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急需的三个“彼此” 经文:罗15:7;西3:13;约13:34
作者:李世峥
2016-10-27  

经文:罗15:7;西3:13;约13:34

因着基督的缘故,一群素昧平生的人走在一起,同尊上帝为父,彼此兄弟相称,这就是教会。就教会的性质而言,理应是一个充满仁爱的团契。可是,现实中的教会,却与这种状态相去甚远。那些以弟兄姊妹相称的基督徒,竟然也有尔虞我诈,也有勾心斗角……致使教会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不能很好地见证上帝的荣耀。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承认的目的,不是要纵容这种现象,而是要破解这个难题。事实上,地上的教会不可能绝对没有问题,但上帝要让她最大程度地远离瑕疵,他“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弗5:26)。因此,作为教会之一分子的每一位基督徒,都有一项神圣的使命,就是“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2)。只有每一位弟兄姊妹都从自己做起,具体地参与到教会的建设中来,教会才有可能走向合一,走向复兴。上述三段经文,均与教会的建设有关,各段都提到“彼此”二字,分别是“彼此接纳”、“彼此饶恕”和“彼此相爱”,这是教会急需的三个原则,亦是我们急需操练的三门功课。当每位弟兄姊妹都能学好这三门功课时,教会存在的问题就会大大减少,而她的吸引力相应就会大大增强。

一、彼此接纳(罗15:7)

加入教会的弟兄姊妹,在文化背景、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等各个方面,都有诸多不同。面对如此之多的不同,彼此接纳显得尤为珍贵。倘若我们的教会里,谁也瞧不起谁,谁也见不得谁,这个教会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了。因此,《圣经》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彼此接纳。

谈到彼此接纳时,保罗提出一个标准——“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那么,基督是怎样接纳我们的呢?请听他自己的宣称:“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3:15)经文中的“凡”与“一切”,道出了基督之接纳的宽广,没有任何条件,不设任何障碍。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基督都可以接纳,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地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只要愿意悔改,他就乐意接纳。保罗说:“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被耶稣接纳的门徒,身份各异:有约翰那样的渔夫,有撒该那样的税吏,有尼哥底母那样的官员……性格各异:有心直口快的彼得,有脾气火爆的雅各,有多愁善感的多马,有诡计多端的犹大……总之,没有耶稣拒绝接纳之人。需要指出的是,耶稣接纳他们,不是认同他们的缺点,而是相信他们的潜力,对于任何人,他都抱有无限的希望,他要引导他们悔改。我们这些蒙恩之人,岂不都是基督无条件接纳的结果吗?谁可以说自己配得他的接纳呢? 

基督如此接纳我们,我们也当如此接纳我们的弟兄姊妹。可是,我们却时常无比狭隘,不能接纳那些已经被基督接纳的弟兄姊妹。我们的抱残守缺和自私自利,使得我们容不得弟兄姊妹与我们的不同。耶稣深知人性的软弱,所以专门为狭隘的人讲了一个比喻,即我们所熟知的“浪子回头”。这个故事中,那位仁慈的父亲无条件地接纳了耗尽家财的浪子,但浪子的哥哥却不肯接纳已经被父亲接纳的弟弟。在上帝的家里,我们都是曾经的浪子,基督无条件地接纳了我们。可是,我们却常常像浪子的哥哥一样,拒绝已经被耶稣接纳的弟兄姊妹。教会中的很多纷争,源头就是未能做到彼此接纳,对于不同的神学见解、释经方法、崇拜礼仪及生活习惯,太多的势不两立,太少的求同存异。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经说过一段很有讽刺意味的话:“把一只狗跟一只猫摆在同一笼子里,试验两种动物是否能处得来。结果可以,所以他又放一只鸟、一头猪、一只山羊。经过一些调适,它们也能相安无事。然后他把一个浸信会会友、一个长老会会友、一个天主教徒放在一起,结果很快就同归于尽,没有一个活着的。”我们应当反思这一番话!今天的很多教会,不就是因为狭隘而陷入无尽的内讧和内耗,以致教会停滞不前吗?

二、彼此饶恕(西3:13)

做到彼此接纳的教会,一定是团结的,也一定是合一的。然而,在教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依然难免会发生一些纷争,甚至矛盾。这种情况下,教会需要第二个“彼此”——彼此饶恕。教会中的很多矛盾,来自弟兄姊妹之间的斤斤计较,这是未能做到彼此饶恕的结果。

谈到彼此饶恕时,保罗也提出了一个标准——“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那么,主是怎样饶恕我们的呢?请看《圣经》的记述:“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他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天离地何等的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103:8-12)过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53:6),“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彼前2:24);现在,“我们若认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这是何等宽厚的饶恕!

