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如何解释圣经?"这是一个很重要,很实际,又很不简单的问题:若要讨论得周到满意,可不容易。但这个问题毕竟是十分紧要的,一切爱好圣经真理的信徒,特别是我们担负传道工作的人,不能不感到这个问题的亲切和实用。
应当怎样解释圣经呢?解经有些什么原则呢?应当怎样运用这些原则到个人灵修和讲台生活上去呢?这些问题是一切真诚看待圣经,研读圣经的人都希望明白的。在当前,大家尤其有一种紧迫的感觉。
圣经这本书,今天已经广传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已经被译成将近两千种的不同文字。这还是几年前的消息,到今天这个数字可能已经落后于实际了。在我们所住的这个地球上,在大大小小的国家和民族中,都有圣经通行的脚步声;谁也算不出它拥有多少读者。这是一件很不平凡的大事。我们在此可以看出,圣经的价值和感力不是单凭一个人的主观想法所能评估的。
再看另一方面,圣经分卷六十六,执笔作者约四十人。他们的才智不同,职业有别;有君王、统帅、宰相、省长、先知、祭司、学者,又有医生、牧人、税吏、农民、渔民等劳动者。写作的地点也大有分别:有富丽的王宫、圣殿,也有简陋的茅舍、监狱;有学校、教会,还有旷野和海岛。这许多作者,从最早的约伯到最晚的约翰,前后相距一千六百年之久。有的写于生气勃勃国兴时期,有的写于威震天下的国盛时期,有的写于萎靡不振的国弱时期;也有的写于国破家毁的亡国时期。论其文体,有庄严之历史,有雄伟之传记,有秀丽之诗歌,有流畅之书信。
鉴于上述不同的因素和条件,所写的书,按情理而言,势必南辕北辙,矛盾百出。然而细究全部新旧约,觉其先后一体,首尾一致,一意贯通,相呼相应,相辅相成,一如出于一人之手笔。试问何以能够致此?只能有一个合理的答复,即是由圣灵的启迪、默感、指导、掌管所致。圣经的作者虽多,而圣灵的启示、运行、指挥、支配则一。可以用一个比方,好象许多作者受支配于一位主编之下,完成一部文库一般。
圣经之所以能历经艰难险阻,而仍然屹立不动,灵感与启示的能力是最最主要的又是最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它之所以珍贵,它之所以深入人心,理由也在这个关键上。
我们问:解释圣经应该有哪些原则为指导呢?现特恭敬抛砖,盼能藉此引玉。试提十项原则如下:
一、细则服从原则
全部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共计1189章,31102节,我们教会常用的中文和合本圣经有96万几千余字;用了三千几百个不同单字。就是这三千几百个单字化作千言万语,组成了神的言论,写出了神的启示。
我们读经之时,有时看见许多章节、段落叙述一个问题,一气呵成;也有时候发现不少地方并非这样。它们给我们的印象是分散零落,东一鳞,西一爪;"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参赛28∶10)。因此我们需要从这些不同的笔法和文句中,细心读出真理的原则和细则来。原则就是大道理,细则就是小道理。我们要思想、要体味、要分辨,要领会,什么是圣经真理的主流--大道理,什么是支流、细流--小道理。对于每一个寻求真理又愿意遵行的人,这样的分辨和认识,实在是不可省的;对于一个站讲台的人,尤其如此。务要把握大道理,小心地"管着"小道理。
当我们细读与默想之时,如果看见细则符合原则,自然没有难处,容易理解明白,然而,有时并不这样,反倒发现此处经文与另一处经文有抵触,有矛盾,难以调和一致。读经碰到这种情况,不免感到为难。应当怎么办?回答说:要坚持原则,使细则服从原则,要以大道理制约(限制与约束)小道理;切勿因细则而动摇原则,或竟抛弃原则,否定原则。
如果发现某一细则不能符合(服从)某一原则,也不用焦急怀疑。有的"圣经难题"如一时解决不了,就不要勉强解释,可以把它摆一摆,挂一挂。因为很有可能,过了一些时日,读者在某一方面有了新经历,新领悟,心窍忽然打开;那时候,不但疑难得以解决,灵命也随之得到甜美的补养。又有时候,可以从别人的经验和讲论中解决难题。这叫作从别人的"光中得以见光"。
全部圣经包含着许多真理原则,更包含许许多多真理细则。我们必须懂得使细则服从原则,切勿容许细则脱离或违反原则。这是解释圣经、领会神话语的一个基本方法。我们引一点例子在下面:
圣经对于人,对于人生的意义、责任和价值,说过十分重要的话:"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造男造女"(创1∶27);又说:"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再说:"……神造人的日子,是照自己的样式造的,……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创5∶1-2)。基督耶稣又亲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是世上的光"(太5∶13-14)。圣经使用这一类的话语描写人生,显然说明了极为重大的道理,论述了人生问题的原则教导。
然而,当我们读到传道书描写人生时,却看见这样的话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令人厌烦……,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传1∶2-9,2∶11)。
两类经文,两相比较,差距之大,令人惊奇!