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和他的同工们 经文:罗16:1-24
作者:祝帅
2017-04-05  
保罗和他的同工们

证道经文:罗16:1-24
证 道 人:祝帅 弟兄
整  理:朝阳堂编辑组  2017年3月26日白天讲章

  引言:
  这处的经文是《罗马书》的后记。后记就是作者写完书之后,在后面往往缀上感谢的话,来记述写这本书的背景和缘由。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不是先去读书的内容,而是先看后记,了解作者也了解书诞生于怎样的写作背景。我们经常看到读的书正文是非常枯燥的,是非常专业的知识,是非常学术化、理论化的文笔。但是当作者写后记的时候,可能他的真性情、为人怎样,就通过这些后记文笔中流露出来。所以后记是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往往与正文有不同的诉求。我们所读的《罗马书》也是这个样子:共16章,1-15章是正文,第16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读的这部分内容,是《罗马书》的后记。在《罗马书》的正文中,保罗讲了两方面主要的信息,都是大道理:一个是因信称义;另外一个是因信称义之后的基督徒,要在基督里过怎样的新生活。保罗写的是理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神学教导。但是读《罗马书》的人,往往也想看看作者保罗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他为我们传讲钉十架的基督,那么,他在生活中有没有活出这钉S字J的基督?所以《罗马书》16章虽然是后记,但从中可以见出保罗的为人和他的生活实践,因而隐含了非常重要的神学上的信息。这就是我们分享《罗马书》16章这篇后记的基本理由。
  我们分两次分享《罗马书》的后记,本次《保罗和他的同工们》。我们分为三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保罗对罗马教会同工们的问安。(1-16节)
  刚才弟兄姊妹听到许许多多的名字。从《圣经》原文看,有些是希腊人、罗马人和犹太人的名字。其实在这里保罗是有一定的论述次序的:这个次序再细分,就是其中的1-7节,是问罗马教会中有一定名望的人的安。8-16节,问的是罗马教会中底层人士的安,主要指奴隶和女性。不是女性地位天然的低,而是在保罗写作《罗马书》的那个时代,女性地位非常低。但保罗在《加拉太书》中说,若有人在基督里,或男或女,都成为一了(参加3:28)。所以在保罗的神学中,女性和男性的地位是一样高的。在世俗偏见中,女性是没有地位的,甚至是不识字的。她们甚至没有名字,都用某某氏。所以保罗问这些女性的安,是非常大的创举。保罗先问教会负责人的安,再问在罗马教会聚会或服侍的底层的基督徒安。
  1-7节,罗马教会中这些有名望的人。上来就是位女性——非比,这是现代西方常见的女性名字。就是从《罗马书》中来的,罗马为什么首先提到她?这里有技术上的原因。因为她是不在罗马教会服侍的同工。根据《圣经》学者的推测,非比就是把保罗写的《答罗马人》书带到罗马教会的信使,所以保罗要向罗马教会引荐她,也请罗马教会接待她。非比在《新约圣经》中有非常特殊的身份,就是整部《新约圣经》惟一提到的女执事(圣职,相当于牧师),但她是外邦教会的女执事,是保罗海外宣教过程中封吏的。非比是希腊人,她常扮演信使的角色,不但在自己教会中服侍,也把保罗的信息传达给周边的教会。
  之后,马上问候了一对夫妻家中的教会安:百基拉和亚居拉。百基拉是妻子,亚居拉是丈夫。也问候在他们家中聚会的罗马人的安。百基拉和亚居拉是织造帐篷为生的人。在那个年代没有机器,所有帐篷都是手工制的。不要小看织帐篷,这在当时有很高的需求,所以收入非常好。保罗是晚上织帐篷,白天传福音。他业余织帐篷挣传福音的经费。百基拉和亚居拉是罗马城的上层人士,因为他们的家里有教会。罗马城的教会是松散的组织,由许多家庭教会组成,这其中最重要最大的也是保罗在问安过程中首先提到的就是百基拉和亚居拉家里的教会。根据历史学家研究,在主后1-2世纪,基督教的家庭教会往往设立在富有的家庭中间。那么通过这点,我们就也可以推测,很有可能百基拉和亚居拉是一对在商业上非常成功的夫妇。他是一个非常有钱非常富有的家庭,因此他把自己的家庭也奉献出来,来做教会。那在教会中有什么人呢?保罗在这里提到,在他教会中有一位名字叫做以拜尼土的信徒。以拜尼土这是一个希腊人的名字。很有可能以拜尼土就是希腊人中间最早信仰基督教的那批人中间的一个。他是在希腊罗马比较早信主的基督徒。他也是一个外邦人。他就在百基拉和亚居拉这个夫妇的家庭教会里边聚会。