基督如此饶恕我们,我们也当如此饶恕我们的弟兄姊妹。可是,现实中的我们,却不是这样。耶稣讲的一个比喻,实在是我们的真实写照。一个欠人一千万银子的债户,由于“没有什么偿还之物”,被债主要求“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在他的哀求下,“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主人对他的态度真是够好。可是,那人才出了债主的家门,就揪住一个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不放。尽管同伴苦苦哀求,最终还是被他“下在监里”。主人对他那般宽厚,他对同伴却如此无情!我们不也是如此吗?基督对我们的饶恕,就像一千万银子那么多,而弟兄姊妹对我们的伤害,不过如十两银子那么少。可是,我们却往往抓住弟兄姊妹不放,这是何等的亏欠!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债户恶待同伴的消息传到债主耳中后,“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参18:21-35)耶稣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5:14-15)我们用主祷文祷告时,总是对主说:“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可是,你有没有反思过一个问题,如果你不肯饶恕人,这句祷告将意味着什么呢?听听巴克莱(William Barclay)对那节经文的解释:“如果在我们生活中与人有无法弥补的嫌隙与不能解决的争吵,再用这句话来祷告,显然就是求上帝不饶恕我们。”(《每日研经丛书——马太福音》)亲爱的弟兄姊妹,你还敢不饶恕弟兄姊妹吗?

三、彼此相爱(约13:34)

有了彼此接纳和彼此饶恕,我们便无限接近于上帝的新命令——“彼此相爱”。爱,是整本《圣经》的主题信息,是历代教会的共同追求。有了彼此相爱,教会就有了荣耀的见证,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

谈到彼此相爱,也有一个标准,耶稣说:“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那么,耶稣是怎样爱我们的呢?请看保罗的精彩论述:“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7-8)基督对我们的爱,是牺牲之爱,耶稣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约15:13)

耶稣如此爱我们,我们也当这样爱我们的弟兄姊妹。使徒约翰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3:16)真正的爱,就是耶稣那样的舍命之爱,这是爱的最高标准。然而,约翰的意思并不是让每一个都去“为弟兄舍命”,事实上,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弟兄舍命”。约翰不想将“爱”讲得那么深不可测,那么遥不可及,所以随即写道:“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约壹3:17)牺牲之爱的实践,要从“怜恤”“弟兄穷乏”和捐献“世上财物”这些日常小事做起,这是爱的最低标准。事实上,一个人倘若连几个小钱都不舍得付出,怎么能指望他“为弟兄舍命”呢?人性中一个可悲的弱点,就是习惯于高喊貌似高尚但难以企及的口号,而不习惯从举手之劳的小事做起。拥有远大的理想固然是好事,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往往是由一件件具体的小事铺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因此,约翰进一步写道:“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8)

犹太人中,流传着一个关于彼此相爱的感人故事:大卫时代,有一对兄弟,哥哥阿珥楠,弟弟亚劳拿。他俩虽已分家,但关系甚好。某年收割的季节,弟弟想到了哥哥,他家人口较多,我应送些粮食给他。于是,趁着星夜,悄悄地将一些禾捆送到哥哥的禾场。此时,哥哥也想到了弟弟,他家人虽不多,但作为哥哥,有责任送些粮食给他。于是,也在星夜,悄悄地将一些禾捆送到弟弟的禾场。次日起来,兄弟俩来到各自的禾场,发现禾捆竟然一点没少,心里都很诧异。到了晚上,兄弟俩又像前夜一样暗暗地互送禾捆,一连好几个晚上。直到有一天,二人在互送禾捆时撞在一起,方才知道禾捆从不减少的缘由。二人互相拥抱,泣不成声。大卫为圣殿选址时,就看中了这块见证兄弟相爱的禾场,此即《圣经》所说的“阿珥楠禾场”(代上21:18)。昔日,圣殿能以兄弟相爱为基础;今日,教会当以信徒相爱为见证!

亲爱的弟兄姊妹,通过对这三节经文的学习,你是不是已经感受到,教会实在急需这三个“彼此”呢?让我们在圣灵的引导下,以彼此接纳的心保守合一,以彼此饶恕的心化解矛盾,以彼此相爱的心见证基督。学好了这三门功课,教会就一定会得着极大的复兴!

2011年8月7日讲于新西北教会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