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书 第四章
作者:佚名
2016-10-27  

拿 4:1 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

拿 4:2 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 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拿 4:3 耶和华啊,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还好。」

拿 4:4 耶和华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

拿 4:5 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拿 4:6 耶和华 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苦楚;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

拿 4:7 次日黎明, 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

拿 4:8 日头出来的时候, 神安排炎热的东风,日头曝晒约拿的头,使他发昏,他就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还好!」

拿 4:9  神对约拿说:「你因这棵蓖麻发怒合乎理吗?」他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

拿 4:10 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

拿 4:11 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约拿的愤怒(四1-5)

从一开始,约拿的故事就以震惊和矛盾为其特征;这个故事在叙述中的新转变,是难以豫料的。现在,约拿发怒;我们假定他发怒的原因,是因为觉察到尼尼微人民大众的灵命的改变,因此这城市的人将不致经历上帝的愤怒。所以约拿再一次祷告(2-3节),这次祷告语调和他早些时候的祷告(二1-10)完全不同。当他看见在这座城中所发生的,他祷告上帝取去他的生命,因为他感到死了比活好。上帝于是规劝祂的仆人,但没有用;约拿出城去,在城东边的高地上搭一座棚,住在那里,等候也许这座城会被毁灭。

讲故事的艺术,在这一部分最巧妙地表现出来。对于这位别扭的约拿,听众很容易和作者一起产生不满的反应。然而对约拿的反应正是作者将信息带给听众的工具。那么信息的重点是甚么呢?

(一)约拿的神学与上帝是冲突的。我们现在对约拿别扭的反应是比较习惯了,因为他不是第一次这样发怒。那么,到底他为甚么生气呢?他是否因为他宣告尼尼微命运要被毁灭;然而时间过去,这座城市并没有如他所豫言的那样毁灭,因而他生气呢?他生气是因为上帝不审判尼尼微,这将损害他作为一个先知的形象吗?有几位圣经学者这样解释,但是这是不太可能。

约拿生气是因为他的神学被证明是与上帝的本性和行动互相冲突。他太过固守立约的神学,这种神学太狭窄了,他们只知道上帝爱以色列人,并向祂的选民施怜悯。他们眼光很窄小,他们以为上帝这种特别的爱是不可以给外邦人,就像尼尼微这样作恶的人。约拿的祷告有一部分是从旧约圣经中引录出来的:『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比较第二节和出卅四6-7)这些圣经古卷中关于上帝的话,在约拿看来,只对以色列人讲的。然而上帝不只是爱以色列人,祂也爱外邦人,约拿看不见上帝也爱尼尼微大城市的所有人。简单一句话,约拿因此产生妒忌。

约拿的怒气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现象。自己尝到了上帝的爱,他不会想到把这种爱阔展到别人;嫉妒弄瞎了人的眼睛,他把上帝的怜悯只限于自己。从这种嫉妒中,产生对爱的断章取义,他否认他开始时也和别人一样对上帝的爱一无所知的事实。这样,约拿书的作者,藉约拿的愤怒这一戏剧性的一幕,希望寻求到除去众中间眼瞎的人之障础,激发别人去接受上帝的爱。在教会中,情况并不比当时以色列好;在教会中也有限制上帝的爱的趋势,以为只有教会内部的人,才是上帝怜悯的对象,因此产生了无尽的争论。但这种争论只是一阵风,它寻求把上帝局限在狭窄的神学理论中。所有这样的理论必须打破,让新的流进去;要扩大上帝的概念,远超过所有的神学理论。

(二)约拿的祷告反映他又回转到他老的阶段去。这种回转反应出这个冷酷的先知的可悲和顽梗。不久以前,在他被抛到波涛巨浪中以前,约拿曾经觉察到他自己在这方面的过错,并且悔改使自己的信心达到新的成熟阶段,因此当上帝第二次呼召他时,他顺从了,表现出他愿意委身听从上帝。但是,可悲的是这里约拿的老样子又出现。当事情没有按他所希望的那样去进展时,他甚至想起他以前在未悔改时所说的话:『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过么?』(2节)约拿是一个典型遇到危险才肯信靠的人:当暴风雨来临时,一种深刻悔改和敬虔的心态表现出来;但当高潮过去以后,他的信心和它一起消失掉!

我们对生活中曾经改正的过错,绝不可以像约拿那样;我们要坚定我们新的方向,一直不动摇。人的本性常常习染极深,需要不断地提醒注意。在这一方面,约拿书可以提供我们很好的帮助。在这个故事中,约拿的情绪浮躁在敬虔和失败之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在自己身上也能见到同样的波动趋势,我们将从这个故事中学习更多的功课。

(三)约拿以一种虚假的自尊心作弄自己。『耶和华啊,现在求你取我的命罢!』(3节);他的祷告令我想起以利亚在列王纪上十九章四节的祷告。但是约拿实际上并没有自尊心,他的话只是欺骗他自己。他再一次被一种不可靠的虚荣心引导,他把自己当作人类历史上的英雄;他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地位渺小,因此在他求死的祷告里,他简直是在嘲笑自己。这种虚荣心、和自我欺骗的思想和行为是危险的。它欺骗他自己相信他是伟大的殉道者。如果我们像约拿这样,我们就作弄我们自己。相反的,只有用刚毅的现实主义的眼光才能认识自己,并知道如何做才能摆脱这种像约拿那样虚假的自尊心。

