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以弗所书2:8,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
如经文所说,δι? π?στεω?,by grace,through faith,本着、靠着、由于恩典,因着、凭着、借着信德,才能得救。那么我们又如何本着、靠着、由于恩典,因着、凭着、借着信德得救呢?本文通过回顾彼得的一生,来看到底如何因信而得拯救,结出生命之花。
在我们的印象中,彼得似乎一直是个反面人物。我们批评彼得似乎比批评犹大还要多,还要苛刻。我们常常批评彼得天天跟随耶稣,怎么还不了解基督的作为呢?怎么还是表现出软弱和困惑呢?人们要用这种方法表示彼得也不过是普通的人,这无可厚非。如果我们言外之意是圣人不能有人性的软弱,或者是觉得彼得无非和我们一样,想着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我们软弱的正当性。那就错了。彼得确实是个普通人,会软弱,但他并非和我们完全一样,他还是个一生追求真理,结出最绚丽的生命之花的圣徒。
一、坦率地说,这种求全责备的批评是不恰当、不道德的。
首先,我们忽视了人类的有限,对人做出了超越他能力的要求。谁能完全明白真理,谁能永远刚强?没有人。耶稣自己就见证人类的有限说:人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妄自评断先人说,“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但实际上,哪个世代的人不是耳聋眼瞎的呢?我们以为我们的世代要强过别的世代,强过我们的先人吗?强过以色列人吗?不。曾经人们坚信天圆地方,但现在还有人如此认为吗?自以为完全正确的世代总被后来的世代所藐视,看出不足。
其次,这样的批评忽视了上帝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耶稣基督与门徒同行的时候,曾经说,好些事情我们现在还担当不了,要等到真理的圣灵来了以后,他要引导我们明白一切的道理。当我们不明白真理的时候,我们会干一些傻事,甚至会杀害别人,以为是侍奉神,更别说象彼得那样的理解错误了。
第三,即使真理的圣灵来了,我们也不一定能够时刻,完全认识,完全顺从。先知以赛亚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圣灵常居人间已经2000年了,我们就更明白福音了吗?我们就更晓得真理了吗?我们就更有一个得胜的生活吗?并非如此。因为真理向人显明,给人说话的条件是,我们必须纯真如同孩子,而不是我们一定要生在后来的时代。认识、顺从耶稣的灵,与所处的时代无关。
这种苛求,有一种怕犯错误的心理作祟。殊不知,怕犯错误才是最大的错误。神并非不能体贴我们的软弱,要我们做一个冰清玉洁晶莹剔透不染丝毫尘埃的人,而是要我们做一个尽心、尽意、尽力爱主,并爱人如己的人。神给人的生命,是一个刚强、仁爱、谨守的生命,他要我们从人世操劳中辛苦得食,在人世的苦难中看见救赎,彰显人性,在人为的谬误中不断看清楚真理的显现,回归真理。彼得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生。
二、彼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热情诚实,尊重牧长,关心别人,是一个勇敢而又十分义气,值得信赖的人。
我们重新思考彼得拦阻基督受难事件。他受天父上帝的指示,认信耶稣是基督,最精炼地总结了真理,道出了创世以来的奥秘。可以思想,这个你(门徒)最爱的人(耶稣)说为了你要去被别人打骂,被别人害死,我们会有什么态度?一种情况,知道基督必须要为人类而死,那好,耶稣基督啊,你去吧,我为你送行;另一种,能否不去啊,甚至斥责他,不要为了我们这些卑微不配的人牺牲自己。彼得按照自己的领受,选择了后者。他在此表现的儿女情长尽管有些不合时宜,却渗透出对老师的爱和热情,对真理即将遭受践踏的担忧。当他明白这样的事情不可避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与基督同死。尽管他软弱了,没有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但我们谁能说他不是真心愿意为基督而死呢?当罗马兵丁来捉拿耶稣基督的时候,他再次为基督大发热心,砍掉了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的右耳。这同样是不合时宜的,却同样渗透出对老师的热爱,和自己人性中的刚强与勇敢。
那么,是否一个诚实爱主爱人、勇敢的人,就必然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显然不是,因为有可能是一个胡涂的莽夫。但彼得不是这样,因他的诚实和勇敢之外,还有渴慕真理,随时准备在真理面前悔改,服膺在真理之下的智慧。
彼得十分渴慕真理,多次询问天国的信息,询问末日的预兆,询问饶恕的限度等,尽管他常常会对基督的教训做一些不合时宜的理解。光爱慕真理并不完全,满腹的知识并不能得救,反而可能让自己更骄傲。还要信靠真理,随时准备悔改,才能呈现出本真的生命。在最后晚餐的时候,彼得对耶稣洗脚态度的180度的大转弯将此表现的最真切。
