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4(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徐晋华长老)讲道视频
《路加福音》10:25-37: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 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亲爱的弟兄姐妹,《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告诉我们:信道若不行道,就是假冒为善。尤其是面对急需帮助的邻舍,在毫无他人监督下的行为举止,正是分辨真假基督徒的试金石。切记:“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4下)
一、主讲《好撒玛利亚人比喻》的背景
1、律法师故意求问,目的要试探耶稣。
律法师受过高等教育、精通法律条文和掌握神学知识。但是他们不认识救主耶稣,他们把信仰看作“政治思想”或什么“学术活动”。一个心术不正的律法师,他的学问成为试探神的工具,无法明白何谓“永生”?当时在犹太上层社会,兴起一股反对耶稣的歪风,律法师也想在反基督的运动中立功受赏。所以,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路10:25)这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承受永生的关键不在乎作了什么,而在乎接受耶稣作救主。《罗马书》10:9-10: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
世人以为承受“永生”必须积德行善,修桥铺路,多做好事,靠自身的努力感动上帝,才能得永生。错!保罗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所以,知识和学问若用来荣神益人,就可以造就人;若居心险恶,刁难或误导人,就会使一大批的人跌倒。
2、律法师的致命伤,是将神的爱停留在理论上。
主耶稣十分了解律法师的心意,允许他自我表现。耶稣对他们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律法师果然精通《圣经》,用两句话作了高度的概括。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路10:27)不错,这两条诫命真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所以主表扬他:“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路10:28)其实律法师明知自己根本做不到,却又不甘心谦卑顺服,认罪悔改;而是在主耶稣前假装求教。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他以为爱是抽象的,很难查考的,似乎他很乐意奉献爱,只是不知道爱的对象。故问:“谁是我的邻舍呢?”
3、谁是我的邻舍呢?
耶稣所说的“邻舍”,就是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面对如此面广量大的熟人,谁敢说已经做到了“爱人如己”?若有人作假见证,显然会被当场戳穿。我也常为此困惑。因为我在医院工作,常常遇到车祸、癌症、毒蛇咬伤、或急需手术的病人,热心的弟兄姐妹,连夜打电话给我:“喂,徐长老,某弟兄车祸,马上送出来,请您到急诊室门口等!”对这病人来说,是难得请我帮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集中到我身上,接二连三,难以招架。同时值班医生还要误解成病人家属对他们不信任,这样对治疗反而不利。有时住院没有床位,或没有钱交押金,具体问题很难落实;有的人根本没有病,却需要开张病假证明;甚至有人招工体检,查出大三阳,居然要我修改化验单……如此种种,我无奈地拒绝了,无意中还是伤害了某些弟兄姐妹的感情。为此,心里常觉得“做人难”,“做基督徒更难”!深感力不从心,一言难尽!“爱邻舍”谈何容易!
人际关系的难处究竟在哪里呢?“做”基督徒乃是以自我为中心,尽管百般的小心谨慎,还是叫圣灵担忧。因为肉身之中没有良善,而且靠有限的能力也难以持久;惟有基督在我们里面活,让神负我们的责任,行善才会自然、持久而真诚。为此主用“好撒玛利亚人”的榜样,来阐明“谁是我的邻舍”,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比喻》中各样人物的特征
1、落在强盗手中,被打得“半死”的人。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路10:30)这“半死”的人,代表偏离正道,落在黑暗和危险之中的世人。因为“耶路撒冷”是上帝的京城,福音的中心;“耶利哥城”代表敌挡基督,罪恶集中之地。“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表示灵性下降,走下坡路,灭亡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强盗”比喻吞吃我们的魔鬼,人若离开正道,就可能成为“落在强盗手中的人”。在神的眼里,世人与罪没有划清界线,都是“半死”(即将死去,而尚未死透)之人;若继续执迷不悟,不接受救恩,早晚永死无疑。
2、只想洁身自好,却是见死不救的人。
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路10:31-32) “祭司”和“利未人”都是神职人员,专门为百姓献祭、祷告,是最亲近神的人;他们讲解律法,是最明白道理的人。但是,当他们明明看见急需帮助的人,却绕道而去。因为“这地方”有麻烦,需要摆上代价,正如主说的“小路”,“ 窄门”之所在。难道他们不明白神的命令?《约翰壹书》4:20-21:人若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爱上帝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上帝所受的命令。
比喻中的祭司和利未人,面对迫切需要帮助的人,本是传福音的好机会,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从那边过去了”。因为拯救一个“半死”的人,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会被牵连而无法脱身。人若不愿意舍己,总会有足够的理由原谅自己。其实“偶然”遇上的麻烦,往往是测试我们良心最好的试题。不妨我们各人扪心自问:如果事件发生在自己面前,将会怎样?
3、好撒玛利亚人。
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路10:33),这就是无私之爱的体现,行善没有激烈的思想斗争,完全出于神爱的本性。于是他主动“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油”可以滋润止痛,“酒”可以消毒杀菌,“倒在他的伤处”,代表奉献爱心的慷慨。“包裹好了,”使伤口与外界的污染隔绝,比喻神用基督之爱将腐败的世界隔离。这还不够,一个刚刚得救的人,特别软弱,需要进一步的调养。这位好撒玛利亚人,“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这好比救主耶稣,体恤我们的软弱,背负我们的重担。好撒玛利亚人凭借他一贯的信誉,托付店里的人“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曾有牧师解释道:“店主”比喻牧养教会的人,“二钱银子”代表新旧约圣经,表明要用真道来使罪人从根本上获得新生。最后,好撒玛利亚人应许说:“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这是负责到底的精神,也预表我们的主必定再来。说明凡在主内的劳苦,决不是徒然的,主必报答。这是何等贴切,何等生动和大得安慰的比喻!