所以保罗上来先问了这个教会,很可能是最大的教会。以及在这个教会中聚会的主要信徒的安。接下来保罗提到了罗马教会中的一些犹太人。因为接下来保罗所提到的这几个名字,是犹太人的名字。有两位姊妹和一位弟兄。两位姊妹的名字分别是马利亚和犹尼亚安,因为弟兄的名字是安多尼古。马利亚和犹尼亚和安多尼古这些名字,从名字来看他们就是犹太人。明明是犹太人,保罗为什么要写一封罗马书给他们?对我相信我们的弟兄姊妹都非常的聪明,因为他们是侨居在罗马的犹太人。我们今天说有些华人侨居在海外,我们把他们做华侨。那么有些犹太人在当时的社会侨居在海外我们也把它叫做“犹侨”。弟兄姊妹,想想在过去说起华侨,你怎么想?他们一定非常有钱对不对?我记得8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谁要是一个华侨,谁要是住在美国,谁要是有美国的绿卡,那一定是我们那个社会中的上层人士,那么在当时也是这个样子。这里所提到的两位姊妹和一位弟兄,他们是犹太人,但是能够长期定居在罗马城,说明他们也是属于犹太上层社会中的人。他们定居在罗马,并且他们信了福音,你看是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啊?他们定居在罗马,但是信了一种在自己国家刚刚兴起的宗教基督教。这是怎么一个原因呢?很有可能啊,他们是定居在罗马的犹太人。但是他们因为自己有犹太人身份,所以每年还会回到犹太过一些犹太人的节期,很有可能在犹太听到了基督徒传福音,从而信了基督教,并且把基督教的信仰也带回到了罗马城。所以我们说这些犹太人,他们虽然在罗马,但是他们是罗马社会中,上层社会的犹太人。他们是一些地位比较高,家境比较殷实的犹太人。他们有钱也有资本在罗马和犹太之间反复的旅行。回到自己家乡过节,过完节以后再回到罗马,所以他们一般来讲是一些上层社会的人。这是保罗接下来提到的名字。保罗不但提到了这三位在罗马的犹太人的名字,还提到了这三位在罗马的犹太人有一件非常重要的经历,那就是曾经为自己的信仰而下监。下监就是坐牢。曾经因为自己的信仰坐牢。因为在当时“普天之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肯定做的是罗马人的牢。你知道罗马有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非常残酷的法律,这个法律规定一个罗马的公民只能拜罗马帝国的凯撒,也就是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主。只能有一个主,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所以早期的基督徒很有可能因为他们认耶稣基督为主,而被罗马法律判刑坐牢。那么保罗在这里特别提到的这三位,住在罗马的犹太上层社会的犹太人,都曾经因为这件事情,因为信主这件事情而下监坐牢,与保罗一同受苦。所以保罗特别的提到了他们的名字,求主来纪念他们。除此之外,很可能罗马的上层社会还有一些基督徒,但是因为他们没有特别的事迹,保罗没有记得他们,保罗很有可能也不认识他们。保罗这里提到的人,很有可能都是保罗认识,甚至很多是见过面的人。所以保罗先问了这样一些在罗马教会中有一定的地位,因为他们扮演着罗马教会中主要负责同工的身分。这样的一些基督徒的安。
  接下来8-16节是保罗对罗马教会中的一些底层人士的问安。有奴隶也有女性。我们也是分开来看。8-11节,其中大多数是在罗马的希律皇宫里面服侍的奴隶。当时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这些奴隶都是服侍王的。今天也一样,今天有一些人,比如说在公务员的队伍中工作,他们也是做一些服侍上级的工作。但是与当时有一个本质的不同。今天的公务员,努力了就可以提拔,就可以从科级升到处级到局级,有可能最后当上部长。但是在当时,奴隶在皇宫里面服侍一辈子你也别想当皇帝,一辈子就是奴隶。这是当时奴隶制社会的一个基本状况。何以见得他们是奴隶?因为从当时的姓名上对他们就有歧视。他们的名字一看就是一些奴隶专用的名字。基督教也是,首先在这些奴隶和下层人士中间传播的,这些奴隶大多数在罗马城希律的皇宫里面服侍,也有少部分的人在罗马的一些重臣家里服侍。这里记载了两个名字:一个叫亚利多布,一个叫做拿其数,都是当时罗马帝国里面的重臣,都是大臣,都是宰相部长级的人物。所以,提到在他们家里面服侍的这些人,虽然不在皇宫里面服侍,但也是奴隶。这些记载的基督徒的名字,都是奴隶的名字,这些奴隶大多数都是希腊人,都是希腊本土信主的一些奴隶,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保罗提到了,还有一位是“我的亲属”。很有可能这个人是一个犹太人,和保罗同属一个民族,但是也在希律皇宫里面,在罗马帝国的公务系统里面做奴隶,那就是希罗天。