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良友电台良友圣经学院本科课程《讲道学》第14课有关“解经式讲章”的内容,按照以下步骤预备本讲章:
一、正确分段:
通过研读经文和仔细观察,我们发现:
1、弗4:1-3,讲的是“基督徒的行事为人”;
2、弗4:4-6,讲的是“基督徒合一的信仰内涵”;
3、弗4:7-10,讲的是“基督徒的属灵恩赐”。
整段经文围绕“教会合一”这个主题,故此,我们可以把弗4:1-10节分为三段,具体分段及其标题如下:
1、弗4:1-3 “教会合一与基督徒的行事为人”
2、弗4:4-6 “教会合一与基督徒的信仰”
3、弗4:7-10 “教会合一与基督徒的属灵恩赐”
二、仔细观察,从经文里收集资料:
1、“合一与基督徒的行事为人”(弗4:1-3)
这段经文(弗4:1-10节)的开始在原文里有“所以”一词,表明是紧承上文的论述,上面三章保罗论述的是基督徒的救恩原理,下面则转向论述基督徒的新生活,具体表现在基督徒日常的行事为人上。故而,在这段经文保罗一开始就提到基督徒的“行事为人”,指出一个总原则就是与蒙召的恩相称。具体来说,保罗提出了好几个方面,一共六点,分别是: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2、3)。保罗所讲的基督徒的这些生命果子指向基督徒群体的“合一”。
2、“合一与基督徒的信仰”(弗4:4-6)
基督徒为何能实现群体的“合一”呢?在弗4:4-6节保罗讲了七个“一”,分别是:一个身体、一个圣灵、同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和一神。这七个“一”是基督徒走向合一的属灵基础。
3、“合一与基督徒的属灵恩赐”(弗4:7-10)
教会的合一并不代表着泯灭个性,相反,每位基督徒拥有不同的恩赐,需要基督徒彼此搭配发挥出各自的恩赐。而这些恩赐都是基督随己意所赏赐的,基督之所以能赏赐下这些恩赐,源于他的受难和复活、降卑和升高。
三、找出经文的中心思想(主题):
根据上面的分析,这段经文(弗4:1-10节)的中心思想是,蒙神恩召的基督徒应当竭力保守在基督身体里的合一。
四、把经文的中心思想主题转变为讲章的主题
这就是把经文的中心思想按照实际的需要改写成讲章的主题,这就要把经文的意思和实际的情况联系在一起。传道人要透过讲道把圣经的信息传递给现代的人。根据第三项,我们确定讲章主题是,蒙神恩召的基督徒应当竭力保守教会的合一。为此,我们可以将讲章命题为“教会合一的真义”。
五、编写讲章大纲
弗4:1-10节讲章的题目是“教会合一的真义”,也就是要说明、论述何为“教会合一的真义”。故此,经文大纲可分如下三段:
1、教会的合一是生命的合一
教会的合一依赖于基督徒属灵生命的联合。这种生命性的联合,表现在基督徒基于爱心的行事为人和生命品格(弗4:1-3):
1)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
2)活出效法基督的生命品格:谦虚、温柔、忍耐、爱心、和平(弗4:2、3a);
3)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b):
a.合一的心是圣灵所赐的,不是人制造出来的(世俗的团体往往以利益为纽带);
b.信徒的责任是竭力保守(而不是疏忽、冷漠、甚至破坏)。
2、教会的合一是信仰的合一(弗4:4-6)
教会的合一依赖于对基督教纯正信仰的认信和宣告:
1)生活在一个属灵大家庭里;
2)同受一个圣灵的感召;
3)同有一个盼望;
4)一主;
5)一信
6)一洗
7)一神:与神的联合他超越我们却又联系我们神是我们的天父
3、教会的合一是恩赐的合一(弗4:7-10)
教会的合一依赖于基督徒属灵恩赐的合一运用:
1)每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的恩赐;
2)基督徒的恩赐来自基督随己意的赏赐;
3)这位基督是死里复活得胜的大君王:
a.他曾降卑;
b.他又升为至高,
c.他为信徒赚得恩赐。
结论:教会的合一是基督徒的生命合一,表现在基督徒的行事为人和生命品格;教会的合一建基于基督徒拥有共同的信仰根基上;教会的合一又需要基督徒彼此搭配发挥基督所赐的恩赐。
六、充实美化讲章
充实讲章的方法有四种:解释、论证、例证和应用。讲章充实好了,还不够,最后还要“美化”,给讲章加上题目,加进引论和结论,结论要导向应用,因为讲道就是藉着传讲神的话语去改变信徒的生活。
写于2010年12月27日晚上
附录:
以弗所书4:1-9节经文:
4:1 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4:2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4:3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4:4 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
4:5 一主,一信,一洗,
4:6 一 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4:7 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
4:8 所以经上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
4:9 (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吗?
4:10 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