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罗一13~14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14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
引言:弟兄姐妹,保罗为在罗马的基督徒有美好的见证感谢神,但是,他仍然要把属灵的恩赐分给他们,使他们在信仰上有一个牢固的根基,让神的爱不断延伸。不但如此,他还有一个远大的志向,那使徒保罗的远大志向是什么呢?他的远大志向对于我们今天神家儿女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籍着这段经文,与弟兄姐妹分享:蒙神祝福的志向。通过经文的分享,叫我们一起思想神籍着保罗的志向,要向我们所说的话。保罗一直有个愿望,这个愿望是什么呢?
一、迫切的愿望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保罗好多次定义要到罗马去,他的目的和动机是很清楚的,就是要在他们中间得些果子,好像在其余外邦人的地区一样的。然而,保罗这个心愿有没有如愿以偿呢?没有。是的,保罗这个心愿始终没有如愿以偿。因为,神的时间还没有到。弟兄姐妹,神在这里让我们看见,当神兴起我们来侍奉祂的时候,我们有许多事奉的心志,我们有许多事奉的愿望,我们也盼望神马上按照我们的心意,来为我们成就。但是神却常常不按我们的时间为我们成就,以至于我们有时就失去忍耐,神啊,我们这样热心为你做,你还不听我们的祷告吗?神啊,我们动机都是对的,你为什么不答应呢?所以,许多时候,我们事奉起来容易心灰意冷。因为我们以为神要照我们的时间,照我们的祷告,成全我们的心意才表明神与我们同在。然而,保罗却不是如此。他多次计划,多次定义,长久祷告,仍有阻隔。但他仍然信心不减,迫切祈求,这是我们每一个事奉的人,要学习忍耐功课的一个很好的榜样。
保罗那么愿意到罗马去,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了拦阻,所以他没有办法成行。为了与罗马的基督徒分享属灵的恩赐,他不得已就写了罗马书,托人带去。我们相信神的时候到了的时候,神要做的事是超过我们所想所求的。就因为保罗不能很顺利的去罗马,所以他不得不写下这封书信。保罗如果很顺利的去了罗马,他就不可能写下这封书信,历史上就没有罗马书,我们就没有办法,从罗马书中有系统的明白上帝救赎的计划。为了写成罗马书,神就给他许多的拦阻,使他不能按他所要的时间去罗马,这样神就把这本罗马书赐给了我们,赐给了全世界。当保罗写了罗马书以后,他是不是就可以到罗马去了呢?不是的。他又经过一段的时间,我们从使徒行传中可以看到,他去罗马路途,非常坎坷,遇到了很多的危险。然而,当他如愿以偿到了罗马,结果却在罗马坐了两年监牢。弟兄姐妹,这里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事奉主的人不象我们想像的一帆风顺,许多的时候神不照着我们的时间、不照着我们的方法、不照着我们的计划,不照着我们的步骤来听我们的祷告。但是,神的旨意高过人的意念,神的时间高过人的时间,神的道路高过人的计划。弟兄姐妹,保罗传道的生活虽然艰难,撒但对他的攻击是这么的大,他受的试炼是这么的重。然而保罗侍奉已经成为千秋万代的一个伟大的事迹,这个千秋伟业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归向了主。但是他仍然
二、常以为亏欠
“我都欠他们的债”。我到你们中间去的愿望,虽然还有很多的阻隔。但是,没关系,我还是要去。为什么?因为,我内心深深的感觉我欠你们福音的债,这样的心志是神非常非常喜悦的。弟兄姐妹,保罗蒙神呼召后,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用在了传福音上,他先后写了十三封新约书信,多次外出布道,建立了许多教会,许多人因着他的见证,悔改归向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传道者,他以一个欠债者的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他说,我欠你们福音的债。他并不欠别人的债,而却以为自己是欠债的人,以至于他在后面十三章又接着说,无论什么事,我们都不要亏欠别人;只有在彼此相爱的事情上,要常常以为亏欠,因为这样的人就成全了律法。换句话说,我们若常有亏欠感,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完全人。所以,越完全的人就越感到自己不完全。越感到自己完全的人就越不可能完全。正因为保罗有欠债的心志,所以他不得不传福音,他说,“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
弟兄姐妹,我们是否将我们领受的福音传给别人呢?如果我们没有负担传福音,是因为我们内心没有欠债的感觉。别人领不领受福音,与我有什么关系呢?他不听福音是他的事,他不得救是他的结局,我什么时候欠过他们的债呢?可是,保罗说,我是欠福音债的人(美国总统华盛顿从不疏忽主日敬拜的例证)。保罗一生作了那么多伟大的福音事工,他仍然说自己是一个欠债的人,弟兄姐妹,这是一个属灵的奥秘,是不属灵的人所不能领受的。当我们被蒙召的时候,每一个弟兄姐妹都应当有欠债的感觉,把领受的恩典,把领受的福音愿意传给别人。有一青年女子,得了重病,躺在医院中,快要死了。有位年长的仆人去向她传福音,劝她接受耶稣作她的救主。后来,她接受了主,得救了,心里十分平安快乐。过了几天,那年长的仆人再去看她,见她满面愁容,十分忧伤,就很奇怪,就问她为什么?于是,她很伤感说:“我的年日将完,就要归天家了,可我怎能空手去见我的主呢?”所以,她内心非常的难受。那位老仆人就安慰她说:“姊妹,不要紧,我现在就利用你这个心志,为你作一首诗,鼓励弟兄姐妹去布道。无论哪位弟兄姐妹因着这首诗歌,出外布道得着人,赏赐都归给你”。于是,“主若今日接我灵魂,我能坦然见主否?”这首诗歌就诞生了,也因着这首诗歌,很多人被感动出外布道。是的!主若今天就接我们回去,你有什么带给他呢?你有没有救过一个灵魂呢?所以,趁我们还有今天,快去抢救灵魂吧!这样我们不单听道、信道、行道,我们也传道,将神的祝福收纳到我们的生命里。那保罗究竟欠谁的债呢?
