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永不改变 那鸿书1:12-2:13
作者:冯秉诚
2016-10-27  

经文:那鸿书1:12-2:13

讲道录音: 讲道录音点击收听

一. 引言:

按事奉的历史时期、地域和对象,先知们的工作可这样分:

 阿摩司和何西阿对灭亡前的北国宣讲;

  约珥、以赛亚、弥迦、哈巴谷、和西番亚向亡国前的南方犹大国宣讲;

  耶利米、以西结、和但以理向南国犹大国被掳中的百姓宣讲;

 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向南国犹大国被掳回归的百姓宣讲;

  俄巴底亚向外帮以东宣讲;

  约拿和那鸿对外帮尼尼微宣讲。

对于先知那鸿及他的家乡伊勒歌斯,学者们几乎一无所知。经文(3:8-10)中提到,“挪亚们”已经被摧毁。“挪亚们”(No-Amen,意爲“亚们(埃及神祇亚孟)之城”,NIV译为“Thebes”,底比斯)曾为南埃及的大城,于主前663年被亚述王巴尼帕攻陷、摧毁。经文又预言尼尼微将沦落(主前612年)。所以,《那鸿书》应写于主前663年-612年之间。有学者主张,此书的成书时间应在尼尼微式微(主前633年亚述王巴尼帕死后)之前。

上个主日,徐成德传道宣讲了《那鸿书》的第一章“施报忿怒的神”,并介绍了这卷书的背景,对大家很有帮助。今天,我接着讲第一章的最后几节和第二章。

 

二. 释经

耶和华如此说:‘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被剪除,归于无有。犹大啊,我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1:12-13)

此时,是亚述国鼎盛时期,但耶和华藉那鸿宣告,尼尼微将“被剪除,归于无有”。

约拿和那鸿都是宣讲关于尼尼微的预言;但约拿是对尼尼微人宣讲,而那鸿是对犹大人宣讲。南国玛拿西作王期间,耶和华曾使用亚述作祂怒气的棍,管教祂的背约的百姓(赛10:5;代下33:10-11)。现在,尼尼微因凶残而遭耶和华的惩罚,犹大国因此被解脱。

耶和华已经出令,指着尼尼微说:‘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1:14)

耶和华已经出令”,强调耶和华才是人类历史的主宰。

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照原意,是用撒种作比喻,撒了种,却无甚收成:亚述的名声快要消失了。

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吧;…’”(1:15a)

因为亚述将要败亡,犹大人可以欢乐地守节、敬拜,并感恩、还他们在危难中祈求耶和华时所许的愿。

第二章记载先知那鸿看到的尼尼微被倾覆时的异象,好似身临其境,活灵活现:

备战防守(2:1-2)、敌军凶猛(2:3-5)、城内失守(2:6-9)、抵抗无力(2:10-12)和彻底毁灭(2:13)。这一段描述没有太多难解之处,只提几点。

他勇士的盾牌是红的,精兵都穿朱红衣服”(2:3a)。

亚述穿蓝色衣服(参结23:6),这些穿朱红衣服的精兵似应指巴比伦和玛代的军兵(参结23:14)。

盾牌是红的”:盾牌一般是金色的;可能因反射阳光、鲜血,或溅满血迹,而变成红色。凸显争战的血腥。

尼尼微现在空虚荒凉,人心消化,双膝相碰,腰都疼痛,脸都变色”(2:10)。

我上中学的时候,每逢节假日,学生都要被组织起来,夜间在学校里轮班守夜,保护校园的安全。有一次,我和另一位同学负责凌晨2-4点钟这一时段。当我们巡逻到教学楼的一拐角处时,那位同学突然紧张、低声地对我说:“有人!”我看不见,问:“在哪儿?”他说:“树梢上有一张白脸…”。我抬头一看,前面一颗大树的树枝确实在摇动。“遇见鬼啦?!”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我们不约而同地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壮胆地喝道:“谁?下来!”可是,声音发飘、发颤,一点也不威猛。更要命的是,我的双腿突然不由自主地、剧烈地颤抖不停,“双膝相碰”!亏得这时有老师来巡查,我们才被解救出来!这事已经过了五十多年,却难以泯灭。有亲身的经历,更能体会那鸿所描述的尼尼微人的那种极度惊恐。

 

三. 反思

使徒雅各说:“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祂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

上帝是“自有永有”的。耶和华的圣洁、公义、慈爱、怜悯,永不改变的。公义的上帝必要惩罚人的恶行:“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祂的敌人施报,向祂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爲无罪”(鸿1:2-3a)。“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1:18)。慈爱的上帝必然顾念敬畏祂的人:“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鸿1:7)。

有人问:“《圣经》常说耶和华‘后悔’;这岂不是表明上帝常在改变吗?”