三、《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留给我们的思考
1、思考《比喻》中的人物,我们像其中的哪一位?
弟兄姐妹,读《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仿佛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首先是律法师穿着精致的礼服,外表敬虔谦恭,内心压抑不住世俗的骄傲和诡诈,来“试探”耶稣。接着是去耶利哥城的路上,有个“落在强盗手中”,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人。再接着登场亮相的是路过伤者身旁的“祭司”和“利未人”,他们平日讲道理论滔滔,如今面对奄奄一息的垂危之人,却“视而不见,若无其事”,速速离开是非之地。最后还是“撒玛利亚人”,毫不犹豫地救死扶伤,并且负责到底。
如今让我们来换位思考,猜猜“落在强盗手中的人”会怎么思想?当祭司和利未人出现,眼前一亮,满以为他们有道德、有知识,必能得着“出死入生”的帮助。事实与希望完全相反。“一个撒玛利亚人”出现的时候,伤者并不抱有希望,因为犹太人从心里看不起撒玛利亚人,不相信他有拯救的爱心。事实证明:“好撒玛利亚人”是具有基督心肠的人,是真心实意爱邻舍的榜样,基督耶稣的化身。《使徒行传》4:12: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2、思考《比喻》中关于爱邻舍的教训。
主问律法师:“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他说:“是怜悯他的。”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主耶稣用《比喻》来告诉我们律法与恩典的关系。律法的功用是告诉人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但是人能精通律法,但不一定能完全照律法办事,有的甚至会知法犯法!虚情假义的人,只是从理论上爱邻舍,事实上怕邻舍。因为在我们的肉身里面,没有良善,挤出来的“一点点好行为”,根本算不得什么。就是对自己最心爱的人,也很难做到“尽心、尽性、尽力、尽意”。律法与恩典有极大的区别:律法说,“应该如此行,才能得生命。”恩典说,“赐给你生命,就能如此行。”恩典是从上面赐下生命,凡接受圣灵,不仅懂得不再只为自己活,而且有力量帮助别人活,甚至愿意替别人死。
所以,主追问道:“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起初我们把自己看得过高,以为邻舍全是孤寡老人和沿街乞讨的人。不错,这许多软弱无助的人,常是我们的左邻右舍;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位至高无上、大有能力的邻舍,就是从天而降的耶稣,如今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才恍然大悟,基督虽是万王之王,恰是最贴近我们的邻舍,是我们的倚靠和随时的帮助,是智慧的泉源,爱心的原动力!若没有主的慈爱和大能,我们就无法真爱身边的邻舍。平日我们常说“爱邻舍,讨主的喜欢。”其实是本末倒置,只有深深地接受主的爱,自己才会有真爱去帮助邻舍。保罗说:“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7)
基督徒好像是“冬瓜糖”,冬瓜本身并不甜,浸泡在糖里面,糖就渗透到冬瓜里面,成为“冬瓜糖”,就很甜很甜。感谢主,我们原本的爱是何等的肤浅,做了一二件好事,就夸夸其谈。只有摆正自己与主的关系,真正成为主里面的人,“爱”才会有根有基,源源不绝地流出来。《提摩太前书》1:5下:“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只有这样,出于甘心乐意的爱,服务才能持之以恒。即使遭遇苦难和诽谤,也相信那是神加倍的祝福,许多属灵的前辈,在艰难的岁月里,脸上挂着泪水,心里充满喜乐,腹中满了苦涩,心里却饱足平安,处处谦虚谨慎,怜悯慈悲,施舍不尽的全都是主的爱。
3、“你去照样行吧!”
《雅各书》1:22:“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面对耶稣提问,律法师的回答句句都是对的,尤如《圣经》理论考试得了一百分。但是,他进不了神的国,因为他活在律法的理性之中,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研究永生之道。这样的人在主面前卖弄学问,在社会上处处精彩,然而十分可惜!知而不行的人啊,“只开花,不结果。”快来学习“好撒玛利亚人”的榜样,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是何等地了解我们的软弱,他绝对不会脱离实际,绝对不会让三岁的孩子,去挑一百斤担子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主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28-30)
“你去照样行吧。”不是机械地模仿,故意苦待自己,而是高高兴兴地来到主耶稣面前,接受耶稣为生命的主,浸泡在主的爱里,抛弃一切私欲、杂念,别人如何论断无关紧要,关键是与主的关系保持亲密。与主同在,决不是演戏,而是与人分享主恩。预备了这样的心志,我们的主耶稣就会循循善诱地操练我们。正如主在上十架前,还特别替门徒洗脚,然后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13:15)
主并没有要求我们作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关心主内最小的弟兄,将主的爱传给最需要的人,分享得救的喜乐。《希伯来书》13:1-2:“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
爱邻舍是出于基督的本性,倚靠圣灵的引导,享受主爱的甜蜜。一切美好的见证,都不是刻意造作”而成的,真实的见证是基督生命自然流露的结果。“冬瓜糖”甜的根本原因在于糖,基督徒有好行为,实在是里面的基督耶稣真好!阿们!
思考题:
1、主讲此《比喻》的背景是什么?律法师代表何等样的人?
2、《比喻》中有几位人物?分别代表现实生活中怎样的人?
3、谁是我们的邻舍?在现实生活中,你与邻舍相处有何体会?
4、好撒玛利亚人好在哪里?我们如何效法?
5、主最终对律法师说:“你去照样行吧。”对我们有何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