三、勇敢的突破
这里保罗提出四种的人,他说:“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这里所谓的化外人,就是那些不好好读书,不肯追求文化,居住在巴尔干半岛北部的高卢人。他们身材魁梧,非常凶猛,很爱打仗,他们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民十三章,报恶信说:“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而希腊人,是代表当时有文化的民族;聪明人就是我们今天听得懂这些话的聪明人;愚拙人就是那些听都不想听,或者听也听不懂的人。保罗说:“无论是希腊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保罗在这里勇敢的突破文化、肤色、种族的界限,很清楚的告诉我们,福音是没有文化的人所需要的,更是有学问的人所需要的。不但如此,福音是聪明人可以接受的,也是愚拙的人可以明白的。保罗在这里很巧妙的把福音的适应性、福音的普世性需要,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描述了出来。这四种人就够代表全世界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文化、任何一种人的总和。
弟兄姐妹,化外人没有文化吗?有!他们有军事的文化,他们有征服仇敌的文化。保罗说这些人我欠他们的债。他们注重拳头,他们注重军事;相反,这些人不注重思想,他不注重技术,不注重道德伦理,他们看重的都是外面的。而希腊文化代表整个西方的文化,也称二希文化。第一:希尼力文化;第二:希伯来文化。希伯来文化建立了对神的信仰,同对法律的负责任,以及伦理的基础,希伯来文化带来了西方人与神的关系,成为人与人关系的一个基础。而希尼力文化看见大自然它就去研究,希伯来文化看见大自然它就感谢神。一方面对下的探讨,一方面对上的赞美。这里让我们看到,无论国家、地区、个人,敬拜神的得到神的祝福,有平安、有喜乐,;拒绝神的,没有平安、没有喜乐。有个煤油公司将在印尼扩充营业之时,很想物色一位经理,管理该处业务。他们研究结果,认为一位宣教士最为适合。于是公司派人和他接洽,每年薪酬三万美金。宣教士拒绝了。他们以为他嫌薪酬太少,再予提高,仍被拒绝。最后他们说:“你自己说,你要多少,我们照给。如果你谦薪水不够,总有办法解决。”宣教士答道:“薪水够高,但是工作不够大!”。
希尼力文化更注重了解人自己是什么,就是想人活着到底为什么,其中主要产生三种思想。一种认为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为了寻找快乐;一种认为人活在世界上就是寻求良善;另一种就是找来找去找不到真正的意义,结果对这个也怀疑,对那个也怀疑。这三种人死的时候,都没有真正达到他们的人生目的。有兄弟两人,都想要留名后世,一个为自己在公路旁筑了一座纪念碑,上刻他的名字事迹,以为这样便可传名于后世了,其实,许多人并不会刻意的在公路上停下来,去看他的名字;而另一个却在沙漠中的路旁挖了一口井,疲乏之人经过那井的时候,必然会停下汲水暢饮,得以解渴,重振精神。那里没有记述他的事迹,事实上也用不着,因为得到他供应的人,必然感激记念他的名字。所以,当我们把福音传出去的时候,那些因信耶稣基督而得到永生的人,就像林后九章那里所说的,他们也因神极大的恩赐显在你们心里,就切切地想念你们,为你们祈祷(林后九14)。弟兄姐妹,无论哪一种人都需要福音,因为神创造全人类,神是全人类独一的神!
结语:弟兄姐妹,今天你是否看别人生活的比你好,你是否看许多的富翁比你更有钱,你是否会从内心的深处说:如果我像他那样有钱多好呀!弟兄姐妹,那些你所羡慕的人,可能正在用同样目光羡慕你,羡慕你所有的平安、喜乐而他们却没有。所以,平常人有平常人的问题,有钱人有钱人的困难。那些生活在路边、躺在桥下的人,不会担心盗贼来打扰他,所以他们可以平平安安躺在那里,一点都没有挂虑。但是许多有钱的人都是强盗的对象,许多官场、生意场是的明争暗斗,根本找不到人生真正的快乐!弟兄姐妹,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呢?是的!只有在基督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你愿意把这个快乐和幸福带给你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愿意,我们就向保罗那样,以常以为亏欠、欠债的心态,突破种族、跨越文化,迫切的将福音传给那些仍然在罪中沉沦的人,使我们不至于空手去见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