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到教堂学琴去
作者:葛蕤
2016-10-27  

“阿拉到教堂学琴去”,自从2013年4月2日,上海灵泉堂免费为信徒开办电子琴教学班以来,学员们已习惯在每礼拜二背着琴,喜乐地对周围的人们这样说。学员们对于电子琴既好奇又陌生,他们相信从琴键里飞扬出赞美的歌声,能平和心态,产生正能量。他们是一群初学者,可是学得认真,珍惜与大家一起学琴的机会,同时,他们觉得在神的家里,享受到了学琴团契彼此关爱的美好。

令人敬重的老师刘大姐

担任电子琴教学班的老师是灵泉堂信徒刘琴芳姊妹。刘老师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在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了整整三十六年。爱岗敬业、谦和友善的刘老师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还获得了上海市第一届“园丁奖”。她说,荣誉的获得是神的大爱成就的,她要效法她虔诚的姐姐,侍奉神、服务教会,回报主恩无限,她也为在松江教会侍奉神的外甥,甘心乐意为灵泉堂设计、安装音响扩音设备的韩弟兄而感谢神。刘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满有爱心的基督品行受到了学员们的敬重。

电子琴班共有二十四位学员,分为两个班两个时段上课,对一位年纪七十有余的老师来说,其实是很累很有难度的,可是她相信神赐她力量和智慧。对于电子琴,两个班的学员都是初学,基础不一,理解能力差异较大,在家练琴的条件各不相同,有的听一遍就基本上懂了,有的则需要多讲几遍才能理解,但是刘老师很有耐心,对学员的提问有问必应,还手把手地教,她平易近人的“大姐”般的形象,在学员心里渐渐高大了起来,大家喜欢称呼她为刘大姐。

琴键上响起爱的旋律

有人说,绘画是空间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灵泉堂这一群“草根”音乐爱好者,在学琴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绚丽多彩。在教堂学琴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方式,还具有其独特的圣乐魅力,圣乐吸引了他们,把他们带到一种极美的“与神同行”的意境中,除去了人的烦恼、忧伤和痛苦,还给人力量去帮助别人。

今年56岁的学员葛姊妹,来自江苏盐城盐都新区,生活很艰辛,住在场中路一家食品批发市场的简陋出租房里,可是她的家里时常飘出电子琴的乐声。尽管葛姊妹弹奏的水平并不高,但是周围的乡亲们知道她要表达什么。在她的乐声里有一种精神叫坚强。她的家是全国百万失独家庭中的一个,今年6月30日牧师去探访她时,她告诉牧师,十多年前,她懂事聪明的儿子在上高三时,因身体不适,到上海瑞金医院看病,被确诊为白血病,经过两年的医治,儿子还是走了,他们夫妇俩顿时感到天都要塌下来了,遭遇了身体上、精神上、经济上的巨大摧残;人到中年独子夭折,又因年龄、身体等原因无法生育二胎,他们不怕死,就怕老、就怕病;葛姊妹说,感谢神,是信仰使她的家有了精神支柱,是耶稣擦干了她的眼泪,本来压在她心头生病和养老方面的沉重石头靠耶稣卸掉了,经过夫妇俩在上海这十多年的打工,还清了孩子生病所借的债务,是耶稣带领她的家“走进新的一天”。葛姊妹刚参加电子琴班时,1234567七个音都唱不准,由于丧子之痛她变得木讷,她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班级里的同学,坐在她旁边的蒋姊妹就在课后与她一起练习,耐心地手把手教她。当她有了进步时,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让她感受到神的儿女之间的那种爱,感受到神家里的温暖。

蒋姊妹是灵泉堂的招待义工,她在天堂里的母亲陈姊妹是位老信徒,留给子女们宝贵的基督信仰财富,她们三姐妹经常约好一起到灵泉堂做礼拜,蒋姊妹对牧师说,当她成为电子琴学习班成员时,她非常激动和高兴,甚至睡不着觉,深深感到自己如同旷野的小羊能在神的家里享受到主耶稣白白赐给的这份甜美的奖赏,也更加激起她爱主爱教会爱弟兄姊妹的热情。

不为别的,只为荣耀神

学员朱海明弟兄在灵泉堂是负责音响的义工,与其父亲一样,是个很认真的人,父亲朱伯华长老毕业于黄埔军校16期,曾是少尉排长,参加过远征军,1948年在金陵神学院读神学,改革开放后在闸北堂做义工,1991年被按立为长老,后一直在灵泉堂侍奉神,深受信徒的爱戴。刘老师称赞海明弟兄琴学得认真,尽管住在较远的“美兰湖”,但基本能做到不迟到。朱弟兄在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工作,是一位业务骨干,技术娴熟,多年前,另一家大的汽车公司要他去,年薪比大众多得多,但是他没有心动。朱弟兄在获得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为他颁发的“年度企业忠诚奖”的荣誉时,分享了他的蒙恩见证,他说,对基督耶稣的忠诚,要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上,不为别的,只为荣耀神。

圣乐中美的旋律、变化的节奏,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和圣洁的体验,对陶冶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灵泉堂电子琴教学班,让赞美的乐声回荡在教堂里,也将基督的爱和安慰植入了每个学员的心间。

好评:
主名何其美
2024-07-21
不要作小孩子
2024-07-18
撒该悔改...
2024-06-05
眼光的果实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