然而对这位发怒的约拿,这几节经文以一种仁慈的声调作结束。上帝没有发怒,尽管祂对这样一位愚顽的先知,是可以发怒的,但祂没有那样,反而温柔、仁慈、甚至带一点幽默的问他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么?』(4节)这样温柔的话,少许带点启导性,也许能够引导在不正确的怒气中的约拿,使他产生一点自我觉醒。

上帝的怜悯(四6-11)

尼尼微城是被保存下来了,但是对先知的治疗却一直没有完成。约拿坐在这座城市东边的一个高位上,还一直盼望审判和硫磺的灾难突然临到这座外邦人的城市。但是他现在确知这种事事实上不会发生,不过他仍然等。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太阳的暴晒,他为自己搭了一座棚。用随地取得的树枝和草所搭的棚挡不住了太阳的热;气温和湿度激起了先知的坏脾气。

在这种情况下,上帝观察到祂的先知所处的恶劣形势,便造了一棵植物(译按:中文和合本译作『蓖麻』的,英文标准修订本译作『植物』"plant"),使它迅速成长起来,为约拿遮荫。在希伯来原文中,也许是指迅速成长的蓖麻树,这种树的叶宽,能够遮荫。约拿没有想到他有这样的运气,因此坏脾气转变成大大喜乐。他感到再没有比在炎热的夏天有一棵树叶茂盛的树来遮荫更好的事了。很自然他感到惊喜。

然而自然界的麻烦是它完全不可靠,有一种谷像虫(Weevils)在作怪。(『虫』字在希伯来原文中,可能指一种『木虫』,或者『葡萄树的谷像虫』,甲虫之一类。)蓖麻树所提供的阴影是太脆弱了,只要谷像虫一咬它就枯槁了,阴影也就消失了。如果这样还不够糟,热带风还要刮起来;从伊朗的山上来的热带空气,再加上无情的太阳照射,使得约拿的脾气又恶劣起来。他再一次决定死了比活还好。但是上帝说话并且询问约拿到底是甚么事情触怒了他,蓖麻树枯槁和讨厌的气侯真的成为足够理由,使他觉得死了比活还好吗?约拿回答说:『是的!』他不加思索的回答,把这本书的信息清楚地带出来。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阶段,约拿的不成熟这样明显地表现出来;这种不成熟是根源于他的自私自利。第一次约拿要去死,因为他嫉妒;尼尼微大城的居民将不受上帝的审判而死去,他相信他们应得的厄运没有临到。现在他又要死,是因为天气使他感到有些不舒服。任何事情都会比那样酷热好些。他矛盾的情绪在这里表现得很明显,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他向上帝发怒,因为祂不情愿消灭整个的尼尼微城的人;他又向一棵树发怒,因为它无理由地死去,使得他不舒服。他的情绪迅速地升起来,又急促地降下,好象一部升降机在电脑的控制下。他对创造全人类的上帝极度失望,因为祂没有消灭成千上万的人类;他又同样对创造动物的上帝失望,因为祂允许谷像虫咬死了一棵蓖麻树,区别只在于:蓖麻树的死给他个人明显的造成不便,而灾难临到尼尼微人却与他没有直接关系。

说到这里,有人也许会觉得,约拿的故事这样讲是否离题太远太奇怪了呢?其实不然,在最后一节(11节)中,作者明显地把整本书的内容有力地联系在一起,突出『我岂能不爱惜尼尼微呢?』这个问题。对于这故事初期的读者,他们的传统也许会令他们回答说:『是的!』那些邪恶的外邦人,他们不应得上帝的怜悯。但是说『是的』的人,在他们听完整个约拿的故事,他们也一定会感到,这样说等于和约拿一样是太自私了。事实上如果上帝关心蓖麻树,祂也必关心人和牲畜,特别是外邦人。我们要认真去思想,如果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也是尼尼微人的上帝;在上帝的选民和外邦人之间,并无根本的区别。

我们读完约拿书之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耳旁回响:上帝岂不怜悯吗?祂的爱只限制在一些人的身上,而不能扩展到其它人吗?这个最后的问题还可以再扩大一些;这个城市的居民有十万人以上,他们代表全世界所有的众。甚么时候上帝将不要和不能施怜悯呢?艾仁(Leslie Allen)在写这卷书的信息时说道:『约拿潜伏在每一个基督徒的心中,低语他带偏见的危险信息,无意义的墨守陈规,并排斥性的自我认同(只爱以色列人)。』只有当我们除去我们心中的约拿时,我们才抓住约拿书的中心信息。大鱼怎样把约拿吐在海岸上,我们也要把自己的偏见和羞耻,像鱼吐约拿一样,都从我们里面驱逐出去,使上帝的怜悯临到全人类。――《每日研经丛书》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