一处翻译值得商榷。译成生命的「主」并没有错;但这字在希腊文里与希伯来言所谓信心创始成终的「创始」是同一个词。我们不妨在这里译成「生命的创始者」。然而「创始者」还是不能尽意。从字面上看,这词是指一个队伍的领袖,是领先的,带头的人。这暗示彼得将进一步说到复活的事。我们必须记住他们将耶稣钉在各各他山上的背景。他对他们说,你们已经杀了那圣洁公义者;你们选择释放凶手,却杀了生命的领袖,就是生命的创造者,生命的主。神给你们的答覆是,叫他从死里复活,使我们为他的复活作见证。这些都记在插进来的这一段话里,但我们如今看出,它与整段经文关系密切。
彼得接着说,「我们因信他的名。」就是那位你们所杀死,神又叫他复活,使他得荣耀,被彰显是神的仆人,是长久所期待的弥赛亚之名;「因信他的名」,这人得了医治。他们感到希奇,是因为他们未能配合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神的计划和步骤;结果他们就无法解释这人得医治的奥秘。所以在这一部分的讲道中,彼得将这人得医治的事,看作是他们所生存的制度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最后一部分系呼吁的性质。「弟兄们,我晓得你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你们的官长也是如此。」注意辞句中所含着的温柔。也许有人会说,彼得岂不是自己在削弱他的论证?如果他不作这番承认,岂不是更好?他岂不是在减轻他先前对他们的指责?我想答案见诸彼得的话,「我晓得你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那不是表达他对这件事的意见;不如说他是宣告一个事实:他接受耶稣在临终时的祈祷中所表达的真理──「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彼得说,我知道「你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你们的官长也是如此」。然而他仍将罪归与他们,指出耶稣的被杀是出于他们的意愿和决定。「但神曾藉众先知的口,豫言基督将要受害,就这样应验了。」从这番话看来,他在耶稣被杀这个悲剧之上看出神恩慈的旨意;他胜过了罪行,藉着耶稣的死和复活,使过去世代所豫言的神之旨意得以应验。
他接着立刻作最后的呼吁,「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我们千万不可遗漏「所以」二字包含的意义。他们为甚么应当悔改归正?下面所说的是悔改的结果;至于悔改的原因已在前头阐明了。那些原因是:耶稣是神的仆人;神藉着他实行神的旨意;他们置死耶稣,强迫彼拉多定他的罪,他们是犯了弃绝圣洁公义者的罪;尽管他们如此盲目,犯罪,悖逆,神仍然叫耶稣从死里复活,完成了他恩慈的旨意。「所以」,因为他们的罪,因为他的恩典;因为他们置死耶稣以至于违反了国家的历史,并且因为神使耶稣复活,除去他们误杀的罪,所以他们当「悔改归正」。彼得呼吁他们离弃无知,进入光明;远离由无知所造成的罪行,回到正道上。
彼得作了悔改的呼吁之后,又应许他们某些悔改的结果。「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主也必差遣所豫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我们必须记住,这番话是对以色列家说的,此外别无其它解释。若想将其应用于整个世界,则是误解了此段话的真正含义。彼得说到悔改归正的结果时,对象只局限于以色列家。第一句,「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可以应用于一般人。但我们继续读下去。罪得涂抹的结果是甚么?「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安舒日子从主面前来到的结果是甚么?「主必差遣所豫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你们」是指以色列家。「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刻。」我们若将这番话应用于以色列家,结果可立见分晓。万物复兴必然与基督降临以色列家有关,基督是他们的弥赛亚;他必须等到以色列家悔改归正时才降临。换句话说,当以色列家悔改归向耶和华时,以色列家的罪就得以涂抹;然后安舒的日子从主面前来到以色列家;透过以色列家,万物得以复兴,这是与弥赛亚降临一同发生的。
我们说到弥赛亚降临,是指第二次降临而言;但这也是他第一次被他的子民接纳。我相信彼得是如此期望。我不认为以色列是一个失丧的,被遗弃的国家。我确信以色列有一天将被寻回,被召聚起来。以色列人必有一日会悔改归向神,神也必涂抹他们的罪。到目前为止,以色列尚无悔改的迹象;但他们总有悔改归正的一日。
那么,我们能从这一篇特别针对以色列家的信息中,学到甚么教训呢?对我来说,有三个关于神的制度之功课可学。
1.他在古时的旨意迄今未改变;
2.万物在等待耶稣的降临,届时万物都要复兴;
3.有一日以色列必将得到恢复。
但是我从这段经文学到甚么属灵的原则呢?被描述为「纠正」部分的经文里,包含了两个属灵原则。
1.对神迹感到希奇,是表示他们心里不信;
2.不信会产生错误的解释。
人若想要从圣经或信仰里除掉超自然的成分,就是不相信神。他可能将神当作一种道德力量,但这种面对神迹就大感惊讶,企图用其他说法来解释超自然事件的人,是不相信神的。希奇的态度足以显明人内心的不信。若接受圣经开头第1节的真理,就不难接受一切神迹。「起初神创造天地。」这是最大的神迹,在神看来却不是神迹。那只是他大能的作为。所谓超自然,就是略高于人所能见的,略深奥于人所能明白的。
至于这篇信息的教导部分,也含有属灵的原则。明显的一个原则是,弃绝耶稣是何等愚蠢,难以言谕的罪。但神能胜过这种罪和愚行,这可以从他叫耶稣复活,使他成为人类救主的事上看出来。
最后,呼吁的部分强调一个事实:蒙享特权的儿女也承担着责任;他们是否能继续享有特权,享有多少特权,完全由他们是否尽到责任来决定。
如果今日以色列人分散世界各地,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被剥夺了事奉的权利,那是因为他们后来变得以自己为中心,想独善其身,忘记了他们有责任使四周诸国因他们蒙福。
这里也有一个信息是给教会的。我们的权利越大,相对的责任也增加。我们若忘记自己的责任,权利本身就会成为寿衣,阻拦并埋葬我们,而再不是鼓舞、帮助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