所以在这里提到的8-11节提到的这些名字,除了两位罗马的重臣,除了一位希罗天,其余的都是希腊的奴隶的名字。包括这位希罗天,也是一位奴隶。第12节,提到了两位女性:她们名字后面都带一个氏。但从他们的姓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位也是女性中的奴隶。接下来13节提到了鲁孚。根据《圣经》学者的研究和考证,鲁孚很有可能是曾经替耶稣背过S字J的古利奈人西门的儿子。古利奈人西门曾经在耶稣钉S字J之前,替耶稣背过S字J。古利奈人西门很可能已婚且有孩子。保罗写《罗马书》的时候,很有可能西门已经不在了。但是西门儿子的太太,也就是鲁孚的母亲和鲁孚还在。所以保罗在这里特别提到了鲁孚。这时候,很可能他已经在罗马城成为了一个基督徒。保罗说要照顾她,特别的看顾她,因为“他的母亲也是我的母亲”。保罗特别的纪念了这位鲁孚。14-15节还提到一些名字,这些名字连《圣经》学者也没有办法进行详细考证。因为在《圣经》里面,几乎看不到其它地方对他们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有一点,从这些名字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人都是一些奴隶,都是一些身份不明的罗马帝国的奴隶,或者皇宫里面做服侍的奴仆。所以总体上来看,8-15节提到的这一些的名字,都是一些罗马教会中的底层的基督徒,他们都是奴隶出身,很多人都是做奴隶工作,甚至有可能是在奴隶位置上逃离的奴隶,但是他们都是信主了。
  保罗在问过那些对在教会中做服侍的同工人安之后,马上就转到了对这些做奴隶的人的问安。为什么?这里蕴涵着非常重要的神学的信息。因为16节,保罗在这里说“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亲嘴问安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风俗。在当时的罗马帝国里面,两个人问安就亲嘴,这个文化风俗保持了很长时间。我们看一下今天西方还有吻手礼,。中国人和西方的文化风俗不一样,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是握手,表示两个人的认可和接纳。然后两个人握一下手。在当时,亲嘴也是这样,没有别的含义,就是一种仪式,这种仪式就是彼此问安的一种仪式。但是弟兄姊妹不要小看这样的问安,这种问安在当时的社会中,往往意味着两个人彼此接纳。你知道吗,在当时的那种奴隶制社会里面,社会上层的人和下层的人是不可能彼此亲嘴问安的。有小学时候都学过那篇课文,叫做《清洁工人的怀念》。里面的插图就是周总理和一个清洁工人在握手。为什么是这样的插图呢?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都假设总理这么地位高的人,怎么能跟一个清洁工人握手呢?说明这个总理非常平易近人。你看在中国也是这个样子,这两个人握手也要身份地位相当,不然的话也会认为这两个人是不配握手的。在当时问安礼也是一样。
  罗马教会保罗非常重视他的团结,罗马教会中有一些有钱人身居高位的人有一定的社会资本的人,罗马教会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奴隶,甚至奴隶的数量要比这些居高位的人更多,这是早期基督教会的一个构成。保罗说你们这两类人一定要彼此接纳,一定要亲嘴问安。你知道吗,亲爱的弟兄姊妹,让这两类人亲嘴问安,就意味着在基督里面这两类人要彼此接纳,不但是上层社会的人和奴隶的亲嘴问安,还包括男性基督徒和女性基督徒的亲嘴问安,这在当时,也是一件具有破天荒、划时代意义的事情。我们中国人通常讲:“女性人能顶半边天”,中华上下五千年,“男女平等”这种观念大概也就兴起了100年的时间。你想,在过去中国的女性不受教育的时代,流传一句话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受教育,就是从西方的传教士在中国建立了男女同校的学堂开始的,以前中国的学校只招收男生对不对?女子不能上学。传教士来了以后,首先建立了一些女子学校,在今天还有很多地方有女子学校,比如说,韩国有很多女子大学。到了后来,男女开始同校。传教士建立了一些学校,开始招收男女同校,这件事情的历史不超过一百年。你想想保罗写作《罗马书》距离今天两千年的时间,他让男性和女性彼此亲嘴问安,也就证明两个人的地位和身份是平等的,所以当时,这事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举。所以我们说在短短的信息里面,包含着非常重要的神学上的要素、神学上的教导。保罗说:“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什么叫务要圣洁?“务要圣洁”也是对这些底层的人说的,“你们一定要圣洁,因为你们要知道自己是神的儿子”。你虽然在社会上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你在教会里的身份却是神的选民,你是基督的奴仆而不是人的奴隶。所以保罗也勉励这些底层的人,你们要圣洁,要明白自己这来之不易的基督宝血救赎而来的身份。