当彼得看见耶稣贵为夫子(老师),要做一件一般仆人都不做的事情,为门徒洗脚,从情理上他不能接受,就反对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但等他明白这洗脚行动背后的真意的时,他完全没有任何不恰当的虚荣,和在外人面前的矜持,迅速转变,象一个孩子一样希望能完全有份于基督,不但脚,连“手和头都要洗”。正是这种积极悔改,成为彼得与犹大最核心的区别。他们同门受教,与耶稣朝夕相处,却都背叛了自己的师傅。在良心的拷问下,他们都感到羞耻,结果彼得在羞耻的痛苦中仍然听从真理的召唤,积极悔改,而犹大在羞耻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对真理绝望,自杀身亡,堕入到永远的黑暗中了。
正是因为彼得的诚实,勇敢,热情,渴慕真理,信靠顺服真理,他得到了耶稣基督极大的赏识。他批评彼得,责备彼得,但却十分信赖他:客西马尼园祷告,耶稣带着彼得;准备最后的晚餐,耶稣委派彼得;耶稣复活后吩咐妇女们去通知的人,还是彼得;耶稣复活将自己的羊所托付的,仍然是彼得。
那么真理是什么?是一句话吗,比如说是彼得曾经说出的那句话?是一本书吗,比如说是圣经吗?是一套理论吗,比如说使徒信经或基本要理?是一个我们一旦拥有,就高枕无忧的事物吗?显然不是。真理是这一切所指向的那个意义所在,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说,“我就是真理,道路,生命”。我们能象认识数学定理一样完全洞见真理,认识耶稣吗?答案是否定的。不单我们不能如此把握耶稣,我们甚至身边的人在想什么,也无法如同认识数学一样精确。我们似乎能够说出真理,但不能准确地预知真理的内容,不能准确地知道真理在此时此地的显现。任何人都不能。在基督的日子来临之前,没有人能够面对面地认识神,没有人能够面对面地直观真理,没有人能够完全确知上帝当下的旨意。
这听起来是难以想象的。大家注意这里是“我们无法完全确知上帝在此时此地的旨意”,而不是不能确知上帝的旨意。相反的,关于人类救赎的整体旨意,我们应当,也能够是很清楚的。但当下的旨意如何把握呢?
一般地,我们有这样几个方法,事情是否顺利,是否符合某个兆头,是否符合以往的信仰经验,比如说在祷告中的异象,声音等,包括圣经记载的一些经验,是否符合基本教义的合理推论。事实上,这些都不能完全准确地把人的意见和神的旨意区别开来。第一,神所喜悦的事情,在人看来不一定都很顺利;第二,符合某个兆头,并不一定就必然是来自神的;第三,以往的信仰经验并不总是整齐划一,能够准确预知神在当下的旨意,且不说还有撒谎的灵和假扮的光明天使来捣乱;第四,符合教义的所谓合理推论也不能,因为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样的推论是合理的,也看到事实上每一套系统的信仰认识,都有不能穷尽的,和彼此矛盾的地方。仅仅通过思想的外貌,我们无法分辨预言的真假,我们无法判断真理与谬误,我们无法认清神的旨意和人的意见,就如同离开了比赛,冠军和亚军的训练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
那么,我们就完全不能明白真理在生活中的显现,上帝在人世间的旨意吗?显然不是。基督不是现实世界中孤立的东西,他是住在众人以里,贯乎众人之间,成为肉身的神,是我们在世界中不断辨识,体会,靠近的真理。那么,怎么辨识,体会,靠近呢?彼得的一生已经说明了办法,简单说就是尽己所能,渴慕真理,随时悔改。这就是基督赐给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就是因着这个“信”,才能得救。
这也是刚才经文的意思。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个“因着信”几个字,原文是δι? π?στεω?,π?στεω?意思是faith,信仰,信心,那么δι?是什么意思呢?按照bible works的解释,主要的义项有through,通过。我们想这个词的时候,不要直接跨越到它引申出来的抽象意义,想想这个词最初的意义,through指的就是从一个区域中穿过,比如说穿过树林。当保罗说到δι? π?στεω?,through faith,穿过信仰,他是将信仰当做一片区域,一个容具,一个工具,生命活动的区域,盛放生命的容具,锤炼生命的工具。当我们穿过它,通过它,使用它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得救赎。那么,这个信仰既然神赐给我们,那就是属于我们。它不是我们生命的哪部份,而是生命的全部。这个信仰在我们人的吃饭睡觉,言谈举止,课堂学习,教会侍奉,在人的一生的每一个细节中,每一个时刻中表现出来。那么这句经文的意思就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得蒙救赎,是上帝恩典主动的赐予,穿过,通过,使用我们一生的信仰,或者生命来完成。那么,我们这些有限的人的生命应该是什么样才算是完成了呢?就是彼得那个样子,渴慕真理,尽己所能,随时悔改。当我们有了这样的生命的样式的时候,基督的教训,教会的实践可以向我们见证,我们就是主的人了,就是一个得救的人了。
简单总结一下。
一、 我们批评的时候不能超过人的能力,要分清正常与正当。
二、 人性本身的刚强、仁爱、谨守,是我们行走真理之路的开端。
三、 真理是一条道路,我们通过自己不断悔改的生命行走其上。
基督徒的生命,不是自信,是信仰,不是工作,是道路。是听从真理的召唤,全身心地行走在这条道路之上,这整个过程所呈现出来的生命之花。
(原文刊于太原市基督教两会主办《喜报》2012年第3期,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