《圣经》叙述上帝“后悔”,是文学修辞的拟人法,即,用人的特征、行为来形容上帝,用人能够明白的话,向人启示上帝的心思。人“后悔”,是因为没有先见之明;为自己做了事与愿违的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追悔莫及。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不会做错事。上帝的“后悔”是指,上帝因着人自身的行为,改变祂对人的态度。当人悖逆、行恶时,上帝一定要收回祝福,降下灾祸;否则,就有违祂的公义、圣洁。当人离恶向善时,上帝定会止住怒气,赐下祝福 ;否则,就与祂的慈爱、怜悯相悖。上帝的“后悔”(祂按人的行为改变对他们的态度),正是为了上帝的“不后悔”(祂的本性和旨意永不改变)。

  《那鸿书》也显明这一点。

主前第八世纪,由于尼尼微人的罪恶,耶和华曾差先知约拿去宣告审判的信息。审判的信息传到后,尼尼微王和百姓悔改。“于是神查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祂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拿3:10)。后来,尼尼微人又作恶。约一百年后,耶和华再次派先知那鸿宣告审判尼尼微的信息;主前612年,固若金汤的尼尼微城被巴比伦人攻陷。

对神的子民,上帝也同样赏罚分明。犹大王希西家十四年(主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的大军围攻耶路撒冷(赛36:1-2),大肆辱骂耶和华的子民。在万分危急中,希西家王恳切祈求耶和华。耶和华应允希西家。“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王下19:35-36)。不久,他就被自己的儿子杀了。

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在位五十五年(主前697-642年),作了许多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他可能是南国犹大王中最邪恶的一位。“耶和华警戒玛拿西和他的百姓,他们却是不听。所以耶和华使亚述王的将帅来攻击他们;用铙(Nao)钩钩住玛拿西,用铜链锁住他,带到巴比伦去”(代下33;10-11;此事可以发生主前650年前后)。后来,玛拿西自卑、悔改,祈求耶和华。耶和华使他归回耶路撒冷,仍坐国位(参代下33:12-20)。玛拿西的孙子约西亚在位期间(主前640-609年),敬畏耶和华,实行宗教革新。玛拿西的悔改和约西亚行的革新,推迟了耶和华对南国犹大国的审判。有学者认为,那鸿宣告安慰犹大人的信息,可能与此有关。由于犹大人又转去行恶、不思悔改,在尼尼微倾覆二、三十后(主前587/6年),南国犹大国被巴比伦所灭。

还有人认为,在旧约时代,上帝很严厉,新约时代,上帝变得很慈爱。这是一种误解。

上帝的慈爱和公义永不改变。

旧约时代,上帝很公义,也很慈爱;新约时代,上帝很慈爱,也很公义。

  尼尼微人悔改、免于上帝的审判后,先知约拿很不高兴。耶和华对他说:“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二十多万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拿4:11)?耶和华惩治恶行,但希望恶人回转。耶和华神对先知以西结说:“你对他们说,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阿,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结33:11)?

英国基督教文学家鲁益师(C. S. Lewis)曾经这样说过:“当我发现保罗所说的‘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罗12:20-21),竟是直接引自《箴言》的(25:21),我的惊讶更是一辈子也忘不了。这正是固定读旧约的好处之一。”

有学者统计,在主耶稣的教训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末日审判的。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林前13:6)。怎麽能说新约时代的上帝只讲慈爱,不讲公义呢?

上帝的慈爱、怜悯、公义、圣洁,是不可分割,永不改变的。基督徒“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诗2:11)。正如徐成德传上周道劝勉大家的:要传全备的福音,把人领到主耶稣的S字J前,认罪、悔改,归向耶和华上帝。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