  第二部分,是保罗在问安的过程中,论述他和他的同工们的过程中一段插入式的教导,关于教会里一些挑拨离间的事和在教会中如何和睦相处的教导(17-20节)
  这段插入式的教导,是提醒罗马的基督徒,一定要警惕教会中一些挑拨离间的事情。保罗之所以有这样一件插入式的教导,可见在当时罗马教会遇到的一些挑拨离间的势力,这些挑拨离间的势力是什么呢?根据《圣经》学者的研究,这些挑拨离间的势力,很可能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一直和保罗作对的犹太人律法主义者,凡是把保罗传福音的地方保罗去讲因信称义的地方,接着犹太的基督徒就来了,因信称义不行还要守律法。有这样一些人专门和保罗作对,所以保罗说要警惕挑拨离间,这是一方面《圣经》里面有记载的。还有一方面《圣经》里没有记载的,根据历史学家研究,很可能是当时兴起了教会中的异端,叫做“诺斯底主义”,用意义过来就是灵知主义这些灵知者宣扬一些神秘的知识,常常败坏了基督教所传讲的S字J上的信息。有点象我们今天所说的“灵恩派”。这些“灵知主义者”,当时的“灵恩派”也一直在和保罗所传讲的纯正的信息作对。他们在教会中做了非常重要的分裂的工作。他们不是去强化了基督教的信仰,反而让罗马城的教会里的基督徒,开始怀疑保罗对他们讲的对不对,“为什么保罗讲了以后我们觉得好像领受了基督教信仰,他们又来跟我们讲一些不一样的信息?”。所以保罗对这些人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的清楚,就是保罗让他们避而远之。要他们警见这些挑拨离间的势力。弟兄姊妹这一点在我们今天的教会中,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教导。那就是知道,在今天的教会,虽然已经过了2000多年了,但是基督教的发展一直还受着各种各样异端的威胁,面对异端的威胁,弟兄姊妹要像保罗的教导一样,对这些在教会中挑拨离间的势力,一定要避而远之。教会最重要的就是团结,教会最重要的是合一,凡是不做团结,不做合一的工作,我们都要按照保罗的教导,要与他们划清界线。这是保罗对罗马教会的教导,也是给我们今天教会,面对异端势力渗透时候的一个重要嘱托。第三部分,是保罗的问安,告诉收信人谁在给他们写信,是写信人的问安。(21-24节)这个地方是写信人的名字。这个地方是保罗差传团队的同工们向罗马教会的问安。也就是说这里是写信人的签名。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建立了一个非常大的搭配有序的海外差传事工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有保罗亲密的助手,就是被称作他的真儿子的提摩太,在这个团队里面还有搭配事工的同工、有保罗的书记员、有提供资助的、提供幕后资助的这样一些出钱的人,我们也看到这个团队是一个跨文化的事工团队。这个团队里面的信徒,也是在海外在保罗差传的,他的信徒大多是犹太人,但是这里的署名全是他们的希腊和罗马名字。就像保罗一样,保罗是后来从扫罗改名叫保罗。其实保罗没有改名,保罗一直有两个名字:他的名字犹太名字叫作扫罗,他的希腊罗马名字叫作保罗。保罗在海外传教的时候就没有使用他的犹太名字,所以《圣经》里开头里面提到扫罗以后,以后说的全是保罗。在这里也是这样在这个跨文化的事工团队里面,提摩太也好,保罗也好,还有一些幕后的工作保罗的书记员,他们其实都是一些犹太人。他们在海外旅行布道的过程中,使用自己罗马的名字。就象我们今天的中文名字,但是如果你想出国传递中华的文化,你到了美国去还叫中文名字,别人不会发音,所以就可能要改名了叫Tom叫Eirc,改一个外国名字,这个时候更有利于传递自己本土的信息。所以就建立了一个这样搭配事工的团队,也实践了自己在传福音的过程中的一个理想。像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多得些人。
  结语:
  我也希望藉着今天的分享,弟兄姊妹都能够从保罗这样看似正常的后记中,提取写对自己的灵命、教导、规划有益的神学方面的信息。愿神祝福大家!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